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丁英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按照护理干预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个性化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26例。个性化组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个性化组和常规组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量表(SSPI)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治疗前的BPRS评分以及SSPI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个性化组的BPRS评分和SSPI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个性化组的治疗依从性24例(92.31%)显著高于常规组16例(61.5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069-02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同时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精神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长时间处于社会功能缺失的症状,加之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降低,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认为,可能是与住院环境和病情发展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1]。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同时,还需要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为患者自愿参与,选择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按照护理干预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个性化组和常规组,各组分别为26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其中,个性化组的最大年龄为62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46.25±3.14)岁;常规组的最大年龄为64岁,最小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46.94±3.56)。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个性化组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模式。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开窗通风,并且确保患者病房环境的干净和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外的走廊适当拜访绿植或者鲜花,进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感。此外,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配备相应的活动设施,如:电脑、象棋、电视等,进而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使其能够更加安心的接受护理服务和治疗;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患病特点和心理情绪,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困惑,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而积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护理干预;③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接受住院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好感。在此期间,详细讲解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常识,使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开展健康教育指导,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控制力。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个性化组和常规组护理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量表(SSPI)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研究的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和SSPI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BPRS评分以及SSPI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个性化组的BPRS评分和SSPI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和SSPI评分比对[() 分]

2.2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

个性化组的治疗依从性24例(92.31%)显著高于常规组16例(61.54%),卡方值=6.933,P值=0.00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一旦发病,具有病情进展缓慢以及延续性较高的特点,呈现出不断反复发作或者不断发展的趋势,临床研究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几率逐渐呈现年轻化的发生趋势[2]。患者患病早期对于病情的认知程度相对薄弱,加之对于护理人员所提出的护理方案和注意事项配合度和完成度不高,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减弱,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害患者的家庭关系。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在进行治疗期间通过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3]。经过本次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两组治疗前的BPRS评分以及SSPI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个性化组的BPRS评分和SSPI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个性化组的治疗依从性24例(92.31%)显著高于常规组16例(61.5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更加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祁恩秀, 姚惠珍, 姚海琴.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7, 15(8):933-935.

[2]张春辰, 李玉玲, 伊在馨. 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8):1687-1689.

[3]潘巧淑.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9):1233-1235.

论文作者:丁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丁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