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郑蔚(通讯作者)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单个核细胞的采集数量的因素,以便在采血护理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机采效果。方法 按照患者血常规结果(WBC总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调整采血机内循环血量,计数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79例进行机采的患者,体外平均循环血量(3358±959)ml,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总数平均(1.3±0.53)×109个。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由标准回归系数发现,采血机的循环血量对采集的细胞数影响最大。结论 体外循环血量是影响采集细胞数的主要因素,淋巴细胞计数和WBC总数是影响采集效果的次要因素,因此为了采集足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以增加体外循环血量为主。
【关键词】机采;单个核细胞;体外循环血量
肿瘤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疾病,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手段。细胞免疫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治疗模式,其中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及树突状细胞(DC)瘤苗治疗应用最为广泛。为了获得足够的DC和CIK细胞,需要足够量的细胞“种子”,一般通过血液采集仪可以从外周血获得高纯度的单个核细胞[1]。本研究对79例接受DC-CIK生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的采血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护理经验,尤其是采血效果的经验。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本院生物治疗科79例接受机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化疗后肿瘤患者,治疗前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生活质量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卡氏行为状态评分均(KPS)≥50分;外周血WBC接近或达到正常值,无重度肝、肾功能异常。
1.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 使用Freseni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单个核细胞,机采过程中持续心电监护。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统计方法为多重线性回归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25-77岁,平均56±10岁,男47人,女32人。门诊收治拟进行细胞免疫治疗,需要采集约1×109个单个核细胞。对于血常规检查,一般要求患者WBC接近或超过3.5×109/L,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和接近或超过1.2×109/L。
2.2 机采时的血压监测 患者机采时行持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其中少数患者在机采过程中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不稳等情况,暂停采血或降低采血流速可缓解,无其它影响采血的明显不良反应。
2.3体外循环血量和获得细胞量的关系 本研究中,患者机采时的体外循环量最少者为2100ml,最多者5690ml,平均循环血量(3358±959)ml,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总数平均(1.3±0.53)×109个。见表1、表2。
表1:
3讨论
3.1机采标准的判断
单个核细胞采集常用血细胞采集仪,目前比较常用的有Fresenius、KeboSpectra等,但是,使用仪器采集时,对患者自身条件如血管弹性、血压、血容量、身体状况等要求较高,部分患者不适应使用仪器采集[2]。
患者是否适合机采主要由富有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判断,如果患者适合机采,需要进一步根据血常规来调整体外循环血量,这一过程常由护理人员判断和执行。
3.2体外循环血量的设定
接受机采的患者,需要检查血常规,一般要求达到WBC>3.5109/L,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数>1.2109/L(或百分数>30%)[2]。本研究中我们对部分血常规检查接近正常范围的患者,也尝试细胞采集并将这些患者的机采数据纳入统计分析,以确定其是否适合机采。经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体外循环血量是影响收获单个核细胞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WBC、淋巴和单核细胞计数之和次之,因此,在对于拟采血的患者,要设定合适的体外循环血量。另外,血常规也是主要的判定指标,可根据血常规的指标设定体外循环血量,以获得足量的单个核细胞。
总之,外周血机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可方便地获得足够的单个核细胞,用于体外诱导免疫细胞。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适当地调整体外循环血量,即可达到收获1.0109以上单个核细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婷婷,韦怡,仲菊.肿瘤生物治疗细胞采集和回输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469.
[2]王晓杰,陆宏,娄海林.费森尤斯卡比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2,(06):26-28.
论文作者:王蕾,郑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细胞论文; 患者论文; 体外循环论文; 血量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血常规论文; 外周血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