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论文_朱静静

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论文_朱静静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西方文化渗入,以传统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小学阶段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更是他们铸造良好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材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更是思想价值的主要载体,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家国情怀 情感价值观 深远影响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文以载道,文和“道”密不可分。小学语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载体。《林则徐虎门销烟》《郑成功》《詹天佑》《永远的白衣战士》《大江保卫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等课文都对家国情怀做了最生动的诠释,在课文所创设的意境中,教师加以引导、渲染和补充拓展,会让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受到冲击,家国情怀会得到激发。

一、家国情怀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因素的发展,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小学教育真正优化成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对家国的深情大爱,对祖国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立德树人的要求。

当代的儿童在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先进的科技条件下,对新鲜事物潮流事物更感兴趣,他们可能会更热衷西方节日,可能会沉迷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可能会分不清袁隆平和邓稼先却对当红明星的点滴小事如数家珍……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形态都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的偶像、兴趣爱好、思维观念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感受中,多一份家国情怀,多一些崇高大气,多一个远大志向。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重要性

家国情怀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是每个国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家国情怀的经典作品,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自然会向学生渗透美德和品质教育,这对于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中榜样的力量,作为榜样形象出现在语文教材中,是十分具有导向性的,特别对于模仿性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教材中榜样体现出的价值内涵基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团结合作、谦虚宽容,勤学敬业、勇敢坚毅,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等。无论是哪一种模范角色,其所反映的精神都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三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等。四是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从小受家国教育熏陶感染,立下宏伟志向,才能实现“人生梦”,实现“中国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家国情怀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方法

1.语文教学目标中体现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其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能够“胸中有天下,心里有祖国,脚下有故乡,眼里有亲人,身边有他人”,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教学环节,更要围绕“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来备,以达到认知、智能、情意三个目标的和谐。例如,在教学《最后的姿势》一文时,除了要明确知识能力等目标外,还应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思考: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选择忠于职守舍己为人,这份感天动地的力量来自哪里?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感受一位胸怀家国肩负责任的教师在灾难中迸发出的人性美及爱的光芒。

2.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效融合

挖掘教材内容,感受家国情怀。教材中贯穿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件中很多都渗透着家国情怀理念。如教材中的《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分别从“悲与喜”两种对比强烈的角度,表达诗人的家国情怀。《白衣战士》一文中,正是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同胞的深情让护士长叶欣独自勇敢地走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让人生价值重于泰山,这是个人展现的家国情怀的力量。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丰富的家国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情感教育、培养家国情怀。

3.语文教学方式要与家国情怀教育主题相契合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有所感

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达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境界。《钱学森》一文的教学中,在钱先生拒绝美国优厚待遇毅然下定决心回国时,有留学生劝说他放弃回国,此时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找准时机出示歌曲《我的中国心》,在热血的歌词、澎湃的旋律中,学生更容易感受到钱先生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深受感染的学生再谈自己看法时,发言自然深刻而感人。教师可提示学生由这首歌这个话题反观身边人甚至是将来的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有多少天之骄子的留学生一去不返,除去种种客观原因,也许,在他们人生画布上缺了至关重要的一色,家国情怀就是这抹底色,它应该在孩提时代去着。《钱学森》这篇课文就是一颗种子,它的发芽成长将伴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将伴随我们祖国的成长。

(2)引发深刻的思考,让学生学有所得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为萌生深厚的家国情感以及树立人生目标奠定基础。语文课堂所学所感终究停留在理论层面,如果能联系生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感出发,以行动结尾,才是家国情怀的“有效”渗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师可带学生审视2018年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与一则简单的马路标语“守法才能平安,平安才能回家”,明白缺少一份“回家”的意识、缺少一点礼让的心胸,后果是多么严重。审视影片《厉害了,我的国》中呈现的中国力量、中国人的使命与当今一些沉迷网络游戏、举止幼稚可笑、人生毫无追求的孩子的现状,明白唯有学好科学,胸怀家国,才能勇担历史大任。

小结

语文教学中,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内外知识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目的。语文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教育学生于春风化雨中,影响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拥有深厚的爱国之心,强烈的报国之志,真正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生成,进而产生理性的爱国之行。

参考文献

[1]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01-20(4)。

[2]赵孟营:《跨入现代之门院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报告》[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61页。

[3]肖群忠:《儒家道德的当代价值》[J],《中国德育》,2014(8):第35至39页。

论文作者:朱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论文_朱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