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胶州市人民医院 266300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介入化疗加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采用立体定向加介入治疗腹膜转移瘤50例,采用-腹腔动脉化疗,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入1.22-1.83mF的导丝,行腹腔动脉肿瘤供血支插管药物灌注化疗,鳞Ca给予顺铂60-80mg、丝裂霉素10-20mg、阿霉素60-80mg,腺Ca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300mg、氟尿嘧啶1000-1500mg、顺铂60-80mg、阿霉素60-80mg,TAI后或2次TAI间歇期给予立体定向放疗,根据病变大小和部位选用不同大小的准直器,8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边缘剂量2-6Gy/次不等,隔日一次,常规外照射后补量4-6次,未行外照射者行8-15次。疗效评价采用国际抗Ca联盟制定的标准:①完全缓解: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结果:50例中CR达30例,总有效率(CR+PR)为87%,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25/46)、46%(18/39)、33%(7/21)。结论:采用介入化疗治疗结合立体定向放疗腹膜后转移瘤疗效高,缓解期长,副作用小,不失为腹膜后转移瘤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肿瘤转移;放射学、介入性;立体定位技术;评价研究
材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4-71岁,平均46.8岁,其中,胃腺Ca术后转移20例,胃未分化Ca术后转移8例,结肠腺Ca术后转移12例,胰腺Ca术后转移4例,食管下段鳞Ca术后转移4例,直肠腺Ca术后转移2例,所有病例均经腹部B超、CT或MR检查,诊断标准为:消化道Ca术后,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经B超、CT、MR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2cm,伴有或不伴有相应症状,其中,单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直径2.5-5.6cm,多发转移46例,淋巴结直径2.0-8.8cm。治疗前症状有:腹胀26例,腹痛22例,腰背部痛12例,体温升高6例,无症状10例。
2方法
鳞Ca给予顺铂60-80mg、丝裂霉素10-20mg,腺Ca或未分化Ca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300mg、氟尿嘧啶1000-1500mg、顺铂60-80mg、阿霉素60-80mg或丝裂霉素10-20mg,TAI后或2次TAI后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法:定位前4h禁食,在CT下先将患者放置在体部定位箱负压袋上,平卧舒适后抽真空,做皮肤标记点,测量深度,然后行螺旋CT平静呼吸下的强化扫描,扫描层厚3-4mm,行CT定位时,先连续扫描确定病变范围,然后行强化扫描,以便更清晰地显示转移淋巴结和勾画靶区,扫描线束,CT图像经内部网络传输到三级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规划,由于腹膜后淋巴结相对固定,受呼吸运动及其他生理运动的影像较小,故所有病例靶区的边缘均外放安全边界5mm作为计划靶体积,以此安排照射角度和射野个数,并计算剂量分布,按照靶区剂量尽可能高而集中,周围敏感器官受量尽可能小的原则,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挑选最优治疗方案,用圆筒形准直器或多叶光栅,8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边缘剂量每次2-6Gy/次不等,6mV或15mV X线等中心――共面旋转照射,隔日一次,常规外照射瘤剂量(TD)40Gy后新剂量4-6次,以前未行外照射的8-15次,,总剂量TD40-55Gy,在尽量避免正常组织损伤的情况下,选用5-6条弧或3-5个机架角适形照射,总度数要求大于360°,TAI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间隔一般为2周。
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3个月行CT复查观察疗效,采用国际抗Ca联盟标准进行评判(1):① 完全缓解:所见肿瘤组织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② 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③ 无变化: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无新的病变出现。
4、统计学分析:随访至2011年5月,随访期12-69个月,平均随访41个月,随访率100%,生存率用直接法计算,疗效差异用X列表的分割X2检验,P<0.05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
结果:
未分化Ca和鳞Ca与腺Ca间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92,P<0.01)未分化Ca和鳞Ca疗效优于腺Ca。
讨论:
介入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临床边缘学科,其治疗肿瘤具有局部治疗效果直接、快速,缓解快,复发率低,正常组织损伤轻,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等优势,本院从2005年9月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已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结合TAI治疗腹膜后转移Ca取得了初步临床效果,46例腹膜后转移瘤治疗效果显示:总有效率达87%,较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有效率有明显提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1-4)。
临床研究显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TAI结合治疗腹膜后转移Ca具有一定的协同或相加的治疗作用,其优点如下:①动脉化疗可使肿瘤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利于放疗杀灭。② 受累淋巴结在增强CT上呈现明显的强化,边界清楚,立体定向使其更适形,放射损伤明显低于常规放射治疗。③ 动脉化疗时部分药物能增强放射敏感性,提高治疗的疗效。④受累淋巴结大多为圆形,便于立体定向设计靶区。⑤ 部分患者经TAI治疗后转移瘤缩小,达到立体定向根治放射治疗的要求,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及远期效果。
参考文献:
[1]Mccavin JK,Goa KL,Capecitabine:a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or metastatic Colovectal.Cancer(Review),Drugs,2001,61;2309-2326.
[2]Meyer HJ,Zachert HR,Opit Z GJ,etal.Multimodality therapy Concepts in stomach Carcinoma,Kongressbd Dtsch Ces chir Kongr(cerman).2001,118;51-57
[3]Behr TM,Liersch T,Creiner-Bechert L,etal.Radioimmunotherapy of small-volume disease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cancer,2002.94(4 Suppl);1373-1381.
论文作者:赵波,冷建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腹膜论文; 淋巴结论文; 剂量论文; 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疗效论文; 放射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