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出口的现实政策_劳务输出论文

中国劳动力出口的现实政策_劳务输出论文

我国劳务输出的务实性方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务输出论文,方针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贸易包括商品贸易和劳务贸易。60年代以来,劳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商品贸易,其比重也已占到世界贸易总值的25%左右,因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发达国家的劳务贸易在其全部对外贸易额中已占到30—40%,最高的接近50%,成为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盈利之源。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利用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劳务贸易,其贸易额也已占到世界劳务贸易额的1/4左右。我国也正在积极争取成为世界劳务贸易的主要国家,为此,我们目前应在劳务输出上执行务实性方针,采取切实措施发展我国的劳务贸易。

世界劳务市场的需求形势

世界贸易中的劳务,按劳动力所具有的文化技术素质,可以分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普通型劳务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力型劳务或称技术型劳务两种,这二者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线,熟练的技术工人就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型。世界劳务市场对这两种劳务的需求是普遍的,但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行业和工种,以及不同的时期,对不同劳务的要求又是不一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对劳动力出现了膨胀性的需求,而他们自身人口基数小,增长率低,西欧有些国家的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就使得这些国家在劳动力的实用上难免捉襟见肘。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西欧国家从50年代开始就大量吸收外来移民,70年代达到了高潮,与此同时,外籍工人的数量也大大增加。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特点,人才的培养和就业也向高技术部门集中,也就同时存在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很突出,因此为老年人服务的劳务也成为普遍性需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遍及全球,也带动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

工业化起步较早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全面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二战以后,石油资源集中开发的海湾国家因石油美元收入大增而成为世界瞩目的暴富地区,但这些国家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百业待举,人力资源奇缺,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重点劳务市场之一。北非、西非的部分国家也因石油开发而加入了劳动力需求的行列。非洲其他许多国家虽然贫穷落后,但由于是国际援助的重点,因此也成为工程项目发包较多的地区,劳务需求则随之产生。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智力型劳务需求的增加永远也不会把普通劳务排挤出劳务市场。这类普通型劳务在人数上占了世界劳务市场的一大半,随着世界劳务需求的增加,其相对数可能会因智力型劳务的上升而有所下降,但绝对数并不会减少。在西方发达国家,本国工人出于对高薪的追求,不愿意干技术水平低的普通工作,更不愿意去干脏活、累活、险活,即所谓的“三D工作”, 这就为外来工人空出了位置。这其中建筑、制造业、农业、林业、装配、采矿、环卫、陆上运输、海上运输、远洋捕捞、驾驶、钻井、电力以及旅馆、餐饮、店铺、幼儿园、娱乐场所、家务等行业和工种,普遍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亚洲四小龙许多行业缺员严重,因而也成为普通劳务的重要输入地区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五六十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以后,目前正着重于产业结构的变革,整个经济向自动化和信息化倾斜。中东石油国家以土建为主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已接近完成,经济结构处于调整阶段,投资重点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项目转化。总之,整个世界以土建为主的普通劳务需求在逐步减少,而对技术型和管理型劳务的需求在稳定增加。计算机操作、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其他专业性、技术性服务均为智力性服务。

确定我国的双出劳务方针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实施对外经援项目,派出了大批技术人员、工人和医务人员,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劳务合作打下了基础。从1979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跨出第一步起,由各类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通过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而派出的劳务人员平均年增加率在35%以上,同期劳务合同额年增长4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合同额与输出劳务人数有一个较大的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增加劳务人数外,还要提高智力型劳务的比重。笔者认为,光从输出人员素质来说,现在应实行强调普通性劳务和智力型劳务并举输出的双出方针,那种以智力型劳务输出为主的提法对我国为时过早。

中国近期劳务输出人数已达28万,这是按合同劳务统计的,它基本上代表了我国劳务输出的情况。而世界上劳务输出人数多的国家年输出总数都在100万人以上,多的达300万人以上。 菲律宾目前已增加到600万,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1%,1996年共向国内汇回75亿美元,大大促进了该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在今后几年若把劳务输出总量增加到100万人,也只是把占目前世界劳务输出总量2500万人的1.12 %提高到4%, 这相比于上述劳务出口大国和我国的人口总数来讲都并不算高指标。

我国有超过12亿的人口,约有5亿多劳动力, 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就实现扩大输出人数的目标来讲是容易做到的。现在应主要致力于提高包括技术劳务和管理型劳务在内的智力型劳务的比重,这也是对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的适应。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近期引进的外籍劳务60%是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德国这一比例达到70%,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趋势。这种趋势正促进世界劳务市场结构的变化,使其逐步形成智力型劳务和普通型劳务并重的劳务市场结构。

我国实行普通型劳务和智力型劳务并重输出的双出方针,关键是增加智力型劳务,这也是实现扩大劳务输出的最终目标,即提高劳务创汇额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劳务输出人数远比发展中国家要少,但其创汇额很高,因为其出口的绝大多数为智力型劳务。而我国迄今为止的劳务出口创汇很少,主要原因就是智力型劳务太少,其外汇收入至今不超过劳务总合同额的5%。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总体上仍有较大的差距,然而,我们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和某些部门又确实具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如航空航天技术、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我们在这些方面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有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学校、科研机构和生产第一线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可以说我国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设计管理能力。

此外,我国已经承包过大量国外大型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导及系统管理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我国是具有对外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的人才和能力的,发展智力型劳务输出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潜力极大。

组织散在资源着力发展智力型劳务

根据输出劳务的双出方针要求,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扩大劳务输出人数和提高智力型劳务输出比例。而扩大劳务输出人数的办法是多渠道、多行业、多方位地推进劳务人员走出国门。

通过企业或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一直是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基本途径,应注重开发利用政府渠道和民间渠道。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加上我国过去援外工作人员为很多国家的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从感情和信誉的角度来讲,政府渠道是容易沟通的。我国与不少国家之间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友谊纽带的作用,还可适当放宽国外法人团体直接来华招聘劳务人员的限制,以扩大输出。

我国更应重视和充分利用民间渠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通过民间渠道输出的总人数与公派劳务相近,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民间劳务占80—90%,堪可借鉴。民间劳务灵活多样,宜分宜合,可以广泛适应大工程项目以外的零散劳务需求。我国有众多的国际友好人士,特别是有3000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充分利用其中的热心中介,由他们牵线搭桥,集散为众,将使我们的劳务输出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外派劳务向多行业发展,是推进劳务输出的又一方法。按照90年代初我国劳务输出人员构成看,普通劳务占全部输出人数的95%,其中又以建筑工人居第一位,占三分之一还多,这是因为派出劳务一直以承包工程带出为主。今后除增加已有工种的劳务外,还应从新工种上扩大普通劳务的输出。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全力扩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输出,争取承包大型高级项目,如承揽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安装的总承包工程,既可增加输出总人数,也能带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输出。

在劳务市场方面,我们要巩固和扩展原有的劳务市场,开辟新市场,全方位地输出劳务人员。

中东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的传统市场,基于中东石油生产的稳定,若再实现全面和平,那里的市场仍将有很大的潜力。但随着中东国家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完成,以后对建筑工人的需求可能会萎缩,而对高级技术人员如工程师、会计师、计算机程序编制员和医生护士的需求会增加。

北非和西非的石油国家我国也涉足较多,市场潜力巨大,应把握时机,努力开拓。尼日利亚于1995年以议标方式交给我方的铁路改造项目,是目前我国在非洲最大的承包项目。非洲国家大多贫穷落后,但联合国准备在10年内捐助200多亿美元作为拯救性投资, 因此非洲承包市场的前景仍为人们看好。

近几年,亚洲市场一直较为活跃,目前年承包额在500 亿美元左右,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亚洲市场是我国目前承包劳务市场的主体,其中香港更是我国的第一大市场,我国应利用地缘和人缘优势保持和发展港澳市场,并更多地深入其他市场。

我国目前在西欧和美国仅有少量劳务合作,均为普通劳务项目,大工程项目及高科技项目尚与我们无缘,今后应努力开发欧美智力型劳务市场。此外,大洋洲及前苏东市场可进一步开拓,拉美市场则应待机开发。

在改善劳务输出质量上,首先应是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智力型劳务人员的比例。

对外派劳务人员要进行培训,目的是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爱国主义和外事纪律教育,进行外语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普通劳务人员在语言上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工作上做到一专多能。至1996年底,我国已建立140多个外派劳务培训中心, 使输出的普通劳务开始有了正规化的训练。我们还可以针对一些国家缺少某些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定向培训。

就目前市场需求来说,外派智力型劳务,重点应在有关的几个领域进行开拓,如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指导,大型设备安装、维修和改造,高级远洋运输事物(船长、大副和掌握关键技术的海员),海外企业和海外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业务,设计咨询服务,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某些尖端技术服务以及中、高等教育等。以上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迫切劳务需求,也是我们有实力胜任的领域。

我国目前拥有300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在各个岗位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成才者,全国高等院校、成人高校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可见,我们的人才库是比较充实的。我们可以将闲置或工作量不饱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富余管理人员立档备用,必要时由国家统一调度派遣。还有一些国家缺乏大、中学教师,除从我国在岗教师中挑选外,还应重视在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中选优遣派。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人才利用与外派劳务有机结合的有效办法。

总之,我国的外派劳务,即使是智力型劳务,从人力资源上讲,也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关键在于挖潜、组织和充分利用。当然,这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民主、集中、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些原则得以应用,是双出劳务方针能够实行的基本保障。

标签:;  ;  ;  ;  

中国劳动力出口的现实政策_劳务输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