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刘晓莉
(亳州学院 体育系,安徽亳州 236800)*
摘 要: 作为幸福工程的体育旅游,肩负着全民健身、体育产业转型、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民生的使命。通过文献资料、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其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以及顶层设计目标达成效果差、体育旅游人才培养难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撑层要设立协同发展组织机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务实开展;基础层要统筹资源,研制发展模式,设置体育旅游板块,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核心层要打造区域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实现体育旅游市场共享等措施。
关键词: 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理论;涡河流域
体育旅游是游客短暂性参与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比赛或展演的休闲旅游项目,是我国旅游业中分量较大的旅游资源。随着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在人们余暇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逐渐形成其独特的集体育运动、健身、休闲、旅游、观赏等魅力于一身的体育休闲产业。同时,体育旅游能够有效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并具有显著的内需拉动作用,对实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7万亿发展规模有着巨大的产业关联性和乘数效应,是政府部门重点发展的核心抓手[1]77。涡河流域横跨安徽、河南两省,流经开封、周口、商丘、亳州和蚌埠五市,流域内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和资源优化程度有待提高。为实现体育旅游效益的最大化,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对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实际进行积极探讨,为推动和促进皖豫两省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理论研究基础
协同学是社会不断发展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旨在研究系统内部相似性协同发展及序列转变的规律[2]。旅游作为跨区域自由进行的休闲活动,逐渐向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势头,势必要求各区域间互存共生,协同发展。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主要是通过产品设计、消费和经营管理之间的相互衔接、整合,来提高资源与市场的优势互补,从而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根据文献研究发现[1]78,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政府引领下共享并致力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区域范围内体育旅游市场的协同统一,市场购置内体育旅游资源的挖掘、优化整合及产品的分配共享,旅游场所间的平等开放以及有效运行机制和严谨的组织机制五方面。涡河流域区域间旅游发展的不均衡,要求进行区域资源优化组合和协同发展,为实现涡河流域区域“一体化”运作而努力。
电视台记者要对自己的工作持严谨态度,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实事求是,确保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首先电视台编辑记者要认真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节目播出虚假信息误导群众;其次电视台记者要对相关的材料进行价值判断,用专业的眼光去选取符合大众要求的信息;最后,电视台记者要确保节目播出内容的时效性,加快节目信息更新速度,并努力提高节目的信息含量,以最少的时间有效传递更多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电视台的节目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二、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迫切要求
《“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3]提出了202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的目标,并要求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同时,各省级政府还面临着和谐发展背景下如何通过体育旅游实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7万亿的发展难题。因而,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涡河流域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优秀的体育旅游项目;又因其区域地理位置显著,在开展体育旅游区域合作及协同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区域间的现实发展优势和可预期的未来共建互赢优势。因此,在涡河流域以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理念为先导,结合区域体育文化、旅游文化、中医药健身养生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基地等丰富的资源市场,充分挖掘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各项潜在资源优势和涡河流域整体协同发展优势,既是“十三五”旅游业全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对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系统化、全面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体表面积一次性肌注最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孕酮及血β-hCG水平,安全性高。
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突破点在支撑层,在软件层面具体体现为能够从根本上决定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导向作用的政策支撑和决定其实施效果的人才支撑两方面,前者主要确定了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参与主体的发展内容和发展力度,后者强调了区域协同发展目标引领下实施者的能力和态度。目前,涡河流域根据体育旅游相关文件制定了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如《河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安徽省体育局关于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体育产业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年)》等,但在涡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尚没有实现目标达成。同时,国内高校尚没有设置体育旅游专业,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缺失,是目前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 1 2018年皖豫两省五市地区生产总值与年增长率统计
三、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协同发展保障——地理区域的临近性
(一)协同发展基础——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性
研究表明,体育旅游区域间的整体发展水平差异性决定了其发展模式。[8]体育旅游区域间的发展模式有平行型发展模式和垂直型发展模式,前者主要适用于发展水平相近的区域,而后者则适用于差异较大的区域。综观2018年的涡河流域旅游业发展,开封旅游创收602.2亿元,共接待游客6806.8万次[9],位居五市之首,其旅游收入分别是蚌埠、亳州、周口、商丘的2倍、3倍、5倍和17.5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可与其他四市进行垂直型发展。同时,也应看到区域间发展差距过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协同发展的效果,尤其是发展水平弱的区域和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之间的促进和协同作用。而蚌埠、亳州和周口旅游总收入差额相近,可根据区域特色,实行平行型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综上,这种区域间旅游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直接决定了其旅游发展的模式,同时为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研究基础。
表 2 2018年涡河流域五市旅游业发展统计
涡河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全长423千米[5],豫境196千米,皖境227千米。其中,怀远港、龙亢港、涡河交通渡—文昌阁渡口、涡河农渡—龙亢渡口,是豫皖水运的核心要道,在水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获悉,涡河流域作为淮河的第二分支,其流经路线因两省五市区位因素,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前景较好[6],但也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规模效应差、品牌形象可塑性强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要素的情形[7],区域体育旅游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突出。这些现象的存在,共同为实现体育旅游业的健康协同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2018年安徽旅游市场大数据报告》[10]指出:安徽游客出游的动机调查发现放长假是游客选择出游的最主要动机之一,占36.36%;而出游目的地的选择,首先景区(点)信息占64%,其次是交通信息,占据51.9%,最后才是价格信息,仅占有1/3的比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游玩出最大的旅游效益是出行前目的地选择的核心要素,而其中,旅游目的地间的临近性是选择体育旅游的首要因素。一方面,目的地临近迎合了游客时间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心理;另一方面,目的地间距离越短,区域间的文化氛围、消费水平、资源特色等差异性就越小,也就更容易形成区域协同发展间的大联合。涡河流域均为黄淮平原地区,是联接黄、淮两大河流的纽带,区域间横跨距离较小,为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提供空间便利。
二是市场进入规则不对等。如前文所述,养殖者进入加工环节的渠道基本堵塞,因此,在与乳企的谈判中,养殖者的外部选择权很少,基本上处于“要么接受、要么退出”状态。反观乳企进入养殖领域则受到鼓励,政府一再强调乳企应当建设自有奶源。由于政府的倾斜政策,中国一度掀起乳企自建牧场的热潮。虽然如前文所述,超大型牧场还未形成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但在既成事实的前提下,乳企用自建牧场奶源替代其他牧场奶源是不二选择。
江西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众多。截至2018年4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已将乐平市、抚州市、南风县、金溪县等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对江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与旅游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优产业结构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而旅游资源禀赋的互补性,体现在各区域间互补性越强,产业结构越合理,协同发展的程度及市场整体竞争优势就越高。开封市有清明上河园1座,7家4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点)15个[9],旅游资源丰富,可实现体育旅游业态有效融合,深度发展体育旅游业;商丘、亳州,作为武术之乡、长寿之乡,在拓展旅游业态的基础上,可深入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旅游模式;蚌埠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工业城市独特的优势,重点打造以体育赛事为主要业态的现代体育旅游形式,成功举办了多项国家、省市级大型赛事,为其体育旅游成功转型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为避免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区域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根据体育旅游资源禀性要素发展要求,进行资源整合、产业优化,强力塑造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特色,打造体育旅游名片,最大化实现区域协同有效发展。
四、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每一个公民为城邦的持续稳定发展而努力时,城邦也为人们提供了塑造强健体魄和至善德性的公共场所,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体育馆、摔跤场、竞技场成为人参与体育运动的公共场所,“没有一个城邦没有练习场,练身场成为系列城邦的标记之一”[5]。每一个人、每一个城邦都崇尚体育运动,在体育中将人之潜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人对城邦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一股隐形的力量,指引着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与希腊人独特的宗教信仰一起建构起古代奥运会的社会基础,创造出影响人类社会几千年之久的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运动将人最原始的野蛮暴力转化为激发身体潜能的合理行为,将人塑造成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的意义生命体。
(一)涡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支撑层
(三)协同发展契机——旅游资源的互补性
经济发展的梯度态势为资本的空间流动提出了便利的条件,而存续的阻隔因素较小为体育旅游的项目开发和产业推动提供了有利的平台[4]。从皖豫两省2018年生产总值比较分析,两省在年生产总值方面,河南省约是安徽的1.62倍,而生产年增长率虽相差不多,但实际增长数据较大,两省在经济增长方面存在差异。在城市发展中,周口年生产总值完成2687.22亿元,位居五市之首,是亳州年生产总值的2.1倍;蚌埠和商丘基本持平;周口、商丘和亳州年增长年均在9%以上,亳州更是以年增长率10.1%的高标准领跑五市。从以上数据分析,两省五市经济发展梯度态势明显,将促使生产要素特别是优质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而其城市间发展速度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缩小区域间的阻隔因素,为涡河流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硬件支撑具体包括决定着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基础的交通要素、具有内驱力作用的资金要素和产生助推效果的科技要素。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有着较为便利的铁路、公路、航运交通网,如处于涡河下游的蚌埠,是京沪、淮南铁路的交会点,同时兼具京沪、京福、哈沪、京台高铁交会点,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广大体育游客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商丘市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原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了现代化的陆、海、空三港并举的立体交通体系,较大程度上为商丘市及涡河区域的体育旅游健康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要素[11]。但从涡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出发,目前亟需解决和完善的应该是打造涡河航运旅游线路,而这条线路的整合,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更需要区域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科技因素助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敬业”的要求。这与工匠精神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弘扬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工作。首先,应在全社会建立和健全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一整套制度和举措。在这一层面,可以开展的工作包括: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以建立技术人员资格体系和配套的薪酬体系、技术分红制度为策略,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建立完善严格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用高水平严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确保全社会对于精益求精精神的生命线意识;通过技能大赛和宣传标准,在全社会营造以精益求精为荣的良好氛围。
(二)涡河流域协同发展的基础层
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根基在基础层,包括涡河流域所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信息要素两部分。一方面,地域性差异是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如可在户外运动项目多的旅游资源地开展康体型体育旅游,像亳州体育生态公园等;可在体育赛事资源丰富的旅游地发展赛事型体育旅游,如蚌埠市2018年举办了一批综合性体育竞赛活动,包括省运会、残运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还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龙舟邀请赛、首届世界足球峰会等,为其开展体育竞赛旅游提供了发展基础。另外,亦可在体育产业丰富的旅游地开展体育旅游消费,如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特步(安徽)有限公司(蚌埠)等;有“八朝古都”之称的开封,开展体育文化旅游,不仅能够领略到世界少有的城摞城遗址风采,又可在原创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恢弘,而停下脚步,听听河南的梆子,看看绒彩夺目的汴绣,体验下盘鼓、麒麟舞、摞石锁等传统体育项目,则是众多游客放松心情,感受旅游乐趣,实现健康生活的必然追求。
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强烈要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是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经济开发和社会投资首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根据学者李竹丽对体育旅游要素性质分析[1],将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现状分别从支撑层(硬件支撑和软件支撑)、基础层、核心层(体育旅游产品、形象和市场)三层次逐级进行现状分析。
另一方面,信息作为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尚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通过对两省五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和体育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网站进行查阅,尚没有发现针对涡河流域体育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体育旅游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信息,更多的则是各级政府本土区域的体育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区域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化发展等资源信息。由此可见,涡河流域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市体育旅游信息要素众多,然唯独没有形成以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的模式,在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势必要求两省五市转移发展视角,以涡河流域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共建共享体育旅游资源信息库,构建顶层目标设计,重视信息反馈及相关问题的高效解决。
(三)涡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层
因此,两省五市各政府部门在涡河流域体育旅游航运线路的开发与优化设计方面要达成共识,共同为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提供软件支撑。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企合作等途径引进建设资金,保障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交通与资金链条延续。强化科技要素,集思广益,通过“金点子”等途径创设适合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独具区域特色的科技推广与宣传,提供硬件支撑。
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着力点在于体育旅游产品的优化、体育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体育旅游市场的共享。目前,涡河流域城市名片打造基本塑形,如亳州的“养生、中医药”文化、开封的“八朝古都、菊花之乡”、商丘的“旅游、长寿、武术”名片、蚌埠市的“工业城市、珠城”等称号,但作为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的名片却没有显现。同时,体育旅游产品各自为政,出现“散”“杂”“乱”现象,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需要优化组合、统一部署。以涡河流域进行体育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尚没有实现统一,存在各做各的,都是品牌,都做品牌的现象。体育旅游市场的优化,更多地涉及到具体利益的分割,因此实现体育旅游市场统一共享则需要两省之间的共同决策和统一部署。
综上,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政策支撑效果显著,但缺乏两省五市高层之间的顶层设计,且目前亟需体育旅游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在硬件方面有着较为便捷的交通路线网;如何招商引资,实现最大化协同发展的资金储备和科技创新宣传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层拥有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信息宣传成效显著,但缺乏大河流域的系统信息共享。核心层面则体现出各自为政,独自精彩的现象。这些现状的发生、发展共同为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为打造独具特色的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名片提供了详实的参考和借鉴。
五、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对策
2017年全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指出[12]:体育旅游业跨越发展,规划为引领,体育旅游综合体是抓手,业态项目为核心,基础设施是保障,战略投资是支撑,对外宣传是牵引。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从实际操作看,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支撑层要首先设立豫皖两省五市间的协同发展组织机构,确定发展目标和顶层设计,建立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确保政策护航下各项具体工作能够务实开展;其次要结合两省五市相应的高校、培训机构,强化并进一步加快体育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涡河流域交通便利,但更应该重金打造涡河水运体育旅游特色,通过多种引资渠道,保障资金源持续发力,以高科技助推,绘制出涡河流域独有的体育旅游特色项目,打造品牌,发挥效应,实现体育旅游在支撑层软硬件方面的坚实保障。
工业革命之前,技术进步非常缓慢,一个人一生几乎感受不到技术的进步,沿着同样的技术路径劳动和生活,可谓天经地义。工业革命以后,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个人可以感受到技术的明显进步。1980年代以来,每十年甚至每年都可以感受到技术的明显进步。
(二)基础层面要统筹区域体育旅游资源,根据资源禀赋特点,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因地制宜地最大化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研制出适合区域发展的体育旅游模式。如蚌埠市拥有现代化的体育竞赛场馆、广阔的水域空间,可重点发展观赏性体育旅游活动;开封人文景观丰富,可重点实施体育文化旅游;商丘、亳州以养生为主,可实施体验式体育旅游模式以及根据不同区域特色,设置区域间一日游、三日游等体育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互联网+”等媒体途径,设置涡河流域体育旅游板块,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共享。
(三)核心层要求打造出属于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要优化区域内的体育旅游产品,以涡河为主体,塑造区域体育旅游形象,实现区域体育旅游市场共享,防止产品雷同与市场恶性竞争。坚持创建品牌效应的同时,走全域旅游、大众旅游、文明旅游的道路,共同实现涡河流域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健康发展。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区域协同发展是体育领域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解决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幸福产业的新兴产业形态,在涡河流域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亟需完善的部分,如宏观层面协同发展目标的达成与具体设计,微观层面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与监管等方面。要实现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必须设计、使用好支撑层,充分挖掘、完善好基础层,优化并塑造好核心层,力争在淮河经济生态带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名片,使涡河流域体育旅游成为区域内协同发展的亮点。
参考文献:
[1] 李竹丽.区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内容、条件、路径[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00(2).
[2] 邢晓玉,李爱兰.基于协同理论的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9(33):26-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26)[2019-3-5].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6/content_5152993.htm.
[4] 王玉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54.
[5] 肖中新.安徽省辖淮河流域省控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11.
[6] 王蕴瑞.皖北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1(27):52-55.
[7] 刘晓莉.亳州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35-38.
[8] 孙根年.论旅游业的区位开发与区域联合开发[J].人文地理,2001,16(4):1-5.
[9] 高建军.201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R].开封市人民政府,2019-02-16.
[10] 同程文旅.2018安徽旅游市场大数据报告[EB/OL].(2019-12-07)[2019-03-05].http://sh.qihoo.com/pc/9c5f31c0ceea7d59c?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e39369d1&refer_scene=so_1.html.
[11] 商丘市人民政府.区位·交通[EB/OL].(2018-12-10)[2019-3-5].http://www.shangqiu.gov.cn/Item/46795.aspx.
[12] 王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旅游产业跨越发展[N].中国体育报,2017-07-07.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Vortex River Basin
LIU Xiaoli
(Department of Sports, 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Anhui 236800, China)
Abstract : As a happiness project, sports tourism shoulders the missions of national fitness, sport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driv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 and other methods,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vortex river basin was explored,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cluding the practical basis of it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poor effect of top-level design objectives and the difficulty in cultivating sports tourism talents were deeply analyzed. Measures are as follows: the supporting layer should set up a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nstruct a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ensure the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works; the basic layer should coordinate the resources, design the development mode, set up the sports tourism section, and realize the resource sharing within the region; the core layer should creat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sports tourism and realize the sports tourism market sharing.
Key words : sports tourism;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ory; vortex river basin
*收稿日期 :2019-05-06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涡河流域体育产业研究”(gxyq2019118);亳州学院科研项目“产业耦合背景下涡河流域体育旅游协同发展研究”(BYR2018C16);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亳州体育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研究”(2019100)
作者简介: 刘晓莉(1985—)女,安徽太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体育教育。
doi :10.3969/j .issn .2095-5642.2019.11.049
中图分类号: F592.3; G8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5642( 2019) 11- 0049- 05
(实习编辑:赵 杨 责任校对:范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