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玉兰,张立霞,丛伟

四肢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玉兰,张立霞,丛伟

王玉兰 张立霞 丛伟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34例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四肢骨折患者急救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及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身体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四肢骨折;急救护理;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2-0173-02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创伤是骨折的主要原因,护士在避免骨折患者再损伤、协助医生复位和固定、预防和处理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锻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34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四肢骨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5±3.5岁。其中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10例。所有骨折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

1.2 方法

1.2.1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为复位,其目的为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标准用骨的对位(两骨折端接触面的对合关系)和对线(两骨折端在纵轴线上的关系)衡量[1]。骨折段经复位后对线对位良好,恢复正常解剖关系的称为解剖复位;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但愈合后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称为功能复位。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和手术切开复位。

1.2.2固定 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防止复位后的骨折再移位,直至骨折愈合。固定的方法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常用的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内固定是手术切开复位后,将固定物直接固定于骨折两端,常用内固定有接骨板、螺丝钉、髓内钉、钢针等。

2.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

2.1.1抢救生命 首先抢救危及生命的伤情,如窒息、开放性气胸、动脉出血等。休克患者应尽快输血、输液,应以抗休克治疗为首要任务,注意保温。昏迷患者应平卧头侧一边,注意保证呼吸道通畅。

2.1.2伤口包扎 绝大多数的开放性创口出血,用绷带压迫包扎后即可止血。如现场没有无菌敷料,就采用当场所能得到的最清洁的布类包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大血管出血时,可用止血带,应记录开始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40~60min松开2~5min,以免肢体缺血坏死。暴露在外的骨折端不应回纳,以免污物进入伤口深部。骨折端已滑入伤口,应做好记录,送患者到医院后,务必向负责医师说明[2]。

2.1.3妥善固定 其目的为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损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便于运输。现场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板等都可作为外固定之用,如难以找到固定物,也可将受伤上肢绑在胸部,下肢与腱侧捆绑在一起,动作要谨慎、轻柔、稳妥。现场不作复位,若肢体畸形严重,可适当手法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再行固定。

2.1.4迅速转运 四肢骨折固定后,可用普通担架运送,脊柱骨折患者必须三人用手将伤员平托至硬板上抬运,固定颈部[3]。运送途中仍应注意全身情况及创口有无继发出血。如有上述情况,及时处理。

2.2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增加患者舒适感。患者睡硬板床,遵医嘱用枕头或悬吊牵引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卧床休息可减少全身活动,缓解肌肉痉挛,避免运动诱发疼痛加重。要纠正患者的错误姿势,指导患者如何采取正确的功能位置,并提供相应设施。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进餐。根据患者的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增加营养[4]。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防止便秘。勤巡视病房,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要;如协助饮水、进食及大小便等,对长期卧床者,定期协助翻身、按摩、皮肤清洁等。

2.3 病情观察

骨折时可直接损伤邻近血管、神经,也可因治疗、护理不当引起血管、神经的损伤,肢体出现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观察肢体的肤色、温度、知觉、微血管充盈和脉搏跳动情况,必要时可进行 Doppler超声检查。注意患者意识、呼吸、脉搏、腹痛、排尿、受压部位血液循环等情况,及时发现合并内脏损伤,或发生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4 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思想,应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安慰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坦诚地与患者讨论有关骨折治疗、康复的问题,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指导并协助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减少依赖性,保持患者自尊感,增强自信心。与患者家属、亲友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多与患者接触,给予其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5 疼痛护理

骨折患者应及时复位及固定,以减轻肢体移动时的疼痛。移动肢体时,对骨折部位重点扶托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缺血眭疼痛需及时解除压迫,对骨筋膜室综合征,则需及时手术切开减压;感染引起的疼痛立即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对诊断明确的严重疼痛者,遵医嘱应用强痛定、哌替啶等止痛药物;疼痛轻者可给予按摩、冷敷、热敷等物理疗法,或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以减轻疼痛。

2.6 手术治疗的护理

2.6.1手术前准备 按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应特别注意手术前皮肤准备。手术前3天开始准备皮肤,第1、2天先用肥皂水清除洗并用70%乙醇消毒,再用无菌巾包裹。第3天进行剃毛、清洗,70%乙醇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手术日晨重新消毒后用无菌巾包裹。石膏固定肢体行手术时,一般需在手术前2天将石膏拆除,仔细检查皮肤并彻底清洗消毒。

2.6.2手术后护理 抬高患肢,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预防或减轻肿胀。对用石膏固定者,应用枕头衬垫,以防石膏断裂。保持伤口敷料干燥,经常检查敷料。伤口渗出液增多时需及时通知医师,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患肢行石膏固定时,石膏上的渗血需记录其范围,可在石膏上用笔圈出渗血的范围,动态观察以判断是否有进行性出血。观察末梢循环,骨折后伤肢固定包扎,应观察肢体远端血供情况。若肢体远端出现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时需立即查明原因,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讨论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骨折的治疗及康复知识和技能,鼓励患者生活自理,教会患者利用健肢完成活动的方法:患者出院后三个月内卧位仍应采用平卧或半卧位,避免患侧卧位,3周内屈髋应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应避免屈髋超过90°。避免将患侧髋关节放置易于脱位的体位,这些体位包括:①髋关节内收、内旋、半屈位;②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这种体位多见于翘“二郎腿”或穿鞋动作,和坐低矮椅子,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③术侧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外旋位。牵引或夹板、石膏固定后回家休养的患者,应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有关家庭护理的知识,如指导患者坚持按计划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预防骨折后期并发症,使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告知患者去除内、外固定的时间。预防意外事故发生,教育人们加强生产、生活环境安全保护措施,遵守交通规则,预防损伤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雪梅.68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04):759-760.

[2]曹光荣.98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36):7781.

[3]王艳华.138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9.15(08):60-61.

[4]狄亚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05-206.

论文作者:王玉兰,张立霞,丛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四肢骨骨折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_王玉兰,张立霞,丛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