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论文_陈孔红

浅谈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论文_陈孔红

(杭州友华通信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市 310002)

摘要: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总数的膨胀,人们对建筑工程性能与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然而,建筑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基本概念;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我国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绿色建筑设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而控制能源损耗与生态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下面,笔者就将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与分析。

1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价值

绿色建筑设计可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损害,减轻环境污染。同时,优化各类施工资源配置,节约成本,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绿色建筑设计的价值而言,主要为以下两点:

1.1满足主体市场需求

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合到建筑设计领域,可以进一步扩张建筑市场规模,刺激消费,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推进环保工作的有序运转。

1.2适应国家政策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深入发展,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此,建筑企业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高效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增大材料综合利用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损耗。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下,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合到建筑设计中,进而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内容

2.1节地设计

建筑节地是指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控制绿化面积损耗。节地设计并非单纯的减少建筑工程项目,而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较为常见的节地措施如下所述:增大建筑容积率,缩小建筑间隔距离;提升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率;增强住宅建筑用地集约度。总而言之,建筑节地设计与城市发展紧密相关。

2.2整体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整体设计水平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使用性能与建设成本。为此,设计人员需综合考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及气候环境条件,避免盲目参照先进技术,导致局部设计与整体设计失衡。

在建筑平面设计过程中,要在保持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损害。再者,协调处理建筑方位朝向与间隔距离等关键要素,改善照明与通风条件。设计人员可根据太阳入射角度与区域主导风向等条件,调整最适宜的建筑通风朝向。且在保证日照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交错布置的方式,尽可能的减小建筑间隔距离。并采取纵向布置建筑群的方式,确保前排建筑利用斜屋面满足后排建筑的光照需求。

2.3单体建筑设计

对于单体建筑来说,其体型系数与热工性能存在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曲面建筑热能损耗比直面建筑小。若建筑体积相同,分散布局形式的热能损耗值明显高于集中分布形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尽可能的减小外墙表面积,严格控制层高。

建筑外墙设计务必满足通风采光标准要求,降低取暖降温电器使用频率,控制电能损耗。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采取明厨与明卫设计方式,增强建筑室内空间的热稳定性。使用新型隔热板作为建筑外墙材料,替换传统的黏土墙;且应用镀膜窗体结构,降低导热系数,改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增强门窗结构密封性,以防阻碍热交换;在恰当位置增设遮阳板,以缓解阳光辐射效应。

另外,制定弹性设计方案,注重整体建筑的可变性与适用性。施工人员需确保楼梯结构的可延展性,综合考量楼板承重与基础预留;且预留充足的管道空间,如给水线路、输配电线路及通讯线路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节能减排设计

1)施工人员要遵循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则,利用多元化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

2)充分考虑绝缘保护物质、地板或工业粘合剂的物化属性与节能环保特征。

合理利用节能保温材料。以普通建筑工程项目为例,应用节能保温材料,可控制能耗达50%以上。

3)利用可再生清洁型能源。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将光能转化为生产生活所需电能;应用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新型混凝土;采用呼吸效应良好的外墙材料,以改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同时在持续高温季节,调节室内温度,增强居住舒适度体验。

2.5生态绿化设计

1)在持续高温季节,地面阳光辐射至门窗结构与外墙结构的热量可达到总热量的50%。为降低阳光辐射效应,可以在室内栽种各类绿色植物,从而在减小热量的基础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而在持续低温季节,室内绿色植物应以落叶类为主,以免植物呼吸作用消耗过量氧气。

2)通过种植攀缘类植物实现建筑墙面垂直绿化。例如野葡萄、爬山虎等,无需支撑物的协助,藤蔓可生长至15米,进而降低热辐射效应,起到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3)针对建筑阳台结构,其属于连接室内外空间的重要媒介。绿化阳台有助于改善景观效果,完善立面造型,满足城市景观需求。通常来说,建筑阳台结构主要包括凹形、凸形和半凹半凸形三类。不同类型的阳台结构,其日照与通风条件也有所不同,可以形成独立的小环境气候体系。对此,建筑设计人员可结合实际情况,优选绿化植物,并协调控制绿色植物生长高度,以免对通风采光造成不利影响。总而言之,屋顶与阳台绿化不仅可以降低热辐射效应,还能美化建筑空间,增添绿色情趣。

2.6选择节能环保材料

建筑环保材料主要包括如下几类:①无毒无害型:此类材料是指加工工序简单的石材与木料等;②低毒低排放型:此类材料是指采取加工与合成法,控制有毒害物质排放。较为常见的低毒低排放型材料包括纤维板和大芯板等;③环保装饰材料:用于建筑装饰装修的环保装饰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对此类建筑装饰材料来说,单纯使用土木工具即可完成切割加工,且砌筑砂浆厚度较薄,可以起到良好的蓄能与隔热作用;④环保管材:现阶段,在建筑设计中,管材的使用量逐步扩张。若推广应用环保管材,则可进一步强化节能环保效果。以塑料金属复合管为例,其替代传统金属管材,具有防锈蚀性能突出,污染小等优势特征;⑤环保照明;一方面,优化建筑照明系统,另一方面,控制电能损耗,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3.1注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与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强毒副性、强污染性的能源应用比例不断降低。在新时期背景下,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合到建筑设计领域,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能源损耗,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3.2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垃圾产量不断增加。但相比于美国、德国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固体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开展较为缓慢,并造成大量的可回收资源损耗,如重金属、塑料等。如果可以高效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减轻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

3.3优化建筑防灾设计

建筑防灾工作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降低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也将成为新时期建筑设计人员致力探究的新课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获知,本文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价值与重点内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以期增大资源综合利用率,控制能源损耗,减轻环境污染,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并大力推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燕.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8(08)

[2]代霞.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J].绿色环保建材.2018(07)

论文作者:陈孔红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学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及其发展趋势论文_陈孔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