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翟美珠,张圆圆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 要: 文章主要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探寻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解决策略,使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使河北省成为三地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区。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1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中,河北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布局、打造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为支撑京津冀生态环境做出不懈努力。据《2018年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2018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56μg/m3,比2017年下降14%,空气质量为六年来最好。全省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48.6%,比2017年提升6.3%。与此同时,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4%。这一切都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河北省在贯彻实施这一理念时,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价,例如对小型污染企业的关停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整改,超额完成“6643”工程;煤改气或改电的清洁取暖工程等。虽然河北省在环保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环境问题仍然严峻。尤其是空气质量问题依旧不容乐观,并在声环境质量和噪音污染方面还在增重的趋势。部分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多数农村环境卫生仍然较差。
2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从京津冀三地的区位关系上看,河北省位于北京、天津两地的周边,不属于核心位置,经济相对落后。并且地域面积约是京津两地面积之和的6.8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任务量大、经济负担重。
某日,一位旅客向火车站的上级单位投诉,说车站的服务员服务质量不好。事情的经过是:这位旅客坐的是软卧,在娄底车站下车,忘记了将自己的包拎上,他要求车站服务员帮其将包拿下来,服务员当时正忙着接车,委婉地拒绝了。这个旅客大发脾气,说自己坐软卧,是精品旅客,本来就多支付了票价,车站服务员理应给他提供类似服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拨打了投诉电话。
2)中观因素。河北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而第二产业又以传统高能耗、高污染重工业为主,难以与京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合作,基本处于生产链底层[1]。进而加重了生态环境负担,并在环境治理时也使得与经济发展产生了矛盾。
3)微观因素。在经济、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下,造成了环保设施欠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垃圾处理简单化、不断治理不断污染等方面问题凸显。这些也都影响着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4)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无污染的轻工业的扶持力度,严格控制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企业的数量,并严格执行落后产能的淘汰制度,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绿色健康农业。同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的定位,以及全省各地区的特点,进行特色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发展。
2)加强科技创新力度。首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例如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并测定生态环境薄弱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治理。还可利用智慧城市的信息系统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可视化监督与评价系统。在垃圾处理方面,要加快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的技术创新步伐,将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其次,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研发方面,要加强与京津地区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并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和应用推广[3]。
1)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在制定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规定上,应与京津形成统一制度。如制定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统一的环境污染处罚标准;制定统一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办法等。另外在监督执法上,应加强与京津的合作。例如构建统一的环境质量监督机制,共同协作确定污染源、污染物、污染类型等,并制定有效的防御措施。在查处污染超标企业时,制定跨地区的合作机制。
3)加强生态建设力度。进行生态建设往往需要大量资金,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然而这又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工作。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京津地区企业前来投资。并且要拓宽投资渠道,采用多平台、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招商引资。同时,还要加强生态补偿力度,尤其在农村地区进行生态建设一定要使农民从中尝到甜头。不仅在一次性经济补偿方面要满足农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建设后期的成果中使农民能够长久获利[4]。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省应有效利用京津的先进技术、科学理念以及雄厚的经济力量,不断优化自身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河北省成为京津生态涵养保护的支撑区这一战略目标[2]。
40年过去,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今天又有怎样的风景?稻浪滚滚的金秋时节,走进小岗,且行且看。
5)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民众的参与。一方面,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在改变细微的生活习惯中使其自然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尤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学校的教育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使每一个公民认识到自身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在制定和推广相关政策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深入分析其利弊并提出真诚的意见。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也能更全面的分析问题,从大局出发解决矛盾。
赵德父(明诚)云:“石本‘三世’作‘再世’,上文‘祖令太原’,作‘考令太原’,然其篇首既言阳曲之别由公祖迁,则为晋人非再世矣。碑当时所立,不应差其世次,莫可晓也。’”今按:刘志在后卷,所述世次尤详,与“再世”之云皆不合,亦石本不足信之一验也。
参考文献:
[1]魏长宇.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动能与路径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9.
[2]张彦台.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重点工作及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4(6):14-16.
[3]曹紫业,牛健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研究[J].智库时代,2019(26):9+12.
[4]张冰.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872(2019)22-0219-01
基金项目: 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自筹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18457534)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翟美珠(198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
(收稿日期: 2019-9-29)
标签:京津冀一体化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协同发展论文;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