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详细观察护理质量控制圈的操作流程,有效提高神经介入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们医院介入中心的300例患者组成介入治疗组,并对其进行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将这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神经介入治疗的情况下,在质量控制圈的指导下,实施护理并持续改进。观察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的临床护理效果、临床护理满意度、临床护理差错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差错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质量控制圈完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神经介入护理质量,减少差错率,提高满意度。它能使患者感觉到更周到、细致的服务,不断完善护理细节,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细节护理 神经介入 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187-01
1介绍
神经诊断与治疗在神经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仍然有高风险,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密切合作 [1]。配合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精心的护理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因此,我们以质量控制为指导,详细的对护理进行持续改进,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2基本信息和方法
2.1基本信息
本研究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的30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72例,年龄在56-79岁之间,平均年龄(59.23±12.43),123例采用脑血管造影治疗,27例采用支架和动脉栓塞治疗。在对照组中,男73例,女77例,年龄59-79岁,平均年龄(69.01±0.73)。全脑血管造影118例,支架和动脉栓塞32例。在年龄、性别、疾病情况下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方法
对照组:神经接口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质量对照组在护理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护理细节。主要措施包括:(1)术前护理:提高术前谈话技巧,消除恐惧症患者,使他们了解自身情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及操作的优点和缺点;为做好术前准备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准备可用于各类设备的技术;检查设备与手术的相关性,确保正常运行;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2)术中护理:使病人放置好适当的、舒服的姿势;继续口头交流,缓解紧张情绪;注意通知病人;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其他生命体征;注意巡视静脉注射和高压注射器;注意病人的面部、眼睛和嘴唇颜色等;对于用局部麻醉的患者要及时询问是否有任何不适。(3)术后护理:处理要轻柔,防止动脉鞘脱落;全身麻醉患者注意头侧面;密切关注穿刺部位,观察是否有皮下血肿等;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肤的颜色;询问患者有无心慌,出汗等异常状况,避免神经刺激。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观察组的分析信息,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必要沟通,内容包括:疾病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可能的结果以及治疗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还可以使患者与类似患者交流,缓解患者后顾之忧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这对治疗有积极作用。在麻醉前,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加强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中护理。在手术室护士要表现出热情、友好的态度,可以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这样可以拉近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为了保持安静的操作室环境,在所有的护理程序进行之前都可以让病人知道,这样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3)术后护理。手术后1-3天,由巡查护士对手术进行随访。了解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由高频电刀引起的或压疮引起的皮肤溃烂等问题。
2.3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差错和护理质量评分中的差异[ 2 ];比较患者满意度问卷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的差异。
2.4统计处理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均值和标准差的方法测量数据,根据使用LA组对比试验;使用百分比,计数数据对比来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评分见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估期间,护理差错率情况如下:对照组(150例):初级保健(91.3土2.1),病房管理(92.6土1.7),护理差错9例;观察组(150例):基础护理(98.4土1.9),病房管理(97.5+2.3),护理差错2例。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评价,护理差错。观察组的投诉次数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值<0.01)。
对照组(150例):非常满意,87例,36例,14例,一般满意13例,总满意率为82%;观察组(150例):非常满意,116例,28例,3例,总满意率为150;观察组3例患者总满意率达到9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对照组(150例):干预前128例不符合,22例符合;干预后126例具有依从性,24例没有;观察组(150例):干预前121例具有依从性, 29例没有;干预后146例符合,4例不符合;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
作为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新的护理方面的分支,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具有其自身特点[ 3 ]。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的发展,人们对神经介入的要求越来越高,两者的有机结合能满足现代护理服务的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4]。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性。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科学地缓解患者疾病,使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5]。首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圈的细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差错率,提高满意度,使患者感觉更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的细节,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这十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新峰《治疗脑血管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黄玲月《详细介绍了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24和23
[3]王凌云《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7(33):57-58
[4]孙媛媛《操作室护理应用效果分析中的细节》健康杂志(十天),2012,20(5:76)
[5]闫丽丽《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重庆医药,2007,4(8):759-760
论文作者:刘曼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3
标签: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神经论文; 差错率论文; 质量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