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_十月革命论文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_十月革命论文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维埃论文,俄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07)04—0004—06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依靠苏维埃顺利取得胜利的,后来由于苏联共产党未能充分发挥苏维埃的作用而招致败亡。值此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之际,重温十月革命与苏维埃关系的历史演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苏维埃本来是俄文的一个普通名词,俄文叫совет,“苏维埃”是中文音译,意为会议。苏维埃最早是1905年革命中产生的一个工人代表会议,它领导了俄国工人的罢工,进而领导了武装起义,到1917年苏维埃进一步发展为工农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成为苏联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苏维埃成为苏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后,只经历了74年,苏联就土崩瓦解了。为什么是这样?套用中国一句古代的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联的成败可以说是“成也苏维埃,败也苏维埃”。本文就围绕这一句话进行剖析。

一、俄国工农开创的苏维埃政权使十月革命顺利取胜

为什么成也苏维埃?先要回顾一下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当时世界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世界有三大矛盾,那就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还有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三种矛盾当中,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矛盾最为突出。俄国社会当时面临着六种矛盾,四种是国内矛盾,两种是国外矛盾。四种国内矛盾即沙皇专制制度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农民与地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国际上还有两种矛盾,就是俄国和日本、德国等争夺势力范围的矛盾,以及周边受俄罗斯压迫的国家,例如中国跟俄罗斯的矛盾。所以当时的俄国,可以说是世界各种矛盾的一个集中点,俄国又是帝国主义链条当中薄弱的环节。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俄国沙皇政府军队打了败仗,这样就引发了1905年革命,这是俄国现代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905年1月9日,俄国几万工人上街游行,遭到沙皇政府枪杀,于是全国掀起一个罢工的浪潮。5月12日,在俄国的北方城市伊万诺沃·沃兹涅先斯克这个纺织工业中心爆发了五万多工人的罢工。罢工需要一个领导机构,工人就选出了大约100人,组成了工人代表会议,由工人代表苏维埃来领导罢工,这就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苏维埃的出现。到1905年10月全俄政治总罢工和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期间,苏维埃已遍布全国许多城市,大显威力。

1905年革命被镇压以后,又过了12年,到1917年2月,俄国又爆发了第二次革命。1917年2月25日,首都彼得格勒爆发了工人起义,两天的起义就把沙皇专制政府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被推翻以后,俄国非常奇特地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叫做临时政府,由立宪民主党人李沃夫任总理兼内务部长,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另外一个政权就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二月革命武装起义过程中,1905年的苏维埃又复活了,广大的工人和沙皇军队的士兵(主要是穿军装的农民)都起来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士兵代表苏维埃。他们在二月革命以后,实际上掌握了首都的政权,各个工厂都建立了苏维埃,苏维埃建立了名为工人赤卫队的武装队伍,保卫工厂的秩序,自动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撤换过去压迫工人的工厂领导人,实行工人监督,撵走旧警察,接管卫戍部队,解除旧法官,选举新的人民陪审员。但是,在苏维埃政权中小资产阶级政党社会革命党和工人政党的改良派孟什维克居领导地位。总之,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国内出现了这样两个不同的政权。

那么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下,俄国革命下一步应该怎么发展呢?列宁从国外回来以后,马上就发表了《四月提纲》。列宁认为,俄国革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使苏维埃归工人政党革命派布尔什维克领导,这样俄国将来就可以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俄国由于经济、政治、文化落后,应该说不具备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社会主义这个理想,从马克思以来,都是认为应该首先在西欧发达的英、法、德这些国家实现的。但是到1917年这个时候出现了特殊的情况,这就是俄国的工兵创造了苏维埃这种新的政权模式。所以列宁认为,俄国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可以依靠工兵苏维埃先掌握政权,然后通过这个政权来发展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政治、文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到1917年6月,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全国各地的工兵代表一共有1090人,其中布尔什维克只占10%,所以大会选出的领导人主要也是妥协党的,就是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依然处于少数。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遇到了危机。临时政府继续推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前线又打败仗,于是工人起来示威游行,而临时政府镇压了工人的示威游行,而且下令要逮捕布尔什维克,要抓列宁并对他进行审判。于是,布尔什维克又转入了地下活动。同时,临时政府适时进行改组,由立宪民主党人李沃夫主持政府改变为由社会革命党首领克伦斯基来担任政府总理兼最高总司令。他们以为,把这个小资产阶级政党推向前排就可以继续维持统治局面。

列宁等人转入地下以后,又做了三个月艰苦努力的工作。当时布尔什维克党感到,全俄国人民最迫切要求的是和平、土地、面包。这三者是当时俄国广大人民最迫切要求的,再加上一点就是民族自决权,各个被压迫民族都想独立自主。所以,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靠这样的口号,代表了俄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口号,来宣传鼓动,争取群众。到十月中旬的时候,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要在10月25日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临时政府是想在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时候把布尔什维克一网打尽,使苏维埃全部归他们领导。所以,列宁认为应该抓紧这个机遇,进行武装起义,于是就成立了一个武装起义的总部。由于列宁难以出面亲自领导,10月24日这一天,赶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前一天,党中央责成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来指挥武装起义。

所以,十月革命武装起义是在托洛茨基亲自指挥之下进行的,他率领了20万工人赤卫队,在10月24日开始起义。上午9点包围临时政府所在地的冬宫,准备攻打冬宫。在10月24日晚上10点40分,宣布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在这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的代表在649名代表中已经占60%。到深夜两点十分很顺利地占领了冬官,推翻了临时政府。10月25日,也就是公历11月7日,俄国向全世界宣布全部政权已经归布尔什维克占优势的苏维埃了。苏维埃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满足全国人民最迫切的退出战争和得到土地的要求。大会还选举产生了以列宁为首的新的临时政府。到11月底的时候俄国召开了全俄农民苏维埃代表大会,全俄农民苏维埃代表大会决定和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合并,组成全俄工兵农苏维埃代表大会,这就成为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可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因为有俄国工人从1905年开创的这个苏维埃,可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就是俄国苏维埃运动发展的产物。没有俄国工农兵大众创造的苏维埃,也就不可能顺利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苏维埃政权的积极作用和出现的以党代政问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工人创造的苏维埃成为苏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为何它只经历了74年就宣告失败了?这种制度本身有没有根本的缺陷?苏维埃这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怎么运作的?它有什么新特点?列宁为什么坚持要把工人创造的苏维埃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我认为,列宁这个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根据19世纪西欧工人运动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原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工人一定要掌握政权才能够建设新社会。在19世纪的时候,工人建立新政权的惟一经验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干实事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它既是立法机关又是行政机关,两者相统一,这可以作为将来工人政权的新形式。列宁从这里得到启发,现在俄国工人创造了苏维埃,它岂不是也可以变为既是立法机关又是行政机关吗?那么俄国的苏维埃是不是简单地照搬巴黎公社的经验呢?不是的,俄国的苏维埃跟巴黎公社虽然有共同点,但是又有区别。

第一,巴黎公社只是一个城市的政权,苏维埃却是全国的政权。第二,巴黎公社由于只是一个城市的政权,所以它的立法和行政统一于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叫巴黎公社委员会;苏维埃是全国的政权,它不能统一于一个机构,而是分为两个机构,一个机构叫做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这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另一个机构就由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个人民委员会,这是政府机关。另外,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闭会期间还产生了一个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它是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打个比喻就清楚了,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相当于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相当于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委员会相当于我国国务院。就是这样的两个系统三个机构。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以后,权力是有分工的。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也是国家主席,1919年以后由加里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由列宁担任。俄国党中央没有设立军委,但是有国家军委,叫作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托洛茨基。党中央总书记是从1922年4月起才设的,斯大林担任党的总书记,它是书记处的首脑,应该是主管党的工作,不能在政府兼职。设总书记一职本来是为了实现党政分开。可见十月革命初期,这四个重要权力是由四个人担任,即加里宁、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国、政、军、党这四个职务由四个人担任,权力有分工,有制约。

那么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是怎样演变的呢?我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从1917年到1922年,这五年主要是列宁领导,初步建立起苏维埃这种国家政权新的机构,1918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苏维埃政权开始依法运作。苏维埃政权在动员、组织人民建设新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打退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消除国内反革命叛乱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列宁对苏维埃政权寄予厚望。列宁强调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① 列宁希望发挥苏维埃这种工农政权的优越性,来加快发展生产力,加快吸取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使俄国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很遗憾,列宁这个理想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在列宁领导的这五年中,苏维埃就已经开始出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苏维埃本系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左派社会革命党、社会革命党等十个社会主义党派平等竞争的政权机关,可是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却限制以致取缔其他社会主义党派。到1920年,苏维埃已经变成布尔什维克一党专政的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共产党领导苏维埃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错误,苏维埃怎么能够抵制共产党的错误?怎么能够帮助共产党来改正它的错误?1921年3月,国内战争和帝国主义武装入侵都结束了,俄国开始转向和平建设时期,可是俄国共产党还继续推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无偿地收集走了农民的余粮,想尽快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错误政策引起广大农民的不满,引发了喀琅施塔得海军士兵暴动,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政府迅速镇压了暴动,同时立即改正错误,从军事共产主义改变为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维护党对苏维埃的正确领导。所以,列宁后期已遇到一个苏维埃跟党的领导的关系即如何监督共产党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党用什么方式来领导苏维埃。十月革命初期,由于是党领导武装起义胜利的,所以国家的重要决策、派往各地的干部主要都是由党中央决定的,于是十月革命初期就出现了以党代政的局面。政府的很多事情都提交中央政治局去讨论,列宁感到这很不正常。1922年列宁就提出应该实行党政分开,但他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去世了。

三、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维埃政权愈益变形

苏维埃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从1922年12月底到1936年底,这个时期是斯大林领导。1922年底,苏联的国家机构又有一个很大的变化。1922年12月30日,苏联正式成立,把国家名称由原来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把俄罗斯这个民族特征也去掉了。这样改名是便于将来其他国家革命胜利后,也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都可以加入苏联,使苏联成为未来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国。1924年,苏联通过了第二部宪法。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我国报刊把工兵代表苏维埃、工农代表苏维埃意译为劳兵会、劳农会。到1918年苏俄宪法、1924年苏联宪法把“苏维埃”列入国名成为专有名词之后,就不能采取意译了。中文“苏维埃”一词,据我考证是当年北大教授、后来担任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的张君劢于1918年音译的,1922年以后广为流行。

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急忙于1929年提前结束了新经济政策,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消灭其他党内反对派,开始搞个人崇拜和个人集权,从而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更加严重。

到1936年,苏联宣布基本上建成了社会主义,这一年苏联又制定了第三部宪法,把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改名为最高苏维埃,规定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还第一次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了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更加严密地控制苏维埃。同时,表面上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投票的选举。

从1936年到1953年是苏维埃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时在斯大林领导下,苏维埃不仅弊病更加严重,而且已经变形。1937至1938年,苏联搞大清洗,严重破坏法制;1939年苏联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又决定要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尤其是1941年5月由党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斯大林以党中央总书记直接去兼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主席就是政府总理,斯大林开始实行党政领导职务合一,这完全背离了当初设立总书记是为了实现党政分开的原则。7月,斯大林又兼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实际上党政军三大职务都集中于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斯大林不仅实行个人集权制,而且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这三制是违背民主共和国原则的,使苏维埃带有君主专制的色彩。斯大林不仅带头实行这三制,他还破坏了党内民主,搞一言堂,使一党专政变为一派专政、一人专政。斯大林在苏联还实行干部等级任命制、控制选举制、消灭异己制、监视干群制,而且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特权官僚集团。斯大林实行的这些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给苏共苏联后来的覆亡埋下了祸根,而且对其他国家带来了广泛深远的不良影响。

到1953年斯大林74岁过世以后至1988年为苏维埃发展的第四个时期。赫鲁晓夫继续了斯大林的体制,他从1958年起又以第一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即政府总理),还是搞党政合一。赫鲁晓夫改革不力,同时他未掌握军权,这使得他于1964年10月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迫辞去党政领导的职务。接替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又搞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勃列日涅夫当上第一书记后党中央曾经作出决定:今后第一书记不能够再兼政府总理,于是他又想了一个新办法,去兼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又兼国防委员会主席,还像斯大林一样,独揽党政军三大权。1977年,他制定了一部新的宪法,扩大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主席的权力。勃列日涅夫1982年去世的时候是76岁,掌权18年,又搞终身制。勃列日涅夫去世以后这种体制又经过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一个68岁接班,一个73岁接班,都是老人病夫治国。前一个执政一年零三个月,后一个执政一年零一个月。所以,苏联在两年零四个月之内,三易其首。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班当总书记,这时他才54岁。如果他能够动员全党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来总结历史经验,本来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体制内改革成功的道路。可是戈尔巴乔夫没有这种水平,没有这种思路。他刚执政的头两年,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内来搞加速战略,这种加速发展使经济体制改革不成功,经济状况没有好转。所以,这第四个时期可以说就是苏维埃开始衰败的时期。

四、苏共无法解决以党代政问题,苏维埃政权终于覆亡

最后一个时期是从1988年7月到1991年12月最后这两年半。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头两年多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成就,于是他转向搞政治体制改革,这就是苏维埃发展的最后一个时期,第五个时期。1988年7月,苏共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这个时候,苏联经济下滑,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政治缺少民主自由,干群矛盾、民族矛盾等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各种压力增强。戈尔巴乔夫不能够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发展党内民主和苏维埃民主,实行党政分开,既坚持又改善党的领导,去进行体制内的改革。各种势力迫使他照搬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结果苏联的政局大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个时候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同1917年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意思是不一样的。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要归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戈尔巴乔夫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其本意是要实行党政分开,可是由于路线不对,其结果却使苏维埃摆脱了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各党派争夺的政治平台。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以后,取消了宪法第六条规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允许发展各种政治组织。如果只限于允许成立另外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那么还可以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多党制的新路。可是照搬西方那种多党制,使得苏联在一年多时间内就成立了100多个各式各样的政党,像立宪民主党、君主立宪党、无政府主义党等,各党纷争不已,结果把苏联政局完全搞乱了。第十九次党代表会议还决定成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把最高苏维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这大大缩小了苏维埃的权力,使苏维埃变成像西方的议会那样。在控制不住议会的时候,1990年3月戈尔巴乔夫又去当总统。1990年7月,原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叶利钦在苏共二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宣布退党,并以反极权、反特权为名煽动群众发起节节攻势,使得苏共威信急剧下降。1991年6月叶利钦以无党派名义参与竞选俄罗斯联邦总统,击败俄共候选人,成为俄联邦第一任民选总统。他就任后下令禁止各政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活动。日益恶化的局势迫使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暗中联络政府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等人于1989年8月19日成立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解散非法团体,禁止游行集会,限制出版物。由于遭到叶利钦的反击和缺乏群众基础,这次政变只经过三天就失败了。至此,苏共威信扫地,戈尔巴乔夫为了保住苏联总统职位,竟于1991年8月24日被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建议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苏共解散后,苏联总统也就失去了根基。叶利钦进而联络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的首脑于12月21日发表宣言,宣布脱离苏联,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又被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这样苏联也就亡党亡国亡制了。苏维埃就这样在苏联历史上寿终正寝,画上了一个句号。

综上所述,苏联的兴亡是成也苏维埃,败也苏维埃。苏共领导苏维埃政权取得很多很大的成就,但是长期无法解决以党代政、党政不分、权力过度集中于党的问题,把苏维埃架空了,终于使实行极权又搞特权的共产党连同已成空壳的苏维埃,都被广大人民抛弃了!

五、关于苏维埃兴亡问题的几点思考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从斯大林开始,苏联愈益走上了以党代政、党政合一的道路,这是因为苏维埃这种政权模式本身天然就存在着设计方面的、架构方面的问题,还是说在实践当中可能歪曲了最初的设想,又或者是说因为在苏联这样一片土地上,它天生就有着这样的土壤,来允许这种党政合一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能够使这种可能最终导致没有党内民主?何种原因导致苏维埃失败、苏联灭亡这个结局出现?这个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某一个原因或者某一个人的失误。首先,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俄罗斯这个国家有370年沙皇专制主义统治的传统,它缺少资本主义民主宪政的实践。沙皇专制的传统,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民众有影响,对最革命的共产党也有影响,上述斯大林搞的这“三制”,实际上是沙皇专制制度渗透到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内部来的产物,这是客观原因。其次,从社会设计来看,可以说设计上就有毛病,设计上没有解决好共产党如何领导苏维埃的问题。列宁时期还有党内民主,苏维埃民主已经不充分,多党合作的民主1920年以后已经不存在。如果能够发展党内民主、苏维埃民主和多党合作的民主,应该说苏维埃不至于败亡。最后,领导人个人的特点也起作用。如果列宁能够多活20年,苏维埃制度肯定不会变形、衰败。列宁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又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生活15年之久,还在俄国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制;而斯大林只是神职学校中学未毕业的学生,长期从事地下革命斗争,多次被逮捕流放,作风粗暴,缺少民主思想,贪图个人权力。

有人还提出问题,说新生的这样一个政治制度的变革,可能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普通人的利益,所以人们特别想知道在那个时候不管人民的革命热情有多么高,但实际上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他们的普通生活是怎么样,比如说他们穿衣吃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认为,十月革命初期,苏维埃政权还是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革命知识分子对它也抱着很大的希望。例如,它通过了和平法令,使俄国退出战争,使俄国人民得到和平,过着和平的日子;它通过土地法令,使俄国广大农民得到土地,生活还是有改善的;战争结束了,面包问题也可以逐步解决。所以,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人民还是支持苏维埃的,从苏维埃这里还是得到了好处。

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民主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下台一般不会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而在苏联和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一旦执政的共产党下台就产生了亡党亡国亡制,那么亡党与亡国亡制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吗?我认为,苏联亡党以后就亡国亡制,表明这种国家和社会制度缺少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跟人民群众还没有血肉的联系。它这种制度主要是靠一党专政强力维系着,跟人民群众没有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所以一旦党垮台了,这种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都要垮台。

随后一个问题是:有人提出苏联很多领导人都试图进行改革,然而到戈尔巴乔夫这一代领导人执政的时候经济改革失败了,他一转向搞政治制度改革,整座苏维埃大厦就灰飞烟灭,全部崩塌了;历史是不能够假设的,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倒退到那个时期,那么应该为苏维埃、为苏联开出一剂什么样的药方呢?我认为,如果戈尔巴乔夫不搞体制外的改革,把西方那种多党制、议会制、总统制照搬到苏联来,而是沿着体制内改革的路,就是既坚持又改善共产党对苏维埃的领导,实行党政分开,发展党内民主,发展苏维埃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党际民主(允许建立另外的社会主义政党),那么可以寻求一条体制内逐步改革成功之路。现在,我们中国就是吸取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而寻求一条体制内改革的成功之路。

最后一个问题是,有人认为苏联剧变不是苏维埃的失败,而是背弃列宁创建的苏维埃政权的结果。其理由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苏维埃是好的,党政领导职务合一是任何民主国家的正常体制,而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推行错误路线才把苏维埃政权搞垮了。我认为政治体制比政治路线更加重要。如果苏联实行的是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如果苏维埃是拥有实权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那么它就能够纠正执政党的错误路线。斯大林实行的并非一般的党政领导职务合一,而是首创了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等,从而把苏维埃变成橡皮图章、表决机器,甚至完全架空了。所以,最后苏维埃既无法纠正斯大林从1929年起长期推行的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线错误,也无法纠正戈尔巴乔夫后期推行的右的路线错误。可见,背弃列宁创建的苏维埃政权是从斯大林开始,到戈尔巴乔夫终结。因此,从苏联剧变应该汲取的首要教训是要大力加快改革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要发展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有了民主自由,加上科学理论指导,就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路线;有了科学和民主自由,即便政治路线错了,也能及时得到纠正。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②

注释:

① 《列宁全集》第2版第40卷第30、156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页。

标签:;  ;  ;  ;  ;  ;  ;  ;  ;  ;  ;  ;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_十月革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