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联安小学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 要:故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效激趣的方法,它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以简明、短小、有趣的故事代替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易懂的环境氛围中掌握新词汇、新句型。因为故事具有趣味性,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且故事有情节,有不同的角色,容易引发学生的表演欲,学生通过表演故事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表演能力,也就是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兴趣 故事教学法 提高 综合能力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学校,在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不浓,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大部分都停留在课堂,学用分离,脱离了语言交际的实际。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英语知识内容、深度、广度的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减弱,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也较单一、直白,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科组决定运用故事教学法,将新词汇、新句型融入到选编的故事语境中去教学,因为故事具有趣味性,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且故事有情节,有不同的角色,容易引发学生的表演欲,能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景掌握所学词汇、句子的用法。
一、故事教学,智慧激趣
1、故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灌输式教育所导致的沉闷、僵化的局面,变机械学习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互动学习。小学生天性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很大程度上凭兴趣支配学习。如课堂上设计story time的内容,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表演能力。
2、正确地运用故事教学,把故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复现词汇、常用表达方式与习惯用语,提高学生听音、辨音和观察、想象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记忆,学以致用,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巧用故事,寓教于乐
教师设计每个故事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寓教学内容于故事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巧妙运用故事,把故事与语言操练、重难点的突破、复习巩固有机地结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统一。
1、从实际出发,选编故事
如何选择与编写适合学生的故事呢?首先,它必须遵循符合学生实际的原则,违背此原则的故事再精彩都是不能选用,如教学内容真的不适合选用故事教学法,就不要勉强选用,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出发。这要求我们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精心的安排。选编故事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A、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写适合的故事。
B、根据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或卡通动画改编成适用的故事。
C、根据学生自己的故事来改编。
D、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故事的编写。
下面是几种故事类型举例:
The Race Between Hare and Tortoise
It’s a cloudy day. The animals in the forest were very bored. A hare and a tortoise decided to have a race. The animals were excited. They start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hare ran round a corner, he found the tortoise far behind him and he was tired, too. So the hare took a rest under a tree. When he woke up, the tortoise had already won the race. He is so happy. The hare was very sad.
这个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掌握得也很快,因为学生对《龟兔赛跑》非常熟悉,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将bored.、excited、tired、happy、sad这几个新单词改编成既有趣又易懂的故事,让学生能快速掌握新词汇。一个好的故事一定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它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可创造性、可续编性。
Pleasant Goat
Pleasant Goat and his friends live in Qingqing Grasslands happily.Last Sunday morning, they went to a nature park. They saw elephants in the forest. Beauty Goat rowed a boat in the river. Pleasant Goat bought presents for Lazy Goat because he was ill. In the afternoon they went to a snow mountain. They went skiing and went ice-skating there. Fit Goat was the fastest. They had a good time.
故事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为主角,虽然简单,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挺高的,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好。在小组内表演时,角色的分配也引发了争议。(因学生有各自喜爱的动画人物)这个环节有点乱,有点耗时,但也能体现一些组长的领导能力,组员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也可培养组长遇事的应急能力,学生间的团结协助,互相帮助的精神。
(Zoom knocks at the door)
Zoom: Hi, Mr Monkey.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Mr Monkey:Sorry. I am drawing pictures.
Zoom: That’s OK. Bye.
(Zoom knocks at the door)
Zoom: Hello, Mr Pig.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Mr Pig: Sorry. I am reading a book.
Zoom: Oh, goodbye, then.
(Zoom knocks at the door)
Zoom: Hello, Mr Cat.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Mr Cat: Sorry. I am doing the dishes.
Zoom: Bye, then.
(Zoom knocks at the door)
Zoom: Hello, Miss Rabbit.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Miss Rabbit: Sorry. I am cooking dinner.
Zoom: Goodbye, then.
(Zoom knocks at the door)
Zoom: Hi, Mr Dog.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Mr. Dog: Sorry.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Zoom knocks at the door)
Miss Goat: Hi, Zoom.
Zoom: Hi. You’re watching TV. Can you go shopping with me?
Miss Goat: Sure. Let’s go.
这是一个对话形式的小故事,情节既简单又有趣,重点句型在故事的发展中重复出现,这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本故事在复述与表演中较容易操作,学生掌握得比较快。
2、巧用故事为新课搭桥铺路
A、课前创设英语故事氛围。
B、用故事作为新旧知识的联系纽带。如“哑剧”、“配音”“老师讲自编的故事”等复习引入新课。
3、运用故事突破重难点
每节课都设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它往往又是课文的难点,如果仅靠教师反复地教读,机械地训练,效果不一定尽如人意。利用故事教学来强化突破就显得既轻松又易于掌握。
三、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故事教学法的效果是明显的,但缺点也有不少:
1、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兴奋,以致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有时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
2、个别后进生对于故事表演有困难,表现得与其他学生有点格格不入。
3、个别组的组员之间有矛盾,配合得不够好。
4、有些故事编得不够理想,堂上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以下对策。
1、对小组成员与组长根据他们的能力、性格进行合理的调整,让组内成员合作更和谐、效果更理想。
2、多鼓励、多给机会后进生表演的平台。对害羞、没自信的学生加以鼓励,并多组织小组活动,让他们在组内多表演故事,也多创造机会给他们在班内或级内进行表演。
3、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调控课堂纪律。对自控力差的学生要多做思想工作并设计表演评价表(含纪律表现),让组内成员间互相督促,互相提醒,使学习、表演达到最佳效果。评价形式有:(1)老师的评价;(2)组内组员之间的评价;(3)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4)自我评价。这样,可以让集体与个人都得到相对全面、合理的评价。例如:
实践证明,故事教学法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能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故事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听、说、演、练中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立.小学高年级阶段英语故事教学 [J]. 英语基础教育, 2005(4):78-80.
[2].人教版旧版小学五年级英语活动手册。
论文作者:刘婉霞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故事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英语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评价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