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研究论文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研究论文

哲 学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研究

朱玉利

摘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绿色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其内涵包含加工、普及、内化三个阶段。生态环境现状引发大众高度关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提供了积极条件,同样面临着教育内容缺失宣传低效、生产方式尚未彻底转变、部分群众环保观念淡薄、部分党员干部生态素养不足等消极影响。通过完善生态教育内容、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干部生态素养、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加工”研究等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绿色发展;影响因素;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绿色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站在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显然,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视域,“绿色发展”理念的真正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伴随的生态环境恶化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普及力度不足有一定关系。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必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为此,本文重点从科学内涵、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作出阐释,以期能够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推进,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实现,提供理论上的有益探索。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也日益增加。脑卒中作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70%~80%的患者会留下残疾而需要接受康复治疗[1],脑卒中康复是降低患者致残率的关键环节[2],而且康复治疗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显著[3] ,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并发症[4]。而肢体残疾是所有残疾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5],因此对各种疾病引起的肢体残疾患者采取及时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在不断加强对康复训练方法和训练效果的研究,推动肢体残疾患者康复治疗的发展。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本内容

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思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阐释人与自然关系,进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其基本内容如下:

人属于自然界。马恩针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从唯物论本体论角度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界先于人存在,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而来,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38-39“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颅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2]560人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3]161马克思在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肯定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由社会属性决定的意识属性。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改造自然界以利于自身发展需要,同时还能够意识到危害自身生存的各种形式。作为具有自觉意识的人能够正确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马克思指出:“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另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3]16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内在辩证统一的,人的生存发展既依赖于自然又不能凌驾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规律。在史前时期,人和自然界其他物种一样与自然界的关系是“自在自为”的关系,但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改造自然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此刻,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变成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正是在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不断地从“自在自然”转化到“人化自然”。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质条件,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界内在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2]559因此,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必须建立在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的发展辩证统一,树立人“化”自然、自然“化”人的思想。

“内化”是人民群众通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宣传教育,理解、认可、接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并以此指导自己各种生态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57普及宣传只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过程和手段,人民群众内化于心并付诸于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结果和目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化于心的具体要求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融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之中,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内化”结果是人民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融化到自己血液中,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指导自己日常生态行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采用机器化大生产,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提高,超过以前所有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本逻辑的逐利属性超越自然承受的范围,随之造成了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剩余价值,在资本的逻辑里,自然界和工人、机器设备一样都是资本追逐利润的工具,不再具有其自身力量,只不过是普通的有用物。“一切以前的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对象,真正是有用物”。[4]90另外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要求生产社会化,目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能够顺利交换实现剩余价值。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掠夺和征服自然界,无视自然规律,导致生态危机、经济危机频发,人与自然关系异化。解决生态危机、经济危机的出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实行社会革命,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正如恩格斯提出的,“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2]561

马恩生态观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最新思想成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其主要内涵包括生态文明理念、发展方式、民生情怀、措施保障、全球视野等,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全球性课题,破解了西方社会“深绿”和“浅绿”长期以来的理论之争。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公民生态意识,自觉外化生态行为,改善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俗化,通过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内化并指导自己生态行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在总体上呈现为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它具体包括三个阶段:其一是“加工”;其二是“普及”;其三是“内化”。

“加工”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第一个阶段,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形态进行加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深奥的理论形式转变为具体、通俗的理论形式的过程”[5],以便于人民群众理解记忆,并最终成为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行动指南。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6]467-468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必须让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进行加工,实现通俗化。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理论形态,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是由于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社会阶层、现实需求等差异,精读通读马列生态思想原著是不现实的,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学习了解,只能是通俗的、具体的、生动活泼的生态内容。因此,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适合群众的“加工”。

“普及”是通过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通俗易懂的生态环保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具体要求是实现“质变”和“量变”两个方面的转变。“质变”是指通过普及实现由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向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转变;“量变”是指由少数人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向全体人民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转变。毛泽东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7]320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的自然观,是人民群众进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真理,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各种载体向人民群众开展宣传普及活动,让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通过广泛普及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目标。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此意义上,作为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出现的协商民主,也是经济形态演进的必然产物。多样化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利益,是国内外协商民主得以彰显的内在致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加工”与“普及”是过程,体现为动态,是前提是基础。“内化”是结果,体现为静态,是结果是状态。三者既有时间上的先后性又有整体上的统一性。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积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但是,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各地雾霾、大气污染、水污染、湿地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现象层出不穷,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引发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国家环保部公布的部分环境现状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612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水质为优良级、良好级、较好级、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分别占10.1%、25.4%、4.4%、45.4%和14.7%。[9]环境恶化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福利,它得到了全体民众的普遍关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国“两会”群众关注的十大热点中环保连续三年位居第7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10]123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关注热情空前高涨,共同致力于公民环境权追求,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具有积极作用。

1.生态环境现状引发大众高度关注

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当前生态环境现状引起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我国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经验,这些因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政府为了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验:一是传播主体理论深厚。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为普通民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核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深入浅出地把马克思主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影响。二是传播内容抓住时代脉搏。近代史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期间不少仁人志士救亡图存,但终究都以失败告终,各种思想理论都无法满足国家革命需要,就在国人对改造中国社会困惑不解时,“五四运动”为国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道路选择提供了思想指引,用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时代之困,符合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三是传播语言符合受众特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要符合普通民众状况,使用群众日常使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让群众便于理解和接受,达到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例如习近平的“接地气”“充充电”“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能够很快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

依据并发症发生时间,将并发症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并发症包括导丝断裂、动脉损伤、硬膜损伤及脊髓神经根损伤。术后并发症包括螺钉位置不良、复位不佳、螺钉断裂、螺塞脱落、连接棒松动及术区感染。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部分人群逐渐淡化,铺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攀比消费比阔绰更是屡见不鲜。为了“方便”,大量选择一次性消费品;为了“面子”,选择过分包装的产品,甚至已经忘却产品本身功能;为了“前卫”,频繁更换生活用品,致使大量功能齐全的旧产品被抛弃;为了“档次”,进行无味的攀比消费。所有这些消费理念造就了一次性消费、攀性比消费、过度性消费、奢侈性消费,故而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良消费观念的盛行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起到了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要求人民群众都能树立绿色消费、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既要追求物质享受又要追求精神提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移动电视、移动互联、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其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其一,新媒体增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时效性。新媒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信息,其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网民可以借助新媒体同步实时了解传播内容。例如,生态事件预警、空气质量报告、污染事故处理等可借助新媒体同步向网民直播,人民群众通过新媒体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生态环保情况。另外,由于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对于错过直播时机,网民事后可以利用强大的搜索引擎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相关信息。其二,新媒体传播模式实现双向互动。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单向传播,即传播主体通过上传下达的方式向民众传播信息。而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是双向互动,即传播主体与受众就传播信息双向互动,并且可以展开讨论,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传播提供交流平台,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其三,新媒体传播载体丰富多彩。由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内容抽象难懂,新媒体可以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特征,借助动漫、动画、图片、视频、文字、微电影等多种形式载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通俗化,有益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大众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网民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6.3%。庞大的网民基数,快速发展的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提供了历史契机。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Against Noise and Dust Caused by Road Construction……………YAO Wen’gang, WEI Chen, LI Xiaodong(4·78)

(二)影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消极因素

在看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积极因素的同时,其消极因素更应受到重视。诸如生态教育内容缺失、宣传教育引导低效、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尚未彻底转变、民生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党员干部生态素养不足等等,都给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带来严峻挑战。

1.教育内容不足,宣传引导低效

2.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尚未彻底改变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需要通过宣传普及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宣传普及存在两个方面问题:其一,缺乏专业化的生态教育团队。在学校的教育宣传中大多都是由相关政治课教师兼任,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其二,媒体宣传不足。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鲜有生态常识、生态行为等方面宣传,偶尔会有节约用水等公益广告。新媒体生态宣传教育主要有中国环境保护网、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等相关专业门户网站。登陆链接专业门户网站学习较少,门户网站缺乏生态环保专业手机APP推送业务,进而影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需要对国民开展系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受教育者通过接受系统的生态教育,树立生态观念,指导生态行为。纵观小学、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大学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生态环保教育内容不系统。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出现过零星的爱护自然、植树造林等相关教育内容;在大学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只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设置一节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内容。生态环保教育内容零散性影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水平和程度。

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全面认识其影响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都是为了对其实现路径作出思考与探索。可以说,实现路径是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最终能否得到落实的关键一环。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应有以下四个方面:

总馆组织落实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的采购、编目和配送。分馆在纳入上海市图书馆“一卡通”借阅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所在街镇常住人口数量,按需设岗,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实施统一的业务和人员考核标准,考核结果视为各街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快速发展

3.部分群众环保观念淡漠

从经济总量上看,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部分群众环保观念依然比较淡漠。具体表现:一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由于生产生活需要可能会出现无视自然规律,向自然界肆意索取,超标准使用农药化肥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例如,偏远山区会乱砍树木,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部分地区为了生存发展任意组建高污染作坊,肆意排放,污染生态环境。二是城市生活垃圾没有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处理,各类垃圾裹挟在一起,造成二度污染。长期以来的生活惯性,部分群众环保观念淡漠,无视生产生活规律,人为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增添自然资源承载的压力。部分群众环保观念淡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产生巨大阻碍作用。

4.部分党员干部生态素养不足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力量,不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论是理论宣传还是社会实践中,党员干部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主客体关系中,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精英、宣传工作者,客体是人民群众,连接主客体的中介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因此,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程度,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实施效果均取决于党员干部这一重要主体。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观大众化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显示了生态素养不足情况。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生态意识不足。部分党员干部热衷于政绩、热衷于GDP增长数据,无视生态环保、无视群众生态诉求。二是部分党员干部生态管理能力薄弱。部分党员干部主政一方,但是对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了解不深入,违规审批建设项目,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造成生态危机,危害人民群众利益。三是部分党员干部生态行为欠缺。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为人民群众树立示范作用,但是部分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奢侈消费,攀比消费,骄奢淫逸,失去了生态行为的示范作用。因此,由于部分党员干部生态素养不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过程中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甚至遭到人民群众的排斥与反感,严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效果。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也伴随各类环境污染,过度依赖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具体原因如下:一是部分制造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更多地只能是对原材料的低层次加工,势必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二是部分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够,传统工业生产思维惯性依然存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是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势必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

定义 1[9] 设U是一个非空有限论域,C={C1,C2,…,Ct}是一族U上的非空子集,N。如果C称为论域U的一个覆盖。

(一)完善生态教育内容,强化社会宣传引导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实现离不开主体对客体的普及教育。因此,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主渠道,尤其是学校教育更应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教育的主阵地。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采取:一是针对不同学段编写不同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教材,涵盖生态常识教育、生态意识培养、生态行为指导、生态法规普及等。二是挖掘其他课程生态教育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每门课程守好一段渠,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生态观教育,实现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形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教育合力。三是强化生态观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深造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配备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深厚、生态知识扎实、专业的生态观教育师资队伍。

1.中小企业缺乏行政监管。从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来看,缺乏完善的行政监管。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当中并没有针对中小企业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中小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分摊给每个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于中小企业的监督权责划分不够明确,行政监管方面缺乏统一的指挥,各个部门的市场准入原则以及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中小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出现矛盾的地方。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不正当竞争或者是消费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各个部门的处理方式相对消极,相互之间也会推诿责任。导致违法的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有效地处理,整个市场环境受到影响。

选择耐高温抗病品种,搞品种搭配种植和套种,降低生产风险。栽种前要查看本地区常年最高温时段发生的时间,通过提前计划,调整播种期让抽雄吐丝期错开高温天气。

在完善学校生态教育内容的同时,加强生态观的社会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生态教育氛围,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建立社会各行各业参与生态宣传教育激励机制,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生态观教育培养。二是发挥主流媒体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定期定时宣传生态文明教育内容,营造生态观正面的舆论导向,强化公民生态环保意识,指导公民生态环保行为。三是积极借助新媒体力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优势,通过科技创新积极开发移动互联APP,生态环保门户网站利用APP每天推送与公民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生态环保小贴士,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可以采用视频、文字、图片、动画、动漫多种形式。

(二)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

生态文化的宗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进,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12]生态文化有助于营造社会氛围,形成社会共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促进绿色消费,抑制不合理消费。一是以生态价值文化引领消费方式选择,鼓励引导公民秉承勤俭节约的消费美德,摒弃攀比消费、奢靡消费、过度消费,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二是发挥生态制度文化制约作用。具体就是利用价格和税收对消费方式进行调节,对于奢侈消费、浪费消费通过经济杠杆提升其消费价格,并通过税收杠杆加征高消费税;而对于节能减排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经济奖励和降低税收税率鼓励。

(三)开展党员干部生态观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生态素养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主客体关系中,党员干部是主体。部分党员干部生态素养的缺失,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效果。为提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水平,应定期对党员干部开展生态观培训。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知识教育,培养生态思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二是开展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培训,培育生态治理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13]210坚持用法治观念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提升生态管理法治化水平,切实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党员干部生态行为。定期开展党员党纪国法教育,坚持生态危机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约束党员干部生态行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效应,提升党员干部生态素养,消除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消极影响,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建设。

(四)深度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加工”研究,提升生态观大众化实效

经典作家阐述的自然生态观逻辑结构严谨、语言表达深刻、理论功底深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高屋建瓴、政策性强,是结合每个阶段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为普通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并非易事,要普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必须要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进行“加工”,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学术语言转变成群众风格,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逻辑语言形式转变成声光电图文并茂。该转变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前提,具体做法是:一是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内涵,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断章取义。二是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群众文化心理特征。当前是自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群众已经由传统信息受众客体转变为信息选择主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为人民群众信息选择提供了方向和载体。因此,要深度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加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加工”转化为诸如动画、动漫、视频、图片、电影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唯此,方能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的实效。

要想管好人、理好事,少不了管理中的两个重点要素:财和物,财和物要围绕核心要素来抓,才能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对普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自然观,接受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行为,消解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诉求,回答了“为了谁”的价值追求。同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对深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可靠路径,对建设美丽中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仅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还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为基本的学习领域交叉安排学习内容.同时,新课程还强调数学与社会生活、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开放的数学知识结构.此外,新课程在数学内容的呈现上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又需要教师具有多元的数学表征方式[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彭升,蒋建国.两个转变:“加工”与“普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新解[J].求实,2017(2):14-23.

[6]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6年中国环境状 况公 报[A/OL].(2017-05-31)[2019-05-19].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201706/P020170605833655914077.pdf.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12]吉志鹏.新时代绿色消费价值诉求及生态文化导向[J].山东社会科学,2019(6):153-160.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Study on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View in New Era

ZHU Yu-li1,2
(1.College of Marxism of Anhui University;2.Marxist College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

Abstrac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green development".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green development".Its connotation includes three stages:processing,popular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roused great public concern,rich experience of Marxist popular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ve provided positive condition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concept.It is also faced with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lack of educational content,inefficient publicity,incomplete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ode,wea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of some people,and inadequate ecological literacy of som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By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strengthening social propaganda and guidance,cultivating ecological culture,advocating green consumption,improving cadres'ecological literacy,and 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 on"processing"of Marxist ecological concept,we can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t ecological concept and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green development".

Keywords: Marxist ecological view;popularization;green development;influencing factors;implementation paths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7974(2019)06-0127-08

DOI: 10.13877/j.cnki.cn22-1284.2019.11.022

收稿日期: 2019-07-15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习近平生态思想研究”(gxyq2018054);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zjjh051);合肥师范学院科研团队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影响因素研究”(2015TD13)

作者简介: 朱玉利,安徽霍邱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合肥 230601)

(责任编辑:徐星华)

标签:;  ;  ;  ;  ;  ;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大众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