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技术结构变化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技术结构变动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结构论文,变动论文,结构论文,我国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关系

所谓技术结构是指各种技术在各个产品生产和工程中的运用规模以及基本生产资源的相应分配。

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技术结构是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重要因素,技术结构合理化及高度化的程度直接关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而反过来,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制约着技术结构的演变。

合理的技术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生产要素不发生流动的情况下本身就能带来产业结构的改进;二是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流出流进,在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基础上带来产业结构的提高。随着各产业技术结构的改善,除了该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很大变化外,还大大促进了各产业间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上的输出输入的良性循环系统的形成。

二、技术结构变动的指标体系

因为当代技术日趋复杂,单一指标难以反映产业结构变化中的技术结构变动,而应根据不同指标的综合运用来考察技术结构。我们建立以下指标体系:

1.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的变化

表现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的“自动化”、“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工具”四项指标,不仅标志着劳动者所使用生产工具的技术水平,而且反映装备劳动者生产资料投资由少到多的递增过程。一般来说,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工具,其资金含量也低,而技术含量高标志着“自动化”水平的生产工具,其资金密集度往往比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间接反映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

2.更新改造投资变化

以更新改造投资作为技术结构变动衡量指标,是认为这部分投资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生产技术条件或与此有关的方面。更新改造投资从用途上被分为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后一方面实际上对于生产技术条件的改良和提高也是起作用的,其中有些部分甚至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如科学研究建设部分),因而我们把两个方面都包含进来。

3.劳动者熟练程度的变化

劳动者熟练程度指劳动者的专业知识、生产经验,操作技巧和一般文化水平。由于对于劳动者专业知识、生产经验、操作技巧很难定量反映其水平变化,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采用技术密集度这一转化指标,即用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之比来衡量劳动者相对素质的变化。如果某行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我们认为该行业的技术密集度较高,技术结构水平较高。

4.资金劳动力边际技术替代率

若设单位劳动力价值为L[,m],单位生产资料价值C[,m],在即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下C[,m]为恒值,则资金劳动力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MRTS(C/L)=L[,m]·C[,m]

式中:MRTS(C/L)为资金劳动力边际技术替代率

因为已设C[,m]为恒值,故可知随L[,m]提高,MRTS(C/L)也提高,这表明一产业的技术结构水平越高,其所使用的劳动力价值也越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单位劳动力价值的计算来反映一产业的技术结构。

若设一产业单位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总价值的c+v+m,其中,c为转移的物化劳动价值,v+m为该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则该产业劳动附加价值生产率为(v+m)/L,由于较高价值的劳动力在同样长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故该产业的技术结构越高,其劳动力附加价值生产率也越高。

三、按指标对我国改革以来技术结构变动的分析

1.劳动者技术装备程度

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技术装备一直较低,第二产业在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技术装备水平高于第三产业,90年代中期以后均低于第三产业,因此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第三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目前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结构为3.9:21:75.5,我国1998年结构为2.5:39:58.5,相当于发达国家60年代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第二产业投资比重过高,尽管我国在80年代以后,对产业结构一直在进行优化调整,但长期以来资源配置向第二产业倾斜的惯性难以使产业结构摆脱非均衡状态,致使三次产业技术结构亦处于失衡状态。

2.更新改造投资变化

图2反映了三次产业更新改造投资构成的变化情况。第一次产业的更新改造投资相对比重一直很小。在80年代初期明显上升的,但在1984年以后较大幅度下降,这说明第一产业的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在80年代初期相对较快,在1984年以后则相对大大降慢。第二次产业更改投资的相对比重始终远远大于第一产业,在90年代以前也远远高于第三产业,而且在1984年至1992年之间不断上升,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二产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进相对快于其他产业。第三产业在1993年以后更新改造投资比重开始上升,由此引起技术结构变动。

图3反映了三次产业的技术密集度。第一产业的技术密集度最低,从1983年以来比重不断下降,作为一个领域相当广阔和劳动者人数极多的产业部门,较低的技术结构使得其现代化速度缓慢,亦使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坚实的基础。第二产业的技术密集度比重基本保持稳定。第三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在90年代以后持续上升。

4.资金劳动力边际技术替代率

以表1可以看出,美国、日本和我国工业劳动力附加价值生产率随着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的顺序演进,均呈阶梯状递增。我国同美国和日本间的差距主要在于附加价值生产率量的方面。我国比美国平均相差约8倍,比日本平均相差约2倍。

四、结论

通过以上指标考察技术结构变动,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技术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演进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技术结构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的顺序演进的过程。

2.尽管我们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技术结构变动符合发达国家的变动规律,即随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的顺序演进的过程,技术结构呈阶梯状递增规律,但各个产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3.改革以来三次产业的技术结构存在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技术结构过低,第三产业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4.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的技术结构明显提高,与我国第三产业在90年代以后比重增加相一致。

标签:;  ;  ;  ;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技术结构变化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