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论文_陈剑杰

岳阳市华容县人民医院 414200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基本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用康复护理,比对两组护理前后上下肢FMA评分,了解患者运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好,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可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

脑卒中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同时患者经过治疗后大部分遗留肢体偏瘫[1],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为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应加强对患者护理过程的重视程度,本文重点探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遵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34例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1.36±2.64)岁;观察组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2.41±3.47)岁;比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康复护理指导,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2.1按摩指导护理:护理人员应按时按摩患者肢体,遵循从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使用适当的力度,用熟练的手法,帮助患者按摩,每天3次。针对肌张力低的患者,用按摩、揉捏的方式[2];针对肌张力较高患者,用安抚性推摩方式。按摩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加入中医穴位疗法,以提升整体疗效。同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使用三种卧位:(1)仰卧位:患者在病床上平躺,头部置于枕头上,两臂放置在两侧,让患者自然伸直双腿。于患肢下方位置放置枕头,训练患者患肢;(2)健侧卧位;(3)患侧卧位,后两种卧位应交替进行,在患者意识允许的情况下,引导患者开始坐位期训练,如床上移动、翻身等。

1.2.2步行指导:患者可以站立后,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步行,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站立转变为步行,一天两次,一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1.2.3心理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患者易出现焦虑、烦闷的不良心理情绪,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加入针对性心理护理,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康复。

1.3评价标准

经过1个月的训练后,用FMA量表(Fug-1 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上肢、下肢运动情况,观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归整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借助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表示计量资料,施以t值检验,利用P值判定数据差异大小,其小于0.05时,说明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无。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9.11±3.28)分、(28.05±4.34)分,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对比( ,分)

 

3.讨论

脑卒中属于临床急重症,即使患者抢救过来,依旧容易出现偏瘫等后遗症,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负担[3]。但经过临床实践证明,部分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不是因为偏瘫,而是因为没有加入针对性康复护理[4]。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而言,首先要尊重科学性以及按照患者的身体情况而决定训练的力度与实践,在脑卒中初期,患者的肢体瘫痪一般都会弛缓性瘫痪,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往往会转化为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障碍,所以需要有效的抑制患者原始反射与痉挛的发展,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自身恢复较慢,而康复训练难度较大从而使得其丧失了信心,不仅对患者精神有所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所以在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康复训练。

本文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上肢、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9.11±3.28)分、(28.05±4.3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加速患者脑侧支循环的重新建立,促进患者病灶四周组织的重组,从而发挥脑部组织的可塑性[5]。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取得患者的支持与信任,要求患者配合好各项康复护理方式,从而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窦娜,李丹,马素慧等.根据Brunnstrom不同分期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偏瘫下肢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828-3829.

[2]焦俊杰,郭洪亮,刘丽杰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6):1968-1971.

[3]赵琳,郭兵妹,高元鹏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远程康复护理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0):2326-2330.

[4]彭欢欢,黄石群,潘少芬等.专案改善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39-3341.

[5]王海燕,刘秋鸣,储明子等.Barthel指数分级护理与Orem自理模式联合在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1):3950-3952.

论文作者:陈剑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论文_陈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