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研究矿区地壳的强烈抬升,行成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为此从区域地质构造解析入手,分析不同断裂构造特征,将矿区主要水文观测点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对该矿区井巷突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断裂构造;特征
引言
通过对我国某矿区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中得出该矿区的地质条件构成相对比较复杂,同时内部的地质形变比较明显存在地质发育型断裂层,整个地质构造以南北方向为主,其次为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为主,在整个地形构成上褶皱构造都比较不平整,底层的整体走向为南北方向局部呈现为倒转的情况。该区域当中整体的地质抬升问题比较明显,同时缺少有效的地基沉积结构。在断层差异性能上升降程度非常严重,以南北方向的断裂为首断裂带形成的程度较高,同时内部的洪积物和湖积物数量较大,整体的地壳强烈抬升,造成了该区域内部的河流和峡谷沟壑较深地势非常险峻,整个地形地貌的态势走向非常明显,区域内部的地质条件和地貌格局非常明朗,对水文地质的类型及其整个地质发展规律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1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概况
研究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变形强烈,断裂发育,构造形迹以近南北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背、向斜褶皱构造多不完整,地层走向近南北,向西陡倾,局部倒转。该区断块抬升强烈,缺失第三纪沉积。第四纪后,断块差异性升降加剧,沿南北向断裂的强烈断陷带形成勐兴坝子、半金坝盆地,堆积了厚>100m的第四系冲、洪积物和湖积物。地壳的强烈抬升,使区内河谷深切,地势险峻,幼年期河谷地貌形态明显。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貌格局,对水文地质类型及其运动规律起了根本的控制作用。
2矿区断裂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在断裂层当中对横向断裂带分为F1,F2,F3,F4四个等级,通过多横向地层走向来进行设置,其中大多数都是以张扭性断层为主,整体的断层之间距离较近以15m~75m距离不等,通常情况下在北盘地质条件高度有着明显的下降,同时断层面表现为连绵起伏的状态,地表面的走势倾向于南北方向,整体表现为底层向北发展的趋势,这也是矿区破碎构造的整体特征。断裂带大多是以张扭性断层为主,断裂带内部地质的导水性能良好,同时穿过矿层和顶板隔水层,具有良好的水体疏通作用。在野外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地表以下不同的地质条件所产生的影响,矿物融化的程度类型不同,将整个矿区地层的碳酸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为强烈溶蚀地层,其中主要包含了色泽表现呈青灰色的厚层条状岩石层、泥灰岩以及钙质砂岩等。浅灰色厚层状泥灰岩底部是微晶灰岩,不管是垂直岩溶现象或者是水平岩溶现象,相对来讲表现形式都非常强烈,经常会出现一些水平溶洞或者是一些大型的溶槽等,整个地势连通性良好属于中等熔化地层形式。
3水文地质危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地下水位升降
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灾害对其实际勘查结果的影响较大,没有度水文地质灾害的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难以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则会造成矿区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矿区作业中,地下水是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产生原因,地下水的水位发生升降,都是受到了一定的人为或自然等因素影响,对矿区中地基的承载力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地下水所发生的变化能够被及时控制,则实际影响较小,一旦水位变化超出临界范围,则矿区在运营中的安全危害实际影响不可估量。
3.2地下水压力变化
矿区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受到地下水的压力影响同样会产生危害问题。普通矿区作业施工中,地下水实际作用力较小,长久处于稳定状态之下,则工程安全并不会产生极大影响。在矿区地质勘查在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中,并没有提高对地下水的压力重视,则会导致在作业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原本压力平衡状态形成破坏,导致地下水的压力问题突出产生灾害影响。地下水的压力变化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对施工安全产生影响。矿区地质勘查的水文作业实施中,一旦地下水压力发生改变,则会导致流砂、突涌等情况的发生,对施工的作业安全与矿区地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矿区的地质勘查作业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该以地下水的水位与水压等方面问题作为切入点,提高对实际情况的全面掌握,以此能够更好的从根本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4构造对不同矿层发育的影响
4.1溶蚀洼地、溶蚀漏斗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
通过对该区域的溶洞和低洼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查,从中可以看出在溶蚀区重点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分,并且断层东部和断层西部相互之间呈现出一种珠状的分布状态。在东半部分和南半部分以次分布一个溶蚀的瓦地区与,在矿山区域当中断层状况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中最大的断层直径大小将近60m,断面的形状像平底锅一样。在矿区的溶蚀和低洼的区域当中,存在大量的溶蚀漏斗,但是这些漏洞整体的发育程度不是非常完全,外在形式主要是沿着珠状向下依次排列,并且产生溶蚀和低洼区域通过泥沙进行填充,存在的汇水区域相对比较小。其中除了大气的降水量以外,在地下的径流补给程度也比较多,其他的渠道并不存在水资源的补给,因此,该区域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稳定水流排泄面。
4.2断裂对水平溶蚀管道或溶洞的控制
如前所述,仙人洞暗河受F10断层西支(地层直立产状)控制呈南北向展布,溯源往南800m不到尽头,洞宽约2m-10m,高1m-15m;洞内矿物溶蚀状态千姿百态,钟乳林立,石牙倒挂。勐兴坝子西部龙王庙冲沟,F10断层西支破碎带施工一个供水孔,抽水量大于2000m3/d,单位涌水量达3.05l/s.m,渗透系数7.25m/d。4.3矿区主要水文观测点的基本特征
通过本项目的野外测绘,在工作区范围内(测区内10个,测区外西侧6个)共发现16个水文探测点(水井)。按规范要求,确定并观测了其位置、类型、出露层位、物理性质、流量、径流面积等,按地名进行了编号,标注于水文地质图中。对部分大流量探测点进行了现场素描。测区水文观测点的分布及丰水期流量总体情况(表1)有以下特点:(1)泉在地层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从水文观测点分布范围及数量看,其主要分布于测区西部及勐糯坝子,测区东部靠近怒江段未见有水涌出。测区西部灰岩、泥灰岩及角砾状灰岩组(T、D)及第四系(Q)中水文探测点数最多,达9个,占全区总数数的60%。寒武系(∈gn)中的探测点数次之。(2)矿床出现裂隙泉最重要:虽然第四系(Q)裂隙观测点多,但泉流量>5l/s的观测点均出露于碳酸盐岩含水层,以三迭系中统河湾街组(T2h)和泥盆系(D)最重要。岩溶裂隙是该区最重要的类型。
结语
综上述所,在矿区工程的地质勘查工作实施中,水文地质灾害的存在对其实际效果的评价影响较大,一旦在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或是施工不当则会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在矿区的地质勘查,针对水文地质进行调查,对其中的问题存在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为工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设计基础,同时能够更好的促进工程建设效益的提升。在当前的发展中,通过对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为水文勘查提供全面的施工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长青.矿山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产生的危害性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136+138.
[2]姚本明.宋家沟钼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及矿坑涌水量预测研究[J].地下水,2018,40(05):22-25.
[3]董万平,孙继省,冉德甫.北祁连西段白尖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坑涌水量预测[J].现代矿业,2018,34(01):79-84.
[4]王陆超.新时期地质矿产勘查找矿技术与应用研究[J].西部资源,2018(6):25-26.
论文作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矿区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地质论文; 断层论文; 地下水论文; 水文论文; 区域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