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论文_林雪萍

浅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论文_林雪萍

广西贺州市富川县福利镇小学 542700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精髓。它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人文底蕴的积淀。让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播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对于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优越性。而小学阶段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起始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以语文教材为载体,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提高人文素养,我们责无旁贷。

一、在识字教学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先从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出发,在进行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孩子成为了解、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力军。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对看似简单的字也很难记住,就算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老师若能结合汉字本身所涉及的典故或故事进行识字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量。比如:在学习“彩虹”的“虹”时,根据汉字一般的构成原则分析,“虹”应和虫或动物有关,但根据现有的常识我们知道“虹”只是种自然现象,与色彩有关,与虫或动物都无关,这就容易使学生把“虹”字写成“红”。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先从“虹”的偏旁“虫”切入,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所以古人认为“虹”是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在造字时就用了?“虫”做偏旁。而在古代虫不仅是昆虫,还包括蛇、龙一样的动物。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人造字的理解,也会有效地分辨“虹”与“红”的差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如:通过与“贝”有关的汉字来了解中国的钱币文化:贝,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本义是海贝。但为什么后来带“贝”的字都与钱财有关呢?是因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物易物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了,于是人们便把贝壳作为交换的中介物。贝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它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而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教等特点。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二、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选文注重人文精神,注意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从各个侧面引导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时,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语言、人物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味,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炽热的爱国情怀。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而在教学过程中,又播放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时那振奋人心的历史影像,适时穿插讲解历史背景,最后再抓住文中关键语句细细斟酌,咬文嚼字,感悟情感。在这观看、倾听、学习、感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炽热的爱国情怀便会油然而生。

三、在古诗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熏陶

古诗,是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是灿烂文化夜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选编了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学习的一些优秀古诗。这些优秀的古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的人文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教学时,教师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例如:倘若学生不知道《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又怎能体会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那种无比喜悦的爱国情怀呢?其次,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通过吟诵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富于节奏美和韵律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以读代讲,读中思,思中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举措。范读、领读、配乐读、闭眼想象朗读等方法都可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融入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感情,从而受到熏陶,提升感悟。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来华夏儿女智慧与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具有强烈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与自我认同。所以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任务之重,责任之大。我相信,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一定会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并且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进而提高人文素养!

论文作者:林雪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在小语教学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论文_林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