三所高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及其引发的启示*
郎妍 赵永勤 吕珍 (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摘 要]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当前,我国师范生培养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三所学校的培育模式最为典型。对三种模式形成缘由进行分析,发现其模式形成有其立足国家培养目标、相应社会发展需要,有自身实施的客观条件等共同之处,也有其学校文化的个体差异。据此思考三所高校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可为师范生培养提供植根师范性、增强实践性、提升学术性等思路借鉴。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人才培养
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使命与责任[1]。当前三所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较为出色,因此,探究其模式、缘由及差异,以期为深化师范生培养模式及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 师范生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北京师范大学培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4+X”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主要包括“4+0”“4+2”和“4+3”三种模式[2],其发展方向是阶段性整合,即阶段性教师专业化模式,强调阶段性学术和教学特点,注重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阶段性发展,以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模式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3]。一是本科一年级由“新生导师”引导师范生进入科研的门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二是部分学院和院系,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立足师范性的拓展学习。
依据文献[7],以地貌单元为代表,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样62组,送至我院拥有“CMA”计量认证资质和“CNAS”实验室认可资质的检测中心测定水样中的和矿化度指标,检测方法依据文献[8],数据的可靠性检验依据文献[9]。
(二)华东师范大学培养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采用“4+2”本—硕一体培养模式。2015年,学校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针对中学基础教育的需要,实行“4+2”本—硕一体,分段培养的模式。其中,在“4+2”本硕一体主培养模式下,开启订单培养新模式和为每位师范生配备双导师。一方面,订单培养新模式注重“建立”与“选择”双路径教育硕士“实践教学包”[2];另一方面,学科教育专业导师和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兼职导师共同指导师范生从课程学习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从而把师范生培养成优秀的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东北师范大学培养模式
东北师范大学实施本硕一体的“3+0.5+0.5+2”的人才培养模式[2],启动“教育家培养工程”。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办学新模式与导师制度。其中,学校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培养思路,建立了卓越教师、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专业人才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技能。
二 师范生培养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立足国家总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总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卓越教师的培养,三所典型师范院校培养模式立足于国家总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国家总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早日实现国家总培养目标提供助推力。
(二)教育的客观要求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4]。教育与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5]。”因此,三所典型师范院校紧跟时代需求,构建符合师范生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
(三)实施培养模式的条件
(2)多系统无法实现信息流动。从供应链上节点考虑,要想实现全部统一的系统,这是很难协调完成的。多个企业系统,多个ERP系统,多个信息标准。信息在这之间,流动性差、交互性不好。银行想要链接全链、整体提供融资变得很困难。
第三,人才层次及素养的严要求。其一,师范生培养的高标准层次。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实施“4+2”本-硕一体培养模式,尤其重视学生的教育硕士培养。其二,师范生培养注重教育情怀和综合素养。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对毕业生有潜在需求的高中学校,尤其是当地的卓越高中,共同实施订单实习和订单培养计划,培养高规格的专家型教师;教育硕士实施“学术型”与“实践型”双导师,明确学术型导师培养任务是学术课程与论文写作,实践型导师培养任务是学科教学与德育管理。
第三,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与生本的教育理念。北京师范大学摒弃了传统的本科四年仅仅是培养中学教师的单一培养模式,推行“4+X”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一是人才培养面向多元化;二是适应社会需要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材受教”的教育理念。
1 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三所典型师范院校的相同部分体现在都拥有足够的资金与师资支撑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且都立足国家总培养目标,符合教育的客观要求。
举个自己的例子吧。笑笑刚开始玩积木顶多三五分钟,他只知道一层一层搭起来盖房子,搭一会儿就跑去玩车。这个时候,我把积木按照颜色和形状分类,他在旁边观察着,觉得很有趣,又参与进来跟我一起玩。过一会,我把长条形的积木摆成“轨道”,让小卡车在中间通行,他又觉得很有趣,于是又坐下来一起玩。
3 东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第二,“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出台。此次发布的《北京师范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共包括五章,从建设目标、建设基础、建设内容、预期成效和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做了系统规划。方案的出台,为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部颁布《华东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打造优质本科教育》和《华东师范大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着力于实施本科教育精品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学术研究培训计划和构建多元文化体验平台;另一方面深化大类招生和分层培养、推进课程开放共享和学生完全自主选课、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文件的明文规定,为华东师范大学师范生培养指明了方向。
第二,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3990 人,其中专任教师2317 人。教授和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827 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共计13 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及后备”入选者27 人,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21人,“双百人才计划”入选者174 人次[7]。
第一,有特色的教师教育成功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国内外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6]。为了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特色项目。
头孢丙烯掩味微丸的制备及其丸芯的处方工艺优化…………………………………………………… 王 玮等(19):2622
东北师范大学结合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已有的资源,率先实施“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简称U-G-S)合作办学新模式,在实施“U-G-S”模式时,东北师范大学负责模式的整体设计和规划,组织和运作,并为其他合作伙伴提供理念指导、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认同合作中产生的多方价值[8]。
三 三所高校培养模式引发的启示
(一)实施条件
我变得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长这么大,除了母亲,我没见过女人哭。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母亲哭得很凶,而我除了哭,还是哭。我那时才十九岁,不懂得安慰母亲,后来是母亲一直安慰我。
另外,三所高校也存在差异。其一,三所学校实施条件存在不同,且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且发展速度较快,共同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其二,东北师范大学则立足于本土,实施基础教育,致力于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
(二)学校文化的个体差异
首先,现代大学的复杂化使领导决策成为影响学校办学与发展的关键之一[9],领导决策发挥着统摄全局的作用,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未来的走向。北京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的领导者拥有不同的人生阅历、眼界及对高等师范大学的认识,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引导着领导者的决策。
其次,高等师范大学的理念不同。北师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10]华东师范大学则着眼于国际视野,致力于引领教育发展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中的基础环节,是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企业要想营造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构建着手,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环境的作用。例如: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的理念灌输到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的所有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中,从而为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再例如: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高度关注并重新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在企业内部成立合规的监察部门,实现对企业各个业务处理流程的动态化合规监察。另外,企业还必须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做一个整体规划。
最后,文化传承不同影响师范生培养模式。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0]北京师范大学延续传统的文化底蕴,根植师范性;华东师范大学秉承学思结合、中外汇通的传统,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致力于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1]华东师范大学传承中外汇通的传统,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
总之,三所师范院校立足国家师范生培养的总目标,培养师范生都注重师范生专业情怀、师范性、学术性,并且所实施的培养模式符合本校发展的需求。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交叉性。归纳分析发现,师范生培养模式并没有好坏之分,三所典型师范院校有各自成功之处,可为其他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提供植根师范性,增强实践性、提升学术性等借鉴。
参考文献:
[1]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2]第十四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交流材料和工作案例汇编[C].海口,2017.
[3]孙二军.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分类特征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64-67.
[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
[5]赵紫阳.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周雪梅.北京师范大学: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4-05-15.
[7]华东师范大学校情简介[EB/OL].https://www.ecnu.edu.cn/single/main.htm?page=ecnu.
[8]刘益春,李广,高夯.“U-G-S”教师教育模式实践探索—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4(8):107—111.
[9]别敦荣.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范畴[J].现代教育管理.2013,(10):1-9.
[10]北京师范大学校简介[EB/OL].http://www.bnu.edu.cn/xxgk/xxjj/index.htm
[11]华东师范大学学校章程[EB/OL].https://www.ecnu.edu.cn/single/main.htm?page=xxzc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11-0006-02
*基金项目: 西华师范大学2017年度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反思—实践’教师教育范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xjjgxh2017288)。
(责任编辑:张宏玉)
标签:高等师范院校论文; 师范生论文; 培养模式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