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999/200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_经济论文

内蒙古1999/200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_经济论文

1999—2000年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论文,形势分析论文,年内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F1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00)01—0001—07

1999年,内蒙古各地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预期调控目标和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以“三讲”教育为动力,不断加大经济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力度,努力克服通货紧缩影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改革和发展方针政策,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内需,大力推进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各项配套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国民经济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双重滞后,粮食生产受干旱、雹灾的影响而减产,工业经济效益偏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物价回升缓慢,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存在,以及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艰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扭转。现在有必要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全面分析,对已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相机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期推动经济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1999年以来由于受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拉动,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为836.9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6%,增速比上半年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8%。

(一)社会供给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减弱。

1.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生产再夺丰收。依据市场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增幅较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4.1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8.94 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7.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67万公顷,粮经种植结构比例由上年的85∶15 调整到83.5∶16.5。粮食作物中玉米和薯类播种面积分别达156.99万公顷和58.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7%和16%;小麦、杂粮和豆类播种面积分别达93.96万公顷、67.74万公顷和105.6万公顷,调减了14%、6.3%和6.1%;经济作物中油料和蔬菜瓜类的播种面积比上年明显扩大, 甜菜播种面积减少45.4%。在调整种植结构的同时,农作物的品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超级汇总的结果认定,全区粮食总产量达285.69亿斤,比上年减产29亿斤。畜牧业生产迎来了第15个丰收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增头数达2608.67万头(只), 比上年同期增加109.35万头(只),总增率达35.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6月末全区牲畜总头数达7436.16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49万头(只),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2.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逐步好转。前三季度,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80.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5%,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2.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比上半年回升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区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3%,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销定产的格局。其主要特点:一是轻工业高速增长,重工业生产增长缓慢。9月份,全区重工业生产下降4.2%,而轻工业增长29.0%,对全区工业生产拉动力较强。1—9月份,全区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3.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8.68%,增长2.9%。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5%。二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速逐步加快。9月份, 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7.7%,快于8月份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长11.2%,其中国有企业增长5.3%,增速快于上半年0.5个百分点。三是外资及个体私营经济保持较快增长。9月份, 全区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7.3%,为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月份,1—9月份,增长26.6%,增速快于上半年16.5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也实现了24.7%的较快增长。四是大中型企业增速加快。9月份, 全区大中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月增长9.5%,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2%,增速快于上半年3.7个百分点。 五是多数盟市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月份,除包头、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3个盟市出现负增长外,其他盟市工业增加值增速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半数盟市实现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3.第三产业平稳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在社会总体消费平稳发展和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保险业及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加快发展拉动下,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总体态势。尽管第一、二产业增速放慢,但伴随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统筹保险和商业保险发展步伐加快,多数下岗职工分流到第三产业的商业和社会服务业中,已成为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金融业受工商企业经营不景气影响,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有所减小。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8%,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9个百分点。

(二)社会需求出现回升,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

1.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灾后重建的强力拉动,全区地方投资快速增长,地方项目完成投资59.40亿元,增长44.7%;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8.5亿元, 下降41.5%。1—9月份,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增幅比1—8月份下降4.8个百分点。城镇个体投资下降幅度较大,而农村集体和个体投资上升快,增速达13.8%,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1—9月份,全区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6%,增幅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投资的后劲仍显不足,投资增速偏慢,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投资力度。

2.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前三季度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0.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其中, 外贸出口总额7.27亿美元,增长8.0%; 外贸进口总额3.48亿美元,增长48.8%。

(三)财政收入保持增长,货币供应量增加。

1.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支出结构明显调整。前三季度,全区财政总收入8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58.23亿元,增长13.08%。地方财政支出123.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

2.金融保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加。9 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上年同月增长11.2%,各项贷款余额比上年同月增长10.3%。

(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物价有所回升。

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9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受国家敞开收购粮食措施落实到位、绒毛价格回升作用, 上半年全区农民余粮出售达50多亿斤,由于农民售粮较多,弥补了价格下跌的影响,促使农牧民现金收入仍呈较快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全区农牧民现金收入达118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全区物价总水平下降走势趋缓,1—9月份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其中9月份出现回升,当月上涨了3.5%,主要是服务项目价格上涨了37.9 %所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其中9月份下降1.3%。 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下降4.2%。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由于内蒙古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生活受全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较大。全区经济运行中既有过去长期积累起来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也有新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内需不足、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一)经济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九五”时期以来,尽管内蒙古国民经济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张道路,靠的是体制改革所释放出的能量和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张。90年代以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率有4 年超过35%,有3年达到29%以上, 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短缺”特征是相联系的。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掩盖了经济总量增长下的结构性矛盾。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买方市场的出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当前,加快全区经济发展已不仅仅是总量问题,而更多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即现有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加之多年来盲目重复建设和国内外市场变化影响,造成相当一部分产品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必然影响全区经济效益提高。

(二)工业经济低速低效运行,对全区经济发展产生明显制约作用。

1999年以来,内蒙古的工业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出现了继续扩大的趋势。前三季度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速慢于全国。特别是在8月份实现两位数增长之后,9 月份增速又降到6.2%,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前8个月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7.8,比上年同期下降9.31个百分点,比国家低34.6个百分点。尤其是仍未摆脱全区工业企业净亏损的困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6.83亿元,增亏7.4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9.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74%,盈利企业利润总额13.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12%。

(三)投资和消费增长缓慢,造成社会总需求不足,直接影响经济增速的回升。

制约投资增长的不利因素较多,是影响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全区面临着扩大投资的现实环境,但是,1—9月份全区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5%,慢于全国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与全国投资的快速增长形成明显反差,而且这个低速度是建立在上年同期投资下降9.6%的基础上。从目前趋势看, 投资进一步回升的难度较大,给增加投资启动经济带来很大困难。

消费需求不振,是影响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又一主要原因。消费需求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是下阶段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目前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特别是城镇居民伴随着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改革的全面推进,即期消费需求明显减弱,面对未来增支的预期心理普遍增强,直接导致了居民储蓄倾向强化,消费意愿减弱。居民储蓄存款超常规增长,是在收入增幅下滑和消费支出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出现的。这表明居民的最终消费需求自实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以来始终没有形成拉动经济的首要因素,扩大内需的政策至今还没有收到实效。

(四)企业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双重滞后,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制度创新严重滞后。突出反映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不少企业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企业仅仅局限于搞翻牌公司,致使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很不适应,企业仍没有活力。二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缓慢,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依然较大,非国有经济偏小。三是高技术产业比重太小,传统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科技创新明显滞后,导致市场竞争力弱,这种状况,亟待扭转。四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1998年仅为31%,比全国低近2个百分点, 特别是教育事业、居民服务业、信息咨询、旅游业、房地产业等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五是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五)物价持续走低,不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

物价总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自1998年3 月份以来全区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商品零售价格已连续18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连续16个月负增长,这是历年来所罕见的。 特别是今年前8个月全区物价总水平在去年物价较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走低,5 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已降至20年来的最低点(-3.6%)。 这是总需求不足的重要信号,是经济病态运行的突出表现,对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六)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1998年以来各级政府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取得了“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还必须看到全区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仍很艰巨,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极为困难。近几年来,全区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再就业问题却变得日益突出。预计1999年全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约为4%,比上年又有所上升, 而且涉及面也有所扩大。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明显增多,涉及面也较广,隐性失业率上升较快,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三、1999—2000年经济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2000年是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关键一年。认清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对做好全年及今后的经济工作,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全区经济发展情况看,可以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一是国家从1998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政策效应会在2000年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受目前需求不足的影响,国家将进一步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一方面继续增加投资,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增加职工和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启动相关政策,促进即期消费,这将进一步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较为雄厚,交通、能源、原材料等瓶颈约束已经基本消除,再加上国内储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经济增长的供给环境较好;三是住房制度的改革将有力地推动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带动和扩大信贷投资、地方投资,进而带动企业、个人以及其他方面的投资等,从而支持经济增长;四是全区工商企业通过近几年,特别是从1998年以来在复杂经济运行环境下得到磨练,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大多数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逐渐摸索出一些符合自身实际的经验,为其他企业参与未来竞争起到了示范作用;五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得到稳固,生产结构将得到积极调整,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六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和消费信贷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降息手段的实施,将对投资消费市场和扩大工业生产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居民个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七是各项改革措施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稳定居民的消费心理,为经济适度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不利因素也不少,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产品进入我国和自治区,与自治区企业在国内市场展开竞争。由于内蒙古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2000年国有企业与外商企业在争夺国内市场方面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和残酷;1999年 8月份以后国债项目投资对经济拉动将逐月有所减弱,增加新的投资,启动经济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农牧业生产受1998年增长6.2%的高基数影响,1999 年实现增长很困难,粮食减产农牧民收入增幅将受到影响;工业生产受买方市场制约更为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严重后果,造成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许多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滞后,缺乏产品创新、开拓市场的能力,产品结构调整缓慢,经济效益下降,下岗职工增多等,使工业生产难以实现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受收入增长缓慢和预期支出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消费意愿不强,启动市场的难度较大;第三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在第一、二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物价继续在低位运行,通货紧缩现象不容忽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总量的扩张。从目前情况看,今、明两年全区物价不会有很大的反弹;扩张内需与扩大出口存在许多困难,由于缺少大的投资项目,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投资前景不容乐观,利用外资难度不减。由于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分散了部分外商投资,加之大项目储备少,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仍不容乐观,改革和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从1999年前8 个月经济景气先行指标的投资、消费、物价回升乏力来判断,启动经济进一步回升的难度较大,再者,抓好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困难也不少。

总的来看,2000年内蒙古经济的发展既存在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宏观调控一定要从难处着想,向好的方面努力。必须密切注视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作好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立足作好自身的工作,努力化解不利因素,争取在困难的环境中取得发展。

根据目前情况分析,1999年下半年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将呈现缓慢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接近8%,要完成8 %的增长预期目标需加倍努力,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也难以扭转,并将会影响到2000年的经济发展。为此,建议将2000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9%以上, 力争10.5%,因为要实现自治区“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10%的目标,2000 年经济增长率在1999年增长8%的基础上,必须确定为10.5%。对此,我们希望一切经济工作都要围绕着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1999年国家宏观政策转向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相结合,内蒙古又被国家列入西部大开发的省区之一,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实现经济目标至关重要。下一步应从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因此,启动投资与消费两大需求尤为关键,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大调控力度,确保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实现。针对1999年全区经济运行状况,2000年要进一步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以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二)切实加强对重点工业行业和重点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的领导,扭转全区工业经济低速低效运行的被动局面。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国企改革,把我区资源优势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搞好结构调整,切实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三)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当前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活跃城乡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消费结构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重点突破,应放在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且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放在为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放在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的新兴行业;放在能为今后进一步打基础的行业。

(四)加大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力度,制定和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随着国家开发大西北战略的实施,要尽快建立自治区和盟市两级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利用外资和银行贷款,新的项目要及时开工,续建项目要抓紧施工,需要配套资金的项目要切实落实好,确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五)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启动市场,促进全区经济的加快发展。从近两年经济运行看,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扩大来实现的,但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不旺,通货紧缩,经济增长已显乏力。扩大内需是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也是我们进行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如果消费需求低迷,要想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将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如果消费需求增长乏力,那么投资扩张也将面临困难,即投资方向难以明确,投资效益难以保证。因此,为了把速度、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我区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六)切实抓好农业生产抗灾夺丰收,确保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当前农业生产要继续把抗旱、防洪、防治病虫害和减灾作为紧迫任务来抓,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力争2000年农业生产有一个好的收成。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这是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1999—2000年整个农村牧区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并且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的基础。因此,要把提高农牧民收入作为整个农村牧区工作的中心任务。

(七)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变为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当前严重的失业及再就业职工的安置,有外部环境影响和经济增长放慢的原因,更主要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深化的阵痛,但阵痛不能成为长痛,各级政府应当把保持合理的就业水平作为指导经济工作的目标之一,作为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的目标之一。

(八)加强环境保护,夯实抗御自然灾害的基础。最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沙尘暴、洪涝、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给我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1998年的洪灾,提醒我们,夯实抗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刻不容缓。被称为“中华民族幽静的历史后院”的内蒙古,环境优美可以说是一个无价的品牌,我们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丧失长远发展的机会,因此,1999—2000年,在扩大内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应把环境保护、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更不能忽视。就内蒙古而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一靠法治、二靠科技、三靠环保产业的发展。

(九)以扎扎实实的工作迎接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体现对少数民族地区关怀、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措施,也是加快我区发展的难得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入世”对全区经济全局有重大影响,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跨世纪长远发展的高度,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以加快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煤电转换为重点,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四是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重点,真正把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到实处。五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认真做好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准备工作。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尤其是近日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后,最大障碍已经清除,加入的时间指日可待。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利于我国和我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这是我们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近期可能会对全区农业尤其是玉米、小麦、大豆生产带来冲击,暂时要付出一定代价。我们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抓好“入世”后的各方面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最大程度地利用我国“入世”后的政策和发展机遇,尽量减轻对全区市场的风险和冲击,争取为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标签:;  ;  ;  ;  ;  ;  ;  ;  ;  ;  

内蒙古1999/200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