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顺产率为6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4%;心率衰竭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患者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分娩结局,保证母婴健康,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妊娠;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92-02
前言
妊娠合并心脏病属十分严重的妊娠合并症,由于妊娠晚期血容量达到高峰,横膈向上抬,心脏往左上方移动,导致心脏负担机械性增加,从而引发心力衰竭[1],而心力衰竭正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心力衰竭发生是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死亡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2]。本文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中,年龄最大为34岁,年龄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28.13±1.67)岁;孕周最长为37周,最短为32周,平均孕周(35.25±0.78)周;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18例,围生期心肌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对照组中,年龄最大为33岁,年龄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28.84±1.88)岁;孕周最长为38周,最短为33周,平均孕周(35.25±0.78)周;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17例,围生期心肌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患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进行全程护理干预,方式如下:
(1)产前护理
将产妇单独置于安静的独立病房,病房内要干净明亮,保持适宜的温度;要求产妇多进食低盐低脂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防止饮食过饱;当产妇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定期检验产妇的体重、腹围、宫高情况是否与孕期相对应,详细记录胎动次数。
(2)产时护理
第一产程护理: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监测子宫收缩、宫内胎儿状况,评估心脏功能。第二产程护理:对产妇进行心电监护,指导其做深呼吸以放松身体,减少体力消耗。
第三产程护理:胎儿娩出后,使用腹部沙袋进行加压止血,防止出现因血压骤降导致心力衰竭的情况。
(3)产后护理
加强对产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准确记录宫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检查患者体温,保持阴部清洁干燥,降低感染。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产妇在分娩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及产妇或新生儿死亡现象,分娩方式为顺产还是剖宫产。
(2)护理结束后,用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评价表对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治疗环境的舒适度等内容进行打分,总分为100分。
非常满意:评分≥85;比较满意:65≤评分<85;不满意:评分<65。(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得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
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未发生产妇或新生儿死亡现象。实验组有31例产妇为顺产,15例产妇为剖宫产,顺产率为68.89%;有1例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经抢救后情况有所好转,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有20例产妇为顺产,25例产妇为剖宫产,顺产率为44.44%;有6例产妇发生心力衰竭,经抢救后情况有所好转,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3.33%。实验组的顺产率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发现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78%,对照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妇中发生率大约为1.1%,但却是导致孕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变化,加重了心脏负担,从而引发了心力衰竭[3]。因此,对于有该疾病的孕妇,护理人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保证患者母子平安。
全程护理干预围绕产妇的分娩过程将护理工作分为产前、产后、产时三个时间段,体现出了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关注到心脏病的特殊性,能够及早识别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从而加强护理,提前预防,最终达到减少心力衰竭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风险,保障产妇生命健康的目的[4]。本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的顺产率为68.89%,心率衰竭发生率为2.22%,均优于对照组的44.44%与13.33%;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且三组数据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改善孕妇的分娩结局,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益君,张春萍,卢家凯.全程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10-113.
[2]张淑琴.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2(11):123-123.
[3]尹一青.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围生期中的临床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6(10):133-134.
[4]李静.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围生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38(06):152-153.
论文作者:任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产妇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脏病论文; 孕妇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