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对比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乡镇论文,西部论文,东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保证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1999年度全国乡镇企业财务决算及统计年报汇总资料,就东中西乡镇企业发展情况作简要对比分析。
一、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概况
1999年,东中西三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各有特点:东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部增速有所回升,经济效益增长较快;西部增长乏力,差距进一步拉大。
(一)生产:东部的增长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1999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66164亿元,增长13.67%,中部完成总产值34429 亿元,增长11.33%,西部完成总产值7833亿元,增长3.54%。 东部增幅比中部高2.34个百分点,比西部高10.13个百分点。 东部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0%上升到61.02%,中部的比重为31.75%, 基本与上年持平,西部的比重则由1998年的7.82%下降到7.23%。
(二)销售:东部增长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低。1999年东部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61亿元, 增长14.11 %, 中部实现营业收入32319亿元,增长12.24%,西部实现营业收入9652亿元,增长8.61%。东部增幅比中部高1.87个百分点,比西部高5.5个百分点。 东部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为58.42%,中部为32.02%,西部为9.56%,与上年相比,东部占比略有上升,中西部占比有所下降。
(三)效益:中部增长最快,东部次之,西部最慢。1999年中部乡镇企业实现净利润1918亿元,增长20.03%,东部实现净利润2875 亿元,增长17.07%,西部实现净利润598亿元,增长2.75%。中部增幅比东部高2.96个百分点,比西部高17.28个百分点。 中部净利润占全国的比重为35.58%,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东部占比为53.32%, 比上年上升0.35个百分点,西部占比为11.1%,比上年下降1.45个百分点。
(四)出口:东部增势强劲,中部恢复增长,西部继续下滑。1999年东部乡镇企业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7083亿元,增长14.41%, 中部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558亿元,增长3.53%,西部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02亿元, 下降17.74%。东部增幅比中部高10.88个百分点, 比西部高32.15个百分点。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中,东部占91.48%,中部占7.21%,西部占1.31%;在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当年净增额中,98%来自东部。可见,外向型经济是东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一大优势,是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一条“短腿”。东中西部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及结构情况见表一、表二:
表一:全国及东中西部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 全国 东部
1999年 增长%1999 增长%
1、总产值
108426 12.1366164 13.67
2、增加值24882 12.1514766 14.14
3、营业收入 100932 12.9658961 14.11
4、净利润 5392 16.32 2875 17.07
5、实交税金
1789 13.01 1157 15.93
6、出口产品交货值 7744 12.98 7083 14.41
指标名称
中部 西部
1999年增长%1999年增长%
1、总产值
34429 11.337833 3.54
2、增加值8353 11.541763 0.23
3、营业收入 32319 12.249652 8.61
4、净利润1919 20.03 598 2.75
5、实交税金
470
8.80 162 5.88
6、出口产品交货值 558
3.53 102-17.74
表二:东中西部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表
年份东部 中部西部
指标名称1999年 1998年 1999年 1998年 1999年 1998年
1、总产值61.02 60.20 31.75 31.987.23
7.82
2、增加值59.34 58.31 33.57 33.767.09
7.93
3、营业收入 58.42 57.83 32.02 32.239.56
9.94
4、净利润53.32 52.97 35.58 34.48
11.10 12.55
5、实交税金 64.67 63.04 26.27 27.299.06
9.67
6、出口产品 91.48 90.33
7.21
7.861.31
1.81
交货值
由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发展速度上滞后于东部,因此总量差距进一步拉大。西部与东部的总产值差距由1998年的50640亿元扩大到58331亿元,营业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42782亿元扩大到49309亿元;中部与东部的总产值差距由27281亿元扩大到31735亿元,营业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2874亿元扩大到26642亿元(见表三)。
表三:东部与中西部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差距情况表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东部与西部的差距 东部与中部的差距
1999年1998年 1999年 1998年
1、总产值
58331 50640
31735
27281
2、增加值
13003 1117864135448
3、营业收入 49309 42782
26642
22874
4、净利润2276 1873 956 857
5、实交税金
995
845 687 566
6、出口产品交货值6981 606765255652
二、东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较,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
(一)东部乡镇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快于中西部。自1997年以来,东部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截止1999年底,东部地区面广量大的中小乡镇企业的改革已基本结束。如浙江省乡镇企业改制面已达96%,江苏省达92%。东部乡镇企业通过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有两点:一是优化了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为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1999年东部乡镇集体企业资本金总额比上年增长2.45%,其中非集体资本金增长12.15%。 非集体资本金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8.68%上升到53.30%,首次超过51%,且上升的幅度大于中西部,东部非集体资本金的比重比中部高13.14 个百分点,比西部高2.51个百分点(见表四)。
表四:东中西部乡镇集体企业资本金总额结构情况表
年份 东部 中部西部
项目19991998
1999
1998 1999
1998
资本金总额
100100100100
100100
其中:1、乡村集体资本金 46.70 51.32 59.84 59.89 49.21 49.43
2、非集体资本金53.30 48.68 40.16 40.11 50.79 50.57
其中:法人资本金17.44 16.14 20.52 20.11 29.02 29.75
个人资本金 16.67 14.56 17.20 17.25 19.95 18.76
外商资本金 19.19 17.98
2.44
2.75 1.81
2.06
从资本金结构的变化上可以看出,东部乡镇集体企业的改革比中西部地区到位,也正是由于东部乡镇集体企业改得早、改得深,才确保了东部乡镇集体企业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1999年东部乡镇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29534亿元,增长0.85%, 实现营业收入26180亿元,增长3.07%,实现净利润1121亿元,增长4.57%。 尤为可喜的是,增长质量有所回升,主要表现在营业收入的增幅高于产值的增幅、净利润的增幅又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幅。而中西部乡镇集体企业由于改革滞后,1999年仍未遏制下滑的势头,中部乡镇集体企业总产值下降4.43%,营业收入下降3.71%,净利润下降2.51%;西部总产值下降12%,营业收入下降10.5%,净利润下降16.2%(见表五)。
表五:东中西部乡镇集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表 单位:亿元
指标名称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9年 增长% 1999年 增长% 1999年 增长% 1999年 增长%
1、产值 42789 -1.18 29534 0.85 11648 -4.43 1607 -12.0
2、营业收入 38467 0.478 26180 3.07 10720 -3.71 1567 -10.5
3、净利润1722 1.413
1121 4.57544 -2.5157 -16.2
二是推动了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提供了保证。近年来随着东部乡镇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东部各地坚持“双管齐下”的方针,即“集体企业改制转一块、鼓励农民新办一块”,大力发展个私企业,东部农村个私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已成为东部乡镇企业的重要增长点。到1999年底,东部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已达779万家,比上年增长9.56%,而中西部仅增长1.35%, 东部增幅比中西部高8.21个百分点。全国1999年新增的农村个私企业中,81%来自东部。东部个私企业1999年完成增加值8034亿元,增长27.4%,增幅比中部高6个百分点,比西部高23.64个百分点,东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净增额中,94%是靠个私企业贡献的。
上述分析充分说明了,东部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较为深入。
(二)东部投入大于中西部。首先, 从固定资产投入总量上看, 1999年东部固定资产投入总额为1744亿元,中部为737亿元, 西部为94亿元,东部投入是中部的2倍多,是西部的18倍;其次, 从投入增幅上看,1999年东部固定资产投入比上年增长6.45%,中部下降9.8%, 西部下降19.8%。中西部固定资产投入已连续两年大幅度下滑;第三,从投入资金来源上看,虽然国家在1998 年三次降低银行利率的基础上,1999年又多次大幅度降息,但是乡镇企业投入中的信贷资金不增反降。在上述投入总额中,东部银行贷款资金下降1.3%,中部下降19%, 西部下降27%,中西部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东部。由于中西部乡镇企业贷款难度较大,再加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基本将乡镇企业拒之门外,因此中西部乡镇企业的投入资金80%靠民间资本,相应地,造成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就乡镇集体工业企业而言,1999年中部的融资成本率为18.5%,西部为14.5%,分别比东部高7.2和3.2个百分点;第四,从配套流动资金上看,1999年东部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之比为1∶1.05, 而中西部仅为1∶0.7。一般来说,企业正常的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之比为1∶2。中西部乡镇企业不仅没有达到1∶2的一般标准,就是1∶1的低标准也没有达到。由此可见,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存在由于流动资金不足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开工不足问题。
事实表明,乡镇企业发展初期,主要是靠高投入维持高速度,因此中西部乡镇企业投入下降势必导致发展速度回落。
(三)东部产业结构优于中西部。东部乡镇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调整,行业结构渐趋优化,由过去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建材行业为主逐步转向以科技含量较高的机电行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仍以轻工、建材行业为主。据统计,1999年东部乡镇企业经济总量中,机电行业占26%,居各行业之首;在中部乡镇企业经济总量中,轻工占27%,建材占22%,机电行业仅占13%;在西部乡镇企业经济总量中,轻工占25%,建材占20%,机电行业仅占9.7%。
去年,虽然国家为扩大国内需求,继续采取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但中西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仍很缓慢,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变化。相反,国家为保护环境、资源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却使中西部乡镇企业受到重创。据统计,1999年中西部建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 %,支柱行业的下降,势必影响中西部乡镇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迫在眉睫。
(四)东部技术实力强于中西部。截止1999年底,东部乡镇企业户均固定资产占用量为18.3万元,中部为7.3万元,西部为6.4万元,东部比中部高11万元,比西部高11.9万元;东部乡镇企业人均固定资产拥有量为2.6万元,中部为1.4万元,西部为1.3万元,东部比中部高1.2万元,比西部高1.3万元。 户均固定资产占用量和人均固定资产拥有量的悬殊状况,说明东部乡镇企业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装备相对先进,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另外,东部乡镇企业在人才、专利等无形资产方面也好于中西部地区。截止1999年底,东部乡镇集体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有68万人,中部有29万人,西部有6万人,东部比中部多39万人, 比西部多62万人;东部乡镇集体企业拥有无形资产总值达308亿元,占全国的74 %,中部为89亿元,占全国的21%,西部为20亿元,占全国的5%。 东部比中部高219亿元,比西部高288亿元。东部技术、人才的优势,不仅为东部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是地区差距继续扩大的内在关键性因素之一。
三、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评价:中西部乡镇企业与东部不仅存在量的差距,还存在质的差距,区域共同发展,任重道远。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中西部乡镇企业改革力度。要从总体上推进中西部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再造企业的机制优势。在改革的方式上,要坚持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最好一步到位;在改革目标上,最终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坚持“双管齐下”的方针,放手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
(二)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必须切实加大投入力度,要保证国家扶持中西部发展的乡镇企业专项贷款落实到位,适当安排部分财政资金,推动中西部乡镇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要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再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继续推进东西合作工程。要采取优惠政策,拓宽合作领域,鼓励东部乡镇企业生产要素向中西部流动,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注重实效,扎实工作,努力搞好各项建设。(四)加速人才培养。中西部地区要坚持资金投入与智力投入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全面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素质,从根本上改变中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