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制约因素及教学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听力论文,制约因素论文,教学策略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体现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课程观向学生发展本位课程观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从宏观上指导和促进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以提高中学英语听力教学水平。
听是语言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听力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技能的培养,包括学生对句子,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多数学生存在听力障碍。笔者认为,影响听力学习的制约因素有听力材料题材内容、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心理因素,英语听力教学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和关系,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听力教学的目标要求。
一、英语听力教学的制约因素
1.听力材料
毋庸置疑,听力材料本身的一些特征,如语速、语音、词汇和句法,以及在视觉上的支持与否等都会对听者理解话语的意义产生影响。语速过快,听者还未来得及反映,这势必影响对语言材料的理解;语速过慢,则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容易引起厌倦情绪。语音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笔者对所执教的高中两个班级学生的调查显示,38%的学生认为,他们听力学习的最大障碍来自语音。多数学生以前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语音训练,所以他们有的发音不标准,甚至错误百出。很显然,错误的语音对听力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误导作用,如果长期接受错误的信息刺激,那么以后听到正确的发音,就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或信息传递错误,从而导致听力理解中的“休克”现象。此外,很多学生对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连读、弱读、同化、失去爆破、重音转移和连续使用省音等现象颇感陌生,以至于只能听懂个别单词或产生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而减缓了思维、理解的速度,造成听不懂或似懂非懂。词汇被誉为构建语言大厦的“砖瓦”,而句法则是使这座大厦拔地而起的“框架”。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以及对基本句法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听力学习的效果。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一碰到生词或难句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放在这些词、句上,这样就会使听者的思维跟不上说话者的速度,以致妨碍对所听内容的理解。还有研究表明,视觉支持能提高听力理解。通过视觉辅助如录像、电影等形式训练听力的学生要比没有视觉辅助的学习者进步更快。
2.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的知识面和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学、教育、哲学、科技、艺术、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时能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有一篇文章中一句话:“It's called Sure Thing and the odds are 16 to 1.”对于这句话,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但如果了解了曾为欧洲第一运动的赛马运动的赔率的概念,就能轻而易举理解该句的意义。又如有的听力材料中出现Watergate Affair(水门事件),因为这件有关美国总统竞选的丑闻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的学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也是缺乏背景知识的一种表现。了解有关的英语背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有助于增强阅读能力,提高英语水平。
3.心理因素
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取输入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吸收,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在理解过程中要求在连续音流中辨认词语和语句成分,存入短时记忆,这一认知过程在瞬间完成并不断地进行着,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心理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尤其突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在听音时的心理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时,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本可听懂的内容无法正确理解。听者的动机是影响其听力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学生听音目的明确,且有强烈的听音欲望,其听音效果就好。反之,如对听音活动无兴趣,就会产生心理抵触和厌倦情绪。克拉申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学习者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焦虑感强会对语言输入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学习者不会主动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使其难以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相反,学习者学习动机强烈,又有自信心,焦虑感弱,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可以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加强语言习得。
二、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语言学习成功者在使用学习策略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学习策略影响语言学习,学习策略可以教授。因此,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策略,提高、培养不断反思、调节自己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成为外语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作为一项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认知、情感、调控、交际与利用资源等学习策略的培养,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听力教学应根据目标要求制定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培养的好的学习策略:
1.培养语感的策略
“不论学习哪种语言,我们对于这种语言的运用,如耳听、口说、阅读、写作等,须养成一套良好的习惯;对于这种语言的特性或精神,如声调的高低轻重,字义的浓淡深浅。词句的抑扬顿挫,须养成一种敏锐的感觉。进一步说,语言的学习就是那种习惯与感觉的养成”。胡春洞指出,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语言的有声性是第一位的,英语听力主要是与语音及其所含的内容打交道,没有对语音的正确识别和快速反应,理解就无从谈起。所以,培养敏锐的语感是根本的、长期的任务。语感强意味着听力的理解度和速度达到或接近母语的听力水平——“自动地”(准确而快速)直接理解。在外语听力训练中。虽然这很难全面达到,但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以满足一定需要(如立即听懂大意、抓住某一点信息)是完全可能的。训练语感的总策略是尽可能接触多的可理解的英语口语材料,配以适当的练习。要尽量熟悉英语的语音特点,适应英语的语音、语气、语调和节奏,并对句子的起伏、升降有全面的把握。具体操作方法是:(1)选择标准音;(2)以模仿朗读为主;(3)利用原文分析规律和特点;(4)在模仿后背诵;(5)背诵后再反复听至能立即而轻松跟上语流为止;(6)录音及对照,找出差距。
2.选择材料策略
首先要根据听力目的对内容进行分级分类。要给初学者或在初始阶段使用那些语速较慢、声音非常清晰的、较易的(听两三遍后似懂非懂的为宜)听力材料,来为他们提供辨音和理解的延缓时间与机会,这种过渡往往是必要的和有效的。从而打好基础——在语音和意义间建立准确、牢固的联系。然后,接触较真实、清晰和快速的相关材料。最后接触真实、时而不清晰、语境多样的扩展材料。其次要把握材料的量。精听的材料宜少而典型,泛听的则宜多而通俗。三是以常用的、实用的、易得到和可操作的材料为主,如对话、访谈、新闻报道、讲故事、打电话等。具体的操作是:(1)确定一、二种好教材(偏易的、实用的、有趣的)进行系统教学; (2)要求掌握教材中80%以上的内容;(3)一定要基本完成教材的主要练习;(4)注意内容的重复和连贯;(5)补充相关的强化辅导材料。
3.因材训练的策略
良好的听力依靠系统的有效训练。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个人的情况不同,学习的阶段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超常的“量”的积累才是关键。课堂训练,应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而课后的训练当以泛听为主,精听则作为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自学则宜精泛结合、重点突破。具体的操作是:(1)泛听3-5遍;熟悉语音,了解大意;(2)精听3-5遍;突破语音难点,理解重要细节:(3)听写其中重点难点词语和句子,并作必要的笔记,如给写不出的词语注出音标,猜测其含义;(4)核对原文或参考答案,思考出错的地方;(5)再次泛听,梳理大意和细节;(6)跟读模仿语言点;(7)口头复述。
4.优化语境的策略
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造成“聋哑英语”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听说的条件和机会。但令人鼓舞的是,当前多媒体实用化和频繁的国际交往,为外语听力学习提供了几年前都不可想象的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利用这种良好的语言环境是一场听力学习的革命,因为它首先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其次又提供了普通学习者都能得到的接触手段。众多的听说成功者的经验证明,利用好语言环境就能练好听说。笔者认为,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优化利用。具体的操作是:(1)有一部短波收音机(用来随身听),最好是收录机(录下需反复听的材料),加上电视机(用来欣赏听),有条件的可买录像机(录下需反复听的材料),并接通宽带网(用来听、模仿和阅读);(2)以常用的内容如对话、新闻为主追踪学习,坚持不懈地完成某一阶段的任务;(3)多到英语角、多与英语本族人接触,克服怕羞、怕错心理;(4)采用适当的听练方法,以自练为主;(5)教师要指导课后听力材料选择、适当布置一些连贯性的联系,使学生利用其语言学习环境。
5.心理辅导的策略
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注意、记忆、思维、感情、意志等所有的心理过程或特性的集中反映。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和直观手段,选择有效地教学方式,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2)要重视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3)要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听力教学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并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不断的完善。我们应客观、正确地对待听力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寻求对策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