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北部边境西南官话地名汉字译写问题初探
高屹娇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昆明 650500)
摘 要: 中越两国间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上相互影响,作为语言文化的产物,地名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烙印,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正是中越两国相互交流的有力印证。文章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对现有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汉译地名进行分析,提出越南老街西南官话地名翻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目前已有的相关地名资料,提供一些补充意见,为地名翻译标准化提供参考,展现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越南边境;西南官话地名;译写
地名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带有明显的地域及地方语言特征。越南地名不仅仅是由单一的越南语构成的地名,在历史长河中,越南与外界不断产生交流与接触,导致其本国语言融入了多种语言元素,或越南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或汉语、法语的影响……语言接触对语言的演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语源来看,越南地名主要分为纯越语地名、汉越语地名、少数民族语言地名、外来语地名等。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如老街、河江一带,从地理空间来看,山水相连,近在咫尺,从古至今交流十分频繁,秦汉开发越南,中越民族就有了民族交往。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南海、象郡,以适遣戍”。[1]赵佗建立南越国后,推行“和辑百越”政策,着其服、说其语,鼓励汉越通婚,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唐朝,汉语汉字在越南继续传播。近现代时期,汉语汉字在越南的地位渐渐被削弱,但是汉文化乃至汉语汉字对已越南的语言文字留下了深厚的影响。语言接触产生了直接的结果就是词汇的输入,如越语词汇中的汉越词、汉语方言汉越词,语言学上把越南语中所吸收的汉语成分称为汉语的“域外方言”。[2]直至今天,中越两国边民你来我往,语言文化方面交流的印记也留在了地名中。“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3]
地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即通名表位和专名表类。专名承载着人们对本地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最初认识。专名的出现先于通名,方位词、数量词、形容词等词构成了地名中的专名语素,体现了地名的发展变化。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如莱州、老街、河江等省份,与我国云南省红河州、文山州接壤。越南境内的这些行政区域存在着大量的西南官话地名,即用越南语“国语字”拼写的汉语云南方言地名,我们在文章中讨论的主要是地名中的专名部分。这些地名当中,一部分地名的语音仍与中国的云南话语音语调相同,一部分地名经法国人、越南人的几度改变,拼写形式、读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从现存的地名形式看出原来云南汉语方言地名的遗迹。我们在查阅越南地名资料及地图时,发现这一部分地名存在译写问题,大部分译写采取的是音译方法,根据原地名语音直接音译,很难展现表达这些地名承载的文化内涵。我们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译写建议,力图还原这些地名承载的多姿多彩的文化信息。
一 西南官话云南方言的特点
语言不是一种静止的、自给自足的、同质的符号系统,而是受因各种社会因素影响的异质有序的符号系统。[4]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云南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迁徙以及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明代推行屯田制,以卫所军屯方式从江淮一带对云、贵大量移民。清朝时期,云贵移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区,因此云南西南官话受到江淮官话、赣话很大影响,对云南方言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决定作用。云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声母、韵母、声调等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的特点:云南方言一般不区分不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声母,zh、ch、sh、z、c、s均念作音z、c、s,普通话中的翘舌音念作平舌音/z/,如“吃”和“呲”同音。不分f和h,如“虎”和“甫”同音。不分ing和in、eng和en。韵母没有后鼻音韵母ing,普通话中的in、ing在云南方言中均念作in,如“银”和“迎”同音;普通话中的单韵母e,在云南方言中念作e或o;普通话中的韵母eng,在云南方言中念作en或ong;普通话中的韵母ueng,在云南方言中念作ong;普通话中的韵母uo,在云南方言中念作o;云南方言中没有撮口音ü,普通话中的ü、üe、üan、ün等韵母,在云南方言中一般分别念作i、i/ ie、ian、in等等,如:“雨”和“以”同音,“元”和“严”同音、“云”和“银”同音。根据李蓝的研究,红河州、文山州的方言属于滇南小片。以下提到的西南官话均指云南汉语方言滇南小片。[3]文章涉及到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主要受来自滇南方言片区红河州、文山州的方言影响,我们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的例字,将云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声调进行对比,见下表:
表1 普通话与云南方言声调对照
二 越南北部边境西南官话地名译写问题
(一)越南北部边境西南官话地名
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分布着不少西南官话地名,这些地名在现有的资料如地图、出版的书籍等也可稽考,有些地名保留了西南官话的语音,有些地名语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如:(黄泥坡)、(落水洞)(崖头)、(大水沟)、(大塘)、(黄土坡)、(水头)、(南山)、(大湾)、(上坝)、(冬瓜林)、San(牛角山)、(中寨)、(太阳坡)、(新寨)、(三岔河)、(芭蕉坪)、(小芭蕉)等。我们将视线转至越南北部边境与中国接壤的地区,就会发现云南红河州、文山州一带也存在着相同的或者相似的地名,如:冬瓜林(河口、金平)、太阳寨(河口、元阳、金平)、半坡(金平、绿春)、牛角寨(元阳)、新寨(绿春)、大寨(金平)、坡脚(马关)、大坪(麻栗坡)、干塘子(砚山)、红土坡(个旧)、牛场(富宁)、龙山(富宁)、落水洞(蒙自)、下水头(马关)、岔河(马关)、芭蕉岭(元阳)等。“近诸取身,远诸取物”,红土坡:村旁的小土坡为红色土壤,故名;冬瓜林:村旁水冬瓜树成林;芭蕉:当地芭蕉树多;太阳寨:因位处山梁上,太阳光照时间长而得名;半坡:因村子在半山坡上得名;中寨:在我们研究范围内多次出现的地名“中寨”,指该村位于甲参照物与乙参照物之间;老寨和新寨中间大坪:该地地势较平、宽阔;落水洞:水流下洞里;流下去大水沟:因所在山梁上有一条水沟,故名。三岔河:三条小河在此汇合。当地地理特征、地质地貌、植被、水文等情况在这些地名里有所体现,红色土壤,长满水冬瓜树、或芭蕉树,村落坐落于山坡上、或山崖之下,河水潺潺,描绘出当地一副生动的亚热带地域风貌。一衣带水的中越边境,相似的地名展现了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中越两国人民的交流、语言间的影响,让语言的语音外壳在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地名得以保留下来。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同样使用相同的数据,采用目前高精度传统学习随机森林算法和逻辑回归算法对负荷进行预测,便于形成对比,以检验本文算法的优势。
(二)存在的译写问题
4.舍班,是老街省北刹县的一个乡,这一带包括几个乡境内都有很多露天的大石块,或石块上还刻有各种花纹,并且已成为了当地很有名的旅游点,故译写为“石板”。在石板乡内,还有一系列的村名:参考的译名,分别将其译为石板一村,石板二村,滑石板一村,滑石板二村。
2.仁汤,苗族乡,属老街省北刹(Bát县。当地产一种蔬菜叫做苋菜,云南方言也称之为“寒菜”“小米菜”,指的就是这种蔬菜,属于纯越词;“Thàng”,在现有资料中将其译为“汤”。云南红河州、文山州一带,人们称有水的池塘或洼地为“塘”或“塘子”,经考察老街省地名种植的蔬菜指种植地的地形特征,我们将“Thàng”归于西南官话地名,译“”为“苋塘”。
2.6 肾脏组织TLR4、TLR2、NF-κB、TGF-β的表达水平 结果(图3)显示:HF组大鼠肾脏组织TLR4、TLR2表达较NF组减少(P<0.05);高脂喂养时,小檗碱干预后,大鼠肾脏组织TLR4、TLR2表达增加(P<0.05)。HF组大鼠肾脏组织NF-κB、TGF-β表达较NF组增加(P<0.05);高脂喂养时,小檗碱干预后,NF-κB、TGF-β表达减少(P<0.05)。
1.有两种翻译名称:珊沙霍、三谢霍。此地位于越南老街省沙巴县,乡名,从其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到,该乡北面有三条河流,参考该地的地理方位特征,再结合西南官话的读音,应译为“三岔河”。
3.楼提崖,云南红河州、文山州方言读“崖”为山崖崖子这些地方山崖陡峭,状如楼梯拾级而上,因此将其译写为“楼梯崖”。同理,地名中的指地理特征,说明该地所处的方位,译写为“崖头”。
晶体管工作时,稳定的工作电压是提高测试精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选用高精度电源为晶体管提供工作电压。同时,在辐照过程中晶体管的直流增益将随辐照注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测试中以选定的集电极电流IC为限定值,而为了让基极电流IB满足IC的测试条件,应由信号源为晶体管的基极提供一个锯齿波输入脉冲,且信号幅度和频率必须满足测试要求。另外,电源与上位机之间采用通讯方式将回读电压与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并控制电源对电压进行自动调节。
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2012年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国家标准应用手册(GB/T 17693),为外国地名汉字译写的统一和规范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逐步消除社会上外国地名译名的混乱现象。1956年,曾世英提出:“名从主人是翻译外国地名的最高原则,一般地名应按主人的称说和读音按统一的译音表译写;惯用已久的少数地名按约定俗称的原则处理。”目前出版的大部分资料及地图等,涉及越南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主要采用的是音译的方法来进行译写。越南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以国语字来拼写,但无法找到一一对应的汉越词,如果不考虑这些地名的西南官话语言背景,而只是选择和原地名语词发音相近的汉字来进行译写,这样的方法译写出来的地名,一是地名译写出来的字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松散;二是无法真实地还原该地区历史、地理、人文因素和特征,读者无法通过地名译名了解到地名蕴含的文化内涵。如:
瑞典是2019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合作伙伴国,此次合作深化了瑞典和德国政府于2017年初签署的双边合作伙伴关系。在本次博览会上,瑞典将呈现四大亮点,包括电动交通、电子医疗、创新测试设施以及中小企业数字化。瑞典的中央展区位于27号馆内,另有多个技术展区遍布整个博览会。配套活动包括瑞典—德国商业峰会,以及有关瑞典创新和商业机会的各类论坛和交流活动。
5.后滔,此乡为老街省北刹县的一个乡,主要居民是苗族,以侯、陶二姓为主。侯、陶二姓乃分别由苗姓的栾(Dluas)、朵(Dlob)姓汉化而来,[6]只考虑语音相近而译写为“后滔”的话,把地名包含的姓氏来源抹去了追根溯源,透过语音的外壳,查找符号背后的所指意义,将其译为“侯陶”。
另外,还有一些具有显著云南方言语音特色的地名,如:等等。云南红河州、文山州汉语方言中,韵母“e”读作“o”,如:“恶、鹅、饿”读[wo],“河”读作,韵母“ie”读作“ai”,如:“鞋”读作,“街”读作,声母“h”读作“f”“虎”读作,因此,(甘荷、甘霍)应译为“干河”。同理,前述举例中的译为“河”。(辛丐)译为“新街”,(百夫寨)译为“白虎寨”。我们在译写地名时,应尽量兼顾语音、语义两个方面,达到最佳翻译效果。这些地名可以在红河州、文山州的绿春、金平、元阳、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等县地名中找到相同的地名。如:干河(砚山、建水),原来有河,水干后,取名干河。大坪(麻栗坡、元阳),老百姓习惯把地势较平坦、并相对宽阔的地方叫做坪。Pa Cheo:芭蕉河(金平)、小芭蕉(个旧)、芭蕉岭(元阳),这些地方过去芭蕉树多,因此以这种植物来命名地名。三岔河(元阳),此地是三条小河汇合的地方,故名,该地名的命名方式与前面提到的越南老街省北刹县的(三岔河)类似。河口:县城位于红河、南溪河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汇成红河流进越南境内,故得名。此命名方式与三岔河地名同理,均按照该地所处的河流位置来命名。越南与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口岸隔河相望的马鹿塘,该地名均能在河口县南溪镇、屏边县滴水层乡、金平县马鞍底乡等地也可找到同样的地名。因村旁有水塘,马鹿常来饮水而得名。红河州河口县南溪镇的靛塘(水塘边有蓝靛,瑶族用于制作染料)、芹菜塘(村座落于长有野芹菜的沼泽处)的命名方式与老街省北刹县(苋塘)属同一类:植物类别+生长环境(塘)。红河州河口县莲花滩乡石板寨,因村中有一块平滑的大石板得名。该地名为(越南老街省北刹县)的译名—石板提供了有力例证。越南河江省的地名译名,可以参照我国境内属文山州丘北县地名—树皮乡,译为“黄树皮”。
(三)译写对策
中国地名委员会规定了翻译外国地名以音译为主。这一规定也是现在国内对外国地名译写的主要方法和趋势。译者们在翻译越南地名时,一般情况下按照了这一规定来译写地名。假如原地名中的字、词没有对应的汉越词,译者一般采取的方法就是音译,选择一个和原地名读音较为相近的字、词进行汉字译写。已出版的资料中,将译为珊斋,译为达古迪等等。直接音译的译写方法,译名能较为接近原地名的语音,但是译写出来的地名无法体现地名背后的文化意义。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不仅把实物与名称结合起来了,而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也结合起来了。”[7]我们在译写中,要致力于还原出原地名的“音、形、义”三要素。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西南官话地名,具有很显著的地方特色,假如仅仅依靠音译的方法对其进行译写,这样译写出来的地名很难传达地名承载的历史、文化、地理信息及语言特点。人们只能看到几个没有语义关联的几个汉字,这样组合而成的地名,既难理解又难记忆,实物与名称很难达到统一。张汉在《双语词典中地名的转写翻译法》一文中提出,编写双语词典时,转译外国地名的基本原则“音译为主、适当借意、尊重传统、名从主人、恢复原形”。[8]我们在译写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西南官话地名时,要根据具体的地名,对其语音、语义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考证史料,深入田野调查,采用意译、或音译+意译几种形式,用汉语将其真实、准确地还原出来。云南方言地名即采用云南方音来音译,如:Sa Pa 译为沙坝,译为黄树皮。多语混杂的地名,须分清情况分别进行翻译,如:(干河)”是西南官话,语序完全遵循汉语语序;(下)”是越语词,整个地名“Can,定语后置,为越南语的正偏结构,我们在翻译成汉语时,应遵循汉语的偏正结构,将其译为“下干河”。(崖头)”是西南官话,(上)”是越语词,语法结构与同理,译为“上崖头”。除此,还有一些西南官话地名,在中国境内也有相似或相同的地名,我们可以参考邻近的中越边境地区中方地名来进行翻译。我们对越南北部边境的西南官话地名进行如下译写:
表2 越南北部边境西南官话地名汉字译写对照表
四 结语
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第二条规定了“外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力求准确和规范化,并适当照顾习惯译名”,音译成为了外国地名译写的主要趋势。甚至还有目前社会民众中接受度较高的“零翻译”。对于一些涉及经济学、医学、计算机或缩略语的专业领域,“零翻译”的形式有其现实意义即社会价值。但是对于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西南官话地名,既不能按照汉越音来翻译,也不能简单地按照普通音译法来翻译,更不能采用“零翻译”的方式原名照搬,而应经过认真分析原地名的语音,考察原地名的命名原因、地名语词的含义,找到还原为原来汉语云南方言地名的原状。混合语地名如(西南官话+纯越词)译为“下干河”;(西南官话+汉越音词)译为“上崖头”。总之,译写越南北部边境西南官话地名时,应在原地名的基础上,结合其西南官话语音,兼顾语义,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用准确的字、词,译写地名,采用音译+意译的方法进行地名译写,应是译写越南西南官话地名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第六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253.
[2]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8.120.
[3]华林甫.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1(2):49.
[4]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9(1):72-87.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文山苗族学会.文山苗族研究:一[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21.
[7]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4.
[8]张汉.双语词典中地名的转写翻译法[J].辞书研究,1983(5):72-79.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Place Names of Southwestern Mandarin in Northern Vietnam
GAO Yi-jiao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influence.As a product of language and culture,geographical place names have more or less left an imprint on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 names of the southwestern Mandarins in the northern border names of Vietnam are exactly the same.This is a powerful example of the exchange of two countries.By studying these nam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thwestern Mandarin in the names of places along the northern border of Vietnam,and proposes principles and precautions when translating the names of the southwestern Mandarin into Vietnamese.Provide some additional comments on the relevant geographical names inform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place names show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se place names.
Key words: Vietnam border;Southwestern Mandarin place name;Translation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19)05-0017-04
DOI: 10.13963/j.cnki.hhuxb.2019.05.004
收稿日期: 2018-12-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西南官话对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地名的影响(16YJC740018)
作者简介: 高屹娇(1979—),女(彝族),云南红河人,讲师,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河内人文社科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责任编辑 自正发]
标签:越南边境论文; 西南官话地名论文; 译写论文;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