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与问路_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与问路_分层教学论文

分层教学投石问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石问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的“小学适度教育模式研究”课题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分层教学不再与快慢班划等号,而是回归因材施教这个教育最朴实的原则。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过度”和“教育不及”的现象,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被忽视的问题,分层教学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规律的探索。

浙江杭州绿城育华学校自2004年起就开始实施分层教学,尽管早已被家长认可,但一直处于“潜伏”的状态之中。该校校长陈建国说:“分层教学在国外很普遍,在中国却不被认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家长怕学校把程度差的学生给丢掉了。”

以群体为出发点

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①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②分层走班模式。它是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3个或4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按学生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③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它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④“个别化”学习的模式。它是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训练材料及考评资料等素材。⑤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这里的“分层”是一种隐性的分层,首先,教师要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了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⑥定向培养目标分层模式。这种模式多限于职业教育,是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

三种要素与六种模式构成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框架。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分层,这种分层要求把各自水平相近的学生以一个群体来看待,把他们分在一起,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原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主任、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文科教学总监曹樟玉说:“满足不同学生有差异的需要,班内的隐性分层理论上是可以的,有必要的。根据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差异予以归类,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目标可以重点倾向于某部分学生。但是,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把握。一方面,老师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就国内来讲,班级人数一般都比较多。”

分层的出发点就是群体性,个体的差异性在相近水平群体中表现微观,但相互间作用却加强了。原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杭州绿城育华学校理综教学总监孙祖瑛说:“相近程度的学生之间感应作用是很强的。如果你很好,我很差,你对我是一个抑制作用,相反会得到的更多。观众都希望刘翔与罗伯斯一起站在起跑线上,因为两个人水平相近,难分伯仲,彼此的激发、促进作用就很强。”

分层就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

过难、过多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不考的课程不开,不考的内容不教,孩子的潜能得不到发挥,学生找不到发展的空间。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是“吃不消”。

据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校长陈建国介绍,之前,学校的班级人数一般是50人,有时会接近60人,这样一堂课下来,能够有机会回答老师提问、发言的学生是很少的一部分。程度差一些的学生就只能沉默或者干脆趴在桌子上睡觉。一方面,因为老师讲课的内容这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听不懂,他们也就没什么兴趣。另一方面,老师一般也不会要求这部分学生来回答,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无非是“批评性”的关注,如不交作业、不遵守纪律之类。

大班额中老师没有精力去关注所有的学生,尤其是程度差的学生,但要达到的毕业标准是一样的,家长对学生、对学校教育效果的关注度是一样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决定将教学班分为A、B、C 3种程度的班级。A班为程度较差学生,B班为程度中等学生,C班为程度较好的学生。这样教师授课内容可根据班级学生水平做出调整。“教育不及”与“教育过度”的现象能够得到明显的缓解。绿城育华学校理综教学总监孙祖瑛说: “我搞教育近50年了,搞教育你首先要承认差异性,教育不能按单一模式培养人才,人才也不是批量生产的。分层教学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这种差异性需求。在A班里学生获得更多表扬的机会,在C班机会就不多,这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也不是固定在哪个班,是动态性的分层。学生可以随时到B班、C班。有的学生到了C班觉得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就主动要求到B班继续打基础。”绿城育华学校文科教学总监曹樟玉说:“分层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在同一个班操作起来是非常难的。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给同一水平群体以更多的关注。”

分层不分“心”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分层教学有两种:一种是学业上的分层,一种是发展方向上的分层。学业上是为了学生升学、深造服务,发展方向上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用性技能,提供发展空间。包括打毛衣、摄影、编织等80余门校本课程让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有每天1小时的时间保障。绿城育华学校文科教学总监曹樟玉说:“我来这个学校时间不算长,但是有两点让我很震撼。一是学校分层后,家长对分层结果心悦诚服。二是分层教学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这对我这个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肯定的。”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分层的呢?据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组长谭静介绍,分层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学生4次考试的综合成绩,一个是任课教师和相关领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再者,还要考虑学生本人提出的申请。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或者因为在程度好的班觉得自己对知识的吸收有一定困难而申请换班。这种分层是一种动态的、流动性的分层。绿城育华学校校长陈建国说:“我们在师资的配置上要求骨干教师要带一个A班再带一个C班,这样家长、学生觉得最好的老师在教这个班,心理上就不会有被放弃的感觉。况且,A班一般就十几个学生,但是同样要有班长、学习委员,同样要评优、评先。如果不分层,他们当班干部、评优中就没有什么优势。分层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由于是动态分层,比如,开始是10个A班,1年后剩下5个,最后剩下1个甚至1个A班也没有了,这是正常的,也是我们的目的。”

潜能不能用分数衡量

2009年11月14日,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场追思会演变成对当今教育的批判会。而80这个数字,成为本次会议的关键词。北京教育学院梅汝莉教授表示,学生要取得100分,付出的努力太大,80分已经很好了,为什么不能用20分的精力全面发展人格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校友于光远也曾这样强调:“我考试不要求高分,80分我就很满足了。越往上越难,所以我就不要考高分,太浪费时间了。到了80分,我就去学新的东西。”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长期以来,在以分数为命根的教育时代,这种差异性仅仅用分数来区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等其他方面的差异性。用分数来表现,表面上似乎是强化着这种差异性,实际上是一种弱化。这种区分方式的机械性导致无法正确衡量学生的潜能。因为以分数为区分尺度的话,当年,钱钟书、吴晗会因为数学分数不及格而进不了清华。

事实上,来自各方压力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害怕考试。第一名的学生害怕这次考试被第二名给取代了,倒数第一的学生害怕依然是倒数第一。实则,学生怕的不是考试,怕的是家长、老师对分数、名次的重视程度,家长害怕自己对孩子将来设想的前途变得更加渺茫。教师怕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教学“成果”却没有显现。

绿城育华学校校长陈建国说:“我们不要欺骗孩子,也不要欺骗自己。不要去告诉所有的孩子你们今天好好学习吧,明天你们就可以考进哈佛,考进北大,只有这样你们的人生才算成功。不要告诉孩子们你们去当官吧,去当老板吧,去当科学家吧。如果这个世界全是老板、科学家,那这个世界是可怕的。我们现在要告诉孩子们的是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分层教学就是要找到每一名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找到他们的发展方向,进而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机会。学校教育不是说学生走出了校门,学生就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我们该拷问自己有没有给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有没有给他们阳光的心态。每个学生都很阳光,我认为就是成功的。”

标签:;  ;  ;  

分层教学与问路_分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