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与动因_直接投资论文

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与动因_直接投资论文

企业跨国兼并的特点及动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跨国兼并已成为资本国际运动中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

企业跨国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国企业(通常是跨国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是另一国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资本的本性是通过运动实现增值。当一个产业部门或一国的投资环境阻碍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时候,它就会跨部门、跨国界流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水平、加工制造水平、现代管理水平和市场容量、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刺激了战后资本跨国直接投资的大发展。到80年代末,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5000亿美元,进入90年代后增长势头更加强劲,国际直接投资年平均流量都在2000亿美元以上。资本国际运动主要采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企业跨国兼并实质上是一种资本国际运动中的资本输出方式,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之一。与其它资本输出方式相比较,企业跨国兼并可以更便捷地达到市场相互分享、技术相互转让、股份相互占有的目的,从而使兼并主体赢得了更广阔的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也明显表现出日益国际化的趋势。企业跨国兼并在数量和规模上呈明显增长态势,其交易额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1996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比上年剧增40%,达到了创纪录的3150亿美元,而其中企业跨国兼并总交易额高达270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85.7%,跨国兼并案5540例,不仅兼并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而且每起兼并的平均交易额达到5000万美元,比上年度每起兼并的平均交易额增长30%。由此可见,企业跨国兼并已成为资本国际运动中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

跨国公司是企业跨国兼并的主体

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由母公司进行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在资本国际运动中,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是企业资本国际流动的主体和发源地,而跨国公司的分、子公司则是由资本的国际流动所形成的经济实体。目前,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万家,其分支机构共有25万家,遍及全球各地。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占工业国家总产值的40%,控制世界贸易额的50%,国际技术转让的75%和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90%。同时,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大型、巨型跨国公司,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就占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大量的大宗跨国兼并案皆为跨国公司所为,跨国公司已成为企业跨国兼并的主体和主角。

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生产、销售和科研活动,利用遍及全球的分、子公司等机构充分掌握目标国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一俟时机成熟,跨国公司就将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凭借雄厚的资本、技术、管理和规模经济优势,对目标国企业实施跨国兼并。跨国兼并可分为直接兼并和间接兼并两种。直接兼并是指一国的跨国公司直接取得另一国企业的控股权;间接兼并是指一国的跨国公司,通过其海外子公司来取得另一国企业的控股权。当前,由实力雄厚的母公司进行直接兼并依然是企业跨国兼并的主要形式。

在企业跨国兼并活动中,兼并方式灵活多样,既有以扩大经营规模为目的的纵向兼并,也有以扩展经营范围为目的的横向兼并。在所有权即股权的安排上,或采取“买断方式”控制被兼并企业的全部股权;或采取股权资本参与方式,对被兼并企业实施控股的合资经营;或采取非股权资本参与经营方式,包括采用许可证协议、技术、管理、劳务投资等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兼并方式,目的是借以取得东道国的“国民待遇”和对合资企业的优惠政策,躲过国有化,逃避管制,越过关税壁垒,以占据东道国市场。

当前企业跨国兼并异常活跃的动因

新一轮企业跨国兼并浪潮,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走向稳定和缓慢发展,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全球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加快,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出现的。

首先,企业跨国兼并是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有效途径。

创立新企业作为一种传统的直接投资方式,由外国投资者投入资本,在东道国创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独资企业。这种方式可使投资者独享投资的权益,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优势,但同时又要求投资者拥有全面的经营实力和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而在市场开拓方面则处于“独闯天下”的境地,外国投资者必须一切从头作起,市场开拓成本相对较高。作为一个外来者,企业形象和品牌若不为东道国消费者所熟习,想迅速打开东道国市场,并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谈何容易。而企业跨国兼并则不然,它是进入东道国市场的一条捷径,若兼并一家海外企业,就等于拿到这家企业的销售网和客户,同时也就获得了东道国的廉价资源。此外,东道国那些未被开拓的市场和东道国周边市场,也会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销售网络的扩张而很快得到开发。

第二,企业跨国兼并是获得高新技术的有效手段。

当今的国际竞争是一场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军事、政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即“综合国力”)的全面竞争,其主体是经济竞争,而其核心则是科技竞争。在新一轮兼并浪潮中,兼并主体已将企业跨国兼并作为一种获取高新技术的手段。兼并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为目标,开展跨国兼并,将被兼并企业已具备的科技开发能力(人才和手段)和高科技产品直接为其所用,表现出明显的“以资本换技术、以资本换人才、以资本换时间”的趋向,使自己能在较短时间内确立高新技术的垄断地位。

有资料显示,企业跨国兼并最活跃的地区在实际上也是科技最发达的地区。近几年来,跨国兼并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表现尤为频繁。以1996年为例,外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额达到680亿美元,欧盟企业的跨国兼并有2387例,交易额达1380亿美元。外国在欧盟的投资为1901例,交易额为740亿美元。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兼并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电子信息、生物化工、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

70年代,美国电视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为获得最先进的电视技术,先以极其优惠的条件引进和掌握了美国的大部分电视生产技术后,便大举兼并美国电视生产企业,松下并购摩托罗拉公司,三洋并购沃里克公司,荷兰飞利浦并购马格纳沃克斯公司,连仅存的唯一电视生产企业---齐尼思公司也于1995年被韩国企业并购。这些参与并购美国电视企业的外国公司,不仅占领了美国电视机市场,更重要的是全面获取了美国花费了几百亿美元和数十年时间研究开发的电视技术和视听储备技术。

进入90年代,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又将注意力瞄准发达国家的当代最新高科技企业,韩国企业兼并在商用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上领先的佛克公司,大宇对具备引擎高科技的英国莲花公司感兴趣,三星兼并美国计算机及软件企业AST公司,加拿大善美收购芬兰诺基亚电视业务,美国希捷公司并购英国Holistio私人软件公司,都是出于对获取基高科技术成果和科研开发能力的考虑。

第三、企业跨国兼并可借鉴被兼并企业及其所在国的先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从大量企业跨国兼并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被兼并企业不一定都是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许多经营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也纷纷被兼并。究其原因,除了兼并主体出于市场、资源和获取高新技术的考虑外,还欲利用被兼并企业的先进的管理制度。通过跨国兼并,特别是兼并发达国家的企业,不仅可直接利用被兼并企业的先进管理制度、方法从事该企业的经营,而且可将其先进管理制度、方法引入国内,提高兼并主体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通过企业跨国兼并而获取被兼并企业最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可避免利用外资所带来的国外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因其传导上的周折而引起的变异,从而能最直接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可避免为创立一种先进的管理制度而耗费的大量的探索时间。

第四、投资自由化是企业跨国兼并得以迅速发展的政策条件。

自出现跨国公司和企业跨国兼并以来,由于其在全世界的广泛活动涉及到各有关国家的利益,从而导致各国对其采取不同的政策。发达国家作为兼并主体的母国,总的政策方针是投资自由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其跨国兼并活动提供方便和为海外投资安全提供保证。发展中国家在70年代前,各国政府担心跨国公司垄断国内市场,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主要采取保护民族经济的措施,对跨国兼并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进入80年代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采取利用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经济国际化的影响下,各国总的政策取向趋向于宽松和自由化,制定了较为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取消某些行业禁区等措施,引导外资进入急需发展的一些经济领域。这就为企业跨国兼并提供了宽松的政策条件和环境,对企业跨国兼并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

近几年来,企业跨国兼并更多地集中于服务业,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服务业迅速成长,经营规模迅速扩大。许多国家的政府为满足服务业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对服务业的贸易和投资采取较为优惠的政策,某些国家服务业的禁区(如电信、航运等)也开始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由于这些产业现实市场规模巨大,且潜在市场更大,因而各国服务业普遍被跨国公司和兼并主体所看好,不惜巨资,广泛开展跨国兼并。

标签:;  

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与动因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