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饰设计;常见误区;处理对策;分析
一、建筑装饰设计中常见误区探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现阶段建筑装饰设计中常见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建筑装饰设计功能性方面缺乏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的对建筑装饰方面进行重视。社会的发展,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理念,并且也促进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这也对建筑装饰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大多数设计师对古代文化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盲目的效仿古代装修风格,为了营造一种富丽堂皇的景象,花重金来进行房屋的装修,使得资金和材料出现大量的浪费,并且装修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缺乏原创性的设计理念
由于我国建筑装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缺乏原创新的设计,大多都是盲目进行仿照。大量的模仿,使得建筑装饰设计行业难以进行的发展。并且,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对空间的实用性和需求进行忽视,使得房屋的功能大大降低。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装饰时,缺乏原创理念和创意,难以体现装饰的内涵和特点。
3.装饰材料选择不当
建筑材料是建筑装饰装饰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建筑装饰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装饰材料多种多样,各种材料只有行业标准,无国家标准,原材料的自身质量难以控制,而且相关监督和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建筑的装饰装饰既要保证住宅的美观,同时也要考虑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装饰装饰过程中经常出现施工材料不达标,影响建筑装饰装饰的整体质量。比如,建筑装饰过程中的玻璃幕墙能够提升住宅的美观和品位,但是会对建筑结构设计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相关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缺乏相应的监管,存在很多有害装饰材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危害。同时,监理人员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的装饰装饰工作不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比如,将有害或者危险物品应用于室内装饰中或者将电器开关安装在易燃物体上,导致火灾的发生等。
4.过于追求建筑装饰设计创新
设计师在对房屋进行装饰时,为了达到个性化特点,会独辟蹊径来寻找创意,使得房屋的功能性被完成忽视,装饰完成之后,存在大量无用的墙裙或者摆设。地板和天花板的装修材料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的元素也在发生概念,设计师为了突出自己的创意,不顾设计的整体效果,盲目的加入一些流行元素,使得整体效果显得很突兀。
二、建筑装饰设计中常见误区的处理对策
1.合理选择装饰设计的材料
在建筑装饰中,建筑资料的使用办法往往会直接影响其作用。是反映资料的正本特性仍是改动其视觉特性都在装饰过程中予以体现。对资料的使用还要视其本身的特性,人们对其价值的习气评估,来详细而恰本地对其进行安排。任何一种物质资料都有本身的物理及视觉特性,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机理作用,在把握资料本身特性的基础上才能非常好地体现它的装饰性。如现代建筑中常为体现工业化年代而善用亮光资料,如玻璃幕墙或很多金属饰材,这很简单让人由资料的挺括、亮光而感到年代的高速度与机械化。在体现田园、乡土气息的建筑中就喜用木材、毛石等柔软、粗糙的资料,让人们的理性回归初始,寻找人情味。
2.对建筑装饰材料的特点进行分析
要想打造出这种新颖的作品需先熟悉各种材料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对材料的构造方式精心设计,研究材料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创造出自身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只有这样,建筑材料以及装饰设计才有发展和创新的可能,从而适应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速度。因此,在进行房屋装修时,需要对材料进行慎重的选择,避免由于盲目选择出现不合理现象。建筑装饰材料是装饰的基础,是将多元化的功能集为一体的材料。建筑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装饰的效果和装饰的功能。在对建筑装饰材料进行选择之前,需要对材料的使用范围、性能、优缺点等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装饰材料,这样才能避免材料的浪费,使得设计理念能够体现出来,并且,与一些产品进行搭配,体现整体的装饰效果。
3.把握设计理念,避免杂乱混搭
我国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目前处于模仿的阶段,但是,不能一味的进行模仿,而对原创进行忽视。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建筑装饰行业也是如此。设计师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时,需要吸取其中的优点和精华,再加上自身的创意和理念,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案。并且,在制定设计方案时,需要结合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点,根据实际的情况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
4.加强建筑装饰设计知识的覆盖面,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个性和独特,盲目的在设计方案中添加一些流行元素,这样不仅仅破坏了设计的美感,而且还会到时装饰缺乏实用性和功能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的宣传建筑装饰设计知识,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装饰设计知识,从而提高大众的审美。在进行房屋装饰时,设计师和业主需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出现争吵,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好有效的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加强装饰绿色设计
在进行装饰设计时,绿色建筑装饰理念是思想基础。设计环节不仅要符合设计要求,还应和人们绿色生活的观念相适应。在装饰过程中,应加强对自然因素的重视,尽量做到装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特别根据大自然的“滤色”打造建筑的“绿”,简化过于繁华的装饰。设计思路应集中于照明、通气等方面,将装饰格栅、装饰性遮阳系统、入口雨篷等方面融入绿色理念,如在建筑中设置格栅。格栅主要由很多并排细长的元件组成,通过挂入空调设备,能够起到遮阳保护的效果,并且可以美化建筑。绿色理念的应用实践对装饰材料的选择较为重视。应挑选符合建筑功能的环保构件,在公共休闲场所使用的材料要特别重视构件功能和再次利用率。所以,装饰设计的绿色理念应用,需重视设计思路的“绿色化”,防止出现华丽但不实用的现象。
6.注重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提高设计水平
由于我国在建筑装饰行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人们对建筑装饰工作缺乏重视,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装饰设计专业,使得我国严重缺乏专业性的设计人才。因此,政府和高校需要对装饰设计方面的专业型人才进行重视,积极的培养一批优秀的设计人员,从而推动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的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设计出属于我国特有的装饰风格。相关部门需要积极的对设计人员进行培养和教育,定期的对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建立奖罚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三、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当中的应用特点
1.节能、环保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的建筑装饰设计应用技术,生态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环保、节能的特点,其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为绿色生态建设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2.安全与健康的特点
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除了体现出了上述的特点之外,还有效地保证了建筑体的安全性能。在生态技术下,建筑装饰设计材料多用绿色材料,减少了材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利于创造一个温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3.科学与综合性较强
建筑装饰设计对于生态技术的应用体现了较强的科学性,提高了建筑
体的综合利用效率。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当中的应用体现了生态学原理,在对传统建筑装饰设计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诸多优点的建筑设计技术。
四、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当中的应用措施
1.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环境进行设计
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当中的应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根据施工所在地区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在建筑施工中,因环境以及地质条件的不同,采取的施工方法也会不同,所以,生态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地域差异性的原则。
2.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
生态技术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有效地降低了建设装饰设计中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建筑行业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逐渐加剧,并为了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持生态的稳定性,用可再生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行业当中的使用,将成为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既可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又能产生环保效应,一举两得。
3.墙面采用围护结构设计,提升室内的舒适度
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整体效果是由视觉环境和物理环境共同决定的,其中物理环境包括热、湿、光等。在建筑装饰设计当中,通过改造墙面的设计原理,采用维护结构生态设计,使室内与室外的温度和湿度可以相互传导,从而维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平稳,为人们创造一个怡然的室内环境。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装饰工作越来越重视,传统的装饰风格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对近些年来建筑装饰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考虑,并且对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涂晓伟.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5(11):00290-00290.
[2] 热依木江•热合木吐拉.建筑装饰设计中常见误区与处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
[3] 赖素芬.建筑装饰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应对策略分析[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8):36-37.
[4] 刘瑞雄.浅谈建筑装饰设计中常见误区与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5] 鲍士平.浅谈建筑装饰设计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2,(10):66.
作者简介:
陈沛杰(1985年9月),男,汉族,广东汕头市澄海区,大专,研究方向:装饰设计。
论文作者:陈沛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3
标签:建筑装饰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误区论文; 装饰设计论文; 材料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装饰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