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局梧桐河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具有这种新课程的新理念,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课堂合作探究完成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表格,学生画蝙蝠飞行示意图、上黑板摆蝙蝠飞行示意图,画一画、说一说雷达工作原理图……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在“动”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感。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十一课。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这项研究告诉人们,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减缓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坡度,本次设计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品读关键词句,抓住要点准确把握内容。其次由于本文是科普课文,引进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多样化的信息能让学生全面去感观,创设了更新颖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话可说,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能动手画出蝙蝠飞行的示意图、画出雷达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仔细观察和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2、准备学生自学探究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你了解关于蝙蝠的哪些知识?
2.放飞机夜航的动画片:在茫茫的夜空中,一红一绿的两盏灯不停地闪烁,这是飞机在夜航。边放师边朗诵课文前第一自然段。提问:“飞机靠什么在夜间安全航行呢?”。同学们看——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雷达)它有什么用?
(飞机夜间安全航行就靠雷达;雷达还可以搜索敌机、观测天气情况……)
3.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二、直接导题,提出问题,引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同学们,看到课题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学生提的问题标到课题上)
(点评: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件了解蝙蝠和雷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研读课文,解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1、师: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家来研究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吗?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
生:(4、5、6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
(点评:这一环节采用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阅读、讨论基础上深入了解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而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2、完成的小组到前面讲所填写的表格,(投影出示表格)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完后,小组讨论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①小组讨论
②交流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③蝙蝠夜间捕捉蚊子图,出示课件
④师生共同画出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示意图
(点评:通过课件这一辅助手段的运行,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显现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师: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行,但它的嘴和耳朵特别敏锐。老师在一份资料中看到:蝙蝠在一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它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的区分,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真神奇!出示课件,白天飞行的飞机,那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生:飞机身上装有雷达。
师: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样工作的?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八自然段,小组讨论并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
①、小声读第八自然段。
②、小组讨论雷达的工作原理。
③、学生动手画雷达的工作示意图,找一学生到黑板上画,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怎样学习。教师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画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到这里,回到课题让学生回答: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联系?结合书后习题,填空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师:人们从蝙蝠夜行探路中受到启发,制造出雷达,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
(点评:学生在分析、比较、练习中明白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语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贯彻了新课标中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为了解决飞机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的困难,科学家仔细观察蝙蝠飞行,终于获得了启示,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制造了雷达,这在生物学上叫仿生学。
1、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例子吗?
鸟——飞机 松鼠的尾巴——降落伞 鱼——潜水艇
2、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并制作资料卡片在班内交流展示。(作业)
(点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同学们,想不想将来做一名仿生学家?(想)只要今后大家多学知识,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研究,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点评: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总评:《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我首先创设了实验内容,让学生来当一回科学家的情境,通过三次试验来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这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多媒体运用也多,容量较大。像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会容易顾此失彼,难于兼顾。而这一节课读书就像一根红线一样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串了起来,较好地体现了阅读课的“以读为本”教学思想,难能可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指导者,定位合理。组织学习、与学生合作完成“表格、示意图、原理图”,引导学生读书,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等。师生互动,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多处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例如雷达的工作原理图,这是一个动漫的课件,适合学生的审美兴趣,学生在明白雷达工作原理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多媒体的使用真正发挥了其激趣、形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拓展延伸:就这样从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他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实验研究,进行发明创造。于是,再问学生:人们还从哪些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兴趣。
总之,这堂课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多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论文作者:陈继文 赵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蝙蝠论文; 学生论文; 夜间论文; 同学们论文; 飞机论文; 示意图论文; 课文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