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中医院 154200
摘要:在临床治疗中采用麻醉性镇痛药物主要是为了减少患者的病痛,在药品吸收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作用,在某种程度减轻或者是消除疼痛。但是这种药物的剂量需要进行严格地控制,如果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患者昏睡,但是如果药剂不够可能不会发挥其麻醉的功能。较为常见的麻醉性镇痛药就是通常人们常说的阿片类,出了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还可以在术前和术后作为辅助性的药物来服用。但是,患者可能会这类药物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对这类药物进行严格地管理。
关键词:麻醉药;临床作用;耐受性和依赖性
麻醉剂的使用就是为了减轻疼痛,镇痛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药物类型,但是这种药物的用量多少需要得到医嘱。由于这种药物的成分较为特殊,需要严格按照药品的管理条例来进行管理,尽量避免药物滥用的现象发生。这种药物如果没有得到合理地应用可能会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其中,镇痛药物的主要代表就是吗啡,吗啡的应用经过了多个发展阶段,不同的药物研究者对这一药物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其的药性特征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将这种药物应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
从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中状况上可以看出,主要有三种类型:
1.1天然的阿片生物碱类,这种药物类型的主要代表就是可待因和吗啡。
1.2半合成的衍生物类,这种药物也是较为常见的,人们对其耳熟能详,其中包括海洛因和双氢可待因等等。
1.3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类,这是麻醉性药物的统称,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类型的不同分成苯基哌啶类、吗啡南类、苯并吗啡烷类以及二苯甲烷类等等。作为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物来说,哌替啶、喷他佐辛等都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2.临床应用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麻醉性镇痛药主要应用于较为严重的创伤以及心梗以及手术之后的疼痛等等。临床麻醉中这类药品主要应用于麻醉前,主要是使患者的情绪镇定,同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药品的用量进行确定,如果患者的情绪比较镇定,在手术之后就无需采用麻醉镇痛药。但是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现象,就需要继续使用镇痛药。从现如今的药效的发挥中可以看出,主要是通过静脉和静吸的负荷麻醉模式共同组成。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今年来对于给药的方式提升了标准,可以采用丁枪管内给药的方式,通过小剂量的诸如方式将其诸如到硬膜外,这种方式也可以达到镇痛的效果,在手术之后通常都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这种给药方式也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皮肤瘙痒等。一旦出现了并发症就很难得到根治,因此,虽然这种方式获得的预期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也得到了大量的抑制。
在阿片类药物中比较重要的,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吗啡,这种药物是一种典型的生物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阿片中的含量占据10%左右,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系列药物,逐渐成为临床麻醉中的衍生药物。这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减轻镇痛,可以对脊髓、中脑以及下丘脑等部分的疼痛进行缓解和消除。使得患者对于伤害性的刺激不再感到疼痛。
吗啡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呼吸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对呼吸的频率进行控制,给药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如果吗啡的药量过大可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导致患者的昏迷,严重的还会造成患者的瞳孔缩小或者是呼吸困难。除此之外,还有降低血压以及缺氧而导致全身抽搐,最终导致呼吸麻痹最终导致死亡。对于吗啡中毒的现象进行急救可以采用人工通气或者是维持其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并且结合特异性拮抗药。所以说,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各种现象进行了解,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哌替啶是苯基哌啶的衍生物。哌替啶的商品名杜冷丁,化学名1-甲基-4-苯基哌啶-4-羧酸乙酯。哌替啶的作用都与吗啡相似,哌替啶的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可使痛闻提高50%;肌肉注射125mg,使痛闻提高75%,吗啡15mg的效应。其作用持续时间约吗啡的1/2—3/4。静脉注射后作用持续约30—60分钟,但其残存的镇痛作用可持续4—6小时。这两药的镇静作用较吗啡稍弱,也可产生轻度欣快感。反复使用也容易产生依赖性。
3、耐受性和依赖性
所有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吗啡、哌替啶等)短期内反复应用均可产生耐受性,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方时产生原来的效应。既往的解释是,阿片受体平时处于基础水平的内源件阿片样肽作用之下,当连续给予阿片受体激动药之后,阿片受体受到“超载”,通过负反馈机制使内源性阿片样肽的释放减少,其或停止。阿片受体为了补偿内源性阿片样肽的减少,就需要更多的阿片受体激动药才能维持原来的镇痛效应,这样就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
4、不良反应
全身麻醉药具有记忆阻断,镇痛,制动和导致意识消失的作用。其在分子水平发挥作用从而产生预期的行为学变化的机制尚不明确。对志愿者和实验动物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全身麻醉药的记忆阻断特性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记忆的类型和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对象的种类和年龄记忆阻断的神经机制包括对神经元的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的增强,兴奋性谷氨酸神经传递的降低及突触可塑性的改变,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不同的受体和不同的脑区以调节不同类型的记忆,了解记忆阻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解释与麻醉相关的记忆障碍,全身麻醉药记忆阻局麻药在手术、麻醉、疼痛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可很好地解决病人的痛苦,然而一旦快速、大量入血,可导致局麻药中毒,致患者惊厥、循环抑制甚至循环虚脱,有着致命的危险。因此,就局麻药中毒的危险因素、局麻药中毒的识别、预防及其治疗做一归纳。局麻药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早于循环系统。
5.总结
麻醉性镇痛药,通常是指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过大时则可产生昏睡的药物。麻醉性镇痛药有时也称为阿片类药。麻醉镇痛药在临床麻醉应用很广,可作为术前用药、麻醉辅助用药、复合全麻的主药,以及用于术后镇痛。但麻醉药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所以必须严加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洪峰.加强麻醉药品使用管理的几点经验[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4)
[2]杜洪芹.麻醉药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M].吉林省长白山池北人民医院
论文作者:严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阿片论文; 吗啡论文; 药物论文; 麻醉性论文; 受体论文; 麻醉药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