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晓勤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其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观察组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综合护理;血压;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190-02
尿毒症指的是由于各种肾脏疾病而造成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减退,直到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的症状以及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我们将其简称为慢性肾衰[1]。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慢性肾衰患者通常会伴有血压异常的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合并高血压症状,部分合并低血压[3]。与此同时,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患者的各种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会发生变化,血压波动尤其会对老年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4年11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41.5±4.7)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41.6±4.8)岁。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生活方式指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控制自身的体质量,并给予其低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的饮食,严格控制患者食盐以及水的摄入,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禁烟酒。(2)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水的出入量,观察患者体内是否出现体液不足或者体液滞留的现象,防止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使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3)皮肤护理: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采用热水擦拭皮肤,切忌将皮肤抓破,以免出现感染的现象,预防压疮现象。(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血液透析的方法以及透析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由于对治疗的未知性,因此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神情以及心理变化等情况,并根据患者情绪的变化,对其进行适时疏导,帮助患者建立一种平和的心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疗法: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在治疗的早期就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可以通过列举成功案例的方式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其次还要给予患者教育与辅导,和患者一起探讨具体的治疗方案,进而提高患者对疾病与自我的认知;最后,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鼓励他们多关心患者,并给予其陪伴,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血液透析。(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每个星期血液透析的次数以及患者的体质量为患者制定选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帮助患者正确饮食。(3)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向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与相关的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降压药物的认识。与此同时,如果患者的血压没有得到理想的控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并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测定并记录,随访两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5]。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详见表),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压水平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x-±s)
对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可知,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并发心脑心血管疾病,占18%,对照组中有15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如何合理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血压水平既属于人体的一项重要生命体征,又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耐受程度以及体液的平衡状况,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有利于患者的预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仅仅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很难控制住患者的血压水平,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受到患者心理因素、饮食状况以及相关疾病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一旦血压过高,那么所使用的抗凝药物会使患者出现脑出血的危险,如果血压过低,那么患者可能无法耐受透析治疗。
本研究通过对我科100例慢性尿毒症进行对比研究得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观察组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给予其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彩云.针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02-103,106.
[2]张安雪.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35例综合护理[J].内科,2008,3(3):473-473.
[3]高合新,孙卉,王建军等.护理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4):472-473.
[4]李媛媛,祝浩栋,李玉芳等.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3,43(10):121-123.
[5]刘志萍.综合护理在改善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及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229-230.
论文作者:鲍晓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患者论文; 血压论文; 血液论文; 尿毒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