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巨大,地质状况非常复杂。滑坡防治实质上属于一种综合治理工程。坡体稳固、削坡及截排水是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而坡体稳固的主要方法是上护、中固、下档这几种,削坡减载(滑坡上部)、治水是其基本表现;阻滑力提升的基本方法有坡脚压载、支挡等办法。
关键词:边坡滑坡工程治理;地质勘查及防治策略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阶段,在工程建设中,边坡滑坡已经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地区经济平稳发展,如何有效防治边坡滑坡已经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从我国整体情况来看,各地区边坡滑坡事件发生率逐渐提高,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1案例简介
某处滑坡地灾点位于某公路南西侧约20m处,据现场村民调查访问,该滑坡点在2002年8月中旬时,受台风暴雨影响,民房屋后人工边坡前缘产生滑坡,下滑土方量约500m3,滑落土体推毁坡脚三栋民房,后期在2016年9月27~28日台风期间,屋后坡体上方又产生规模约1400m3土体滑坡;在2017年7月31日“海棠”台风强降雨,该处民房屋后滑坡又下滑土方量约200m3,目前坡脚滑落物已清理,被推平为平整地。同时,通过对滑坡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后发现,导致该地区出现滑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地质条件。现场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滑坡体主要由残坡积粘性土和部分全-强风化岩孤石组成,其地质结构相对松散,并且抗剪强度一般。因此地区在接受长时间的雨水浸泡之后,会发展成为危险的滑动面、掉块等,在雨水软化作用的影响下,最终滑落。(2)地形。当地的场地滑坡坡度陡峭,一般为30°~35°,并且在2002年滑坡之后,部分居民在重建时对原始山体滑坡进行了开挖,导致其坡度角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高差达到5m,坡度超过50°的陡坎,这个特殊的地形条件会为滑坡形成提供有利环境。(3)人为因素。由于部分居民在修建房屋时破坏了原本山体的结构,导致边坡缺乏足够的支撑,边坡会因为失衡而下滑。
2边坡滑坡工程治理的地质勘查及防治
2.1滑坡防治
在工程滑坡治理中,所采用的边坡滑坡治理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在滑坡治理前,应该在可能产生滑坡的位置设置截水沟,通过截水沟来避免地表水直接冲刷滑坡位置,保证滑坡位置结构的稳定性;在滑坡地区布置排水系统,达到充分排除地表水的目的;在边坡治理中必须要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避免地表水直接冲刷坡面。(2)本次工程项目不宜在雨季施工,并且在施工阶段必须要合理控制施工用水,来保证滑坡前期的稳定性。(3)现场的边坡稳定性差,因此在施工中主要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4)所采用的边坡治理方案主要包括:①削坡+挡土墙+土工格式护坡+监测先对场地进行处理,在保证场地边坡基本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将边坡的坡率控制在1∶1.5,并在中间设置2.0m的平台,平台上设有排水沟。上下两级根据边坡的稳定性判断采用土工格式护坡;于坡脚位置设置重力式挡墙,挡墙前方设置排水沟;坡体上设置排水管,达到充分排除边坡水分的目的。之后,设置地表位移监测点,判断本次治理的效果。②削坡+抗滑桩+截水骨架护坡+截排水+监测按照上文介绍的方法,在中间设置排水沟后,于滑坡花房设置抗滑桩,并采用截水骨架护坡的方法,在坡体上设置仰斜式排水管。
2.2截水排水
在滑坡活动的各类诱导因素中,水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因素。以下即为排水的基本意图,即将坡体地下水位降低,将渗透压力减小,以此避免渗流破坏形成,将滑坡或其支护架构上所承受的静水压力减小或消除,同时将地面受地表径流、暴雨对的冲刷破坏减小,以此增强滑坡的稳定性。地表排水主要有3种方法,即排、防、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排”指的是在把坡体附近的自然沟、谷、渠充分利用前提下,进行新排水沟系修筑,以此将地表水向坡外迅速排出,把入渗现象尽量减少;“防”实质上是处理坡体周围已进入的降雨与地表水的基本措施,通常利用平整坡面(且确保其形成特定的坡度)、坡面喷混凝土各植被种植等防渗办法,将地表水入渗尽可能的减少或预防,且将其尽快汇集、引出;“截”的处理对象是滑坡之外的地表水,其处理办法通常是将周边截水沟设在滑坡外缘,以此展开旁引、拦截,让其始终处于坡体范围以外。
2.3连接梁(冠梁)工程
在实际的情况中,连接梁的功能主要是承担上部挡土墙的重力,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梁宽和梁厚,同时保证梁身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的标准。此外,要保证冠梁顶面和挡土墙处于连结的状态。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标准,进行钢筋的加工和安装等等工作;保证模板表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满足施工的标准,避免出现人工剃平、爆模等情况;严格遵守混凝土浇筑标准,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将混凝土养护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满足工程施工的条件。
2.4挡土墙工程
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及现场概况,施工人员可以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开挖基础范围,确保后续地基开挖工作安全。砌筑挡墙结构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选择分层错缝砌筑方式,目的在于确保每层横缝的厚度均保持一致。对于未凝固完全的砌层而言,必须避免震动,防止砌层结构受损。
2.5削坡减载与压脚
直接增加滑坡阻滑力、降低滑坡下滑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即为削坡减载与压脚。单纯的采用压脚或削坡减载都可以将滑坡稳定性显著增强,但是,实践中通常都联合应用削坡减载与压脚技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压脚能把堆弃场地提供给削坡减载、削坡减载能把填料提供给压脚,以此平衡工程土石方。一般滑坡上部通常是削坡减载重点,若将其它部位当成重点,则不会形成任何形式的滑坡治理效果。当滑坡坡脚的空间较大时,一般宜采用压脚。
2.6滑坡监测
在滑坡监测阶段,考虑到目标地区的滑坡是一级滑坡,因此在滑坡监测过程中,应该采用动态设计的方法,根据当地的相关标准对边坡进行长期的监测。监测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包括:(1)密切观察坡顶的位移情况,所以在防治处理之后,应该在典型滑坡段的支护结构上设置观测网点,通过观测网点来判断滑坡的基本信息情况。(2)对锚杆拉力的损失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在工作中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锚杆来判断其应力损失变化情况。(3)在切开开挖之前,应该监测土体内的位移情况,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观察岩体风化速度。
结语
边坡滑坡工程的治理关系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在边坡滑坡工程中,必须要严格根据地区边坡滑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滑坡地质特征,采用相应的滑坡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边坡滑坡治理效果;同时,边坡滑坡处理的技术要点必须要严格根据边坡滑坡的特征来确定,在确定整体、局部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切实保证边坡滑坡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趁,陈红旗.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模式研究[J].人民长江,2017,48(17):62-65.
[2]邱长健.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与防治[J].世界有色金属,2017(21):200.
[3]孙国权.关于公路路堑边坡治理工程的若干思考[J].建设科技,2018(1):111-112.
[4]肖波.边坡滑坡工程治理的地质勘查与防治措施[J].广东科技,2014,23(10):161-162.
[5]侯俊东,肖人彬.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治理的社会网络结构优化及策略[J].管理评论,2015,27(02):13-25.
[6]徐兴倩,苏立君,梁双庆.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滑坡体结构特征研究现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30(03):1449-1458
论文作者:卢文方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滑坡论文; 地表水论文; 工程论文; 地区论文; 稳定性论文; 挡土墙论文; 护坡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