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侯春林[1](2020)在《中国学者对世界显微外科的一些贡献》文中指出1963年,陈中伟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开创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几十年来,一代代中国显微外科学者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创新性贡献,使中国显微外科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本文阐述了中国显微外科学者在再植外科领域、再造外科领域、组织修复领域和周围神经领域这四个方面所做出的工作和一些贡献。回顾历史,中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凝聚了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展望未来,年轻一代应继承老一辈的事业,继续推动我国显微外科的普及和发展。
唐举玉,杜威,吴攀峰,周征兵,俞芳,庞晓阳,曾磊,潘丁,肖勇兵,刘睿,卿黎明,欧淇峰,张兴[2](2019)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吻合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收治ONFH患者12例(13髋),患髋Harris评分:Arco分期二期患者平均(74.7±6.9)分,三期患者平均(68.6±9.2)分。坏死病灶清除后,设计对侧髂骨瓣游离移植,将旋髂深动、静脉分别与旋股外侧动脉横支(或升支)及其伴行静脉吻合。术后"人"形支具固定髋部3周,分别于术后1、3、6、9、12个月行X线片检查了解髂骨瓣愈合及股骨头恢复情况。术后6、12个月行Harris评分了解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平均15(12~20)个月,所有患者移植髂骨瓣均愈合良好,除1髋因负重过早出现轻度塌陷,其余12髋股骨头未见继发坏死与塌陷;Arco分期二期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91.6±4.5)分,三期平均为(84.8±6.1)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可能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靠方法。
谢辉[3](2019)在《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尚未解决的难题,发病率逐年提高,致残率较高;尤其当股骨头坏死病变进展到中晚期,伴随股骨头软骨下微骨折及骨量的缺失,将导致股骨头塌陷,退变将不可逆。在保留股骨头手术方案中,骨科医生需要对即将失去完整结构、塌陷的股骨头进行修复及重建。传统经典的方法是采用自体带或不带血运髂骨或游离腓骨进行移植修复,但仍存在修复后生物力学强度不够及分布不均,再次塌陷不可避免。随着生物组织工程技术进步及新型生物材料研究的发展,有望为股骨头坏死后保髋治疗提供新的方式。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三大要素,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具备稳定化学特征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组织体液无炎症反应:(2)支架材料具有与骨结构类似的力学性能,从而避免应力遮挡,特别是在弹性模量上与相应骨组织(0.01~30 GPa)越接近越好,同时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3)在空间结构上与骨组织类似,可为种子细胞提供有利的生长空间和物质交换场所。目前常用医用生物金属材料面临弹性模量高、孔隙率低、接触面摩擦系数低、易出现应力遮挡,造成宿主骨相应骨折及内植入物失效等问题。多孔钽金属(Porous tantalum)具有类似骨小梁结构,平均孔径在400~600μm之间,整体孔隙率为75%~85%,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结构相近,能更好地减少植入后应力遮挡,有利于骨重建及塑形。其相关产品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但多孔钽金属材料制备技术被垄断,应用价格高昂,因而实现多孔钽金属国产化势在必行。本研究以多孔碳化硅材料为支架,应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并进行初步的生物性评价;开展了多孔钽金属材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实验研究,并在临床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综合评价新型多孔钽金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1.以多孔碳化硅为支架材料应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技术将钽金属沉积在其表面形成国产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采用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观察碳化硅支架材料在涂层前后表面金属形态特征,及扫描电镜和EDX能谱分析确定钽金属涂层厚度及钽元素能谱分析证实新型多孔钽金属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新型国产多孔钽金属。制备过程证实了最佳的氢气流量为150mL/min,最佳基体反应温度为900℃,沉积时间为10小时。采用化学气象沉积技术能够将钽金属均匀沉积到多孔碳化硅支架孔隙表面,涂层与碳化硅基体的结合力良好。新型多孔钽金属不仅具备理想的孔隙率率及三维互通的网状结构,有具有与骨组织相匹配的力学性能。2.通过原代提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分离、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细胞表面CD45、CD44及CD34蛋白,进行BMSCs特异性抗原鉴定。分别将BMSCs与钽金属浸提液、正常培养基及多孔钽金属材料共培养7天,分别观察1、3、5、7天细胞生长、增殖曲线,发现1、3、5天三组间无明显差异,7天时钽金属共培养组高于其他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MTT法测定三组间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反映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BMSCs在多孔钽金属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及增值情况,联合培养至第7d,相邻细胞间突触交织融合,粘附爬行相互连接,多孔钽金属表面完全被细胞所覆盖,并可见多孔钽金属孔隙内部充满细胞,并分泌基质覆盖在材料表面。另外将多孔钽切割制作成直径为0.5cm、长0.7cm大小的圆片状,植入兔背部筋膜及肌肉处,观察多孔钽植入后与周围结缔组织纤维相容性。12周后,发现多孔钽被结缔组织包围,局部没有红肿、破溃、流脓等炎症反应和肿瘤形成。Van Gieson染色结果表明,皮下植入的多孔钽完全整合到结缔组织中,无免疫排斥反应。证实了新型多孔钽支架材料具有良好体内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而可为下一步进行骨植入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3.针对B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潜力和特性,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结合多孔钽形成复合体,植入兔股骨坏死区域,观察其改善成骨以及骨修复的情况。首先通过体外实验我们采用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与多孔碳化硅、多孔钛金属和自制新型多孔钽金属共同培养,7天培养后与多孔钽支架组的细胞增殖均高于Ti合金和SiC支架组(P<0.05);通过细胞的成骨诱导,并经茜素红染色和碱性磷酸酶钴钙法染色进一步验证了所提取、培养的细胞符合干细胞具有成骨分化的特性;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与多孔钽支架复合培养,细胞数量随着复合培养的天数也不断增加。两周后,可荧光定量PCR检测到多孔钽金属复合培养组的骨钙素、骨桥蛋白表达增高,证实了多孔钽金属具有一定促进骨生成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制备成激素型骨坏死模型并多孔钽金属及复合细胞后植入修复骨坏死,进行植入物周围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两组间骨组织内均有不同程度的BMP-2和VEGF表达,在骨髓、微血管周围及周围骨组织内可见黄褐色颗粒,其中多孔钽金属联合BMSCs组深染,表达较明显,12周时强烈表达,多孔钽金属联合BMS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在单纯植入多孔钽12周后,多孔钽的孔隙几乎全部被新生的类骨质所填充,多孔钽联合BMSCs共培养组,可见再生的骨小梁(红色)在多孔钽的内部。通过此次试验再次证明了新型多孔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骨植入材料的基本要求;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多孔钽金属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治疗中晚期骨坏死提供一些思路和选择。4.应用新型多孔钽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方法对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进行了保留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在明确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促成骨作用,多孔钽金属棒具有诱导骨生长及生物力学支撑的情况下,研究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坏死,对中晚期的年轻股骨头坏死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多孔钽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有效的清除了股骨头内坏死骨,促进了股骨头内新骨再生,提供了可靠的血供及生物力学支撑,预防塌陷的进一步发生,并且不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刘洪涛[4](2019)在《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与带血管蒂髂骨块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比较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与带血管蒂髂骨块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手术优缺点及术后疗效,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2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于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及随访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8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带血管髂骨块手术治疗(共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范围31-50岁,平均年龄43.2岁)。B组行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微创手术治疗(共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范围35-50岁,平均年龄44.6岁)。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记录、对比多个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优良率的差异。通过术前、术后随访行髋关节DR、CT等检查比较股骨头坏死区域大小是否有所改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量表评分统计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髋关节活动度、下肢畸形、功能等方面评价疗效)是否有显着性差异,并评价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B组均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组优于A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B组未明显优于A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与带血管髂骨块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相比有显着优势,但在术后24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与带血管髂骨块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相比无显着优势。图15幅;表4个;参25篇。
程兆佳,廖忠林,赵为夏,张学来,邓磊[5](2016)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在髋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5月,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其中股骨颈骨折组26例,其中新鲜骨折21例,陈旧性骨折5例,均为头下及颈中型,年龄在21-48岁之间,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股骨头坏死组20例,年龄在28-50岁间,术后根据steinberg分期及harris评定标准。结果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疗效评定:股骨颈骨折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95%。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修复坏死的骨组织等优点。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王元鑫[6](2012)在《壮骨活血汤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壮骨活血汤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ARCO分期Ⅱ-Ⅲ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的Harris评分及X片改善情况,以验证该治疗方法的优势。方法:将40例(49髋)ARCO分期Ⅱ-Ⅲ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28髋),采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周后服用壮骨活血汤3个疗程。对照组19例(21髋),单纯采用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及X片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后治疗组Harris评分及X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壮骨活血汤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ARCO分期Ⅱ-Ⅲ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
吴昊,梁源,Hernigou Philippe[7](2010)在《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短中期结果随访》文中认为背景:镰状细胞病是造成非洲青少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带血管的髂骨移植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报告已经很多,它也适用与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以使坏死区再血管化提高和阻止进行性发展。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和中期疗效。方法:纳入尼日尔马腊迪省治疗中心的青少年镰状细胞病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2例,均采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瓣移植治疗,术后随访24~30个月(平均27个月),观察移植后患者是否髋痛,功能活动和X射线骨盆平片结果。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疼痛消失,无感染等并发症,无重复手术,近中期疗效满意,Harris评分平均从术前75分提高到术后90分,而X射线平片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对于FicatⅢ、IV期的镰状细胞性骨股头缺血性坏死青少年患者,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可以解除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
杨云龙[8](2010)在《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成形术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李灏,王红建,苏传钧[9](2010)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支撑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支撑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12例16髋Ficat分期为Ⅱ-Ⅲ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人,采用死骨清除、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支撑的方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经2~4年(平均2.8年)随访,患者疼痛症状缓解14髋,股骨头塌陷无进一步加重12髋,按Harris评分标准总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Harris评分总体优良率87.5%。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支撑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较好方法。
张磊,刘洪胜,郭健[10](2009)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6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Ficat分期:Ⅱ期14例、Ⅲ期12例。手术采用股骨头坏死骨刮除、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后皮牵引4~6周,然后利用CPM机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3~6个月部分负重,9个月完全负重。结果随访2~6年,本组26例,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较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价值的术式。
二、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3)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2.1 多孔钽金属在骨科中的应用 |
1.2.2 多孔钽金属材料的制备 |
1.2.3 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与病因 |
1.2.4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
1.2.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内容 |
1.3.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 |
2 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4 性能检测 |
2.4.1 不同H_2流量下样品表面显微分析 |
2.4.2 扫描电镜显微分析 |
2.4.3 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表征 |
2.4.4 SEM测量涂层厚度及EDX能谱分析表征 |
2.4.5 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征 |
2.4.6 力学性能分析 |
2.4.7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测定 |
2.5 结果 |
2.5.1 不同H2流量下样品表面显微形貌 |
2.5.2 多孔钽生物形貌观察 |
2.5.3 超景深三维数字显微系统观测 |
2.5.4 SEM测量涂层厚度及EDX能谱分析 |
2.5.5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2.5.6 多孔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
2.5.7 涂层与基体结合力 |
2.6 讨论 |
2.7 小结 |
3 新型多孔钽金属材料初步生物相容性评价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实验动物 |
3.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多孔钽材料制备及消毒 |
3.3.2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
3.3.3 兔BMSCs培养及鉴定 |
3.3.4 BMSCs与多孔钽支架材料共培养及分组 |
3.3.5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 |
3.3.6 扫描电镜观察兔BMSCs在新型多孔钽生长增殖情况 |
3.3.7 多孔钽支架材料体内组织相容性观察 |
3.4 结果 |
3.4.1 多孔钽支架材料的观察 |
3.4.2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及鉴定 |
3.4.3 BMSCs与多孔钽材料支架共培养后形态特征观察 |
3.4.4 MTT法检测多孔钽支架材料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 |
3.4.5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BMSCs在多孔钽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情况 |
3.4.6 体内相容性观察 |
3.5 讨论 |
3.6 小结 |
4 新型多孔钽金属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实验动物 |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4.3 体外实验 |
4.3.1 兔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与鉴定 |
4.3.2 BMSCs与支架材料共培养及分组 |
4.3.3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 |
4.3.4 BMSCs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 |
4.3.5 成骨细胞基因PCR检测 |
4.4 体内试验 |
4.4.1 实验动物分组及对照设计 |
4.4.2 麻醉方法 |
4.4.3 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 |
4.4.4 植入手术方式 |
4.4.5 取材与硬组织切片 |
4.4.6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
4.4.7 硬组织切片 |
4.4.8 推出实验 |
4.5 统计学处理 |
4.6 实验结果 |
4.6.1 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 |
4.6.2 成骨细胞的鉴定 |
4.6.3 MTT法检测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 |
4.6.4 骨髓基质干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染色 |
4.6.5 PCR检测成骨基因 |
4.6.6 激素性兔股骨髁坏死模型的评估 |
4.6.7 手术过程及术后观察 |
4.6.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4.6.9 硬组织切片 |
4.6.10 推出实验 |
4.7 讨论 |
4.8 小结 |
5 新型多孔钽金属棒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
5.1 引言 |
5.2 研究对象 |
5.3 评估工具 |
5.3.1 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 |
5.3.2 髋关节Harris评分 |
5.3.3 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 |
5.3.4 三维步态测量与分析 |
5.4 方法 |
5.4.1 新型多孔钽金属棒的设计 |
5.4.2 骨髓基质干细胞提取与培养 |
5.4.3 手术技术 |
5.4.4 术后处理和随访 |
5.4.5 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 |
5.4.6 髋关节Harris评分 |
5.4.7 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的计分方法 |
5.4.8 统计学分析 |
5.5 结果 |
5.6 典型病例 |
5.7 讨论 |
5.8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与带血管蒂髂骨块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比较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分组方式 |
1.1.4 手术方法 |
1.1.5 观察内容 |
1.1.6 资料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两组基本特征比较 |
1.2.2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
1.3 讨论 |
1.3.1 股骨头解剖及血液供应 |
1.3.2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
1.3.3 带血管蒂髂骨块手术治疗特点 |
1.3.4 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的结构与生物特性 |
1.3.5 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临床应用现状 |
1.3.6 两种术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综合分析 |
1.4 结论 |
1.5 典型病例 |
1.5.1 病例一 |
1.5.2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 |
2.1 股骨头坏死的定义 |
2.2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
2.3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影像分期 |
2.4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2.4.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 |
2.4.2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 |
2.5 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 |
2.6 治疗方案 |
2.6.1 非手术治疗 |
2.6.2 手术治疗 |
2.7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在髋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组 |
1.2.2 股骨颈骨折组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髂骨瓣的优点 |
3.2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后引起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3.3 手术中注意点 |
(6)壮骨活血汤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分类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病例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治疗组 |
2.2 对照组 |
3 研究方法 |
3.1 髋功能评定 |
3.2 影像学评定 |
3.3 数据处理 |
4 结果分析 |
4.1 一般资料 |
4.2 Harris 评分比较 |
4.3 影像学比较 |
讨论 |
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病机 |
2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手术方案选择 |
3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中医理论研究 |
4 壮骨活血汤方药分析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ONFH 的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7)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短中期结果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植骨后疗效评估 |
2.2 典型病例分析 |
3 讨论 |
(9)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支撑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治疗原则 |
3.2 传统疗法 |
3.3 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 |
3.4 软骨下骨质空心钛钉 |
3.5 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 |
四、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学者对世界显微外科的一些贡献[J].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03)
- [2]吻合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 唐举玉,杜威,吴攀峰,周征兵,俞芳,庞晓阳,曾磊,潘丁,肖勇兵,刘睿,卿黎明,欧淇峰,张兴.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9(04)
- [3]新型多孔钽金属的制备及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D]. 谢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4]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与带血管蒂髂骨块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对比分析[D]. 刘洪涛.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在髋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J]. 程兆佳,廖忠林,赵为夏,张学来,邓磊. 江西医药, 2016(12)
- [6]壮骨活血汤结合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D]. 王元鑫.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7]带血管蒂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镰状细胞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短中期结果随访[J]. 吴昊,梁源,Hernigou Philippe.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4)
- [8]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成形术的治疗进展[J]. 杨云龙. 临床误诊误治, 2010(06)
- [9]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结合钛钉支撑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J]. 李灏,王红建,苏传钧.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02)
- [10]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 张磊,刘洪胜,郭健. 中国医学创新, 2009(25)
标签: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论文;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论文; 血管支架论文; 股骨头论文;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