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是现今我国环保事业发展建设当中的重要目标,同滨水景观体系具有着相互呼应的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滨水景观设计在海绵城市中的运用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滨水景观;海绵城市;运用
1 引言
在现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重要一项问题即绿化不足,并因此对这个城市的蓄水功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积极通过科学措施的应用做好改善处理。在城市滨水区域当中,通过滨水景观的建设,不仅能够对城市环境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且能够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提升,以此实现城市生态恶化问题的遏制。对此,即需要将滨水景观同海绵城市进行积极的结合,不断提升城市蓄水功能。
2 海绵城市与滨水景观
2.1 海绵城市
对于海绵城市来说,从字面上即可以较好的理解其特征。海绵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够对大量的水体进行吸附,并在必要情况下通过系统调节方式的应用对其进行释放,以此获得海绵城市的名称。在我国城市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绿化体系被硬化地面更多的覆盖,绿化面积在城市当中逐渐减少,并因此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在海绵城市当中,则能够对水资源的储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除了普通湖泊以及河流等蓄水结构,也能够通过工程方式的应用做好对应配套设施的建立,以此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储蓄、净化以及利用效果,通过渠道应用实现剩余水资源的排除。同传统城市开发模式相比,海绵城市在原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并通过低影响、低破坏方式的使用治理水生态环境,以此使整个城市能够形成好的海绵体系,以此对生态以及社会的多方面发展进行适应。
2.2 滨水景观
对于城市滨水景观来说,其即是指同一定水域具有连接的空间,即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将生态自然景观同人工景观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此起到城市布局改善以及城市环境调节的目标。在该过程中,在保证城市布局生态化以及合理化的基础上对自然同人的和谐统一进行实现。在城市滨水景观当中,其中具有以下三种景观类型:第一,人造景观。即在现今水利工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同时具有观赏以及防汛抗洪功能的水利景观进行建设;第二,自然景观。即将水面景观以及沿岸景观为代表,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自然景观的保护,以此对整个环境体系的完整性起到良好的维护效果;第三,人文景观。包括同水域相邻的地段以及空间等,是人类活动当中形成的井管体系,包含有当时文化、风俗以及景观等内容。在具体滨水景观设计当中,要做好以下原则的把握:首先,要保证适度开发。即无论城市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都需要始终重视其自身的文化痕迹以及文化底蕴。在现今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即更需要保护好传统的遗迹以及文化,即在对城市文化痕迹以及底蕴进行保留的基础上湿度开发,实现城市良好的文化传承;第二,因地制宜。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其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即是不对城市的生态体系造成破坏,按照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设计,保证景观能够同本城市特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需要做好改造空间的预留,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调节,实现城市原有风貌的保持。
3 城市滨水景观中海绵城市概念应用
在该方面内容中,其主要应用方向有:第一,海绵体设计。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当中,其中具有较多的道路景观设计,对此,即需要在实际设计当中对海绵城市概念在道路景观设计当中的情况引起重视。具体来说,可以在道路的土层当中对石子进行铺设,以此起到提升水源导入速度以及雨水渗透能力的效果,并能够起到滤水资源效果,也可以将具有较好导水性能塑料管件应用在设计体系当中。在景观施工中,需要铺设好混凝土材料,并在设计中对这部分混凝土材料的排水引起重视,以前䞼对应排水孔的设计,以此保证雨水以及空气的有效循环,为微生物生长创设出良好的环境,以此保证城市能够具有平衡的生态体系;第二,广场景观设计。在很多滨水景观中,都具有广场相关景观,在实际设计广场景观时,则通常会对硬化材料进行使用,通过其对地面进行铺盖。但对于该方式来说,虽然对于人均环境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却会因此对景观体系的雨水渗透性能产生影响。根据海绵城市相关内容,在具体设计广场景观时,则需要选择那些具有高渗透性材料以及较强吸水能力的材料铺设地面,以此对广场景观区域的水源渗透能力进行提升;第三,生态廊道设计。在城市滨水区当中,具有较多不同类型的生态板块,在实际设计当中可以对其进行隔离处理,这也是具体生态廊道所具有的作用。在具体建设城市滨水景观时,将应用到较多的适配设施,在实际这部分设施适配应用当中,则需要保证其同周边环境能够形成良好的交融特征,以此起到对景观建设成本进行降低的效果,即通过对水资源保护利用效率的提升对景观施工以及设计的工程量进行降低,以此实现社会以及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在具体生态廊道设计当中,则可以将雨水设施分为小型沟渠雨水、小区下凹绿地、带状防护绿地以及蓄水坑塘等等,并做好对应管理区权限的设定,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雨水拦蓄能力做好细致的研究分析,之后,再对不同区域的雨洪调蓄指标进行估算,以估算指标为依据对不同地区的生态廊道划分比重进行制定,以此对不同滨水区域在雨洪调蓄方便的需求进行满足。总体来说,通过生态廊道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则能够对雨水径流起到就地蓄拦的作用,在对城市滨水区域外围河道以及市政管网排水压力进行减轻的基础上实现雨水综合利用率的提升。同时,湿地以及生态廊道绿地的应用也能够对雨水起到积极的净化效果,之后再对地下水进行廊道维护以及回补处理。
4 结束语
海绵城市概念是对现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解决的重要理论,而滨水景观则是对城市生态体系问题进行改善的关键方式。对此,即需要在设计中实现两者的结合应用,共同实现城市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白志远.以建设“海绵型城市”改善城市排水及生态环境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2014(13).
[2]周莹莹,石韻琪,刘艳.试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趋势及设计要点[J].现代园艺.2013(08).
[3]张蓝.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06).
[4]李心怡.浅谈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方向[J].民营科技.2010(06).
论文作者:王臻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城市论文; 水景论文; 海绵论文; 景观论文; 生态论文; 廊道论文; 雨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