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新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论文_刘畅

如何破解新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论文_刘畅

黑龙江省富裕县旅游服务中心

1.破解农村劳动力创业瓶颈,提高就业创业质量

一是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创造高质量的就业机会。积极促进产业链的优化配置,让农民工在不同层次产业劳动力市场中实现就业。利用“互联网+”的新模式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扩大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加快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步伐.二是强化创业财政金融服务,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保障。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微型和鼓励类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力度。对农村劳动力创业初期按规定给予开业补贴、租金补贴等优惠扶持。三是加大创业宣传和信息服务,激发农民工就地就业创业积极性。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引导农民工智慧就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就业创业政策和全市用工信息的知晓度。

2.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提出反映了对农村人口素质的进一步要求。据统计,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9%,小学程度的占3.1%,初中程度的占49.3%,高中程度的占9.7%,中专程度的占2.0%,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为0.5%。其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7.8%。此外,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体文化素质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在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加强面向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技能;加强农村成人教育,搞好岗前培训,全方位、多形式地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广度与力度,综合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技术;并且大力提倡“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新的产业劳动者;鼓励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回流,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以部分带动整体,最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另外,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因此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农村人力资本质量等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新的契机。

3.健全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是健全面向全体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动员技工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统筹推动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加快构建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针对农村劳动力特点,大力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实施分类培训。指导各类培训机构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三是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过程中提高能力、顺利就业、依法维权的需要,建立健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以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引导培训、维权稳定就业,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维权意识,促进平等就业和素质就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完善健全城乡统筹

政府要制定并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统一配置劳动力资源,消除对农民工在就业上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打破城乡、地区就业壁垒,建立跨地区、跨城乡的统一劳动力市场,制定平等的行业进入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大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营造更广阔的择业空间。首先,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负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其次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体系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使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由于进城的农民工比较分散,缺乏组织,在劳务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以致劳动合同不平等,同工不同酬、工资没有保障等现象时有发生,政府尤其应建立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同时取消各种歧视性的规章,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就业权利。三是逐步建立城乡统筹就业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及时可靠的就业信息,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四是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一套自律自治的约束机制,规范其经营行为,打击各种以劳务输出为掩盖的欺诈行为,为劳动力流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5.加快城乡产业联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当前,为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增加出现的就业缺口,促进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能够高效率就业,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城乡之间产业联合的重视程度,逐渐推进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科学合理的转换,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就业的过程中,还应重点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民就业质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政府方面应积极促进企业转型,走绿色环保发展之路,以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就业环境方面的升级和改进。企业方面为吸引农村劳动力中的高尖人才,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水平并注重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为农村就业劳动力提供公平有序的工作环境。

6.建设新型城镇,促进劳动力就近转移

农村劳动力具有省内就业的区域分布特点,劳动力的转移临时性较大。针对这种现象,政府相关部门应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新型乡镇是农村和城市的过渡地带,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型乡镇是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的重要举措。此外,新型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保持农业人口长期稳定,避免中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不仅推动了农村的非农产业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的空巢现象,避免因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存在影响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也满足了农民的故土难离的情谊,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7.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首先要更新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观念。不仅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还要使之具有对新知识的理解力、运用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其次是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在办学模式上形成多元化的新格局,政府统筹,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团体或个人共同办学的体制,实行校企合作式的订单培养,让农村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第三明确培训重点和方向。根据各地区域经济特色及发展前景确定培训内容及重點,避免出现学过的用不上,能用的没学过现象。

论文作者:刘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  ;  ;  ;  ;  ;  ;  ;  

如何破解新农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论文_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