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新思路——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规模化论文,化与论文,新思路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
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以欧盟农业为例,荷兰已形成花卉与牛奶的产业区,比利时精于养鸡与产蛋,而法国专门生产小麦及与之相关的面包等,丹麦在养猪方面很出色,这样细的分工与专业化,使每一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区。美国的农业也一样,如苹果生产主要集中于华盛顿州,棉花生产主要集中于南部的几个州,小麦生产则集中于中部的几个州。而我国仅小麦、玉米在全国就有20多个省进行生产,造成许多省市的产业结构雷同,结果形成大而全的结构,什么都搞,什么都搞不精。
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是一些相互联系的公司通过共性和互补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区域。产业区通常包括自然地域的上下游、互补产品的生产商、提供专业化基础设施和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如学校、研究机构、职业培训机构、技术标准机构等。很多产业区还包括商会和涵盖产业区成员的其他集体组织。产业区的形式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其发展的深度和复杂性,它包含一系列关联产业和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基础机构(波特,1990)。
荷兰的花卉就是比较著名的一个花卉特色专业生产区,该产业区占领着世界花卉60%以上的市场,每年仅卖花的出口创汇就达60亿美元以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许多国家都想发展花卉产业,但都比不过荷兰的花卉。原因很简单:成熟的产业区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很难被模仿。其他地区也能种花,但往往价值最高,种类最全、运输最快捷、服务最周到、价格最透明的一定是荷兰。荷兰的花卉产业集聚,不但有全球最好的上百家世界知名的种子公司、种苗公司、包衣公司和几千个独立的花卉种植者,还有支持花卉业种植的配套产业,其中包括花卉苗、灌溉和收获设备、包衣和标签的提供者、专业化公关和广告公司、众多针对消费者和贸易商的花卉出版商。以种苗为例,许多公司仅郁金香就有高达上万甚至十多万的品种。通过高效温控等现代生物高科技,可以随时满足客户的一切要求,比如什么颜色、形态、大小、开花时间,等等。荷兰拥有的世界知名的拍卖场也使其花卉市场的价格比较透明,高效的运输系统使最远的客户也能在24小时内送达。所有这些“软”“硬”条件才使荷兰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卉王国。当然,荷兰人对花的迷恋程度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这也是其他国家短期内难以模仿的。
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区是另外一个经常被人们提及的知名产业区。该产业区包括680家商业酒厂及几千个独立的葡萄种植者,还包括为葡萄产业服务的各关联产业,如:葡萄苗、灌溉和收获设备、桶子和标签的提供者,专业化公关和广告公司,众多针对消费者和贸易受众的酒类出版商。葡萄产业区所在地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几乎成了葡萄大学,该大学设有大量的葡萄栽培和酿酒学课程及葡萄酒研究所等。此外,该产业区与加州其他的农业产业区(如食品和餐饮以及酒乡旅游等方面)也有关联(波特,1998)。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形成了不少规模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有些人称之为“块状经济”),从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这种新的资源组织方式表现相当成功,许多产业区目前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一块。如广东省中山市古镇聚集了2000多家灯饰生产厂,已占全国近60%的市场份额;又如浙江省桥头镇钮扣产业区、浙江省温州鞋业产业区、山东有寿光蔬菜产业区等,这些产业区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出口方面都表现相当出色,真正做到了“以小舢板战胜了大帆船”。据浙江省1998年的调查,在全省有资料汇总的66个县(市、区)中,“块状”经济特色产品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区块有306个,合计总产值2664亿元,每个区块平均产值规模达8.7亿元(仇保兴,2000)。尽管这些传统产业区并没有中央政府的各种政策优势、技术优势、资本优势等,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仍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专业化的产业区已引起了包括世界银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的高度重视。美国的许多州都纷纷抛弃原来以单一企业为主的产业政策,取而代之的是设计和执行新的产业区型经济发展战略。欧洲许多国家在产业区政策方面更是急先锋,意大利、荷兰、英国、丹麦、德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产业区的研究和实际运作。
二、产业区的竞争优势来源分析
为什么全球农业发展会趋于区域专业化与规模化趋势?因为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小农户进行技术创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弥合知识和经验技能差距成本以及弥补缺少外部条件的成本都会随之上升,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为了克服这些阻碍,防止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个低水平上锁定,通过区域专业化和规模化可以克服这些发展的障碍。如美国整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都是按区域来分工,葡萄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加州DAVIS附近,苹果的生产主要集中于西北5个州,小麦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几个州。并不是其他州不能生产,最主要是为了形成区域的专业化分工。
从农业发展史来看,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使农业内部划分为越来越多的行业与部门。如交通运输、农产品加工、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立及农产品出口贸易,等等,反过来又加深了农业的分工和农业知识的专业化。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农业内部及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推动了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密切协作和联合。以荷兰花卉产业区为例,花农们一般购买种苗公司的花苗,经过几个月的培育,再由花农合作社运送到花卉的专门拍卖场进行拍卖,很少有花农直接购买种子进行种植的,由于种子从播种到长成幼苗需要很长时间,因而出现专门的种苗公司通过专门的技术来缩短这一时间,然后把种苗出售给花农。专业化的分工大大节约了花农们的养花成本,也促使了专业的种苗公司、种子公司、包衣公司、运输公司、拍卖公司等的出现。
农业分工主要包括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水平分工主要解除了农民横向的问题,在水平分工之前,大部分的农户如果兼业,他不得不了解多种农作物的生产知识。但如果分工,他就可以把精力集中于某一作物上,从而获得专门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垂直分工主要是指部分农户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有利于该环节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在我国,素有“大蒜第一县”之称的山东省苍山县,由于其大蒜在全国乃至日本、韩国信誉很好,故分化出许多农民专门从事除大蒜种植业之外的大蒜产业链上的其他服务,如进行大蒜的加工、运输、包装等。通过这样的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投资资本,从而设置了某一专业领域的障碍。退出障碍和内行与外行之间的效率差异,又使得人们选择专业化和相互依赖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自给自足。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农业的专业化又不断地深化。可以说,农业生产专业化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产业区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传统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比较优势,只要各种要素投入成本低,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就直接具有决定性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变得日益复杂起来,成本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售后服务的专业化、产品质量等都使单纯的成本已不再是竞争中致胜的唯一法宝。专业化的服务、产量的多样化、配套产品、便捷的运输、高品质产品等都使传统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新的竞争方式转化为一个区域之间的竞争,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而逐步产生了产业区优势。
三、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高度的非专业化与非产业集聚化
全球农业发展的一个最大的趋势是产业区域化。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却出现了与全球农业发展逆行的现象,农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趋同,已成为许多农产品“卖难”、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盲目跟风等又造成新的趋同,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恶性降价。如何进行多层次结构调整,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农业专业化区域是我国未来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大而全现象。由于受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许多地方的资源配置方式大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大而全时代。以粮食为例,由于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实行粮食自给自足制度,因而造成许多地方不论是否适合种植粮食,全国各省市大都硬性发展粮食种植,结果导致资源利用的极不经济。此外,一个不好的现象是,许多基层干部在规划当地的产业发展时,往往喜欢大而全,以为本地什么产业都能搞,一个小县,往往发展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主导产业”,什么产业都搞的结果是什么都搞不好。有些地区在制定规划时,把几乎所有的农业项目都列为主导产业,样样都是主导,就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优势,主导产业也就起不到主导的作用。
缺乏特色。许多地区的产业选择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是盲目地跟风与模仿,缺乏特色。对农业的开发利用,应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实行多目标、多层次、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综合挖掘。但目前各地却很少在“特”字上做文章,一见别人种植什么赚钱,马上就进行模仿,过量的跟风产品供给市场后却一钱不值,这种现象在农产品市场很突出。因此,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够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
重复建设。我国许多地方对主导产业喜欢一哄而上,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布局雷同,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一个地区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应该是比较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的飞跃,对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这种低层次地重复模仿对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状况,类似于一个生物生态系统。整个大区域内农户的集约化水平高意味着竞争优势突出。
与周边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关联度差。大学应该向其所在地区提供技术人才、产品和工艺创新等服务,而当地产业的发展既为大学提供科研所需的资金,又使大学创新成果的研究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延续,只有大学及科研机构与所在社区的实业界联合,才能够实现双赢。事实上,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已成为目前全球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比较知名的有加州大学DAVIS分校与当地葡萄产业区结合的模式,荷兰WAGANING大学与当地花卉产业区结合的模式,还有普林斯顿模式、剑桥模式、犹他模式等。目前,我国大学大部分集中于几个大城市,很少有大学是分布在实业界所在地。大学与实业界的联系还太弱,关联度也不强。
四、区域规模化、专业化与特色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
如何根据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重新对现有资源利用方式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我国农业稀缺资源的更高效利用,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国来讲显得异常重要。我国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和分析方法在许多基层干部和企业首脑中根深蒂固,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下,应该开拓思想,借鉴发达国家资源组合的新方式,进行重新调整,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以规模化、专业化与特色化原则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的资源配置方式大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大而全时代。如何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下,开拓思想,借鉴发达国家资源组合的新方式,按照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资源重新配置,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要工作之一。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产业集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源整合方式。过去人们认为,只有规模大才能取胜,小规模难以达到有效目的。但小企业和农户,如果以产业区的方式进行重新组织,集中搞好一个产业,就能够达到把袖珍型的小公司与农户等小舢板组成大帆船,从而形成“以小搏大”的竞争优势。如浙江省诸暨市的袜业产业区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该产业区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中西部以大唐镇为中心的包括大唐、草塔、五泄、城关、青山、排头、安华等12个集成的区域,是个以袜业生产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销售和出口基地。该产业区有120个村、1万多农户和15万劳动力从事与袜业相关的产业,出口额占生产总额的35%,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生产48亿双袜子,创产值90亿元。在横向上,以袜业为主体,化纤、印染、印刷、包装等多行业紧密结合;在纵向上,以生产加工为主体包括采购、运输以及产品销售等10个环节。现有1000家原料生产企业、400余家原料供应商、近8000家袜子生产企业、300多家缝头卷边厂、5家印染厂、100家定型厂、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厂、600家袜子销售商、100家联运服务企业密切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2.发挥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的作用,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所谓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本地特色的产业链条,形成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群。目前,我国应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业区的建立应该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市场潜力巨大的产业。既要考虑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又要面向国际市场的需要。区域的比较优势是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基础,它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等区域特色。特色农业产业区的形成,一方面,应依托相关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资源的调整与配合。现实中,确定区域特色产业区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多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一定的区域内搞专业化生产,并不断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逐步形成自己的名牌优质产品。在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横向扩张,增加品种;纵向拉长,系列发展,逐步形成一业为主、关联产业并存的产业化格局。发挥特色优势,争创优质高效,实现人无我有、他有我优的局面。要跳出区域发展中自求平衡的圈子,调整好农产品区域结构,使各地能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要围绕一个特色产业区,组织产、加、销、贸各方面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链条。
3.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区应选择最具优势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的,指“在这些部门中,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或至今尚未开发的资源的可能,将造成很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它方面的扩充力量。”(注: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商务印书馆。)具体到农业来说,主导产业为某一地区产业中技术先进、商品率高、规模大、获利大、对其它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的产业。可以说,对其它产业具有较高关联度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是主导产业的第二大特征。
区域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必须选择一个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为基础进行重新布局,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区,形成产业链条和主导产品的系统开发,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培育和发展具有各个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选定产业领域时,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进行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定位。要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为突破口,即在本地特色产品上进行产业化开发,争取生产上规模,加工上档次,质量上水平,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创造出特色农业来。
产业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专业化”,精于一业,一个地方只专注于一业,拥有最好的质量和最低的价格,这与我国过去习惯搞的大而全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山东省苍山县只发展一个产业,即大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大蒜产业区。全县目前大蒜种植面积20多万亩,年产大蒜10多万吨,2万多农户从事大蒜种植及其相关产业。苍山县的大蒜已形成一条龙生产,包括蒜苔、大蒜的保鲜以及蒜米速冻、腌渍、蒜片、蒜粉、蒜油、蒜汁等深加工和外贸出口;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利用生物分离技术,提供大蒜素等生物产品,制成大蒜胶囊、饮料、大蒜精等。经过这样专注于一业的发展,苍山县现已享有“天下第一蒜”、“大蒜之乡”的美誉,产品远销韩、日等国,许多客商都慕名而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品牌和知名度(王缉慈,2001)。
4.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区应该遵守的原则
发挥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特色农业产业区来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提高农业人才素质,以特色农业创名牌产品,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以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我国农业推向新的台阶。要充分挖掘并恢复发展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农业,提高产量,扩大批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名符其实的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总体思路是:在确保粮油等大宗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从当地资源、技术、区位、产业等出发,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开发为基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围绕“特”字筛选农业项目和支柱产业。注重生产拳头产品,实行多目标、多层次、多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综合挖掘,进行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名、特、优、稀新产品的开发,促其上规模、成批量,确保农民增收、财政增收和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