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主体、载体与涌现期的三维整合模型_企业家精神论文

企业家精神主体、载体和出现时期的三维整合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载体论文,企业家论文,主体论文,模型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关于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早在中世纪就已存在(Bradley,2003)。对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正式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经验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来,企业家精神研究已成为管理研究领域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不幸的是,对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与内涵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术语,也没有一个一致的研究和分析框架。或许,没有达成一个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框架能促进和发展这个领域(Plaschka & Weisch,1990)。为了缩小这种差异,很多学者都尝试为理解和分析企业家精神建立了一些综合性的框架或体系(Fayolle,2002; Shane & Venkataraman,2000; Cunningham & Lischeron,1991; Stevenson & Jarillo,1990; Bygrave,1989; Low & MacMillan,1988; Moore,1986; Gartner,1985)。尽管,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整合性理论没有一个被证明在系统性促进企业家精神领域研究方面是有效的。但这些研究表明,从企业家精神的早期研究到综合性的研究框架大致经历了从一维到二维的分析范式。一维分析关注的是个体企业家精神,研究是:(1)为什么一些人能成为企业家,而另一些人不能,也就是研究个体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原因;(2)企业家精神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如创建一个企业,对市场的“创造性破坏”,承担风险,协调市场等等;(3)个体企业家精神是怎样实现的,如怎样创建一个企业,怎样协调市场等等。二维分析范式有两个方面:(1)对于个体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创业期,而是扩展到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2)企业家精神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体,而是扩展到团队、产业和国家等层面。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分析应该向一个能整合上述各种研究内容的三维框架转变,这对于协调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全面分析企业家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精神主体、载体和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分析的立体三维模型。论文其它部分包括:提出并介绍企业家精神的三维模型;然后逐一阐述三个纬度;运用模型对3M公司的企业家精神进行分析;讨论与结论。

企业家精神的三维模型

理解和分析事件应从事件的过程(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和结果)、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入手。企业家精神也是一种现象或事件,因此,也可以从企业家过程(包括企业家精神的起因、企业家精神实现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企业家精神出现的时间与地点来理解企业家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可以从图1这个三维模型来理解企业家精神,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垂直方向为企业家精神的主体维,由前后相继的三部分构成,即企业家精神诱发的原因、企业家精神的实现过程和企业家精神的结果;水平维度之一为时间维,它表示企业家精神发生在企业演进过程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企业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即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水平维之二为企业家精神的载体维,它表示企业家精神发生在企业或社会的哪个层次,这里共有六个层次,即个体、团队、组织(企业)、产业、区域和国家。六个层次不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企业家精神是最低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但是,它是所有其它层次企业家精神的基础,没有个体企业家精神就无从谈其它层次的企业家精神,而上一级企业家精神由其所有下级企业家精神构成病并支持下级企业家精神,所以我们用六个重叠的环来表示这种层级关系。

图1 企业家精神分析的三维模型

模型表明,分析企业家精神应该同时考虑模型中三个维度,否则研究、理解和开发企业家精神就不够全面。如图中A点,表明的是在一个企业的创业期,个体企业家是怎样实现他的企业家精神的(例如:如何整合资源;如何识别机会;如何建立组织等)。但是,该模型并不意味着理解和研究企业家精神只能局限于每个维度的某一个层面,例如我们可以研究个体在企业生命周期各个时期产生企业家精神的原因或者原因和结果。也就是说,可以多维度、多层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上面已经介绍了企业精神分析的三维模型,下面将分别就这三个纬度进行论证和说明。

1、企业家精神的主体维度

企业家精神的主体维度由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原因,企业家精神怎样实现或企业家怎样行动和企业家精神或企业家活动的结果三个前后相继的部分组成。斯蒂文森和加里罗(Stevenson & Jarillo,1990)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将大量的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分成三个主流类型:首先,当企业家行动时,发生了什么,研究者关注的是企业家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企业家或他/她的行为本身。大体上来说这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如熊彼特(Schumpeter,1934)将企业家精神描述为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但是他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持续不断的创新结果(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等5个方面),科兹纳(Kirzner,1978)将企业家精神理解为对机会的识别和对资源配置,卡森(Casson,1982)则将企业家精神理解为对市场的协调,嘎特呐(Gartner,1985)的企业家精神概念为创造新的组织;第二个主流类型是关于企业家为什么行动,它是由麦克里兰(MeClleland,1961)、柯林斯和莫尔(Collins & Moore,1964)所开创的心理学/社会学方法,他们强调作为个体的企业家以及个体的背景、环境、目标、价值观和动机,个体企业家行为的原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理论有成就需要理论、内控点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口统计学方法等等。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决定变量;第三个主流是关于企业家怎样行动,该主流主要是分析企业家管理特征和在不考虑企业家动机和环境诱因外,企业家是怎样能达到他们的目标的。这里的文献包括研究职能研究、小企业研究、新创企业和创业资本研究以及许多关于怎样成功设立和运营企业的实践研究。

沙因和文卡塔拉曼(Shane & Venkataraman,2000)的总结性分析也从某种视角对这个维度给予了支持,他们认为组织方面的学者关于企业家精神研究主要关注三套研究问题:(1)创造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为什么、在什么时候和如何产生;(2)为什么、在什么时候、如何是一些人而不是另外一些人发现和利用这些机会;(3)不同的行为模式为什么、在什么时候、怎样被使用来利用企业家机会。

艾伦(Alain,2002)也总结出关于企业家精神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企业家精神的why、what和how三个基本方面,而且更加详细的列出了这个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学科、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企业家精神研究的整合观点

注:此表来源于Alain Fayolle,2002:259。

以上是从个体层面来理解企业家精神过程维的,但当研究和理解团队、组织、产业、区域和国家企业家精神时,上面的主体维度分析就应该进行适当修正用,必须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这五个层次的企业家精神产生的原因、结果以及是实现过程,相关讨论将放在企业家精神的载体维度展开。

2、企业家精神分析的时间维度

企业家精神的时间维度是指企业家精神出现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哪个时候。即使早期的企业家精神及其研究局限于企业的创业期,但企业新创依然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企业家精神的含义并不相同。摩尔(Moore,1986)的模型是对此最具代表性的反映(见图2),他将新创一个企业的过程划分为创新阶段、执行阶段(承担风险)和成长阶段(到新创企业的成功)。

图2 摩尔(Moore,1986)的企业家过程模型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则出现了研究已存在企业中的企业家精神问题的文献和术语(内企业家精神),由此企业家精神概念和研究扩展到企业生命周期各个时期。卢克辛尔和罗伊(Luchsinger & Ray,1987)对企业家(精神)和内企业家(精神)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对比:企业家自己创造环境,而内企业家在已存在组织环境中运作,但二者都强烈依赖于团队工作和创新;内企业家比企业家面临更多困难的工作,企业家对环境,特别是内部环境有更强的控制,但是内企业家公司承担财务风险,企业家则自己承担财务风险,对企业家来说失败意味着破产,而内企业家失败则可以回到母公司;企业家自己是老板,而内企业家必须向上级报告并寻求支持,特别是面临内部危机或抵制时。这种差异说明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各个时期的企业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库林汉和里斯切龙(Cunningham & Lischeron,1991)将研究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归纳成伟人学派、心理特征学派、古典学派、管理学派、领导学派和内企业家学派六大学派,并指出了各大学派研究的情景(见表2)。这里的情景就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这进一步表明研究的企业家精神必须考虑组织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表2 企业家精神研究学派及其研究情景

注:此表从Cunningham and Lischeron(1991)的论文整理而来。

3、企业家精神分析的载体维度

劳和麦克米兰(Low & MacMillan,1988)认为研究者在筹划一个企业家精神领域的研究计划时,必须处理研究目的、理论视角、研究焦点、分析层次、时间框架和研究方法六个彼此相关的关键维度。企业家精神分析的载体维度就是他们所说的“分析层次”,即企业家精神出现在社会的哪个层次(个体、团队、组织总体层面、产业、区域和国家)。杰拉德和扎拉(Gerard & Zahra,2002)的企业家精神定义也反映了企业家精神的层次性,他们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行为和过程,通过这种行为和过程,社会、地区、组织或个体识别和追寻创造财富的商业机会。

也很容易理解:当一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表现更强的企业家精神,则他们更可能成为企业家;一些团队或组织比另一些团队或组织有更强的企业家精神,则它们可能成为企业家团队或组织;一些产业比另一些产业体现更多的企业家精神,则这个产业可能产生更多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组织,这个产业发展更加迅速,如IT产业比绝大部分的传统产业更具企业家精神,那里是企业家的天堂;同样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富有企业家精神,则她们的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国家,所以她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盛的国家,如温州是国内最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地区之一,所以她的经济发展首屈一指。但是,正如前面已经指出那样,各个层次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上一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强弱是在一定程度上由它的下面几个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强弱所决定的,如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精神强弱是受这个国家的产业、企业、团队和个体的企业家精神强弱影响,一个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强弱是受企业中个体和团队企业家精神强弱影响。

就国家和区域层面的企业家精神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法律、制度、文化和宗教信仰有关,其结果则表现为经济持续发展和繁荣,其实现过程则是错综复杂的,如马克斯·韦伯(Weber[1904,1905],2002)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以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为比较背景,阐述了资本主义精神在西方社会存在的合理性基础——新教论理。就产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技术特点、进入壁垒、产业政策相关,其结果可能是大量的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出现、产业的迅速发展等。就组织层次的企业家精神来说,其受到企业外部环境变量(如产业生命周期)、企业战略变量和企业内部变量(如管理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强影响以及企业绩效的弱影响(Covin & Slevin,1991),其表现方式有公司创业(新创企业)、内部创业(新的业务单元)、公司再造或转型、对产业竞争环境的显著性转变(Thornberry,2003),其产生的最终结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绩效(如企业的多元化扩张和spin-off企业的成长等)做出有效贡献(Zahra,1993)。

团队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只是最近的现象,但是过去的十五年,它获得了不断增加的研究注意力(Cooney,2005),这表明团队的价值越来越被发觉。雷切勒(Lechler,2001)的总结性研究表明,平均来说,由团队发起的创业企业比由个体发起的创业更成功。团队具有优势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来源于团队成员多样性的个体特征、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协同和互补作用。正如一些研究者发现个体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与创造一个新的独立组织有正的相关性一样,谢费德和克鲁格(Shepherd & Krueger,2002)认为集体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一个与自我效能概念对应和非常类似的的概念,即一种相信团队有效的信仰)对于团队企业家精神很可能也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团队关于企业家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则对企业家行为的可行性觉察程度也越高,而对企业家能力的可行性觉察程度越高,则团队的企业家意图越大;团队的企业家经验能够有助于其得到更高的关于企业家行为的自我效能,而企业家经验通过诸如反馈、培训和从其他有经验的人那里学习等得到加强;团队对企业家行为的可取性觉察程度越高(例如,团队的报酬体系被更大程度上看成是企业家行为的回报),则团队的企业家意图更强。威斯茨等人(Weisz,et al.,2004)的研究表明,除上述团队优势来源外,团队内部和外部的社会资本程度越高,则企业呈现更好的绩效。团队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或结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个体企业家精神类似,如整合资源、创造新的组织等;二是与内企业家精神类似,对团队所在企业的绩效作贡献。

案例分析——3M公司的企业家精神体系

上面已经就模型的理论框架和各个维度进行了说明,下面从企业的角度,以3M公司为例对模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作进一步说明。

3M公司创建于1902年,总部设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是世界上著名的产品多元化跨国企业。3M素以勇于创新,产品繁多著称于世,在其一百年多历史中开发了六万多种产品,是世界500强中的知名企业。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很想从哪里学到“圣经”,那么其成功的秘密何在?很多人将3M的成功归因于她的创新精神。我们认为,仅仅用创新来理解3M的成功是不够全面的,3M的成功是因为她存在一套完整的企业家精神体系,这套体系可以用我们的模型加以解释。

从模型的时间维度看,3M公司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是成长的历史,正是因为持续不断的企业家精神,产生了如此广泛的多元化,使企业保持成长势头,你永远不清楚她什么时候走向成熟。正如3M公司前首席执行长莱尔(Lewis W.Lehr,1980)曾经说的,“无论我们的规模是大还是小,我们的成功归因于组织中一直保持的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ial Spirit)”。许多企业都存在创业和创新精神,但在企业整个历史中始终保持的企业却很少,3M的前研发高级副总裁William R.Coyne(2001)告诫人们,任何企业和企业中个体不能有自恋情结,必须区分自尊和傲慢自大,今天的成功并意味长期的成功。

就企业而言,有三个层次的企业家精神载体,即个体、团队和企业,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3M公司一直倡导、宣扬和保持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如企业高层不断向新员工讲述企业中经典的个体创新和创业故事。3M公司的利润中心、子公司、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数量众多,它们中绝大多数是由于个体或团队的创业活动所导致的新业务单元产生与扩张的结果。个体企业家精神的典型例子是,一名工人试图找到一种方法利用废弃的砂纸矿物质,因为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遭到公司解雇,但他拒绝离开公司,最后他成功开发了一种顶棚材料,为公司带来大量利润,他自己也成为这个分部的副总裁。公司有很多制度和措施来促进和鼓励个体和团队的企业家精神,如golden step award授予那些对发展新的业务单元、新产品或产品线和新市场负有责任的个体,这个个体是作为团队的代表接受golden step statuette,而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会收到一枚个性化的金属纪念章。公司允许技术人员有15%的上班时间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研究,这能使那些“内企业家(intrapreneur)”在作自己的事情时能够得到报酬。加上公司容忍失败和“切勿随便扼杀任何新的构想”的政策,有效阻止了很多想离开公司独立创业的员工离开公司。员工明白,离开公司开创自己的事业也许会成功,然而一旦失败,没有人会支持他们,但是在3M公司每个员工拥有多次尝试的机会,实现自己企业家梦的机会大大增加。另外,3M公司有三个层级的研究实验室,即支持现有产品线和技术的产品线实验室、开发在5-10年内能到达市场技术的部门实验室和瞄准未来10-15年的公司研究实验室,这本质上是公司企业家精神不同层次的体现。

在3M公司,企业家精神主体维度是与上述两个维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首先,前面已经提到,公司非常关注员工的创业动机,通过各种方式,使得那些有抱负成为企业家的个体转变为内企业家;员工或个体的创业过程同样得到重视,如公司研究者发现很多重要产品的创意、甚至是产品的原型来源于产品使用者而不是制造者,而这些使用者就是那些市场的领先使用者(lead user),很多创业机会就来源这些领先使用者,这为企业内部个体和团队创业者提供了识别创业机会的方法。但是,公司意识到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不能超越顾客,所以提醒创业者必须具有前瞻性(proactiveness)。虽然公司容忍失败,但并不说明公司不注重各层次创业的结果,如公司容忍失败,但绝不容忍在失败三个月后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失误。每当发现一个机会时,通常会面临三个问题的审查,即这是一个真的机会吗?我们能赢得这个机会吗?这个机会能给我们带来利润吗?如果通过审查,那么就会考虑是通过研发创新、生产创新、营销创新还是物流创新来实现的这个机会。这套程序确保从创业动机到创业的结果能得到有效的组织支持。

或许,3M公司自己并不清楚自己这套内在一致、相互支持的企业家精神体系,但是正是这套体系,使得3M公司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众多模仿者和学习者之所以未能有所建树,也正是他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意识到和建立这样一套体系。

讨论与结论

这个模型的价值在于:对于企业来说,创造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的企业家精神体系,是企业保持持续创新和创业的有效保证。对于研究者来说,企业家精神的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体系,研究和分析企业家精神时,应该同时考虑这三个维度;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如一个地方政府想鼓励当地的企业家精神,那么首先要明确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即要确定企业家精神的时间维度),然后要确定政策是鼓励个体企业家精神、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还是某些产业的企业家精神(即确定企业家精神的载体维度);鼓励个体企业家精神,则重点在于资金支持和法律支撑等。

模型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和不足:(1)关于企业家精神载体维度,六个层次概括不是很完善,没有完全反映出一些特殊群体或文化下的企业家精神(已经存在不少这方面的文献)。如一些种群(少数民族)和种族团体显示出了在商业的集中倾向,东南亚的华人、非洲的东部印度人和欧洲历史上的犹太人常常被作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少数民族的例子。类似的,我国历史上晋商和徽商,现在的温州商人都是一些特殊群体。而以中国为主体(包括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涉及韩国、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内的儒家文化下的企业家精神则是一种特定文化下的企业家精神问题。对于这些特殊群体和特定文化下的企业家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能不能把它们归纳到这六个层次中来,还是作为一种影响这六个层次企业家精神的文化变量考虑。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层次性问题,如雅马达(Yamada,2004)将研究企业家精神的文献归纳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2)模型的另一个问题是时间维度和载体纬度的匹配问题,对于个体、团队和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问题,都可以纳入到企业生命周期中来研究和分析,对于产业层次的企业家精神可以用产业生命周期来研究和分析,但是对于国家和地区来讲,就不能用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来理解。然而,这并不表明国家企业家精神就没有时间纬度,可从国家从稳定时期与转型时期角度来研究和分析。例如,研究美国的国家企业家精神,美国就处于比较稳定时期,研究中国目前的国家企业家精神,中国则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研究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企业家精神,他们则是处于政治和经济制度转型时期。

最后虽然模型没有(也没必要)将所有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研究概括进来,但肯定遗漏某些关于企业家精神分析的一些有价值的方面,我们将会进一步完善这个模型。

标签:;  ;  ;  ;  ;  ;  

创业主体、载体与涌现期的三维整合模型_企业家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