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张嵘之 包美荣(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血透室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老年透析患者分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巾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两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老年透析患者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固定架;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确保患者透析顺利治疗的基本保障。内瘘保护不当诸多并发症[1]。临床上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专用穿刺针,通常选用肘中静脉或临近静脉作为体外循环的回路,老年患者在透析治疗中,难免发生体位变化或熟睡肢体突然抬起引起穿刺针脱出或刺破血管现象,从而导致出血或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出血者可危及生命, 同时损失血液、增加患者痛苦和治疗费用,也给护士增加工作量。本研究将4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的老年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简易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支架与传统的胶布固定治疗巾覆盖方法进行比较,临床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对使用动静脉内瘘老年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均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需要进行血透治疗,排除应用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和临时中心静脉置管透析的患者,均使用金宝16-17G穿刺针,无仿胶布固定穿刺针,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小时,采用肘部静脉做体外循环的回路。透析体位不限制,包括轻度躁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82岁,平均60岁,其中原发性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8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平均64岁,其中原发性慢性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动静脉内瘘固定架的制作 内瘘肢体固定架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为拱形罩,材质选用有机玻璃,下部分为底座,材质选用无纺布,底座的两端均备有约束带以便固定上肢和手虎口处,固定架的结构外形为长的梯形, 内呈弧形空洞, 长25㎝、上宽12㎝、高12㎝、底宽15㎝, 该设计意在既能罩于患者肘部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的上方, 又不会接触到患者的胳膊, 使其感觉舒适。

1.3方法 两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透析开始后,分别使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的胶布固定治疗巾覆盖法,将患者穿刺侧上肢连同一次性底座垫巾一起放于固定架内固定肢体,盖上透明保护罩,将在虎口处和穿刺上肢处的约束带固定好,透析结束拔针后撤出,两种方法均在在透析开始的0、1、2、3、4h时,分别观察内瘘穿刺部位的情况。

1.4观察指标 透析过程中重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处皮下血肿、穿刺针滑出或穿透血管(可见出血或血肿)、渗血(穿刺针眼处肉眼可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种患者的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χ²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在12个月的透析治疗期间,实验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渗血发生率、穿刺针脱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透析过程中,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产生。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来说,血管通路的功能丧失是导致终末期肾病( ESRD )患者住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因此血管通路的高质量设计、建立、使用和维护一直是血液净化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2]。尤其是老年透析患者血管条件差,内瘘重建成功率相对年轻透析患者低,所以保护动静脉内瘘是至关重要的。动静脉内瘘固定架的应用,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在透析中患者可以放心的入睡、进食或变换体位等活动,情绪因素不再是影响血压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固定架的应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总之,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的保护作用效果较好,明显降低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 治疗费用低, 护士工作量减少,保证了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吴春燕等.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9,2:44.

[2]李兵,刘丽燕,等.血液透析病人简易上肢制动装置的制作及应用[J]航天航空医药,2009,20(3):68

通讯作者简介:包美荣(1980.03-),女,蒙古族,辽宁大连,主管护师,本科,学士学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事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张嵘之 包美荣(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在老年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张嵘之 包美荣(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