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 通过三级预防保健中精神卫生护理服务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方法 对168例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原因进行分类,将其与再住院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原因。结果 三级预防保健中精神卫生护理服务存在问题主要与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等不足因素有关。结论 做好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连续性护理,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减轻病痛,改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出院后再次入院时间,预防精神残疾,减少门诊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开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1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15-02
精神卫生(mentalnealth)是指开展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的各项活动[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精神疾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精神病人住院人数增多,复发率增高。精神疾病的慢性病程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决定了39%以上的病人大多数时间是在社区和家庭中生活,需要得到社区长期的照料[2]。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早就实施院外三级预防连续护理服务。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恶化期):是患病后期的危机干预,是特殊治疗,是防止疾病恶化,防止残疾出现的长期照护,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连续性护理活动[3]。国内一些城市如上海、北京,在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三级防治网的基础上给慢性精神病人提供无缝隙衔接连贯护理,西部边远老区精神卫生三级预防保健起步缓慢,探讨护理服务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有共同推动作用。
1 临床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精神四科168例再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168例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因素逐人逐项登记其原因,然后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三级预防保健中精神卫生护理服务存在问题因素见表1。
2.2 原因分析
2.2.1 家庭护理因素:①精神分裂症是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分裂,整个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症的一类常见的精神病[4]。约占慢性精神病院患的60%左右。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迁延、进展缓慢、具有逐渐衰退倾向的疾病。除住院治疗外,患者出院仍需要长期巩固、维持治疗。而绝大多数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或乡镇内进行。由于病人、家属对疾病及药物知识缺乏,认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大,有的自行减药或者停药,药物维持治疗不稳定,在临床中最常见,从表中可见占51.8%。我国精神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和再住院的主要因素[5]。②部分家属对患者发病后就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不能正确对待患者的异常行为。有的出现焦虑、内疚、烦恼和沮丧,有的则过分关爱和保护患者,不加强生活技能训练和重视支持性心理护理,减少患者与社会接触,使患者缺乏战胜疾病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家属忙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不注意定期带病人到医院复查,而且缺乏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等因素,从而引起病情复发再住院治疗。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方面因为患病而身心遭受痛苦,另一方面也因为精神疾病而受到社会上一些人的歧视,给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造成影响,患者得不到应有的关心、理解和接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严重受损,甚至造成精神残疾。
2.2.2 社区护理因素:①服务网络脱节:由于我国社区卫生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全面铺开还存在相当多的困难。连续护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连续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实施对象、内容、方式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的法规不完善。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高寒冷凉地区、居位地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尚未建立服务网络互联互通交流共享信息平台,存在城乡服务网络脱节。②上门访视不足:当前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财政投入整体不够,精神卫生服务绝大多数是低收益服务,社区、农村基层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缺口较大,特别是在基层和一些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人员缺少,没有做到专门配备一套医护人员;乡村山路岖崎、道路不通、行驶不得,驾驶不能的高远山区,工作地点分散、不集中,时间消耗多,难以简化日、周、月、年工作流程,不得按时上门访视,造成精神病人缺医少药。③专业能力有限:精神卫生工作是一份高情感负担的职业,又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职业,需要社会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但当今社会仍有部分患者、家属甚至医疗同行比较歧视,认同度低,待遇低。由于精神科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政府重视不够,使部分原有的精神科工作人员想方设法调离精神病院,或者离开病房工作,造成人员紧缺、调配不够,高、中、初级工作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变动频繁,培养力度不够,许多年轻护理人员不安心工作,不主动学习精神病相关知识及临床技能训练,专业能力有限,达不到对精神病患者连续性护理质量要求。④对家属健康宣教不够:落后边远山区家属文化程度低,语言沟通障碍,工作人员给患者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内容听不懂难了解甚至不了解,再加护理人员少忙于别的管理及治疗工作,对家属健康宣教不够耐心到位,由此患者家属没有掌握精神病科常识。⑤电话随访效果欠佳:由于患者家属手机停机,信号不好,无法向家属进行电话随访,有些护理人员缺乏连续护理观念,受专业知识限制,对家属及患者提出的问题没有耐心也不能完全解答,缺乏随访技巧,服务意识淡薄,只限完成随访任务,造成电话随访效果欠佳。
3 对策
3.1 做好家庭护理:①坚持药物治疗:随着精神病患者“非住院化(deinstitntonalization)运动”模式在我国的开展,精神病患者经过住院系统治疗,精神症状得到控制,将重新返回社会和家庭。家庭是精神病患者重返社会后的最重要支持系统,家庭成为精神病患者的主要康复场所[6]。家属应该掌握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给患者讲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按时按量将药物拿给病人,看其服下后才能离开,不能自行减药或停药,并注意为病人保管好药品,预防患者一次吞服大量的精神药物中毒。②加强生活技能锻炼:家属应该正确对待患者的疾病,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正常心态指导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实行有规律的生活。如按时起床和洗漱,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白天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料理家务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劳动,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体操、打球、跳舞等,并督促患者学习精神病的有关知识,看健康科普书,培养患者对生活的兴趣,活跃情绪,分散其病态思维,促使病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③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社会劳动能力:精神病人身受疾病的折磨,而精神病大多属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易复发、痊愈难,给患者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带来沉重的负担。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应该给他们一个宽容、不歧视的社会环境。因此家属应该抛开世俗的偏见,掌握病人的思想情况,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疾病,参加社会劳动。定期带病人到医院做心电图、脑电图、B超、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提高识别疾病复发的能力,如患者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迟钝、情绪不稳、烦燥易怒、说话离谱等,这时应该电话咨询、调整治疗。
3.2 做好社区护理:①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社会康复机构是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末端环节,是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神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有利于建立医院、社区一体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病重治疗进医院、康复管理回社区”,构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乡基层精神卫生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精神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努力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使农村及边远山区的慢性精神病患者能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得到无缝隙衔接的连续性护理。②增加资源投入,保障队伍建设:慢性精神病人对社会、家庭都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向政府申请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基层和一些山村贫困地区,应从人、财、物等方面给足够的保障,并在政府买单的同时动员社会个体人士参与,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公路,通不了移住,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改善基础设施。专门人员配备完整,增加足够的医生和护士,能按时及时上门访视,防止缺医少药。③加强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政府向全社会宣传呼吁尊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使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提高各种待遇水平,给适当的津贴,并改善生活、工作条件,让工作人安居乐业,踏实肯干,自觉学习精神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训练,积累经验,为临床及社会服务打下牢固基础。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人员结构合理,建立健全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人员的专科及相关学科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实行相关培训、考核、考试通过,持证上岗的用人制度,抽派一支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医疗护理队伍,为基层乡村慢性精神病人实施高质量连续性护理服务。④加强对家属健康宣教的指导:精通并采用少数民族多种语言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文化程度低、听不懂甚至文盲的家属,护士应反复多次宣教精神障碍的相关科普知识,鼓励家属之间互动互学,组织家属联谊分享照护经验和感受,指导家属妥善保管药物,严防意外,如发现患者有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与社区护士联系采取适当措施;指导家属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患者的言语、行为、情绪有异常,生活无规律、失眠等疾病复发先兆应及时电话联系,调整用药,家中的危险物品要收藏好,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一旦发生意外,家属应冷静处理,必要时拨打110或120寻求帮助。⑤提高电话随访有效率:对电话回音“已停机”或者“无法接通”联系不上的家属,护士应及时上门访视,了解原因并取得新的联系方式,提高服务意识,转变连续护理理念,提高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讲究电话随访技巧,提高有效率。
结论
做好慢性精神病患者的连续性护理,能降低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门诊工作量,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精神残疾,增加家属及患者满意度,促进精神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M]第1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1.
[2]沈渔顿.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96.
[3]刘哲宁.精神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5.
[4]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M].第4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35.
[5]周爱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关因素及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5.
[6]张献强,黄靖康,朱艳玲.家庭因素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90.
作者简介:张素专,女,副主任护师,广西百色市第二人民医院。
论文作者:张素专,黎艳鲜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论文; 家属论文; 卫生论文; 社会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工作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