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法化的过程:三个台湾“国语”的案例论文

论语法化的过程:三个台湾“国语”的案例

钟荣富

(南台科技大学 应用英语系,中国台湾 台南)

[关键词 ]语法化;台湾“国语”;不错吃;语法现象

[摘 要 ] 以三种台湾“国语”的语法化现象来检测现有的语法化理论,讨论各理论的局限,并试图建构一个新的看法。三种语法化现象分别为:(a)不错V (如:不错吃,不错穿),(b) V一(不)V (如:秀一秀/high 不high,try 一try),(c) V的动作(如:做一个道歉的动作,做一个买进的动作)。要通过纳入单一语法架构的理论,才能说明这三个语法化的结构。主要在(a) 不错V的语法化过程动点并非在探究或保存原有用法的特点,而应该源自单一语法的理论;(b)至于“秀一秀”之类的语法化移借的仅是语音,但基本的语法却是地道的“国语”语法,迥非现有语法化理论能解释;(c)“做V的动作”的来源可能为历史演进中的语用扩充现象,固然也有英文影响的痕迹,但终极的解释还需依赖单一语法的概念。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历史演变的过程之间,过去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文献中也多有记载与讨论,但是现在的Grmmaticalization这个名词还是米雷[注] Meillet, A. 1912. L'évolution des formes grammaticales. Scientia (Rivista di Scienza) 12/26, 384-400. 所创用的。该语词的界定,要等到克立罗维兹[注] Kuryowicz 1965 Kuryowicz, J. 1965. The evolution of grammatical categories. Diogenes: 55-71. Reprinted 1975:Esquisses linguistiques II, 38-54. Munich: Fink. 才有比较明确的定义,“语法化指词素从词语逐渐扩充到语法层次,使该词素逐渐形成词类变化的界定标记或语法时态标记。”例如汉语的“过”本是个动词,如“他过了桥,来到水边”,但后来逐渐变成了表示经验的时态标记,如“他已经去过北京了”“我见过小明”中的“过”都没有明显的动作,而仅表示经验,或者说仅是作为语法中的经验标记[注] 吴晓菁:《“过”之语法化研究——运动动词的语意多义性和语意改变》,《语言暨语言学》,2003.4.4。 。

2月13—15日的这次寒潮大风过程(图7)与之前分析的台风过程情况类似,国家站在小时极大风速这个指标上基本都大于浮标站,尤其是风速较大时段,差距更加明显,量级上也基本存在一个风力等级。

随着语法化研究的文献与相关报告越来越多,语法化有了更细腻的分类。简而言之,可以归为两大类别:历史语言学者认为,语法化过程来自于语言内部历史的演变,因此主张语法化的过程起于内在动因,而不接纳外在动因的学说[注] Trask, R. L. 1996. Historical linguistics. London: Arnold; Winford, Donald.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ontact linguistics. Oxford: Blackwell. 。至于专门研究语言接触的学者[注] Lehiste, Ilse. 1988. Lectures on Language Contact. Boston: MIT press; Romaine, Suzanne. 1996. Bilingualism. In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lliam. 则认为语法化源于语言接触,并不完全认同内在动因的学说。其实,语法化的现象颇为繁复,变化也有很多种类,无法简单地分化为内在或外在动因,而应该兼具两种内在(历史演变)与外在(语言接触)的可能来源或变化的因素[注] 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3). On 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27.3: 529-72. 。本文将从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现象来讨论台湾“国语”的三种语法化结构。

本文分析的三种语法化结构为:(a)不错V (如:不错吃,不错穿),(b) V一(不)V (如:秀一秀/high不high,try一try),(c) V的动作(如:做一个道歉的动作,做一个买进的动作)。这三种语法化现象显然是经由语言接触而触发产生的,但是语法化的过程却根基于单一语法架构(one grammar for multilinguals)的理论架构,这也是本文将深加辩述的焦点。

1.4.1 提取 称取丝瓜样品40.00 g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 mL盐酸,80 mL丙酮浸泡过夜(12~16 h),振荡提取60 min,提取液经装有助滤剂545的布氏漏斗抽滤,滤渣再用20~30 mL丙酮分次淋洗,合并滤液于500 mL分液漏斗中,用60 mL二氯甲烷振荡萃取15 min,下层有机相经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于250 mL磨口圆底烧瓶中,并用适量二氯甲烷洗涤漏斗,用旋转蒸发仪器减压蒸馏至近干。

一、文献评述与理论背景

虽然语法化的研究后来区分成历史语言的变化与语言接触,但本文着重经由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法化历程。语法化的研究始于语料的发现、整理与搜集,后经过淬炼,从各种语料中提出语法化的方法或过程。在这方面,Hooper(1991)提出的几个原则,至今还是语法化研究中的经典[注] Hopper, Paul. 1991. On som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Vol. I., Elizabeth Traugott & Bernd Heine (eds.), 17-35.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

(1)a.方向:语法化的方向,大都起于语词,朝语法结构的方向发展,使之更合乎语法,或越来越合乎语法。但反方向的个案比较少见。

第一,恰如(6)的句子,“不错”仅出现在逗号或者是句尾,如(7)。这里要特别讨论(7)的最后一句,“不错”后面加了表语气完成的“了”,可见“不错”后面也可以接疑问(这样做,还不错吧?)、惊讶(她刚刚对你的态度也不错啊!),惊疑(他这么粗鲁,妳还觉得不错喔?)等语气词,但这些情形仍然要视为“出现在句尾”的语境。

c.变异:语法化之后,该语词的语音或语意会有些许变化。

归来的阿里,走到店子门口,七点半钟刚到,他立即按下了他的录音机。哀乐轰然而起,这是在湖边播放的音量。阿里没有学会把声音调小。于是,沉痛的哀音把一条街晌彻。

d.层次:语法化之后,该语词形成了新的语言层,可能会与原语词共存,而被视为特殊的用法。

且以“了”为例,最早读[liao],表“明白,清楚”之意,如白居易《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又如在“了悟”一词里,“了”仍然带有完全之意,如李公佐《谢小娥传》:“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坐客未倦,了悟其文。”后来在《朱子语类》中有了“动作完结”之意,如“今人做这一事未了,又要做那一事”。及至30年代,欧化文体渐成为白话的一部分,“了”于是有了表“完成”的标记,如:“大家吃了饭就走”或“快下雨了”等用法。

从历程或过程而言,前述“了”从单纯的语词,进而成为句法的完成标记(1a),但是“了”还是保存了原有的特性,至今还有“了解、善了”等语词(1b),而且“了”在语法化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的读音,表完成标记时读[le],在“善了”一词中读[liao] (1c)。最重要的是“了”的不同读音,代表了语言发展中不同层次的语音与语法[注] 梅袓麟:《现代汉语完成貌句式和词尾的来源》,《语言研究》,1981年第1期。 。

像这样彼此矛盾的隐喻出现在叶芝的许多诗歌里。如果说真理是灰色的彩绘玩具,那么这个真理无法令人满足,也同样无法满足诗人的想象。世界“转动她不安的头”,她的“生病的孩童”被警告说克罗诺斯(希腊语中意为“时间”)唱着嘶哑的曲调,许多变化着的东西在“舞蹈着旋转而过”。桑德斯称这种隐喻模式为“消散模式”,即事物经过、远去、消散(融化、溶解、腐朽或崩溃),而后死亡(凋零或枯萎)(Sanders 2014:34)。此时期,叶芝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唯有文字才是确实美好”。在这一节的最后一行里出现隐喻:文字喻指美好。显然,无他物可与文字相比较,只有文字才是美好的。

在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研究领域内,Heine & Kuteva规范了两种语法化现象, 一种称为“寻常的接触引发语法化”,界定条件为[注] 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3). On 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27.3: 529-72;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5). Language Contact and Grammatic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a)有人注意到M语言中有个特别的语法词类Mx

(b)他们在自己的R语言中创用了与Mx对等用法的词类Rx

(c)最后,他们历经共通的语法化过程,采用自己语言的结构Ry来发展Mx

(7)PEA 利用导航系统的线路数据,在同样是选装的ACC的共同作用下,PEA 能够根据情况中断怠速模式的激活。这取决于车速。例如,当车辆位于小区或环形道路前面并直接驶过时,当车辆驶近其他道路使用者时,也会中止怠速模式。

竣工后高层建筑变形监测中应用GPS技术的价值探究……………………………………………………… 姚建东(6-30)

(d)他们透过Ry来把Rx语法化

(5)a.He’s after going

(3)a.我已经洗手了。[国语]

b.Gua i in se ciu a (我已经洗手了) [福建话]

c.I wash my hand already. [新加坡英文]

另一种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称为复制性语法化(replica grammaticalization),根据Haine & Kuteva [注] 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3). On 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27.3: 529-72;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5). Language Contact and Grammatic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其过程为:

(4)a.有人注意到M语言中有个语法词类Mx

b.他们在自己的R语言中创用了与Mx对等用法的词类Rx,而且用R本身已有的用法

c.最后,他们复制了他们认为M语言经历过的语法化过程,用模拟方式[My Mx:RyRx]来使用Rx

d.他们透过Ry来把Rx语法化

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语法化过程”是否相同。Haine & Kuteva所举的例子是爱尔兰英语从爱尔兰盖立克语复制而来的after Ving (表某动作之后)的句子:

前面(2)的条件中,最难界定的应该是(2c)的“经共通的语法化过程”(universal strategies of grammaticalization)。后来的文献[注] Matthews, Steven & V. Yip. 2009. Contact induced grammaticalic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33:2 (2009), 366-395. 均以M语言是否具有某种语法特征而定,例如香港与新加坡的英文,常用already来表完成的现象,而英美的英文表完成的标记是have + PP (如:I have washed my hand.),这句子在新加坡的英文会讲成I wash my hand already (语料原为Bao [注] Bao, Zhiming. 2005. The aspectual system of Singapore English and the systemic substratist explanatio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41: 237-267 ,转引自Matthews & Yip[注] Matthews, Steven & V. Yip. 2009. Contact induced grammaticalic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33:2 (2009), 366-395. ) 。换言之,already在英美的英文里,并非完成时态的标记,然而,由于新加坡地区的福建话或广东话借用了“国语”的“已经”作为完成的标记,因此新加坡英文也把英语与“已经”相对的already借来当完成标记,如:

b.Ta se [tar eis] imeacht. (Is he after going.)

显然,爱尔兰英语的after Ving的语法化过程与盖立克语一样。具有这种语法化过程相同或相似的语法化类型,称之为复制型语法化。根据Matthews & Yip [注] Matthews, Steven & V. Yip. 2009. Contact induced grammaticalic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33:2 (2009), 366-395. 的看法,台湾闽南话与香港广东话的“给”的语法化几乎复制了“国语”“给”的语法化过程,也属于复制型。

然而,语言接触所引发的语法化现象,远比Haine & Kuteva所规范或归类的要复杂,后来的研究文献举了很多语例,说明Haine & Kuteva的两种归类并不够完整,例如Gast & Auwera[注] Gast, V.& J. Auwera 2012. What is contact induced grammarticalizat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8662515 就以Mayan与Mixe-Zoquean的接触来证明Haine & Kuteva的归类方式有不足。

本文将以台湾“国语”的三种语法化结构来说明Haine & Kuteva的两种归类并不完整,还将提出语法化结构的过程,必须依赖“多语言但是单一语法”(Bokamba[注] Bokamba, E. G. 1988. Code-mixing,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evidence from Bantu languages. Lingua 76: 21-62. , Santaholma[注] Santaholma之M. E. 2008. Comparing speech recognizers derived from mono- or multi-linguals. Proceedings of TALN/RECITAL. 2009. )的理论,如此方能把次分类(subcaterization)在语法化的角色说清楚。

仪器:烧杯、滤纸、电子万用电炉、台式恒温震荡仪锥形瓶、漏斗、锥形瓶、500 ml容量瓶、50 ml的移液管、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烘烤箱、组织搅拌机、精密ph计、电子天平、筛网、玻璃棒

二、“不错”的用法

“不错”是汉语语法中颇为独特的否定语词,目前有关汉语的语法研究文献,并没有很详细地讨论“不错”的用法。根据吕叔湘主编的《汉语八百词》[注] 吕叔湘:《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35页。 ,“不错”是“错”表“坏、差”之意时的否定用法,且限用于“不错”一词中。该文虽没有强调“不错”是个补叙用法,但是所举的4个例句,“不错”都仅出现在逗号之前(6a),或句尾(6b-d):

(6)(a)他对同志很不错,总是热情帮助。

(d)那条山路,没什么杂草,不错走 喔!

(c)周末晚会组织得不错。

(d)我跟小江不错。

为了印证“不错”是否仅能出现于句尾,笔者上网搜寻了台北中央研究院的现代汉语语料库(2007),把焦点设定为“不错”,结果出现了几千条有关“不错”的语料,但是发现“不错”仅出现在两种语境之下。

b.抗拒性:某个语词历经语法化之后,还是会保存该词原有的特性。

(7)就在附近,染色体会被它打断。果然不错 ,将反应物以电泳法分离的确可以看到二 …

初看之下,这个系统似乎很健全。的确不错 ,历年来多亏这群有爱心又热心的家长…

初看之下,这个系统似乎很健全。的确不错 ,历年来多亏这群有爱心又热心的家长…

我一向以为自己能很洒脱地忘记从前,不错 ,我一向是那样的啊,但这次为什么 …

我们一层住了4个人,彼此的感情都不错 ,常常一起出去吃火锅、看电影,感觉…

治虫的杰作。科学小飞侠也不错 ,不过太暴力了,而且结局都是老套…

这种与世隔绝的做法,似乎还不错 ;然而系馆的区分却也进一步分隔了…

让人感觉不愉快,但他的素描技巧很不错 。周:我们共同的看法都是他的画面…

霍元龙道:“不错 ,快追,先把女娃娃捉到,再想法躲”…

“他…他是好人么?”计老人点头道:“不错 ,他是好人。”…

我女儿阿曼也不错 ,否则你儿子怎么会看上了她?…

有个女儿,是草原上一朵会走路的花。不错 ,一朵会走路的花,这话说得真好。…

“还是在这里对付那丫头!”一个道:“不错 ,她发毒针时也好瞧得清楚些。”…

浙江省第二届世界地球日儿童书画公益大赛评选揭晓(李风等)...................................................................6-12

苏普道:“不错 ,你也认得她么?”那汉子不答,又问…

司托克斯尝试将象限引入科学研究的划分中,根据基础和应用两个标准,将科学研究划分至四个象限中。[注] [美]司托克斯:《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周春彦、谷春立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年,第63页。然而,无论是线性的划分,还是四象限划分,研究动机的划分基础均是“追求基础原理”和“解决现实问题”。我们查阅调查报告,找到了日本高被引论文作者和普通论文作者对“追求基础原理”和“解决现实问题”两方面重要程度的认知情况,整理出“非常重要”这一选项的比例,如表1所示。

苏鲁克道:“不错 ,咱爷儿俩见了恶鬼还有力气逃走,总…”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2013年以及2015年的微观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分析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对城乡居民带来的收入阶层分化效应。模糊断点回归结果显示:

有几根草和那儿长了二棵树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要求什么环境质量呢?若有空去…

第二种情形是在“不错”之后加上“的”,变成形容词,用以修饰名词,这时“不错的”作为限定或修饰语,才能不出现在句尾,如:

(8)事务所的接棒者,看起来应该也是一个不错 的尝试。李事务所在清华总共设计了三 …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球杆系统是一个经典的控制系统研究对象(图1),由于其非线性特性及开环系统的不稳定性,球杆系统实验装置可应用于控制理论及方法的研究[1]。对于球杆系统的建模过程以及闭环系统控制器的设计,仍有着许多可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全校将成为纯粹的行人徒步区!不错 的构想嘛!听起来还挺好的,不是吗?…

这应该算是一个相当不错 的进步了。另一方面,这点也正可以…

我想:应该彼此都有蛮不错 的印象,度过了一学期,在学期末…

总而言之,“不错”是“错”当形容词表示“差、坏”的否定结构。其用法也与“差、坏”的否定词“不差、不坏”一样,仅能出现在句尾或逗点之后:

(9)(a)他在算术方面表现不差/不坏/不错。

(b)小明出的点子实在不差/不坏/不错。

但是,时下台湾的“国语”却常把“不错”移作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如:

(10)(a)巷口那摊的蚵仔面线不错吃 。

(b)那种品牌的鹅毛衣冬天还不错穿 。

(d)那条山路,没什么杂草,不难走/很好走喔!

(b)味道不错。

像前面(10)的句子,目前在大陆、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等大华人圈都还不是常用句,更可能被认为是“不合乎中文语法”的句子。汉语之中,与(10)相对应的用法应该是“不难(很好)+V”,如[注] 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

人工唾液(东菀科达胶黏剂);奥威尔牙膏(香港绿间道);碳酸氢钠、无菌去离子水(连云港云沂化工);绿茶(祁门祁雅茶叶);多乐氟护齿剂(高露洁,德国);齿科酸蚀剂(贺利氏,德国);单面片切砂条(微牙,巴西);低速切割机3180电磨(广州德美);精密电子天平MAX-C系列(苏州佰仕利);电热恒温培养箱HN-258(上海秋佐科学仪器);扫描电镜(SEM)(松下,日本);能谱分析仪S-4800(日立,日本)。

(11)(a)巷口那摊的蚵仔面线不难吃/很好吃。

(b)那种品牌的鹅毛衣冬天还不难穿/很好穿。

(c)你送我的那枝笔真的不难写/很好写。

(c)你送我的那枝笔真的不错写 。

然而,在台湾像(10)的句子,不但常用,而且能产性(productivity)很高,完全是语法化成为台湾“国语”语法的一部分了。讲“常用”,可以从台湾的网络上,随意键入“不错吃”或“不错穿”,立马能得到几千条的语词。后面(12)是透过Yahoo搜寻结果的一小部分:(12a,b) 不错吃,(12c)不错穿,(12d)不错看。

(12)(a)永康:中山南路的名流北平烤鸭(烤鸭不错吃 )…前言: 这间是台南最有名且好吃又便宜的烤鸭店了, …这间店以前不错吃 …但之后又找到一间更好吃的店。

苏普黯然道:“不错 ,就是她。那老汉人说她已经死了。”…

(b)东西还不错吃 ,服务生也很细心换网子 整理桌面, 霜降牛肉不错吃 , 我女友也很爱吃这家, 尤其是他的巧克力喷泉&冰淇淋, 不错吃 呢!!

(c)我觉得他家的内衣都还不错穿 (什么什么菠萝系列除外,她们是特卖会的万年特价商品) 妳也可以考虑白昕惠代言的玛登玛朵那系列,也是不错穿 ,因为那也是她们家出的,而且价格比曼黛玛莲便宜 …还有,网拍有间调整王,也很不错穿 唷!

而某些明星为逃避税款,往往会违反税法秩序。如“大小阴阳合同”并不是合理避税,而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与之相对的概念有“税收筹划”即凭着专业税法知识在客观弹性空间里做设计与安排来减少税收负担。

(d)这一片应该不错看 ,并不算很有剧情,也不太有高潮等。这一片真的不错看 ,最近发现原著的中文版,重新换了个封面和书名又开始卖了,…这一片还不错看

能产性很高,指目前“不错+V”中的V(动词)几乎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单音节动词在内,完全满足了Heine & Kuteva[注] 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3). On 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27.3: 529-72;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5). Language Contact and Grammatic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所提的“寻常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的所有条件(请回头比较(3),重复于(13):

(13)(e)有人注意到M语言中有个特别的语法词类Mx

(f)他们在自己的R语言中创用了与Mx对等用法的词类Rx

(g)最后,他们历经共通的语法化过程,采用自己语言的结构Ry来发展Mx

(h)他们透过Ry来把Rx语法化

目前台湾“国语”中,“不错+V”已经完全语法化,至于促使“不错+V”迈向语法化的模范语(即(13a)的M语)即为台湾大多数民众使用的台湾闽南语。台湾闽南语与“国语”“不错”语意相对应的语词有两种,分别为(14)、(15):

(14) be +bai (be= 未,不。bai=错,丑)

a.伊生着未歹。(他长得不错)

b.这对象看起来未歹。(这东西看起来不错)

c.伊盖有头脑,做这工作未歹。(他很有能力,做这个工作不错)

d.伊生着尽歹。(他长得非常丑)

e.这对象看起来尽歹。

(15) be +pai (be=未,不。pai=坏,错)

a.伊生着be +pai 看 。(他长得不难看)

b.这间店的面be pai吃。(这间店的面不难吃)

c.阿明的车be +pai 骑。(阿明的车子不难骑)

d.彼条路,路面进阔, be pai走。(那条路的路面很宽,不难走)

闽南语的bei bai 与bei pai呈互补分布,bei bai与“国语”的“不错”一样,仅能出现在句尾(14a-d),但是be pai却与“国语”的“不难”一样,可以用来修饰动词(15a-d)。于是,台湾的“国语”遂把闽南语的be bai及be pai合并使用,同样翻译成“不错”,导致了台湾“国语”会有“不错+V”的现象。换言之,台湾“国语”的“不错+V”的用法,源自于(16)的聚合现象(fusion):

(16) 闽南语 国语

be + bai

be + pai “不错”

“不错+V”借入“国语”之后,根据Hooper的看法,仍然保有闽南语的特性,那就是“不错+V”的V必须是个单音词。闽南语be pai之后也不能接复音词(多于一个音节的语词),不论动词是VO (动宾结构如(16a)),VV (并列结构),VC (洞补结构),或SV(主谓结构):

(17)a.“be pai 讲”可以,但没有人用“*be pai 讲话,“*be pai 讲故事”

b.“不错看”可以,但没有人用“不错看书”,“不错看电影”

c.“*不错欣赏/激动(VV),*不错卖完/讲明(VC),不错头痛(SV)”

但是,“不错+V”经过“国语”的语法化之后,是否融入或进入了“国语”的语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后面比较句的语例:

(18)a.这家面店的拉面比隔壁的还不错/不难/好吃。

b.他的做法比较不错/不难/好吃。

c.*伊做的卡be pai吃。(他做的比较不错吃)

d.伊做的卡好吃。(他做的比较好吃)

前面(18a-b)可以看得出来,“国语”的“不错”与“不难”或“好”一样,能用于比较句型之中,但是台湾闽南语的be pai 却不能用于比较句(18c)。这种区别显现“国语”的“不错+V”已经完全语法化了。再则,“比较不错吃”也能用于准分裂句“比较不错吃的还有他的清蒸白菜”,更可证明语法化了。

三、“秀一秀”的语法化

透过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法化现象之中,除了优势语言(台湾闽南语)对于劣势语言(台湾“国语”)的影响之外,还可以见到不同语族的影响而产生的语法化。且以英语的show纳入“国语”之后的现象来观察:(V=动词,N=名词,O=宾语,adj.-形容词)

(19)a.V + N:秀你的歌艺给他们看。

b.(V) N:看秀,做秀,卖秀 (饭后,我们一起去那家戏院看秀吧!)

c.V + O +V得:他秀他的相声秀得太high了。

d.V 得很 adj.:他秀得很好/妙/有水平。

e.V一下:秀一下(要不要过来秀一下?)

f.V一V:秀一秀你的才能。

g.V-not-V:秀不秀呀?

h.VV 看(V 看看):秀秀看 (秀看看),如:来吧,秀看看妳能举多重?

从(19)的例句来看,“秀”虽然来自英语的show,但是“秀”除了保持了英语原有的用法(19a-d,如Please try to show your skill in singing (to the audience.), Let's go over there to watch a show. He showed too much so that he felt dizzy on the stage.)之外,却也完成了“国语”的语法化结构,故能堂而皇之地移入(18d-g)的各种结构之中,尤其是V-not-V (19g)与“VV看”(19h)都是很具指针的汉语特殊句法结构(Li & Thomson 1981)。

像“秀”一样的语词,还有很多,几乎英语的单音节动词都能置入(20d-g)的汉语结构之中,如:

(20)a.try: 能不能来try一下?来嘛!try try 看。

b.high: 大家今晚出去high一high吧!这样你觉得high不high呀?

c.run: 我这台计算机稍有问题,能不能帮我run run看?只要开机,run一run就知道问题在哪了。

基于“国语”的双音节词,如高兴、跑步、抽烟等置入“V一/不V”句型中,仅有第一音节会出现在重复结构里,如(21)各句,英语双音节的语词也会出现类似的重复结构,如(22):

(21)a.你觉得今晚高不高兴呢?

b.先生,抽不抽烟哪?

(22)a.那间店到底o 不open? (open)

b.他这样帮你写作业,o 不Ok呀?(OK, Okay)

c.像这样的玩法,你en不enjoy呢? (enjoy)

d.你先走,我去park一下车。

有些英语虽然是单音节,可是对华人而言,总觉得是个双音节,特别是前缀或字尾有个摩擦音或咝音时,在翻译里通常这个摩擦音或咝音会被看成单一个音节,如Smith (史密斯)、Ruce (鲁思)。因此,这种带有摩擦音的单音节也会被拆成双音节来置入“V一/不V”结构:

(23)a.车子这样停,ni不nice呢?(nice)

b.小敏说要来,到底su-不sure? (sure)

由于双音节的第一音节能置入“V一/不V”的结构里,有些英文的多音节语词也会被应用在这种结构之中,像beautiful这个词,如“你说要帮我介绍女朋友,她beau不beautiful呢?”

由这些结构可以看出,句法或构词本身绝对是“国语”的语法,从M语言移入仅仅是音与义,而没有字形。但纯就句法而论,完全是“国语”的。这种语法化过程,其实与语码混用(code-mixing)有关。根据Bokamba[注] Bokamba, E. G. 1988. Code-mixing,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evidence from Bantu languages. Lingua 76: 21-62. 的讲法,“这种语码或语词,可说是讲者就M语言中取之而来,但是却放入自己的语法架构中。”从这种语法化过程也让我们更了解,无论我们学了多少语言,我们头脑内部的基本语法也只有一个。

四、“做个道歉的动作”

这两年台湾的口语之中,突然多了一种看起来是赘语的语法结构,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从年轻人逐渐感染到中老年的年龄层,透过媒体传播的兴风助浪,骎骎然已经成为台湾口语的常用句型。究其实际,“做…的动作”源自于英语的do Ving,如wash也可说成do the washing, do the planning。引入“国语”后,最早出现的是华人社会比较尴尬或比较不善于表达的语用(pragmatic)现象,如“道歉”“致意”“慰问”等:

(24)a.张三对李四做个道歉的动作。

b.张三对李四做个致意的动作。

c.张三对李四做个慰问的动作。

华人的社会文化中,面子大于一切,要跟别人道歉,总是很不容易开口。可能这种文化背景促使台湾民众用“做个道歉的动作”来表示道歉。然而,从汉语的语言与文字来检视,华人文化又认为“做个道歉的动作”并不是真正的“道歉”,而仅是一种表面动作或姿态,甚至于有时候这种动作会被视为“不诚意”,例如朋友聚餐后,有人做出“掏钱”或“付款”的动作,迟迟未能掏出钱来,准会被认为不够诚意,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我们还不清楚为何在这两种文化冲突之下,会产生台湾口语常用的“做…的动作”的表达方式。不过,在台湾的口语之中,像(24)这样的句子,越来越普遍。早期,仅带有尴尬的语词,如道歉、致谢、感恩等会用“做…的动作”来表达。后来逐渐延伸到其他动词,于是有了把“感谢”称为“做个感谢的动作”、把“微笑”改为“做个微笑的动作”等等句法出现。最近的情形是V 一律都能用于“做V的动作”或“做V”,笔者曾经看个电视节目,短短一小时中,主持人用了超过15次以上的“做V”,如:

(25)a.终于能做个解开的动作 。

b.他们经过几天的讨论,最后做了握手的动作 ,结束竞争状态。

c.行情不明的时候,最好能马上做卖出 。

d.只要摊开双手、耸耸肩,却丝毫不想做出进一步修复的动作 ,好像事不关己。

e.他就突然开始进行一个求婚的动作 ,杀我个措手不及。

把语法化看成:某一借自接触语言的结构,语法化成为语言的常用结构,则(25)的例句已能强烈支持“做…的动作”的语法化了。

五、结语与讨论

我们讨论了台湾“国语”的三种语法化的结构:“不错V”“秀一秀”与“做…的动作”,这三者都是经由语言接触而引发的语法化现象,其中“不错V”移自台湾闽南语,另两者来自英语。就结构而言,“不错V”与“秀一秀”比较接近词法结构,而“做…的动作”则与句法有关。但是综合而言,三者都历经某种程度的语法化过程,终于纳入了台湾“国语”的语法。细加探究,三者的语法化过程还是略有差异。

“不错V”起于闽南语be bai (未歹,不错)与be pai (不难,不错)的结合,并透过“国语”“不错”的语词或文字,进而把闽南语“be pai V”的用法带入“国语”,扩充了“不错”的用法,语法化了“不错V”的结构。考察“不错V”在“国语”的语法化过程,完全合乎了Hooper[注] Hopper, Paul. 1991. On som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Vol. I., Elizabeth Traugott & Bernd Heine (eds.), 17-35.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的原则(见(1)),满足了Heine & Kuteva [注] Heine, Bernd & Tania Kuteva (2005). Language Contact and Grammatical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的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条件(见(2))。至于“不错V”的语法化过程是否能视为“寻常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类型,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

“秀一秀”源自于英文的单音节如show、try、run等或双音节词如open、OK及enjoy等,但还未包括所有的双音节词。“秀一秀”的结构,比较像语码混用的现象,只是镶钳入了“国语”最特殊也最常用的“A not (一) A”的构词中。过去,语码混用与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之间最大的区别,从认知的角度而言,就是多个语言多个语法(multilingual in multi-grammar)或多个语言单一语法(multilingual in one grammar)的争论(参见Bokamba[注] Bokamba, E. G. 1988. Code-mixing,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evidence from Bantu languages. Lingua 76: 21-62. , Santaholma)[注] Santaholma之M. E. 2008. Comparing speech recognizers derived from mono- or multi-linguals. Proceedings of TALN/RECITAL. 2009. )。“秀一秀”的语法化,反映的正好是后者的看法,因为仅有一个语法结构,故借自英文的单词本身并没有融入“国语”的语法,特别是语音部分,show固然很能用“秀”来取代,但如try、sure、nice等语词,却仅止于语音的引借,而非语词所有成分(语音、语法、语意)的借入。

在本文论述的三个案例之中,“做…的动作”最饶富趣味,主因是“做…的动作”虽然可看成英文借来的结构,但是英文do Ving本身的能产性已经越来越受限,甚至于在萎缩之中,最重要的根据是上网索寻do Ving,能找到的语词相对地减少了(若与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的时代比较)。同时,中文本来就有“做…动作”的语句,如“他做了挑衅的动作”[注] Bokamba, E. G. 1988. Code-mixing,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evidence from Bantu languages. Lingua 76: 21-62. “国语”“做…的动作”也可能不是外来移入的句型。只是把过去用法比较局限转化成为口语常用的语句。

基本上,“做V的动作”或“做V”并不符合任何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类型,因为一是这种语法化现象直接引用句法结构,而非起于某一词素或单词;二是这种语法化并非源自共通的语法化策略,也非复制,更非传统“多义词复制”的现象,而是袭用原有的结构,逐步扩散,成为日常口语的一部分;三是这种句法结构带来的语法化同时也消除了传统汉语把“做…的动作”看成贬抑的语意诠释,反而赋予正面的解读。

综论前三种台湾“国语”语法化结构,对于过去文信所提出的理论或分析架构,都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挑战。因此,本文认为,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化必须纳入“多个语言单一语法”的理论基础,才能完全解释这三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多个语言单一语法”的核心观念,就是多种语言的构词、语音、语意可能储存的位置或机制(device)不同,但语法架构却仅有一个。如“秀一秀”类的英语语词如try、sure、nice等可以储存在不同的语言区,但是语法架构如A-not-A、A-A等架构绝对是“国语”的。因此,“try-try”“run run看”等结构能很快地获得“国语”人士的认同,即使try、run等语音对于“国语”的使用者是很陌生的外来语词。同样的道理,“国语”人士对于“不错吃”的移入,并不需要去探究这时闽南语be bai (未歹、不错)与be pai (不难、不错)的结合,更不用去探究哪一用法感染或影响了“国语”的句法,而仅要掌握“不错吃”的合乎语法,即马上有能产性。

本文看好的是“做…的动作”,因为在一个句法的架构之下,V与“做V”或“做V…的动作”形成了扩充性或扩张性的语句及用法,这是历史语言发展中,许多语词或语句在演变过程中必有的现象。以把字句而言,从过去的表示不好的动作(张三把杯子打破了)到现在把字已经不限于各种语意或用法(参见王力[注]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蓝灯文化事业公司,1987年版。 、王还[注] 王还:《把字句》,开明出版社. 1952年版。 )即可说明。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70(2019)02-0041-08

[收稿日期] 2018-12-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国台湾科技专案研究(项目编号:NSC99-2410-H-218-026-MY2)的成果。

[作者简介] 钟荣富,中国台湾屏东人,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语言学博士,南台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董晗旭 ]

标签:;  ;  ;  ;  ;  

论语法化的过程:三个台湾“国语”的案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