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业企业物流革新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商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物流系统的环境变化
进入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这一时期一系列环境变化既使企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改变,从而使脱离现代物流管理的生产、销售活动无法真正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又使物流本身在急剧的环境变化中提高了管理能力,以及对生产、销售的能动作用,成为继生产、销售之后,企业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和第二种利润源泉。具体来看,90年代以后,推动物流发展和物流地位改变的环境要素体现为:
1.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意识已从原来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转向追求小康和生活的质量。这种生活意识的变化,在随着经济社会向国际化、信息化以及人口结构高龄化急剧转变的基础上,就推动了消费者价值的多元化以及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其结果是消费开始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人们不再侧重购买为满足需求规模而大量生产的商品,而是在重视商品质量和体现自己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购买具有差别化的商品。这种消费行为上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物流在适应消费行为变化的过程中,强化了物流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
2.多品种、少量生产的转变和零售形式的多样化
随着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流行商品的生命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在这种状况下,厂家要完全预测特定商品的流行程度十分困难。正因为如此,如今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展多品牌战略,即将原来的产品加以改良,附加各种机能,形成产品间微妙的差异,实施多品牌生产和销售战略。多品牌战略的实施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从原来厂商生产主导的消费唤起战略转向消费主导的商品生产战略。这种战略转换也改变了原来专职大量输送、储存的物流管理活动,也就是要求物流既讲求效率,又能促进生产、销售战略的灵活调整和转换。
另外,对应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零售业中以家居用品为中心、进货品种广泛的量贩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销售额急剧扩大。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类型的多样性带来了活动时间深夜化、利用汽车购物等等消费行动的多样化,因此,在零售业中通宵营业的24小时店(便民店)或以利用汽车购物为前提的郊外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也相继诞生,并实现了急速成长,这些都改变了原来的流通格局,同时也推动了物流服务的差异化和系统化管理的发展。
3.无在库经营的倾向
零售业中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厂商多品种生产相对应,无论在既存的零售业态百货店和超市中,还是新型的24小时店等新业态中,经营的商品品种数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环境、房地产价格等原因,店铺的规模和仓库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特别是在大都市中,由于人口密度大、地价高昂、消费更新快、环境规制严格等原因,更加限制了仓储点和仓储空间的扩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店内管理效率,通过加快商品周转来抵消仓储空间不足等问题。如今,在国际上大型零售业的经营方针均已从原来通过新店开设寻求外延型发展,转向充实内部管理和投资,积极进行内涵型发展。除此之外,另一个推动无在库经营的原因是,由于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企业商品多品种、少数量生产,实际需求的预测十分困难,在这种状况下,库存越大,零售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因此,为了降低风险,零售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压缩库存,实现即时销售。
4.信息技术的革新
“单品管理”和“无在库经营”能成为现实,首先是因为80年代后期展开的信息技术的革新,具体反映在POS系统和EOS系统的导入。 POS和EOS系统自开发以后,在商业领域迅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并大大改变了流通绩效,推动物流管理的现代化。从直接带来的利益看,POS 系统的导入提高了现金授受作业的速度和正确性,节省了人力成本,实现了流通效率化。与此同时,在软件利益方面,通过对所蓄积的电子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可以作为经营战略决策的依据和信息来源。具体表现为,可以据此及早把握“畅销品”、“滞销品”的状况,提高商品周转率,并且还可以调整商品陈列和空间设置,构筑充满魅力的商场。此外,将这种信息与顾客信息相连接,可以推动开发符合顾客需求的新产品,进一步与EOS系统线连接,使补充订货自动化的过程中,防止次品, 削弱在库水准等等。
5.新物流需求的产生
如上所述,对应于消费个性化、多样化,零售业在信息技术革新的支撑下开始转向以单品管理和在库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无在库经营志向。原先在一部分企业中为了实现经营效率而产生的物流要求,慢慢地在以零售业为中心的各流通主体间普及开来。新的物流要求追求的是在适当的时间配送必要的商品和必要的量,这种物流也被称为“Just —in —time(JIT)物流”,或者称为“多频度少量配送”。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以食品为中心的市场中,消费者追求新鲜度的倾向越来越强烈,因而很多零售业强化了店铺食品新鲜度管理,纷纷制定出独自的商品有效期限,这更加推动JIT 物流的发展。这种物流要求的产生,无疑对物流效率和各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现代批发业者的物流系统
批发业的机能就是在流通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减少单个厂商与零售商间的交易次数,在降低流通整体成本的同时,实现零售业一定程度的多样化进货要求。批发业作为连接厂商与零售业的经济主体,在流通过程的中间阶段积聚商品,向零售业迅速提供其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没有批发商的中介,各流通主体也能获取信息,并实现相应机能。特别是具备高度备货机能、销售支持机能的大型零售业或便民店的出现,以及构筑销售公司使其具备批发机能的强有力厂商的出现,使批发商越来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批发业存在的意义遭到质疑。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我国,传统批发业的衰落都是一个共同现象,因此,在这种状况下,现代批发业开始从原来作为厂商销售代理人的地位转向零售购买代理人的地位,支持这种转换的基础正是信息系统化的推进,以及以信息系统现代化为根本的零售业支持机能的强化。总体上来看,现代批发业的物流系统构筑表现为:
1.备货范围广泛化、配送行为快速化
零售业者为了降低在库成本,贯彻即时销售的战略,要求多频度少量配送,尤其是随着便民连锁店的发展,往往要求物流配送能直接送到各店铺。零售业的这种物流要求有时会对厂商直送带来困难,虽然厂商正在积极从事多品种少量生产,但过于分散的配送势必会增加厂商的物流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厂商而言,一方面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不具备直送业务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物流中心、物流设施等手段;另一方面,因为经验、发展时间短等各种因素,也不拥有物流服务所必需的技术和Know—how,因此, 难以适应如今零售业多频度少量配送的要求,也就是说,部分厂商难以实现厂对店的直送,就是能从事这种物流活动,也要等到多个店铺配送总和能达到厂商的配送规模经济才能够开展,这又有悖于零售业及时化、多频度输送的方针。这种厂商于零售业在物流配送上的分歧为批发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即批发商通过扩大备货范围和幅度,利用自己在物流服务上的经验以及相对完善、先进的物流设施,运用快速的配送服务来媒介厂商与零售商,消除他们在商品配送要求上的差异。这表明满足地域分散的零售业店铺配送要求,是当今批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建立高度化的物流系统
批发业者的物流系统为了对应多频度、少数量配送的要求,需要在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的高度化发展上下功夫,其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实行品种多样化和订货小量化的过程中,单个商品包装作业的迅速化以及按照订货要求提供正确的物流服务。为此,批发业者在导入信息通讯系统,实行订货合理化的同时,相对物流多频度、少量化的状况,积极采用计算机在库管理、自动分拣机器、立体自动仓库、数码化备货等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手段,推动物流中心现代化,这是批发业备货范围广泛化、配送行为快速化的物质基础。否则,没有物流系统高度化的发展,批发业要在扩大商品品种幅度的同时保持输送管理的高效率性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伴随批发业战略上的转变,批发商在自身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可以认为这是批发业革新的战略投资。
3.物流中心的机能分化
随着商品消费的多样化以及企业营销战略差异化的发展,不同商品种类、不同商品品种或同一商品不同销售方式、不同生命周期,物流管理的要求或在库、配送要求是不一致的,有时这种差异大相径庭。如果将这些不同物流要求的产品管理集中在一起进行,既增加了批发企业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不利于管理效率提高,又难于灵活对应零售业物流活动以及物流服务质量的不同要求。所以根据一定的物流要求、流通特性等标准进行适当划分,在物流中心内成立单独的物流机能是目前批发业为适应物流发展而进行组织机能变革的重要举措。
4.向零售支持型发展
批发业在强化自身物流效率的同时,对无法充分应对信息系统化的中小独立零售商给予支持,努力确保顾客源是当今批发业物流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这其中之一的举措是扩大不同产业批发商共同经营商品的范围,或者说打破批发业中的产业界限,实行零售支持和共同配送。这种零售支持型的发展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批发业所提供的信息系统化以及零售支持的服务水准能否与大型零售业或24小时连锁店相匹敌。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看,现金批发商零售支持强化的动向也很明显。所谓现金批发商是指以现金进行交易决算,无退货形式的批发商。目前,现金批发商的主要客户——中小零售业的经营环境十分严峻,为此,批发商纷纷采取了各种支持行动来维持与顾客的关系,很多现金批发商为了能获得零售支持中的诀窍,直接进入零售领域试着开展一些商品促销活动。从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角度看,如果这种试验性的促销活动能成功,无疑能提高中小零售业的经营效率,推进零售业经营行为的合理化,触发活性化的市场竞争。
5.批发业的组织再生
在追求实现信息系统化等批发机能高度化的过程中,能作出反应的批发企业与不能相应变化的企业在效率和利益上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而为批发业组织的再生和调整提供了基础。这一方面反映在一些全国性规模的大型批发企业通过兼并或参股的形式,将不具备条件的中小批发企业纳入到自己所控制的系列之下,另一方面,一些地域性的强大独立批发企业开始急速发展,此外,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中小批发企业为了进一步确保生存发展的空间,积极从事相互间的合并或联盟。从日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批发业的组织再生形式一是来自于零售物流要求而产生的集约化,即由零售业主导的来自下游企业的组织再生,二是中小批发企业,特别是不同产业批发企业之间推动共同物流或订、发货信息系统化方面的协作。
从未来的发展角度看,我国批发业的发展也将面临重大改革,特别是随着零售业竞争优势的确立,在对应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地域零售业状况的条件下,明确配送时间、配送频度、订发货时间等等规则,抑制物流作业的波动性,实现批发业效率化是我国批发业革新的内容之一。
三、现代零售业的物流革新
零售业自80年代以来,急速地向信息系统化方向发展,这种信息化是在企业内就经理业务、人事管理业务等实行合理化、效率化的同时,通过POS系统实行单品管理,把握每个商品的需求动向。但是, 仅仅通过分散在各店铺中的POS数据还不能实现经营的效率化, 为了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还必须通过EOS将信息与订、发货作业连接在一起, 并使整个物流系统协同运转、综合作用,才能实现适当的备货和在库成本的削减。从当今零售业物流系统的发展来看,最具代表性的零售企业是24小时连锁店(便民连锁店),其发展的物流系统的设计、管理已成为零售业物流发展战略的标志,因此,首先了解零售业中的24小时店的运作与物流管理,对于把握整个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动向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我们将粗略介绍日本24小时店的发展状况。
1996年日本流通新闻社对零售业进行的调查表明,1996年24小时店成为所有零售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零售形式,增长速度达到11.4%,与此同时,百货店为4%,超市为0.2%,无店铺销售为2.7 %(《市场98占有率》日本产业新闻),这业已表明24小时店在经营和物流管理方面具有独到的竞争优势。当然,不同的24小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销售战略,但在总体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共通的特征。
首先在店面设置上,24小时连锁店实行的是在有限的空间陈列大量商品,24小时连锁店的店铺平均销售面积有100m[2]左右, 其中存放了近3000个品种的商品。此外,为了使店铺销售面积实现最大化,把商品补充在库空间压缩到最小限度,在24小时连锁店中,店铺里面存放补充商品的情况很少,因此,24小时连锁店基本上不是通过仓储来补充商品,而是通过配送来实现补充进货。其次,在销售进货管理上,必须避免店铺中出现顾客欲购商品断货的现象。对于24小时连锁店来讲,由于陈列空间及商品数量都有限,因此,一旦出现断货,不仅使企业丧失了销售机会,承担了机会成本,同时也使消费者失去了对店铺的信赖,所以,为了防止断货发生,24小时连锁店通常实行对售完商品频繁订货的制度,与此同时,24小时连锁店本部,在对应各店铺订货状况的基础上,实行高频度的商品配送。再次,在物流活动上,适应于店铺经营的特征,必须对多品种少量商品实行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由于店铺是在一定区域内分散分布的,因此要求实现能网络各店铺,进行效率化的配送。不仅如此,多频度小单位配送中心还必须对应各店铺的订货要求实行必要的备货作业,也就是说,所进行的备货作业不是以箱为单位,而是以件为单位来进行。
上面简要介绍了24小时店的物流系统,虽然24小时店只是零售业态中的一种,而且所介绍的是日本24小时店的发展情况,但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趋势具有某些共性,也为整个零售业物流系统的革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从现代零售业物流系统革新的发展状况看,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1.通过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实现效率化
随着当今零售业不断扩大,特别是连锁店的发展,带来了流通广域化、店铺复数化、商店规模大型化以及商品构成多样化的现象,因此,订货的频度和配送车辆数也大大增加,为了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商品搬运、检查作业繁琐化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实现物流效率化的必然举措。从当今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大多数零售业者都配有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例如,1991年日本连锁店协会对其成员企业所作的调查表明,73.8%的零售业都拥有物流中心,在美国这个比例也很高。物流中心通过集中处理所辖区域内各店铺的订货,并实行各店铺的商品集中或共同配送,来推进物流效率。
2.商品配送的计划化与集约化
为了灵活运用物流中心,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在软件方面推进联网化,实现计划性的发货,并将之与物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配送的计划化和集约化,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积极推进条形码标签的导入、账单以及物流手续的标准化。此外,在硬件配置上,为了实现物流中心或店铺作业的合理化及省力化,要推动分拣、检查业务过程的自动化与机械化,这些都是实现商品配送计划化和集约化的前提条件。
3.物流系统设置成本的合理分担
对于零售企业来讲,在进行物流系统建设时还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是物流建设成本的合理分担。信息系统化货物流中心的建设虽然提高了物流效率,推动体系的合理化,但在构筑这一系列时,必须充分重视成本由谁负担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当今零售业逐渐在流通体系中占据主导,应防止将成本全部推向厂商或批发商的情况发生,因为要维持一个安定和长期有效的物流系统,必须与批发业或厂商等发货方进行充分协商,不断根据环境和流通的变化来完善物流系统。在这种状况下,没有批发商和厂商的合作,从长远看无法保证有效的物流体系的建立。所以,保障批发商和厂商的利益,合理解决成本分担,是构筑合作性关系的重要条件。
*收稿日期 2000—01—03
标签:物流中心论文; 批发零售业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商品管理论文; 企业店铺论文; 销售支持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商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