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要求辅导_家教论文

英国首相要求辅导_家教论文

英国首相请家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首相论文,请家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教风波”始末

前不久,英国的《旁观者》杂志及一些媒体披露,英国首相布莱尔一面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一面又为他们从最佳的私立学校请来家庭教师。布莱尔本来有条件让孩子进贵族学校,但为了显示他反对“精英教育”的立场,他让孩子进了西伦敦的欧拉特里教会学校。这种做法受到了普通民众的欢迎,体现了布莱尔和他的工党政府在教育上的反精英主义立场。虽然该校是公费学校中最好的,但与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相比,还差一截。为了让两个孩子升学成功,布莱尔夫妇从著名的威斯特敏斯特私立学校请了家庭教师。

自从布莱尔为两个孩子请家教的事被曝光后,此举遭到舆论的广泛批评,在英伦三岛闹得沸沸扬扬。对于布莱尔请家教的事情,保守党议员马克·莫尔德说,这“暴露了布莱尔在教育问题上的伪善”,是对公立学校“缺乏信心”的表现。

最近一项对1686人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认为布莱尔操纵国家制度;1/3的人认为布莱尔“虚伪”;57%的人说他就像在国民面前“演戏”。因此,“家教风波”损害了布莱尔的形象。实际上,在这场风波背后,我们却看到了英国基础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私立学校问题

私立学校又被称为“独立学校”或“公学”,其历史悠久,教学质量高。英国现共有2400所私立学校,其中以温彻斯特、伊顿、威斯特敏斯特、查特豪斯、哈罗、拉格比、什鲁斯伯里、圣保罗和麦钦泰勒九大公学最为著名。自80年代以来,这类学校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继续在英国教育和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日见显现。

费用昂贵,平民子弟无人问津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案》,结束了教育由教会单独控制的局面,转向了由国家和教会同时控制的“双轨制”教育体制,即一部分是面向贵族富人的私立学校,即公学(the Public Schools);另外一部分,是为平民百姓提供大众教育的公立学校(State Schools orMaintained Schools)。现在,英国的公立学校仍然是免费的。而私立学校不靠政府的财政资助,其运作经费主要依靠收取高额的学费,一般收入家庭的孩子是上不起这类学校的。

凯尔顿1964~196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84%的公学男生出身于上层社会家庭,而寄宿公学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达92%。19世纪的英国公学是贵族子弟学校,20世纪的英国公学则是上层社会有钱人子弟的学校。二战以来,公学学费有增无减,特别是1967年英镑大贬值之后,公学学费更涨得惊人。1981年,伊顿、哈罗、温彻斯特等九大公学平均学费高达4000英镑。至1991年,公学寄宿生学费已上升到10000~12000英镑。

功能独特,精英教育富人垄断

公学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即为英国社会造就从军界、政界、报业界到银行界、宗教界、外交界各重要行业的领袖人才。接受公学教育对获得绝大多数政界、文官职业以及教会和自由专业的主要职位来说,已成了一项重要条件。据50年代的材料统计,1916~1955年期间,45%的保守党政府大臣受过伊顿和哈罗两大公学的教育。创办于1571年的哈罗公学,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中学。英国首相张伯伦、印度总理尼赫鲁、发现原子裂变原理的莱雷都曾在这里求学。

从以上的数字和资料可以看出,私立学校是为上层阶级培养精英人才的,其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它们从本质上说是为社会中上层阶级和有钱人子女开设的,是为特权人物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设的。尽管许多公学也为天资聪颖的贫民子弟提供免费学额,并且参与政府的“补助学额计划”(即招收一些由政府支付部分或全部学费的贫民子弟),但这只占公学学生的小部分,并不足以改变公学的根本性质。

公立学校弊端

师资薄弱,与公学相去甚远

据英国报纸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为了显示其反对精英教育的立场,把自己的大儿子尤恩、二儿子基尼都送进了公立学校。但报纸又强调说,首相挑选的是全国最佳的奥拉特里中学。该校创立于19世纪,历史辉煌,教学成绩一贯位全国之首。按理说是无可挑剔了,但即使这样,“它与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为了让两个孩子升学成功,布莱尔夫妇还是从著名的威斯特敏斯特私立学校请了两位家庭教师,从而引发了这场“家教风波”。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差距的确很大。首先,从办学效率来看,公立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包括生均经费、教师工资、班级规模和教学设备等诸多方面虽然都得到极大改善,但效率普遍不高。其次,从办学的质量来看,尽管公立学校的多数英国老师教学也很认真,但课后学生是认真复习、预习,老师就不会管那么多了。因此学生中许多人无心向学,学习氛围差。近年来通过大量公、私立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研究表明,公立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最后,公立学校逃学、暴力、吸毒等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士气低落,相比之下,大多数私立学校在教育质量上具备较高的水平,校园中也较少出现各种不良行为。

质量欠佳,为进大学盛行聘家教

在英国,优质的公学和私立学校为了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入学考试以及其他各种附加考试难度大大增加,而为了挤进这些优质学校,家长们便千方百计为孩子请家教,特别是孩子在那些教育水平欠佳的公立学校读书的家长,更热衷于请家教。

另外,在英国,人们只有上了大学,特别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名校,才能保证毕业后可以找到体面和收入丰厚的工作。但进一所好大学谈何容易!据了解,英国学生一般在14岁之前,每年要通过英语、数学和科学知识考试;16岁通过GCSE考试(中学毕业考试);18岁通过A-level考试。中学考试科目繁多,题目量很大;考试持续时间长,一次统考要花几周时间。这些考试的成绩一一记录在案,成为学生能否升学、进入名校还是普通学校的惟一根据。

伦敦国王学院黛安·雷依教授最近的调查显示,在一些学校中,接受家教的学生比例高达65%,全英每年花在家教上的钱多达1亿英镑。

英政府教改举措

1997年5月,布莱尔(T.Blair)当选为英国首相。他早在其竞选纲领中,就把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向选民所作的10点承诺中,教育置于首位。上台执政后,他把发展教育列为工党政府的中心任务,提出了“教育,教育,还是教育”的口号,把“教育民众化”作为工党政府的一项教育改革的举措,不仅将它作为建设平等、公正社会和福利国家的象征,而且将它作为向精英教育挑战的突破口。因此,自从他上台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措施,不遗余力地对教育进行改革。

在过去的几年中,英国由于频频强调减轻中小学负担,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提倡所谓的“快乐教育”,使基础教育质量出现滑坡现象。为扭转这种局面,经过调研,1999年7月,英国又出台了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并于2000年9月实施。然而,布莱尔的教育改革成果并不明显,还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诸如教师素质下降、学校管理不善、教员严重短缺等问题。在不少学校里,学生吸毒、逃学、在街头打架斗殴的情况不时发生,社会各界对国家的教育状况表示担忧。

在这种形势下,布莱尔为自己的孩子聘请家教,自然会令人感到失望。首相“家教风波”发生后,在英国引发了全民的大讨论。大部分的教师不赞成家教泛滥,认为这样会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对学校评价工作也带来了影响,因为督导机构会弄不清楚一些学生的好成绩究竟是学校还是家教的功劳。

布莱尔首相对他请家教一事被媒体曝光并不感到恼火,相反,他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让更多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本来就是他的政府教育改革政策的方向。

面对公立、私立学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全国对家教也即整个教改的讨论。布莱尔已经表态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其核心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与本人学习的多样性,发展多层次的教育,让各种类型学校的质量都能得到提高,从而各得其所,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因此,既要加强对全国极少数最优秀学生的天才教育,办好11岁至16岁少年大学生班,又要利用暑假及平时的双休日,开办多种形式的单科培训班,帮助培养地区级与学校级的尖子生。既要支持文法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发展,推广他们好的管理与教学模式,资助一些经济薄弱的学生进入好的学校,又要大力引进竞争机制,认真提高综合学校质量,以全面提高最大多数学生的素质。

标签:;  

英国首相要求辅导_家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