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目的:探究反射性肠淤张X线诊断对临床价值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X线诊断与临床价值分析。结果:50例患者采用X线腹部平面的诊断方法均成功检出,诊断率为100.00%。结论:采用X线诊断反射性肠淤张具有突出意义,能够明显提高急腹症的诊断率,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射性肠淤张;X线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125-0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影像设备变得越来越先进。X线腹部平片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患者肠道出现的异常状况与正常成人的情况进行区别判断从而可以用来诊断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故此本文旨在研究X线腹部平片对于诊断反射性肠淤张的临床效果,特此选取50例反射性肠淤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共50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须满足(1)所有患者均严格符合我国对反射性肠淤张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此实验均知情同意。50例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41.35±9.35)岁,平均体重(53.32±4.22)kg,包括男性32例,女性18例。另外50例反射性肠淤张患者中包括23例急性胆囊炎、18例急性阑尾炎6例急性胰腺炎、2例女性急性附件炎以及1例胃肠道穿孔患者。
1.2 实验方法
50例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均采用X线腹部平片方法进行诊断,包括立位腹部平片和卧位腹部平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诊断率为诊断成功人数/100*100.00%。
1.3 评价标准
正常成人的胃部、十二指肠以及盆腔小肠内有散在的少量气体,十二指肠的球部以及结肠内可见液平面,结肠部可见少量局限但明显的充气现象,但小肠内无气体、无液平面,同时肠腔无扩张现象。
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多位于下腹部常表现为出现肠腔扩张、液平面以及存在液体的潴留,一般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数目少。
将反射性肠淤张患者的影像与正常成人情况进行对比,从而进行有效诊断并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 23例由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常采用X线平片检查,多出现于右上腹和左侧上腹部,常发生于空肠、结肠等,肝曲部位最为突出。肠管为半月状弧形压迫同时有扩大的胆囊轮廓影像以及胆囊结石影,另外常见的症状为出现胆囊积气等现象;
2.2 18例急性阑尾炎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多位于右下腹,回肠充气同时伴有小液平面,少数患者X线有机械性肠梗阻表现。常发生于结肠,有条状透光影。另外表现为盲肠挛缩症和盲肠壁增厚症;盲肠出现压迹症,阑尾区密度增加,有软组织肿块影像。另外可看见阑尾结石影的可能;
2.3 6例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多见于小肠和结肠,由于胰腺炎浸润导致病变局部发生痉挛,使结肠近端处出现肠腔扩张,从而引发结肠截断症。另外胰腺区的密度增加,呈楔形的同时伴有结肠截断症。十二指肠肠曲有弧形压迹,此外由于炎性渗出物弥漫分布导致腹部局部出现炎性水肿,使左侧肋腹部水肿症甚至出现散在的不规则的气体影像;
2.4 2例女性急性附件炎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出现小肠轻度充气扩张同时存在多个液平面。若为单侧病变时,下腹部常常充气明显,卵巢内软组织密度增加,有存在囊肿的可能性;
2.5 1例胃肠道穿孔引起的反射性肠淤张患者表现为患者出现气腹征以及反射性肠淤积症,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多出现充气扩张导致两侧肠上腹部出现肠管气影,从而表现为典型的肠淤急症。
50例患者采用X线腹部平面的诊断方法均成功检出,诊断率为100.00%,能够有效的判断急腹症。
3.讨论
近些年来反射性肠淤张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等方面影响极大[1]。反射性肠淤张患者的X线腹部平片存在不同程度的肠管充气扩张进而出现液平面等导致患者出现肠功能性改变但无梗阻性等病理学改变[2]。同时在进行反射性肠淤张X线腹部平片时,应注意与机械性肠梗阻进行区别[3]。反射性肠淤张可由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女性附件炎以及胃肠道穿孔引起[4],其中急性胆囊炎占主要原因[5]。X线诊断时应避免主观片面的思维方法,避免造成误诊以及漏诊[6]。在诊断时可通过病变位置以及分布范围、形状以及边缘是否整齐、数目以及大小、病变密度以及组织结构、病变周围的情况以及对患者身体器官功能的改变、最后可判断今后病变的发展情况等进行分析[7]。在进行X线诊断时也应注意结合临床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现病史、年龄、性别、居住地区以及所位于的职业和生命体征等对于判断患者的疾病也具有突出效果[8]。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得出采用正确的X线腹部平片对于诊断反射性肠淤张具有突出意义,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举一反三,加以探讨有尤其必要。
【参考文献】
[1]于乐洋,杨洪涛.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肠淤张腹透漂管1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4):35-36.
[2]黄文波.X线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1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28-229.
[3]刘玉奇,周珉.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21(12):2283-2284.
[4]赖华,周艳,喻少聪,等.腹部X线平片对小儿阑尾炎的诊断价值(附16例报告)[J].成都医药,2004,30(4):203-204.
[5]张志强.浅析胃肠道积气积液的X线临床表现及诊断[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78-80.
[6]苏芬莲,陈小勋,莫旭林,等.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33-2335.
[7]谭少庆,张捷.64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052-1054.
[8]刘素清,张运福,廖军,等.S2001及XCY2002-1/200型野战X线诊断车的改进[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4):152-154.
论文作者:窦启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反射论文; 患者论文; 结肠论文; 腹部论文; 肠梗阻论文; 小肠论文; 平面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