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动产登记是公民或单位对这些不动产权属和相关权益的真实资料进行登记,它体现着国家的职能,因此在国土资源保护、公民住房保障、土地使用地籍调查、相关物权纠纷的法律诉讼、城镇居民的个人户籍管理、国家税收政策制定和个人征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不动产市场健康运营、保护公民财产安全以及交易安全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是当前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应该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
不动产产权登记档案具有专业性、动态性、真实性、完整性、价值性、法律性等特点,为不动产权属登记提供物权确认依据,为维护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加快城市发展提供健康服务功能,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时代工作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1不动产登记档案的特点
1.1种类繁多,数量巨大
不动产登记档案范围涉及非常广泛,具体包括房产、林业、土地、矿产、农业等业务档案,尤其是在房地产登记发证方面,因为关系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涉及面非常广泛,而且数量非常巨大,不仅涉及城镇居民,还涉及农村的每一家农户。这些材料经过整理归档,在一个县就有几万卷之多,更有甚者在人口众多的县市可达百万卷之巨,而其载体又包括文字、图像、表格、录音、磁盘、录像和信息数据等资料,可谓是多种多样。
1.2周期性长,时间跨度大
在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项目周期很长,最典型的就是在一些土地管理中,一些土地业务活动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不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延续进行协调,因此这些项目往往需要跨年度才能完成。在这些工作中,往往需要对土地当前的利用现状做深入调查,还要做城镇地籍调研,最后还要完成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这些工作具体而琐碎,往往需要1~2年甚至3~4年才能完成。
1.3具有动态性,能够形成很长的历史延续
不动产登记档案建立以后,在这方面的买卖、继承、交换、赠予等活动在不断进行,不动产的权属变更也在不断发生。由于当前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导致许多房屋的翻改、扩建、拆迁不断进行,不动产的现状也在不断转移和变更,因此相关档案具有了极强的动态性。而且这些不动产都具有较长的历史延续,以城镇商品房为例,其使用年限为70年,而一些其他不动产权限具有更长的时间延续性。
1.4具有真实性,能够成为法律依据
不动产登记档案中所反映的信息,必须与实际信息保持一致,才能在审核产权和纠纷调处中,作为凭证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不动产登记档案在房与地管理方面,体现着政府职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而且各程序之间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形成了不动产登记档案的真实性,具有了明显的法律效力,是相关部门和法院处理这类纠纷的重要依据。
2构建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思考
2.1完善管理机制,优化操作流程
不动产档案管理的高效运行,需要完善传统的管理机制、优化固定的操作流程。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国要整合登记档案管理机构、整合档案管理资源,构建统一协调、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从而使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机制得到完善,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优化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结合现有的工作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申请受理、调查审核、核对审批到最后的验证发证以及整理归档,建立一整套科学而有序的操作流程,使这方面的业务办理和不动产档案归档环节形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2.2制定目标,逐步实施
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部署,制订详细而科学的工作计划,在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新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把工作分为3个步骤来实施。第一步,要通过调查研究,具体摸清分散档案的相关情况,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这些档案资料,为这些分散档案资料的整合归档打好基础。第二步,要整合、完善现有的档案形式,对这些档案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以形成规范的电子档案,建立一定规模的档案数据库,然后对一些档案做到逐步移交,以实现统一管理。第三步,要对现有的档案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管理,要构建完备的数据库,要对不动产档案管理实现以数据化管理为主、以传统管理为辅的积极转变,从而为开展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使不动产档案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动产档案登记是不动产档案动态管理的基础,而高效的档案管理需要一支既熟练掌握登记业务,又具备档案管理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队伍。基于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大力气。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这些专业人才的理论思想水平和职业素养。其次,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为相关人员创设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通过各种培训、讲座、观摩学习等形式,培养这些人才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以创新意识拓展工作路径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实现打造一支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队伍的目标。
2.4加大对不动产登记资料归档与管理的科学研究力度
在科技引领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不动产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把握不动产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找到“互联网+不动产”中档案管理问题的症结所在,组织力量协同开展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重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对新技术、新文件的认识,共同产出新的文件归档方案,制定新标准新规范,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助力作用,转变不动产档案管理的陈旧面貌,推动不动产档案工作发展和转型,在政府提升政务服务中作出专业的贡献。
2.5强化互联网环境下的不动产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措施
“档案安全保护”是不动产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档案工作者要高度警醒,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既要做好实体档案的安保工作,又要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达到规定安保等级的机房及信息系统。在信息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过程中,要筑牢安全防线,查补安全漏洞,做好容灾备份。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制度,加大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的保护力度,提升信息安全支撑保障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防止档案信息被泄漏、窃取、篡改和冒充。对档案工作者要加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安全保障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考核监管。
3结语
整合现有不动产登记档案资源,进行集约化、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的主要途径。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要努力学习,与时俱进,要以创新意识积极拓展档案管理工作的路径与方法,从而构建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体现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艳玲.建立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科技风,2019(9).
[2]李宝国.新时期对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华北国土资源,2018(5).
[3]滕玉波.试论建立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新模式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8(23).
[4]张春丽.关于新形势下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3).
论文作者:黄圆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不动产论文; 档案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新模式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相关部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