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转型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经济转型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新兴经济体转型现象一直是转型理论解释的重点。同时,转型理论自身的构建与完善也源自于转型国家不同的转型路径与模式。俄罗斯作为转型经济体中一个极具特色的转型大国,其经济体系转型不仅反映了其经济内涵,同时也隐含了某些政治结构的特色。而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经济动荡,而且更直接地反映了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某些内在缺陷。①分析、研究俄罗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特色,对于理解俄罗斯经济转型无疑具有阶段性评价价值。
一、俄罗斯经济转型成就与金融危机冲击
处于转型中的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衰退后,就开始以飞快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衡量,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成就都令人印象深刻②。虽然以转型国家30个样本进行整体评估,俄罗斯并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进步,但其真实的GDP水平还是稳定在1989年转型起始点上(图1)。引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011的转型报告》的评估同样可以看到,俄罗斯的电子通讯业、电力、铁路和资本市场都进行了颇有成效的转型和发展,其综合评分指数超过3分(图2)。
金融危机爆发前,1999年到2008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超过7%,股票市场上涨了20倍。俄罗斯作为“金砖国家”集团的一个成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③。俄罗斯通过努力已经超过智利和石油资源竞争者委内瑞拉,并在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经济体的差距。同时俄罗斯比其他的转型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巴西,以及乌克兰发展得好(图3)。在“金砖国家”中其经济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俄罗斯政府现金充裕;股票市场繁荣,资本化比率较高;企业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比十年前增长2倍多;失业率和贫富差距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但在宏观经济如此良好的表现下,作为转型经济体的俄罗斯仍然暗藏着一些转型难题尚待解决。遗憾的是,在俄罗斯解决这些问题之前,金融危机使这些问题遗留的弊端瞬间爆发。从宏观经济表现来看,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比G20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重。不仅其2009年的GDP收缩了8%,是G20中衰退最严重的,同时以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去衡量金融危机对经济体的冲击,俄罗斯遭受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图4)。
虽然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2009年的经济表现都比2008年差,但差距最大的是俄罗斯,其经济震荡超过了13个百分点,而其他国家的平均差距仅为4个百分点(图5)。为什么金融危机前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如此不堪一击?俄罗斯经济在转型繁荣发展的同时,其在转型过程中到底还有哪些关键的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④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转型尚存在问题
可以说,金融危机中俄罗斯急剧衰退的经济表现,仅仅是对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结构性缺陷的一个检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转型依然存在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一)经济增长依赖能源贸易
OECD对于金融危机期间波兰和捷克的对比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贸易多元化和内生性增长是国家经济稳定的核心要素,而贸易的单一性不仅使国家面临外部市场的风险,而且其结构均衡也是阻碍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⑤。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俄罗斯进出口连年快速稳定增长,2008年达到进口2670亿美元、出口4680亿美元的最高值(图6)。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额均缩减超过三分之一,低于2007年的水平(表1)。到2010年后,情况有所改善,进出口总额达到6260亿美元,但仍然不及2008年的最高水平。尽管俄罗斯的贸易数据看似增长稳定,但考察一下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图7),就可看出问题所在。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煤炭储量世界第二,石油储量世界第八。所有这些资源构成了俄罗斯出口的最主要部分。对比俄罗斯进出口结构可以看到,俄罗斯出口的80%由石油、天然气、金属、木材和防务设备(defense equipment)构成;但在工业制成品方面,机械、交通设备、化学制品,包括食品却依赖进口。虽然俄罗斯利用资源储备来确保其国内外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但显然俄罗斯的资源优势也造成其贸易均衡发展的障碍,出口结构过于集中和单一。资源禀赋使俄罗斯经济坐享其成,国内资源配置不公平——主要集中在资源部门(下文俄罗斯债务结构将有相关说明),这样不仅导致俄罗斯其他关键行业发展缓慢,同时既得利益集团也使国内经济政治改革难以推进,从长期看,这都会损及俄罗斯经济的活跃性和进一步持续发展的潜力。⑥
具体考察俄罗斯1995年到2010年出口商品构成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出口比例明显增大,金属宝石类出口减少,木材类出口略有减少,但所有资源类商品的总比重自2000年起就超过了80%,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经济转型15年来,俄罗斯经济并没有进行比较彻底的结构调整,以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在某种程度上,资源出口的比重在俄罗斯贸易出口项中还有所加重(图8)。
另外,从贸易依存度看,俄罗斯2010年的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为43.3%。虽然俄罗斯并不是转型国家中最高的(中国50%,印度19.5%,巴西23%),但就贸易结构而言,俄罗斯经济的单一行业贸易依存度却是最高的。从出口国家结构看,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俄罗斯2010年总贸易额的46.8%,欧盟同时也是到目前为止俄罗斯最大的投资方,高达75%的外国直接投资都来自欧盟成员国。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对象为欧盟(44.8%)、美国(6.0%)、中国(5.8%)、土耳其(4.9%)、乌克兰(3.7%);主要的进口方为欧盟(50.2%)、中国(14.1%)、乌克兰(5.3%)、日本(3.8%)、白俄罗斯(3.4%)⑦。虽然金融危机后,俄罗斯意识到外来投资单一化和出口贸易单一化对于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致命威胁,并进行了对外来投资放松限制的改革。如2011年6月俄罗斯建立的100亿美元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就旨在促进外商投资领域多元化。另外,根据2011年4月的第846号总统令提出的立法修正,为俄罗斯加入WTO进行了立法准备,而联邦法律57号的修正条款也为改善外国投资环境进行了松绑⑧。但从相当一个时期的前景预测来看,如果俄罗斯不对其经济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当前的经济政策是无法让俄罗斯摆脱严重依赖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出口的局面的,因而也无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从这个角度看,出口贸易结构转型是俄罗斯经济转型中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二)银行业竞争力低下
俄罗斯目前有1007家银行,这一数目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非常巨大,主要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中,俄罗斯中央银行发放了大量的银行许可证,而且俄罗斯银行成立的门槛相对很低。理论上,一个国家的金融企业数量多,会降低金融的集中度,但俄罗斯却不然,其银行业集中度还是非常高,而且主要被国有银行所控制。就金融资产而言,俄罗斯最大的20家银行控制了将近70%的银行总资产,其中6家国有银行占据总资产的52%以及存款的60%。最大的国有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信贷机构,一家就占了俄罗斯银行总资产的四分之一。外资银行比例相对较低,占有18%的总资产和12%的信贷。
从变化的角度看,俄罗斯银行业的集中度从2002年至2007年持续下降。2002年,前五家银行占有56%的资产,到2007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4%。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一部分银行倒闭、收购、兼并,政府接管增多,因此2008年的银行集中度又有所回升。俄罗斯银行业的集中度按比例来看与巴西相近,低于中国,稍高于印度(表2)。但考虑到俄罗斯银行的绝对数量如此巨大,因此事实上俄罗斯银行业的集中度之高是相当明显的。2009年2月俄罗斯中央银行CBR提高了银行资本金,要求俄罗斯注册银行的最低资本金要达到600万美元,并要求现存的银行到2012年1月必须符合标准。虽然这一标准低于巴西的900万美元、中国的5000万美元和印度的7250万美元,但俄罗斯的实际情况是,大量资本金未达标的银行将面临或合并、或转型为其他类别的金融机构,或面临破产(表3)。
虽然俄罗斯银行业已经高度集中了,但新标准不仅不能减少大型国有银行的数量,而且还会影响中小型银行的发展。从业务结构来看,俄罗斯银行主要业务集中在企业信贷,三分之二的银行都从企业信贷中获得超过50%的收入,而现代银行的中间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功能业务在俄罗斯银行比重非常低,这样不但进一步减少了银行业的同业竞争,而且小企业及个人的融资途径非常狭窄。
银行业若缺乏竞争,将会对经济体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如金融产品价格垄断,融资门槛高,因而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异常困难。同样,银行业缺乏竞争也不利于新兴企业发展和老旧企业退出市场。尽管俄罗斯银行业以国际标准来看并非高度集中,但不公平的差异性监管措施以及缺乏完备的退出机制(credible exit process),都阻碍了俄罗斯银行业的竞争力。由于缺乏适宜的统一监管,小型的机构简易的银行相比大型的机构复杂的银行有许多不利。另外由于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区域化和分散化,导致不同地区的监管标准不同。在金砖国家中,只有俄罗斯的银监部门没有合法的强制的停业禁止令,银监部门不能暂停股息分配,这些都给市场透明和有效处理问题银行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俄罗斯银行业实行预设清偿机制,违反机制将引发银行监管部门的自动干预,但宣布银行破产的权力在法律上属于法院,相反,在巴西,银监部门具有完全法律资格宣布银行破产,因此,俄罗斯银监部门在处理问题银行时受到限制。
就业务性质而言,俄罗斯银行业的竞争现状与中国和印度相似,但相比巴西银行,差距就大了,尽管巴西和俄罗斯有着相近的银行集中度。在俄罗斯,前二十家银行和国有银行,相比小银行和私有银行,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金融危机过程中,由莫斯科市政府控制的莫斯科银行累积大量坏账引发的救援(2011年被国有银行VTB收购),显然提醒俄罗斯需要注意,金融体系安全性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作用。因此,俄罗斯在2009年开始推出银行业的一系列改革,如根据俄罗斯《银行发展战略规划》,俄罗斯将进一步推动国有银行的私有化;俄罗斯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对俄罗斯注册银行进行了全方位的“体检性核查”;为了保证储户的安全,俄罗斯中央银行还推动了金融安全培训,并与欧洲央行进行了审计合作;为了保证银行的质量,在资本金方面,俄罗斯央行打算到2015年将银行资本金提高到3亿卢布。以上举措表明,俄罗斯通过金融危机看到了俄罗斯银行的流动性缺陷,希望加强俄罗斯银行的安全性。另外还有一些改革举措,如增加银行监管的质量,培训人员,包括与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等。但在大规模竞争开始之前,俄罗斯银行业的业务结构决定了其银行竞争力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改善⑨。
银行业的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体系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经济转型的关键指标。尽管有许多研究已经提示了俄罗斯银行业转型以来的进步⑩,但是俄罗斯银行业的效率、竞争能力和服务体系缺陷,与国际同行比较依然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仅隐含着市场集中的结构性风险,会阻碍俄罗斯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对经济转型也会带来障碍。
(三)奇特的半主权债务结构(11)
仅从国际标准看,俄罗斯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过去十年中已经减少了很多,几乎到达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大概在12%左右)。在“金砖国家”中,中国为40%,而巴西、印度均超过60%。俄罗斯的公共债务与其他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国家的状况都截然相反。大多数国家近年来公共财政都在恶化,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大规模财政刺激以及采取各种措施救助银行部门后,主要经济体的政府举债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但是非常特别的是,金融危机过程中,俄罗斯的公司和银行债务却有所增长。由于俄罗斯特殊的产权结构,政府拥有很大一部分公司和银行的资产,这些半国有性质的公司和银行部门受到国家的支持,因此他们的债务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应属于政府负债,在理论上可以被称为“半主权债务”。由于俄罗斯半主权债务和银团贷款占整个政府债务的比重不断增加,因此如果将半主权债务和银团贷款计入政府公共负债,那么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将提高一倍之多。由于公司的不稳定性,半主权债务可能会对或有负债造成冲击,这将使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20年时高达40%以上(12)。但俄政府目前的私有化计划将会减少或有负债,并使公共债务带来的风险下降。
在俄罗斯,企业贷款的分配高度集中,12%的企业占总债务的80%。前15家公司占总债务的50%。其中石油和燃气部门是最主要的贷款方,接下来是国有银行和交通运输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一家公司就占了企业总债务的10%(图9)。而在企业债务中,41%属于半主权债务,约1140亿美元。这个保守估计相当于2010年7月俄罗斯GDP总额的8%。半主权债务分配也同样高度集中,十大国有公司占据了89%的半主权债务,包括两个石油和燃气公司(Gazprom,Rosneft)、两家银行(VTB,Russian Agricultural Bank)和Russian Railways(RZD)(图10)。
从债务结构可以看到,俄罗斯企业的国有化特征明显,加之重视能源类企业的发展,这将令其债务结构不均衡,从而导致资本的分配也过度集中,不能流向其他行业和小型企业,这样不仅不利于经济多样化发展和减少对资源类经济的依赖,同时金融资源的错配也会影响经济的结构转型均衡化。
(四)商业环境亟需改善
俄罗斯经济中一项留存已久且影响颇深的转型障碍就是俄罗斯恶劣的商业环境。这个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范围广泛,程度严重。从关键的问题看,俄罗斯市场进入壁垒高,因而削弱了企业竞争力;同时俄罗斯管制过度,抑制创新,使得经济对能源采掘更加依赖。
从广义上讲,商业环境包含的范围很大:从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税务负担、公务行政系统的有效性到腐败、法律执行情况等等。影响商业环境的各项因素可以从整体上分为“软因素”和“硬因素”两类。“硬因素”通常指外生条件,比如市场规模、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和基础建设等。“软因素”则指机制上对商业活动的阻碍,如管制、腐败,以及公共行政等。对于俄罗斯来讲,它的“硬因素”条件较好:资源丰富,受教育人口比例高,本国市场规模大。但“软因素”情况则较为恶劣。而且,“硬因素”的提高通常需要长期的努力,而“软因素”的改善则可以在短期或中期来完成,而所谓的转型,从通常意义上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可以通过制度调整的“软因素”的再构建。
俄罗斯整体商业环境在世界排名中处于靠后位置,在183个排名国家中排在第120位左右,属于做生意最难的三分之一部分。落后于中国,但稍好于巴西和印度(图11)。
商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市场管制。从市场管制的角度看,如果拿俄罗斯与中国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在垄断利润行业进行了严格管制,如资源采掘、银行、电信、烟草等,而在充分竞争领域则是“管制无为”和“管制被俘获”,造成了产业链下游端的充分的、无规则的竞争,其好处是活跃了内部市场,扩大了内部贸易流通量,其坏处是虚假销售、产品安全、盗用知识产权等现象屡禁不绝。但俄罗斯与中国不同的是,其不仅严格管制了“战略敏感”产业,而且对下游端管制也十分严格,呈现“管制过度”的特征。虽然引用OECD管制评分并不完全能够体现俄罗斯的实际情况,但对照OECD给出的平均水平,俄罗斯市场管制还是相当严格的(图12)。
由于俄政府对于商业发展管制多,阻碍了经济体自我净化和自我淘汰的能力。以商业零售业为例,俄目前有370个规模化的批发商,服务于80万家中小规模企业和4000万个家庭。这样的结构显示,一定会出现区域垄断和削弱竞争。而在价格管制方面,无论是机票还是烟酒,俄罗斯依然实行着严格的管制定价,这使得俄罗斯价格管制成为世界经济体中最严格的国家。
俄罗斯出于对国有企业的盲目支持和保护,引导了大量资源流入低效益企业,造成无效和浪费。同时,经济过分管制会减缓熊彼特所说的“市场创造性破坏”过程,不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和落后企业的衰亡。
据世界银行2010年的“企业调查”(Enterprise Surveys)称,俄罗斯的管理者平均花费22%的时间来处理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工作,几乎高于所有OECD国家。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Global Competitiveness)排行榜中,俄罗斯在政府管制一项中排在倒数几位。
在世界银行的“做生意”(Doing Business)指标排名中,同样可以看到俄罗斯企业承受着非常繁重的来自行政程序的负担。在俄罗斯开展商业活动,主要的困难是,要想获得电力支持,难度很大。按照这一项指标,俄罗斯在世界183个国家中排名最后。另外,难以获得施工许可,难以从事跨境贸易,开办企业困难,国家政策对于投资者保护不够,商业投资等也没有吸引人的税务优惠等,也恶化了俄罗斯的商业环境。俄罗斯商业环境比较好的方面是合同执行和财产登记(表4)。
恶劣的商业环境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俄罗斯经济体系缺乏竞争力。OECD报告曾指出,俄罗斯市场份额集中度从2001年的43%上升到2007年的47%,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图13)。另外,俄罗斯的中小企业(SME)在经济中非常不活跃。中小型企业只占有20%的雇佣率和比例更小的产出份额。而在大多数OECD国家,这两个数额都超过50%,对于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和制度限制的担忧,引发学者对于俄罗斯经济结构真正转型的困惑(13)。同样地,俄罗斯市场的企业进出率很低,世界经济论坛的《俄罗斯竞争力报告》(Russia Competitiveness Report)指出,在俄罗斯每年只有5%的公司开始或停止运营,这说明俄罗斯市场非常不活跃。
(五)腐败盛行,治理有待提高
腐败也是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面对和备受困扰的问题之一,从国家、社会到个人都在试图努力解决腐败和不公平问题,但一直鲜有成效(14)。在俄罗斯,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不公平程度高。这一观念损害了公民对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权力的信任和支持,严重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俄罗斯,由于大多数人都认为获取财富需要涉及犯罪或依赖政治关系,只有极少部分人相信凭借天赋和努力可以获取成功,因此人们不愿意冒险创业,也不喜欢经济和政治自由化,认为自己不会从中受益。调查显示,只有36%的人支持民主,28%支持市场改革,是所有转型国家中最低的。俄罗斯有40%的公司经常支付不符合官方规定的费用,贿赂行为盛行,这使得俄罗斯在腐败指数的国际比较中显得非常突出(15)(图14)。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个现象是前苏联时代遗留的一个遗产,只不过在今天的俄罗斯表现得“货币化”而已(16)。当然俄罗斯并不是没有注意到腐败对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自2000年开始,俄罗斯就加快了司法体系的改进,如2001年立法,约束了官员随意检查企业的寻租行为;2005年《公共采购法》的出台,限制了政府的浪费和企业的贿赂行为。最重要的是2008年12月俄罗斯联邦法律第273号《反腐败法》的公布与执行,该法律给腐败以很宽泛的定义,包括了行贿、滥用职权等内容。同时,俄联邦《刑法》2011年5月的修正案,也将行贿罪入刑,其中包括10-100倍的罚款,最低金额25000卢布至最高5亿卢布,来打击商业贿赂和其它形式的行贿。俄罗斯还在争取反腐败的国际合作,2006年俄罗斯批准了《联合国反腐公约》,并在2011年5月被邀请加入《OECD反腐公约》。这些进步表明,俄罗斯认识到腐败给俄罗斯治理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希望通过改革使市场环境净化。
三、俄罗斯经济转型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一)创新与高科技能力培养
许多经典性实证学术研究已经证明,从长期角度看,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加速一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军事等能力的增强,对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7)。理论上,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技储备遗产,而其全球最高水平的科学和工程学位教育应该使俄罗斯在科技创新上有所成就(18)。但遗憾的是,由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俄罗斯丰厚的教育资源储备并未有效地转化为创新,以R&D占国内GDP支出来看,俄罗斯在可比较范围内,排名较后,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图15)。
而在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方面,2010年俄罗斯不仅有15亿美元的逆差,而且其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总的出口份额中占比几乎可以忽略(图16)。
由于巨大的科研基础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创新,从1998年到2008年期间,高科技行业对推动俄罗斯的GDP增长所发挥的作用很小,2008年高科技行业占GDP比重仅为3%。比重过小难以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并且延误了俄罗斯经济的结构调整。按照国际水平横向比较来看,目前俄罗斯有五个主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首先是计算机软件和办公设备,从90年代到现在,该行业收入呈现两位数增长,2008年收入总额55亿美元,但比印度仍然小很多,印度同年软件业收入600亿美元。该行业在俄罗斯产业发展中属于新兴行业,入行门槛低,是俄罗斯最开放的行业之一。另一个俄罗斯优先发展、大力扶持的技术行业是专业材料,包括纳米技术。虽然该技术在俄罗斯的理论研究水平高,但商业化程度低,难以将高水平的研发融入民用经济体系。这不仅制约了俄罗斯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活力,同时反映出俄罗斯特有的旧时代研发制度并未随市场化而转型。另外,核技术、航空以及军备武器也是俄罗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领域(19)。事实上,由于其战略思维考量和研发路径依赖仍然以军事工业研发为核心和先导,因此,使用公共研究资源自上而下开展科研的模式在今天的俄罗斯并没有改变。2011年10月,俄罗斯总理普京就要求在未来10年投资3万亿卢布用于国防工业,并强调对国防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将带动俄罗斯经济发展。俄罗斯政府常务委员会已经于2012年2月22日批准了到2020年全面改进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的计划,预计将投资3万亿卢布(约合1008亿美元)。该项目将主要致力于加强科学技术和制造能力,建立先进的国防基础设施,同时人才教育和培养也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20)。
创新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俄罗斯目前的创新机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比如企业的研发水平较低,创新活动少,并且缺乏创新条件和制度框架,特别是研发竞争强度低,管制过渡和腐败等问题导致难以形成创新的自主机制。俄罗斯从前苏联继承了优越的科研基础,而且除了上世纪90年代的短期削减外,俄罗斯一直比其他新兴经济体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但与OECD的平均水平比较还是低很多。俄罗斯的创新表现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却没有能够实现更多的技术成就,并且没有很好地利用创新来刺激经济发展。许多文献研究注意到了俄罗斯创新既有的制度性和体制性缺陷,如公共研发而不是企业研发,供应驱动而不是需求驱动主导研发,税收政策与非银行金融支持(VC)欠缺,研发能力区域分配不合理等,种种因素在阻碍着俄罗斯创新能力的发挥(21)。
当然,俄罗斯并不是没有注意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今天乃至未来的重要意义。俄罗斯当局近年来为促进科技创新已做出许多努力,如2005年俄罗斯颁布了《经济特区法》,该法律规定了两类经济特区(SEZs):“工业产品区”与“技术创新区”。其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工业产品区”最大占地面积可以达20平方公里,在该区域内的公司将被免除第一个五年的地区财产税、土地税,并拥有免除海关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特权;而“技术创新区”作为国家创新战略(俄罗斯创新2020战略)的组成部分,除了“工业产品区”的一些优惠政策外,技术创新区还将享受社会税从26%下调到14%的税收优惠,并且可以将研发成本直接抵扣税收。在这些激励政策的支持下,一些经济特区、科学基地、技术园区,以及风险资本基金相继诞生(22)。最为著名的是“斯科尔科沃”创新园区,该技术园区具有研究集群的性质,集聚了生物医学、IT、动力效能、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电讯等众多领域。各单元之间既不相互干扰,必要时还能相互协作。这些举措都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克服创新不足的决心。当然在肯定俄罗斯对创新的积极努力时,一些潜在未来风险也存在,比如斯科尔科沃计划已经成功地吸引了海外技术型企业,并且会作为政策试验基地,但同时,这个计划耗费大,公共财政支持成本较高,并没有完全体现企业主导的特征。
尽管俄罗斯的研发体系和创新体系已改变和进步很多,但仍然存在一些前苏联时代遗留的问题。比如,当前创新体系的核心仍是国有研发和设计机构,而非私有企业。这种制度安排会弱化知识体系流动,并且缺乏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之间的互动。而在OECD国家,运作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才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公共研发只起辅助作用。因此俄罗斯创新政策实现的难题是,如何把创新体制从国有的研发机制转型为市场企业为主导的研发机制,并且有效地利用国际研发能力(23)。当然,依据国际经验来看,在国际研发合作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外国企业的“绿地投资”是很难持续提高的(24),所以如何促进国外多产业化投资也是俄罗斯改进创新的一个考验。
(二)财政结构有待优化
在经历了持续的高增长和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的严重衰退后,俄罗斯正在经历着缓慢的危机后增长时代。与金融危机前7%的年均增长率相比,俄罗斯现在的增长率非常平缓,在3.5%到4%之间。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油价更加走低、人力成本不断升高,以及资本流入减少等,都是俄罗斯当前新的外部环境。在此情况下,俄罗斯财政预算在各个方面都受到限制,将产生两个主要的财政支出政策问题:第一,如何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在减少的财政资源背景下提高公共服务?第二,如何确保关键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保证长期的增长和经济多样化?
在过去十年间,俄罗斯创建了先进的税收体系,设计了两个石油基金来管理财政储备,并将公共债务减少到GDP的10%以下。尽管石油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流入,但由于石油基金的出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俄罗斯减少了“荷兰病”症状的恶化,并让俄罗斯在2008年金融危机完全爆发前一直处于财政盈余状态。但除了这些有效的改革之外,近几年来俄罗斯非石油税收基础并没有扩大,而且公共支出并不稳定。并且,政府在2005年将统一社会税(Unified Social Tax)减低到26%,在2004年将增值税从20%减低到18%,以及其他的税收减免,将导致俄政府损失相当于近4%GDP的税收(表5)。
金融危机前俄罗斯的巨额财政储备(2008年底约为GDP的16%),为政府提供了救助俄罗斯金融危机的资金保障,俄罗斯在2008年和2009年各实施了总额为6.7%GDP的救助政策计划以缓冲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但是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均衡地控制公共财政支出,在减少经济刺激的同时,熨平经济波动。由于公共财政刺激计划的推出,俄罗斯2009年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6%,目前俄罗斯政府计划逐步缓慢地调整预算,到2015年消除赤字。短期来看,俄罗斯政府的2011-2013预算强调六个关键的经济政策目标:利用预算作为关键政策工具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高公共支出的有效性;提升结果导向型公共部门的绩效;发展支持创新的工具;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确保养老金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结构改革,同时还需要巨大的财政资源,如表6所显示的,根据俄罗斯新的预算规划,俄罗斯在基础设施建设、军事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以及创新方面,均将有规模更大的支出(25)。
仔细分析俄罗斯的财政结构可以看到,在俄罗斯联邦预算平衡中一直有一个隐含的问题(图17),即非石油收入预算。如果扣除非石油收益预算,那么俄罗斯预算缺口是很大的,约为GDP的10%。虽然2011年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使俄罗斯保持了外部经常账户盈余,但俄罗斯的资本流出却一直持续。从长期预算平衡角度看,俄罗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保持预算的稳定性。由于石油价格波动而带来的阶段性收益,可能使俄罗斯放松对非石油预算缺口的警惕,所以,尽管俄罗斯2007年的《预算法》中已经强调了预算的平衡性问题,并且已经设立了稳定基金来补充与预防石油非稳定收益,但是预算平衡一直是俄罗斯的弱项。从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能力以及稳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一个长期的隐患是,俄罗斯养老金支出的压力在逐渐显现。目前俄罗斯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是低于许多国家平均水平的,根据人口统计,到2030年,俄罗斯的赡养率将从目前的33%上升到52%,不仅显著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还将增加占GDP8%的公共支出(26)。
金融危机前,特别是在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之前,国际社会对于财政预算平衡和赤字抱持着漠然的态度。随着债务危机的持续,使得研究者越来越关心一个国家长期的财政预算平衡。人们发现,在这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国家如荷兰、瑞典等,均从制度角度约束了财政平衡(27)。俄罗斯虽然在2007年开始执行《预算法》后也强调了议会对于政府预算的约束性作用,但是,由于政府管理经济的惯性和石油价格高企的外部环境,使得俄罗斯的非石油预算不平衡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于建立财政预算上限的概念还是没有紧迫感(28)。因此,从短期来看俄罗斯的财政情况良好,债务负担也不大,但大量的非石油赤字仍需要中期的财政调整才能得到平衡,而长期可持续财政对于俄罗斯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从苏联瓦解算起,俄罗斯踏上经济转型之路已经20年了。金融危机前经济增长的辉煌成就,包括金融危机中的严重衰退,都值得人们去反思。对于俄罗斯而言,其经济转型的结构性难题似乎明显,而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还将面临着哪些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首先,来自外部的世界范围的各大经济体的增长减速,必然引发资源价格的波动,特别是中国经济减速和结构调整已经抵消了地缘政治不稳定带来的油价投机(29)。其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延续,使得欧洲主要国家收缩财政开支,其带来“挤出效应”威胁到俄罗斯对欧洲的出口。而最重要的是,全球金融市场的管制加强,特别是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效应将增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导致资金流出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国家。有数据显示,在2011年,已有840亿美元净资本流出俄罗斯,而2012年1月还有170亿美元流出俄罗斯(30)。无论这些资本是考虑到金融风险偏好,还是政治风险偏好,大量净资本流出将严重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多元化和其需要的结构调整。另外,一个来自新技术革命的变革也可能正在给俄罗斯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带来致命的威胁。源自美国2010年开始的“页岩气”革命,虽然其示范效应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但美国能够通过新能源达到能源进出口平衡,对俄罗斯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31)。
就内部环境而言,同样还有很多挑战性问题尚待解决。除了普京再次当选引发明显的政治与社会反抗,包括情绪对峙外,仅就经济转型而言,“资源诅咒”可能继续阻碍俄罗斯的制度健康化和经济改革,而这与俄罗斯国内腐败盛行交错形成恶性循环。世界银行评估数据显示(图18),在2004年到2008年石油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时,俄罗斯政府机构不仅没有提升治理能力,相反其总体治理水平甚至还有明显的下降。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俄罗斯错过了结构转型的最佳机遇期,但至少可以说明,在外部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俄罗斯解决治理能力和改善商业环境的转型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按照俄罗斯领导人的规划,俄罗斯如果想迈入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国家行列,那么,其首要的任务是完成经济的现代化,而长期依赖贸易条件优势和运用资源禀赋来维持快速经济发展,是难以实现这个目标的。因此,可持续地提高经济产出的途径应当是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采取新型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TFP)(32)。这不仅意味着俄罗斯要营造鼓励创新、改革投资路径和创造人力资源发展的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同时,提升政府治理经济的执行能力更是至关重要(33)。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俄罗斯经济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结构改革”。今天几乎所有研究俄罗斯经济的文献均注意到“结构改革”的重要性(34),但在一个转型历史继承非常复杂的国家,在上层建筑影响和控制经济基础的俄罗斯,进行大规模的“结构改革”无疑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对普京新执政期经济能力的一个检验,同时也关乎俄罗斯发展的未来,对于这一点,俄罗斯做好准备了吗?
①关于金融危机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参见曲文轶:“中俄贸易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1期;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新自由主义与世界经济危机”,《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2期;斯蒂芬·赫德兰:“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6期。
②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采用了私有化、治理能力、竞争政策、银行改革等9个领域的指标,对30个转型国家进行年度评估,是目前最全面的转型比较研究报告,具体指标设计与比较研究参见http://www.ebrd.com/pages/research/eco-nomics/data/macro.shtml。
③对于金融危机前俄罗斯经济发展成就的研究可参见Kazuhiro Kumo and Fumikazu Sugiura(eds.),"New Generation of Russian Economic Studies",HIER Discussion Paper Series,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Histotsubashi University,2006。
④对于俄罗斯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和结构问题研究可参见Shinichiro Tabata,"The Impact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Mechanism of Economic Growth in Russia",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2009,Vol.50,No.6,pp.682-698。
⑤OECD Economic Surveys:Poland,OECD,2010.
⑥关于俄罗斯经济对能源资源依赖的相关讨论可参见田□伸一郎:“俄罗斯油气资源依附性经济论析”,《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3期;久保庭真彰:“俄罗斯经济的转折点与‘俄罗斯病’”,《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1期。
⑦俄罗斯统计署网站,http://www.gks.ru/wps/wcm/connect/rosstat/ross。
⑧具体参见Yana Vaziakova,"Russia:Progress in Structural Reform and Framework Conditions",2011,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fulltext/5kg0k6zsbjbv.pdf。
⑨有关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银行业的政策调整研究参见Dmitry Ivanov,"Banking in Russia:Adjusting to Post-Crisis World",World Finance Review,December,2011。
⑩William E.Alexander,Banking System Restructuring in Russia,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seminar/2000/invest/pdf/alexander.pdf.
(11)半主权债务是德国银行研究所针对俄罗斯国有公司与国有银行负债的一个准确定义,具体研究参见Maria Arakelyan,Russia's Quasi-sovereign Debt,DB,2011。
(12)与俄罗斯比较相似的是,中国按国际标准公共债务水平也非常健康,但中国的特点是10.8万亿的“地方债”,如果加入地方债,将使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上升20%以上。
(13)有学者选择对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中小企业进行经典式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用市场能力、研发、管理、金融资源获得、融入全球产业链等多项指标进行测评,俄罗斯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依然非常薄弱,具体研究参见Rick Molz,"Institutional Realities and Constraints on Change:The Case of SME in Russia",Journal of East-West Business,2009,15,pp.141-156。
(14)2009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前进,俄罗斯!》的报告中再次指出腐败对于俄罗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为是腐败损害了俄罗斯的天才发明与市场的结合,参见http://eng.kremlin.ru/transcripts/298。另可参见程伟、殷红:“梅德韦杰夫‘去斯大林的现代化’评析”,《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3期,第8-13页;庞大鹏:“俄罗斯政治思想的新变化——2009年俄罗斯政治形势分析”,2010年第3期,第22-27页。
(15)有学者在俄罗斯8个地区对500个企业家进行调查发现,腐败确实困扰着俄罗斯的经济健康发展。Frye T.,"Corruption and Rule of Law",In A.Aslund,A.Kuchins(eds.),Russia 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2010。
(16)Ledeneva,A.and S.Shekshnia,"Doing Business in Russian Regions:Informal Practices and Anti-Corruption Strategies",Ifri Russie.Nei.Visions,No.58,March,2011.
(17)具体文献参见Donselaar,P.,H.P.G.Erken,L.Klomp,"R&D and Innovation:Drivers of Productivity Growth",In G.M.Gelauff,L.Klomp,S.E.P.Raes,T.J.A.Roelandt(eds.),Fostering Productivity:Patterns,Determinant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Elsevier,Boston,2004; 另可参见Keller,W.,"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42:3,September,2004。
(18)2003年以来,俄罗斯科学与工程学位在全部新学位的总比例为40%,远高于欧盟13国10%,高于美国20%以上,具体参见Gianella等人的研究报告http://eprints.bbk.ac.uk/506/2/506.pdf。
(19)A.Aslund,A.Kuchins(eds.),Russia after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2010.
(20)对比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的军事竞争,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的投入最终转化为科技的民用溢出,而前苏联的投入成为军事体系沉淀成本?对此,笔者的解释是,由于前苏联体系缺乏市场渗透,所以研发投入没有带来横向产出,而美国自下而上的公司主导研发,为军事技术转民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21)对于俄罗斯研发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参见“Reviews of Innovation Policy Russian Federation 2011”,OECD,http://www.imemo.ru/ru/conf/2011/06062011/06062011_IG.pdf。
(22)仅在2006年俄罗斯就有四个技术创新区建立,分别是泽勒诺格勒(Zelenograd)的微电子区,杜布纳(Dubna)的核物理区,托木斯克(Tomsk)的新材料区和圣彼得堡(St.Petersburg)的信息技术区,并在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等三个部的分别操作下,掌管了近50亿卢布的风险投资基金。
(23)虽然中国目前的创新体系与俄罗斯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公共研发、国有研发占相当比例,但中国有一个特点是俄罗斯不具备的,就是外资企业研发的溢出和推动效应,使中国企业缩短了研发路径。
(24)有关俄罗斯创新体系缺乏国际研发合作的研究参见Leonid Gokhberg,Tatiana Kuznetsova,"S&T and Innovation in Russia:Key Challenges of the Post-Crisis Period",Journal of East-West Business,Volume 17,Issue 2-3,2011。
(25)所给出的预测仅是世界银行研究者根据俄罗斯预算法的一个估算,俄罗斯的预算弹性很大,常常根据总统的意见进行修订,普京新当选后又提出一系列稳定民生和加强现代化的举措,而这将为预算波动带来不确定性。参见S.赫德兰:“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是时候忘记俄罗斯现代化了吗?”,《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2期,第156-159页。
(26)Bogetic,Z.et al.,Long-Term Fiscal Risks and Sustainability in an Oil-Rich Country:The Case of Russia,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No.5240,World Bank,Washington,D.C.,2010.
(27)“预算理事会”的制度设计对约束政府预算作用比较明显,有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参见R.Hagemann,"Improving Fiscal Performance through Fiscal Councils",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OECD,Paris,2010,No.829。
(28)有学者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就提出“预算上限”的概念,并对不同国家预算持续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参见G.Ljungman,"Expenditure Ceilings:A Survey",IMF Working Papers,IMF,Washington,D.C.,2008,No.08-282。
(29)2012年中国经济调整对于世界大宗产品价格影响是明显的,即使在利比亚战争和伊朗危机持续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并没有创出新高,与农产品价格相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于油价影响效应明显。
(30)http://en.ce.cn/World/biz/201202/21/t20120221_23089119.shtml.
(31)Annual Energy Outlook 2012,EIA,June 25,2012.
(32)俄罗斯的全要素劳动生产率(TFP)虽然比中国高,但仅相当于美国的1/3,因此,具有巨大的赶超空间,具体比较研究参见http://www.imemo.ru/ru/conf/2011/06062011/06062011IG.pdf。
(33)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04年到2009年间俄罗斯在产品市场、贸易投资、金融体系、商业管制、能源效率等领域启动的结构改革措施有70余项,其中包含了许多新的立法,但以OECD评估结果而言,其中绝大部分改革措施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或者根本未实施,文献参见OECD Economic Surveys:Russian Federation 2011,OECD,December,2011。
(34)有关研究参见Clifford G.Gaddy,Barry W.Ickes,“Russia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Vol.51,No.3,2010,pp.281-311。可以对比的是,在同为转型国家的中国,在2012年也出现了继续和深化改革的讨论,其中经济领域的核心也在破除垄断和金融开放,包括为民营经济松绑。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银行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金融论文; 经济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金砖国家论文; 贸易结构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 商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