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侠
(哈尔滨市双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15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007-8231(2018)09-0066-0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基本,疼痛为主主要发生在三叉神经的一支或数支,局部疼痛表现为闪电式、急剧式疼痛,在面部、舌部、上下颌部最为明显[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近年来,中医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了显著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经临床CT、MRI等检查显示无器质性病变;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7.9)岁;病程3d~7a,平均病程为(2.5±0.8)a;左侧疼痛患者6例,右侧疼痛患者9例;对照组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2~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8±7.7)岁;病程5d~8a,平均病程为(2.6±0.7)a;左侧疼痛患者7例,右侧疼痛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卡马西平治疗,每次200mg,每日3次;1个疗程为1个月,治疗1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穴位主要选择风池穴、神庭穴、印堂穴、合谷穴、天柱穴、人中穴、外关穴;部分配穴选择:第一支痛选择阳白穴、头临泣穴、丝竹空穴;第二支痛选择太阳穴、上关穴;第三支痛选择下关穴、大迎穴、地仓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取28号毫针进行针刺泻法,以患者麻、重、触电样、酸胀感为佳,每日进行一次,间隔行针2次,每次留置20min,疗程为30次;对患者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按照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复发情况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面部各部位恢复正常感觉,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有效:患者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相比治疗前发作时间降低一半以上,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未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1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15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胃肠道反应,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疾病,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疼痛,该病病程较长,呈周期性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止痛为主,但复发率较高。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三阳经络受邪所导致[2],主要分为内伤和外感;内因主要由于风火上扰阳明经,导致经脉发生痉挛,导致面部疼痛;外阴主要由于受外邪侵袭,对三阳经络带来侵袭,使患者经脉不通、闭塞等,从而出现疼痛。针灸主要在患者的三叉神经神经干进行针刺,使患者疼痛和异常放电情况阻断,并通过针刺来调节患者的神经和体液情况,改善患者血液供应[3],充分发挥镇痛效果;充分发挥出微针调其气血,通其静脉的效果;但在针刺时需注意,应控制好针刺的深度和角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夏维鹏.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45-146.
[2]陈春平.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9):5454.
[3]刘永德,方军,程生赋,等.针刺加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8(1):722-723.
论文作者:周春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9
标签: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疼痛论文; 针灸论文; 率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