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问题探讨:学者与教育改革者的对话_教育论文

教育管理问题探讨:学者与教育改革者的对话_教育论文

关于教育经营问题的探索———位学者与一位教育改革者的对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者论文,学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064(2006)01-0001-04

傅:华局长,您好!近年来宁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您在有关场合曾经多次谈到,经验之一是你们较早提出并努力践行了“教育经营”的理念。据我所知,最早将“经营”概念导入教育的,是日本学者安藤尧雄。他在1964年出版的《学校管理》一书的前言中谈到了“教育经营”问题。那么,您作为一位锐意改革的教育局长是怎样理解“教育经营”的呢?

华:谢谢傅教授对宁波教育和我本人的关心。宁波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教育理论界专家学者的观念引领与智力支撑,离不开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与真心奉献。如果从教育系统内部分析原因,可能与我们不断探索并实践“教育经营”的理念有关,通过精心策划和经营,让有限的教育资源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使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经营的字面意思是“筹划与管理”,以前仅用于企业和商界。但我以为经营并不是企业或商界的专用术语,它同样可以引用到教育领域。目前,人们对教育经营尚未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宏观层面上的教育经营是指通过产业经营的方式盘活教育存量,扩大教育增值,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利用;微观层面上的教育经营是指某一教育机构的经济核算,尽可能地增加收入,减少支出,以获得盈余与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有人认为,教育经营是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机会,去换取更为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我觉得,教育经营就是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结合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来统筹规划某一区域或某一教育机构的教育存量,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扩大教育活动的价值,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利用,并借以提高教育的绩效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傅:我一直以为,教育经营的理念之所以能被宁波人所接受,主要是因为宁波具有历史悠久的经商文化底蕴,经营、效益、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的优化取向,比较容易被宁波人所接受。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以华局长为代表的宁波教育届人士,这些年着力于理论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举措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分析,也十分重要,它为宁波的各项改革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宁波教育改革实践从一个方面说明,理论研究和探索对改革的重要价值。我想进一步了解的是,教育经营的理论介绍到国内的时间不长,教育理论界尚在探索讨论当中,你们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者是基于一种什么考虑,将它应用于宁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呢?

华:践行教育经营的理念,是宁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近几年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明智之举。

回顾宁波教育发展的历程,曾经面临着种种困难。一方面,由于投入不足,造成了校舍陈旧、设备简陋的落后局面;另一方面,更由于学校布局分散,城乡差别悬殊,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严重滞后,导致了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成为制约教育现代化建设,阻碍宁波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教育投入不可能大幅度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教育资金的效益便成了我们积极探索的命题。这种想法刚好与教育理论界的教育经营理论不谋而合。于是,我们组织人员搜索教育经营方面的文献资料,查询它的来龙去脉,探寻它在实际中运用的价值和途径。

我们理解,教育经营的实质在于教育决策的精心营谋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核心在于统筹考虑教育的投入和产出,其目的在于谋求教育的规模效益和质量提升。认准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毫不迟疑地运用于实践。

傅:教育理论难以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充分的运用,这是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这些年一直十分关注也十分忧虑的问题。我想宁波的同志在这一方面之所以取得了成功,首先得益于您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并善于用当代新的理论和思维方式解决这些现实面临的真实问题。看来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取向和实际教育问题解决中的理论取向,应分别引起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的特别关注。不过,从理论到实践,或者说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中间有许多工作要做,请问宁波是怎样践行“教育经营”理论的?

华:是的,践行“教育经营”理论不仅是一个新课题,而且更是一道难题。我们在实现从学习到谋划、从认识到行动的“变革”过程中,结合宁波实际,重点抓了四件事情。

第一,着力抓好学校布局经营。学校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区域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办学质量。合理的教育布局有利于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几年,宁波结合城市化发展与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精心经营学校布局,协调整合教育资源,确定并实施了“高校建设园区化,县(市)区社区学院建设一体化,乡镇中心学校建设集约化”的学校建设新思路,加快了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宁波高教园区从2000年一开始建设,就以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和“三性三化”(功能多重性、资源共享性、主体开放性、信息网络化、后勤社会化、管理法制化)为目标。至今已完成投资52.7亿元,共落户9所院校,在校学生近5万人。同时,各县(市)区也相继建成了集职成教中心、电大教育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实习实训中心于一体的社区学院。90%的乡镇建成了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和中心成校。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办学效益逐步提高。

第二,着力抓好办学模式经营。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办学模式上大胆突破体制性障碍,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一是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积极推进国有公办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大力改造相对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一大批国有公办学校办学规模和效益得到提高,省级和国家级示范性学校从1998年的40余所增加到现在的190多所。二是积极探索推行国有学校改制民办运作,探索了国有学校改制、集团化办学、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等多种形式,改变国有学校单一依靠政府拨款的投资机制,并已显现出良好成效。三是积极探索不同的高校办学模式。密切结合地方经济优势,创办了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创办了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依靠名校创办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运用新体制、新机制创办了浙江万里学院;通过与国外名校合作,创办了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些学校体制各异,特色明显,丰富了高校发展的内涵。四是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征用土地、免征城建配套费、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待遇均等,调动并保护了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维护了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民办教育机构1562所,固定资产超过35亿元。

第三,着力抓好教育资本经营。充足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顺利、和谐、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近几年,宁波致力于教育资本的经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在学校建设中,探索出“政府投、学校筹、社会助”的资本经营策略,从而拓宽了建设经费的筹措渠道。教育资本经营方面,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的主渠道作用。从1999年开始,市本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连续5年提高1.5个百分点,2004年和2005年每年又增加1.2个百分点,并且均列入教育投资基数。11个县(市)区也相应提高了1~1.5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并规范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确保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和海外人士捐资助教。5年来,吸纳海外“宁波帮”和社会捐集资达3亿多元。另外,全市还积极通过职教经费统筹、城建配套、土地转让费、校办企业减免税等途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同时,还出台了对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的贷款实行政府贴息制度。

第四,着力抓好教育品牌经营。品牌意识是企业和商业打败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教育也不例外。学校只有树立了自己的教育品牌,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才能赢得市场、社会和老百姓的青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校一品”、“办百年名校、建百年名舍”等目标。通过近几年的精心经营,宁波涌现出一批学生喜爱、群众认可的特色学校与特色专业,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定位和品牌意识,教育品牌的价值日渐凸现,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独校区的中外合作高校,首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先河;镇海中学被评为全国首批文明单位;效实中学被评为全国百强中学。同时,我们通过控股、收购、兼并、承包、联合办学等方式,不断扩大“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教育品牌经营,实现了优势学校办学规模的低成本扩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名校还应该有“名舍”,即有经得起风雨侵袭、历史检验的校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建设周期短而带来的巨大投资浪费,而且还能给学校带来丰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建筑景观。

傅:看来,宁波在践行教育经营理论过程中,的确抓住几个关键的环节。首先在教育经营中宁波较好地处理了教育资源存量与教育资源增量的关系,发挥了政府、社会和学校多方积极性,在提高教育资源总量方面做了一篇好文章。我觉得,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的增量仍然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把注意力放在治理乱收费问题,却忽视教育资源增量不足这个根本性问题。从全国范围内讲,我国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仍维持在3%左右,没有达到10多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所规定的水平,也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这个问题不解决,教育发展就失去重要前提和基础。其次,教育经营绝不仅仅是经营硬性资源,还要很好地经营软性资源。学校的品牌、制度、观念、风气都是很好的资源。宁波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成功尝试。但我觉得在这一方面,继续探索和挖掘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这给我们另一个重要启示,即使在教育经费比较短缺,硬性教育资源条件较差的地方,经营教育资源的潜力也十分巨大。这里我还要提出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育经营的性质问题。学校与企业在主要功能和性质上的区别,决定了教育经营只能是一种“有限经营”、“部分经营”或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定向经营”。你们在践行教育经营理论时,又是怎样把握这种尺度,或者说注意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华:诚哉斯言!教育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教育经营必须与企业经营或商务经营相区别。我们在践行教育经营理论过程中,深入认识和谨慎处理了以下三种关系。

一是教育经营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教育公平也是有效实施教育经营的根本保障。因此,教育经营必须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最高目的,必须在不损害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在目前教育经费投入较为有限的情况下,有效的教育经营还可以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二是教育经营与教育效益的关系。教育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得教育效益。教育经营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必须进行成本核算,必须加强经营和管理。但是,教育或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教育或学校领域的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这个根本任务展开,都是服从并且服务于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这个根本任务的。为此,教育经营不能片面考虑经济效益,而应关注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把教育经营的经济效益与育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教育经营理论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赋予了以人为本的伦理学意义。

三是教育经营与教育质量的关系。教育质量形成于教育经营的全部过程,贯穿于教育经营的每个环节。目前国际间开展的教育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竞争。区域教育竞争也是如此,有竞争优势的学校,在生源市场、就业市场、资源市场上应该具有优先或更多的获得权,并形成一种累积的和滚动的持续效应,从而有力地促进区域间的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质量始终是教育经营的生命本原和最终追求,教育经营必须紧密围绕教育质量这个生命本原和最终追求展开。否则,教育经营就成为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

傅:坦率地说,妥善处理上述三种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上的应用,最可怕的现象是“剑走偏锋”,即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从一个极端滑到另一个极端。我很赞成你在处理上述关系方面的深入分析和妥当的把握。需要补充的是:在实践中,教育经营与教育公平、教育经营与教育效益、教育经营与教育质量并不总是和谐一致。如果出现矛盾,应坚定地坚持公平优先、教育效益优先、教育质量优先的原则。我这里之所以讲“优先”,而不是“唯一”,是说下面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统筹考虑两个方面效益,是我们考虑问题基础,不能出现放弃一方面的失衡局面;第二,当发生矛盾和资源有限时,应坚持后者优先的原则。我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部门都工作了许多年。据我的经验,宁波处理上述关系的观点,不仅适用基础教育更适合高等教育。另外,在教育经营概念、原理和展开体系方面还有许多值得讨论和规范的地方,只有在这一方面大家达成共识,理论界和实践界才能在同一概念体系和话语方式中讨论问题。

华:谢谢您的分析和界定!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宁波的“教育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傅:这说明,教育经营不仅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中也获得了证明。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华:一是较好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2005年全市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以上,学前三年幼儿的毛入园率达到100%,全市初升高比例达到93.1%,解决了15.4万名外来民工子女在我市义务阶段学校就学的问题。中职学校2005年招生3.7万人,普职高比例保持在1∶1左右。近几年来,我市的高考报名录取率均超过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

二是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了教育投入总量。通过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办教育的积极性,有效地增加了教育投入,扩大了教育供给,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全市教育经费总额1998年为18.6亿元,2005年超过了80亿元。

三是激发了办学活力,提高了办学水平。通过教育经营,激活了办学机制的转换,许多学校敢于面向市场自主办学,改善经营管理,重视投入产出分析和成本核算,力求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涌现出一批办学实力雄厚、社会声誉良好、市场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一批名校。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华茂教育集团、宁波外事学校等,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学校。

四是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的愿景。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规模效益得到提高,各类教育的优质资源明显扩大,校均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子女有书读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读好书”的愿望正在得到实现。

傅:祝贺宁波教育界运用教育经营的理念和策略解决了许多地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希望宁波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在继续践行教育经营理论方面获得更好的经验。不过在这里,就教育经营问题我还想提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供华局长、宁波乃至全国理论界和实践界人士深入探讨。其一,宁波是商业文化底蕴悠久而坚实,经济发达,财政实力雄厚的地区,在这一地区我们已经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如何在商业文化底蕴薄弱,经济落后,财政实力单薄的地区践行教育经营的理念仍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尝试的问题。其二,按教育经济学家的研究,人们接受不同性质的教育,其个人收益率是有所不同的,学校也可分为公立的和民营的,如何在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中认识和实践教育经营的理念,处理好教育经营与教育公平、教育经营与教育效益、教育经营与教育质量三种关系,把握好分寸,也很值得探讨。我个人的观点是,应在总的原则下,分类分析,分类指导,分类实践。

华:谢谢傅教授!我们也将继续在教育经营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提升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

标签:;  ;  ;  ;  ;  ;  

教育管理问题探讨:学者与教育改革者的对话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