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重视程度很高,在小学阶段学习和积累古诗词,不仅能够产生乐学、好学的情感体验,还能用这些情感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因此,探索与古诗词相关的教学策略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一、诵读入手,深化理解
诗词的语言以精炼、简洁著称,而含义也都较为晦涩含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诵读来促进学生对诗词含义的全面理解。诵读可以使个体在群体的声音中感受到不同的氛围,使学生在声音的传递中深入品味诗词的内涵,思想也能够得到升华。具体诵读技巧可分为以下两种:
1、教师应让学生深刻理解诵读的价值,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想模式多会促使他们普遍且善于去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课堂教学则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在课堂中进行诗词诵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善于理解和感受诗词中潜在的精神底蕴。教师也要不厌其烦的加以示范,为学生提供参考。
2、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让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进行诵读;或通过网络来播放优秀的朗读视频来提供范本,学生通过直观画面和声音来理解和掌握诵读技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突出强调诗词的韵脚,无论是诗还是词,都会为了突出其语言的优美,来赋予其一定的韵律,从而结合字词含义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内涵,同时也有助于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基于深入理解诗词内涵的教学目的,教师更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注意把握这一特点。诗词一般都有着固定的结构,因此理解其韵律并不太难,教师也可以将诗词中的部分字词换一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效果,故而体会其结构的优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创作能力。除了把握韵律之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读出情感,不同诗人的作品,或是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都会受多种创作因素所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情感。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伴随着诗词中的悠远意境,来品味出其中喜悦或忧伤的感情基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普及与之相应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等,这样更利于学生去切实的体会和感受作者在诗中蕴藏的情感。例如,在《示儿》中,该诗作为诗人的绝壁,传达了诗人在临终时对于国家的复杂思绪,其中既能够读出诗人毕生的心愿,也能够读出对国家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憾。所以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该诗是诗人85岁卧病在床时所作,这样也就不难从这些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中感受到深厚、强烈的情感,以及真切动人的表达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抓住诗眼,加强引导
诗眼是诗词的灵魂,不论诗眼在诗词的什么位置,都必须要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其作为能够反映诗词深处意蕴和内涵的字眼,是一首作品中最为传神和显眼的地方,也是揭示全文之旨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眼来清晰地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贯通整首作品的结构,形成脉络。例如,在《泊船瓜洲》中,广为人知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看似简单的描绘江南春色的一句,却因一个“绿”字写活了,不仅表明了春风多到之处的绿色如茵以及千山万重的满眼绿色,也将作者自身内心充满复杂的心情表露了出来。数重山与钟山之间虽有阻隔,但其实非常近,这也就表明了作者在被罢免后仍对江南怡然自得的生活非常向往。再如,在《题临安邸》中,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了当政者的纵情声色,以“杭州”和“汴州”进行对比,将“游人”暗指朝廷,表现出自己对于当政者不思进取的激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但又。可以看出,诗眼是诗词的中心,更是诗人情感的凝聚点,抓住诗眼就等于把握住了诗核,在此基础上再去逐句分析便能够实现对作品的整体认识,理清诗词创作者的情感脉络,明确赏析方向。
三、情景重现,善于联想
情景通常指的是实际的环境和场所,它能够对人的感官形成刺激,并对普遍群体留下相近印象。情景教学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氛围的生成,因此,将教学内容与情景相联系,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合理运用情景教学,使学生在诗词情景中陶冶自我,借此与诗词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在《书湖阴先生壁》中,作者去到友人家中,看到主人家中洁净清幽的环境以及庭院内整齐又不单调的花木,这种画面再结合具体诗句,对于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将会显得更加深刻。再如,在《江南春》中,明媚的江南春广和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仿佛通过四句短诗进行了再现,这种深邃幽静意境的呈现同样可以使学生将诗词与现实进行联系,加深对这种动静结合、轻快生动类型作品的体会。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小学生的启迪教育、想象力的激发、道德品质的塑造以及情感的熏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高效地去理解和掌握古诗词,应当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桂花.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29-130.
[2]祁鸣.传承经典 徜徉诗词海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79.
论文作者:张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诗词论文; 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诗人论文; 江南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