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措施的选择和应用论文_冀小璇

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措施的选择和应用论文_冀小璇

冀小璇

(枣庄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山东,枣庄,277101)

【摘 要】在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时,时常要开沟挖槽,但是在施工之前,必须先把所挖位置的存水清除干净,从而保障施工工作安全进行,本论文主要阐述沟渠排水和人工方法使地下水位下降的两种过程的实施细节,以及对其所需的相关条件做以说明,同时给出了部分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明水排除;人工调低地下水位

在建设市政道路的过程中,时常需要开坑挖槽。在此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地下水进入地下管道的情况。还有,当遇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上表层水也会流入其中,这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次,做好必要的排水工作尤为重要,它是保证正常有序的施工,防止坍塌现象产生的必要工作。在这种状况下,在具体建设市政公路前,有关部门要着重检查排水系统,尤其是道路两旁的排水系统,确保在工程建造期间,不会发生大量水囤积的现象,保障水能顺利流走,从而能使工程能够按期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不被雨水浸泡而发生毁坏。一般来讲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两种。第一是以明沟排水,第二个是通过人工办法降低地下水水位。

一、外露水沟排水

外露水沟排水具体是指在开坑挖槽过程中,在周围修建相应大小的堤坝进行截水,换一种思路就是在较低出修建龙须沟,简称排水沟,将流出来的水汇聚到一个大型积水装置内,用泵抽走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外露沟排水按要求分为2种,其中之一是地面截水,另外一种就是坑内排水。

1、地表面挡水

为了达到尽快排水的目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筑堤截水的方式,沿着水流的方向,在左右两边筑起0.5米到0.8米的堤坝。应用天然形成的沟道进行水的排放,并且要及时疏通沟渠。倘若没有天然沟道,就要人工开挖出新的沟渠,从而对地面水进行堵截。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一切施工均在安全范围内。

2、坑内向外排水

采用坑内排水的方案主要适用于含水量比较少或者说底座较浅时的情况。当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出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具体如下:在施工建设的同时开挖沟渠,构成排水沟,挖掘水井,目的也是将各路水引到集水井内,最后以泵作为动力,将水抽走排出。当然,这一块需要有注意事项需要关注。排水沟的挖掘要建在沟底,并处在迎水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坡角达到相应要求。因为影响排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坡度和排水沟的断面尺寸也会对其造成很大影响。鉴于此,为了确保排水量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断面的面积不能小于0.09平方米,并且保证坡度达到要求。综合各方面因素,包括水总量和水泵的性能,集水井需要设置在间隔30米到径需要大于等于0.9米,此外,随着挖土的深度的增加,集水井的深度也要相应的增大而且在排水沟和抽水泵较低的位置安装进水阀。

二、采用人工方法降低地下水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指的是沟槽或者基坑在开挖之前,需要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量的井点管,使用抽水设备把地下水的水位降低到基坑的地面以下,从而形成干槽施工的有利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一般来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以及深井井点五个类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较轻型井点

在粗砂土层、中砂土层以及细砂土层中,我们主要采用轻型井点,该井点是基于真空原理的作用,降低地下水位。这种井点的主要设备主要由接下来几部分组成,具体指抽水装备、井点管道、集水管道以及过滤管道等。

2、喷射类井点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打个比方,基坑的深度比较大时,为了提升经济效益,需要我们通常使用使用喷射井点。 一般来说,喷射井点非常有利于处理渗透系数水平在2米到50米的淤泥。通过采用该设备,即通过喷射井点的使用,会大大降低积水的水位。喷射井点还能有效借助射流效应,将地下水用压力压至地面,在埋设喷射点时,需要利用压缩空气或加水等的方式排出淤泥,假如套管内的含泥量低于百分之五时,就需要先进行灌砂过程,之后在拔出套管。

3、分布电渗井点

凭借重力或者真空作用的轻型井点,在渗透系数低于0.1米/天的淤泥粉土以及粘土等的土质中效果很不好。这时就需要使用电渗井点的方法进行排水,这种方法往往和轻型井点或者喷射井点结合起来使用。电渗点利用井点管(包括轻型井点管或者喷射井点管)作为阴极,沿着基的外围进行布置,并利用直径为50毫米到75毫米的钢管或者直径为25米以上的钢筋为阳极。根据选用类型的不同,降水的深度也会不一样。降水的深度低于8米时,一般使用轻型井点与电渗井点结合;而降水度高于8米时,就需要使用喷射井点与电渗井点相结合的方式。

4、分布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主要应用于处理地下水和渗透系数较大的粗砂与中砂等土层,井点的降水量较深,排水量十分大,所以可以于基坑内直线铺设。套管方式的选择上,基坑和井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4米,还要根渗透系数、降水的面积和深度等多种指标决定埋设管径的深度与间距一般来说,深埋能达到的最大深度是12米。间距的最大水平11米至52米之间。

5、分布深井井点

深井井点适于使用在砂类土质中 此类地区一般具有降水深且涌水大的特征,降水深度约为60米,开挖井点时,需要在基坑四周每间隔20米到35米的位置进行井点的设置。

6、排水管道安装及碧水试验沟槽回填

开始要进行沟槽开挖。开挖之前施工单位要先做放线,在开始放线前要对控制点做以重测,确保其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然后根据设计中井的坐标放线。放线点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改变管道走向和放射点。当放线点与设计文件中的冲突时,要与监理组织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协调,保证工程的正常实施。管道安装时要按照文件中的设计要求进行,一般是从下游向上游进行安装,以防排水管道口发生脱节。管道施工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好管节的长度,计算好下料的尺寸,不可以随意进行切割管道。施工人员要严格操作,确保管道安装质量。为了确保排水管道安装合格,以防由于安装质量不合格而导致泄漏,管道安装完后要对管道进行闭水试验,不能通过试验的管道为不合格管道,应及时进行补救或返工。在进行试验时,为了提高试验效率和速度,可以分段进行。试验前,先用水泥砂浆将管道两端堵死,达到要求的强度,同时上游检查井内灌达要求水头高度的水后,再检查管道、管道接口和检查井身等处是否有渗漏或浸湿等现象,对渗漏严重的部位要给予封堵。

结语

大家都知道,当市政道路进行施工时,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就是地下排水问题,此问题是市政的工程人员必须要特别重视的。在市政道路进行施工之前,第一要做的就是制定排水和降低水位的计划,此方案一定要据气象条件、文、工程地址、施工期限以及现场环境来拟定。 进行施工时,要及时对排水设被进行维修、清理,从而保证排水的通畅。一般来说,在市道路进行施工的时候,对于路基及其周围积水的排除方法,主要分为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这两项内容。但是,此两种处理过程也有其所要求的适应条件,故这就要求施工中的操作人员要依据施工过程中现时的实际情况,采取自由排水跟组织排水相结合的措施,降低路基被雨水浸泡等不利现象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费作为,李富,衣明林.关于路基排水问题的探讨[J],内蒙林业调查设计,2009(02).

论文作者:冀小璇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  ;  ;  ;  ;  ;  ;  ;  

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排水措施的选择和应用论文_冀小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