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魁奈关于社会总产品的观点
关于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的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之前,是长期困扰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难题。重农学派的代表魁奈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物质财富和使其数量不断扩大,只有农业才生产纯产品,其他经济部门则不生产纯产品,全是对于生产耗费的补偿部分。
然而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其很大的错误,就是认为只有依靠“自然” 进行生产的农业能够生产出“纯产品”,“纯产品”来源于“自然的赐予”,而把工业看作是不生产的,因而他就不可能对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进行科学的论证。
2、斯密关于社会总产品的观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斯密认为流动资本不是用来生产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固定资本,就是用来生产消费资料、转化为直接消费的储备,成为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单个人的流动资本要从其纯收入中排除掉,但又会成为社会的流动资本的一部分。
然而斯密混同了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因此他不可能正确地说明社会总产品各部分在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问题,不可能了解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
3、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商品)实现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将商品的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按商品的最终用途分为第1部类(生产资料)、第2部类(消费资料)。在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社会总产品(商品)实现的基本条件是Ic—I(v+M),而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社会总产品(商品)的实现条件是:I(v+m)>Ic。
二、社会总产品实现的条件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图式和条件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与生产基金相适应,生活资料的生产必须与消费基金相适应。在扩大再生产的情况下,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与生产基金加上积累基金相适应,生活资料的生产必须与消费基金相适应。只有这两者比例均衡,社会总产品才得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马克思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理论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概念,然而他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c、v、m三个部分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对比关系,所揭示的两大部类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包括两大部类之间互相提出需求,互相供给产品,因而互为市场、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根据这一原理,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平衡,不仅其在价值形式上平衡,使价值得以实现和补偿,而且要求其在物质形式上平衡,即不仅在实物量上而且在实物构成上相互衔接,实现物质替换或补偿,这是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平衡关系是就单种商品说明的调整过程为基础,在由各类商品的市场调整过程的相互作用和有机联系构成的社会再生产运动中实现的,具体说来,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平衡关系作为一种趋势实现的机理:各种商品市场的供求变动引起它们的价格变动,而这又会引起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价变动,比价变动则会通过不同部门的生产者之间谋求收益最大的生产机会的竞争,导致生产资源在不同的部门的转移,即生产资源流入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部门,同事退出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的部门,随着生产资源的这种转移,社会总产品的结构即各个部门的产出比例发生相应的调整,而在反复进行的这种调整过程中,各部门的产出比例呈现出围绕社会总产品实现所要求的平衡波动的趋势。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不仅包括总量平衡,而且是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平衡发展的规律,阐述的实质上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比例性问题,它是制约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总量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结构失衡引起的,属于结构性的总量失衡,这一结构性的总量失衡表现在社会总供给的生产结构与社会总需求结构不适应。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都必须根据马克思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原理对供给和需求结构进行适当调节,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总供求大体平衡的基础上顺畅运行。
2、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过程的理论
单个资本的连续循环不仅需要资本家对生产过程和买卖流通环节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同时也需要以市场的外部环境为条件,而市场则是不可控和无法完全预知的。对此,马克思进行了进一步地论证。资本的运动过程不仅是资本的循环过程,而且是资本的周转过程。资本不仅要获得每一个生产过程的剩余价值最大化,而且要获得全部循环过程的剩余价值最大化,为此,资本必须尽可能快地进行周转,以不断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而资本周转的速度,一方面取决于资本家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一些客观条件,其中包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生产过程和生产期间本身的长短、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发展、供求关系、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对比关系等等。在制约资本周转速度的各种因素中,其中一部分是资本家个人所无法完全控制的,例如供求关系、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等。另外在产业资本周转的过程中,由于生产期间与流通期间的不对称,必然会产生间歇性的货币资本不足或短缺,这一方面为信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又使单个产业资本的周转依赖于外部信用的发展。
三、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理论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所阐明的关于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理论, 舍去其资本形式, 对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实行宏观经济控制, 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产品直销、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必须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着力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调节好各个部门的比例协调关系,从而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专题文集 · 论资本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2012年
论文作者:杜宝兰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社会论文; 马克思论文; 产品论文; 资本论文; 部类论文; 关系论文; 条件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4月总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