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大屯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江苏徐州 221611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传统的三大高危行业之一,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安全风险贯穿于其始终,想要将所有安全风险消除,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建筑企业应尽可能地控制安全风险,将施工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起安全风险管理,不断整合和优化风险管控机制,积极地、主动地消除安全风险,唯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进行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风险管理初步研究。
关键词:建筑安全;安全事故;风险
1、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分析
1.1、直接原因
物、环境以及人的不安全状态都是直接原因。机器、设备的老化、质量不达标等都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指的是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处于生病状态或生理状态不好,以及建筑工人技术的不熟、水平不够,甚至还包括建筑工人的性格是否和本职工作所需的相符。这些方面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反应,造成事故的发生。
1.2、间接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以及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不健全都是间接原因。技术上的不足、组织上的不合理、防护措施的不当以及管理责任的不明确都是建筑安全管理缺陷。例如:组织上的不合理会造成施工场地的狭小、工作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责任不明确包括承包商和业主的责任不明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基础原因
体制、社会和教育为基础原因,方方面面都会设计到。例如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来进行,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素养高低不一,技术水平不一。在任何一个国家,建筑工人的学历都是相对较低的,在我国,由于建筑业是一个开放式的行业,建筑工地存在大量的“放下镰刀拿起瓦刀”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素质、安全意识普遍低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
2、强化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措施
2.1、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首先,各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将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做好这一点,施工单位领导可以将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经理和相关管理层的考核依据之一,提高项目经理和管理层的安全防范意识,更好地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宣传,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几率。其次,要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和规范,并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安全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依据要求进行。最后,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如果在施工中违背安全规定,要及时给予处罚和曝光。
2.2、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预警模型
(1)危险源监测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科技的进步,完全可以通过建筑施工现场危险监测平台的建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如:高风险施工区域内的施工人员是否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操作、塔吊等大中型施工机械是否操作正确、安全网以及脚手架是否及时合理搭设等。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连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因特网做到即时传输,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以图像、语音的形式传给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做好施工的协调及指挥工作,这样大大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以及有效性。
(2)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是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采集,并将其储存起来,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监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①数据收集、入库以及处理;②变形速率图以及曲线图的生成;③发布预警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许多的优势,如:通过对以往数据,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及时反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帮助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预警系统。安全预警系统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预警临界值与临界状态。根据相关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各要素,对预警临界值以及临界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按照定量以及定性分析事故发生概率、损失等等;②安全预警级别。可以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风险等级、中风险等级、较低风险等级以及低风险等级,其中高风险等级的预警等级为Ⅰ,预警信号为红色;中风险等级的预警等级为Ⅱ,预警信号为橙色;较低风险等级的预警系统等级为Ⅲ,预警信号为黄色;低风险等级的预警等级为Ⅳ,预警信号为蓝色;③预警警报。当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数据值超过了安全临界值,应发出相对应的预警信号,并且根据预警信号等级,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应急控制系统。应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安全预控和应急预案的编制两个部分。通过预警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安全活动进行监控,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对可能出现事故的施工活动及时的进行调整和纠正。另外,应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扩大,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3、提高建筑施工项目所有人员的安全素质
首先,任何人都要将自身所做的工作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结合起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预控。其次,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防范技能。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对单位制定的安全规范和规则制度进行交底,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清楚了解本工序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运用到工作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员工能够从某一次事故中吸取教训,明白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提高风险预防意识。再次,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对施工人员进行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生产标准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防范技能。还要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服从指挥,面对技术复杂、施工环境复杂的施工项目要严格依据施工单位的要求和顺序施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和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
总之,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现场投入的人数逐渐增多。但是,很多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仍然做的不够到位,每年仍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带来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发展,针对建筑安全事故成因进行分析,并加强预警管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稳定、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丹.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及PDCA循环管理应用[J].安徽建筑,2016,(04):303-304.
论文作者:刘加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建筑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风险论文; 等级论文; 都是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