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姣 陆仁凤 黄小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 要】目的:通过对近三年来我单位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探究护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17日至2015年3月17日来我单位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化的方式将其均分为护理干预组(以下简称,干组)和常规护理组(以下简称,常组),对干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常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探究护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效果评价,同时进行社会功能评价、幸福感评价以及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干组患者BPRS总评分为显著优于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组焦虑抑郁评分和活力评分显著优于常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思维障碍、激活性评分和敌对性评分与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组的SDSS评分、GWB评分和SES评分均优于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组满意率91%(21/23)高于常组60.87%(1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322,P<0.05)。 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形成规范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幸福感、自尊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普及健康护理知识。
【关键词】护理模式; 精神疾病; 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065-02
康复是PRM 和卫生领域以及其他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所应用的一种健康策略,其目的是促进有健康问题的人或有残疾的人能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达到或保持最佳功能状态[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所承受的社会方面、家庭方面、精神方面压力逐渐增加,越来越多人患有精神疾病。由于精神疾病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再加上精神疾病复杂多变,难治愈,对医院的治疗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有学者提出[2],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完善的、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加快精神疾病患者的恢复,促进精神功能修复同时尽快促使患者能够重新回归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三年来我单位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46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探究护理模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3月17日至2015年3月17日来我单位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着随机化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干组和常组,干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8~62岁,平均为(38.7±8.9)岁,平均病程(15.6±10.9)年;常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26~65岁,平均为(37.7±8.3)岁,平均病程(15.3±8.2)年。所有患者均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
1.2方法
常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提供药物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心理辅导以及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施加护理干预措施:①精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不应该单单指向患者,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心理护理显得微不足道,而对于其家属和护工的心理疏导则尤为重要,好的生活、家庭护理来自于家属或护工的悉心照料,其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护理开展过程中,有部分家属由于不具有足够的耐心而产生负面心理,因此及时的心理疏导,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②大力开展家庭护理模式,目前临床上大多数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单病房,与家人、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功能的恢复造成一定的障碍,若开展家庭护理模式,增加其与家人、社会接触机会,能够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③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自身康复,避免家属在照顾患者过程中少走弯路。主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状况,使其和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为其列举成功案例,增加对患者康复的信心,悉心指导家属对患者用药及心理康复训练等。
1.3评价指标[3]
采用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分数范围1~7,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幸福感评定量表(GWB),总分越高,幸福感越高;社会功能评定指标(SDSS),单项评分0~2分,共10项,评分越高,社会功能不足越重;自尊水平评价指标(SES),单项评分1~4分,总分越高自尊程度高。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所得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如若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严治疗效果评价(BPRS评分)结果 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干组患者BPRS总评分为(21.69±2.88)显著优于常组(25.18±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组焦虑抑郁评分(2.58±0.62)和活力评分(5.26±0.77)显著优于常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思维障碍(3.44±0.25)、激活性评分(3.44±0.25)和敌对性评分(4.88±0.35)与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组的SDSS评分(2.09±0.22)、GWB评分(81.37±13.41)和SES评分(29.51±6.89)均优于常组的SDSS评分(7.79±0.47)、GWB评分(70.88±12.69)和SES评分(18.01±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组满意率91%(21/23)高于常组60.87%(1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322,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严治疗效果评价(BPRS评分)结果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SDSS)、幸福感(GWB)和自尊水平(SES)评分
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干组的SDSS评分(2.09±0.22)、GWB评分(81.37±13.41)和SES评分(29.51±6.89)均优于常组的SDSS评分(7.79±0.47)、GWB评分(70.88±12.69)和SES评分(18.01±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组满意率91%(21/23)高于常组60.87%(1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322,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SDSS)、幸福感(GWB)和自尊水平(SES)评分
3 讨论
较为规范的护理模式以其规范化、优质化的特点逐渐被医疗界接受,有助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模式[4-5]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制定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这种新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每天按照路径计划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治疗护理,近年来其被引进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范围,在国外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发展较为缓慢,而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坚持实施护理路径。对精神疾病患者应用的新的护理模式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低费用三大特点,在实施以来受到医疗界一致好评。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三年来我单位接受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以探究护理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干组患者BPRS总评分为显著优于常组,其中干组焦虑抑郁评分和活力评分显著优于常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郭涛[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全方位的照顾到患者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增加护理的全面性的有效性,常规护理模式由于形式过于单一,无法照料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不能因人而护,只是因病而护,往往疏忽掉患者最佳恢复时期;而思维障碍、激活性评分和敌对性评分与常组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常规护理模式与优化的护理模式均能够促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性的改善。干组的SDSS评分、GWB评分和SES评分均优于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优质的护理模式能够照顾到患者的社会功能的缺失并能够及时通过家庭护理模式和健康教育给予纠正,而常规护理模式在因病而护的基础上,无法全方位的照顾到患者的社会功能。干组满意率91%(21/23)高于常组60.87%(14/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形成规范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幸福感、自尊水平,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普及健康护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Stucki G,Cieza A,Melvin J.祝捷,李智玲,邱卓英,等译.《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康复策略进行统一概念描述的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2):1103—1107.
[2]周彩莲,黄子娟,鲁荣莉,等.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37-38.
[3]朱伟玉,徐美英,范振国,等.精神科分级护理量化标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7):16-18.
[4]韩淑英,杨俊华,唐静,等.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53):215-215,216.
[5]郭涛.护理流程优化和常规护理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5,7(32):168-168.
[6]任昌娟.恢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2):173-174.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项目(编号:z2012032)
第一负责人及联系人:
朱红姣,女,副主任护师,从事精神科护理管理及教育研究工作Emile:zhj3226532@126.com
论文作者:朱红姣,陆仁凤,黄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患者论文; 评分论文; 统计学论文; 模式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精神疾病论文; 差异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